遇到訴訟糾紛怎麼辦,看古人如何化解?易經訟卦的6個歷史小故事
文王演繹64卦,將《易經》中的訟卦,排在了第6位,由上卦乾天和下卦坎水組成。
天的由東向西運轉規律與水由西向東的水流方向截然相反,背道而行,象徵著人與人的不和,引起的爭訟和爭辯等紛爭。
因此,周文王在演繹訟卦的卦辭時稱:訟,有孚窒。惕中吉。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通俗地理解就是:誠信受到傷害窒息,在警惕中生存會吉祥,但最終還是兇。有利於拜見大人物,不利於跋涉大川險阻。
「訟卦」中,坎水向下流溼,乾天陽氣運乎上,其行相違,兩性乖戾之徵。凡爭訟之起,皆由性乖戾,所以成訟。
聖人孔子在《訟卦-彖傳》中說,利見大人,尚中正也。
《大學》第四章:孔子聖人也說: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一、《訟卦》初六爻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訴訟非好事,勿長久糾纏,只要自己的立場表明了,是非已辨,一語得以能之,一時得以止之,訟累便得以消除。
《史記-周本》:文王默默行善,德高望重,各地諸侯有爭端,都來請文王裁訣。有個虞國人和芮國人爭執,就請文王評理。
一踏國境,看到西周人民在耕田時,互相禮讓,上下尊重,此兩人便自覺慚愧。於是兩人未見文王,就自行退而離去。
二、《訟卦》九二爻辭: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
九二相應九五,同為陽剛,其臣互相排斥而訴訟。九二為臣,九五居中履正,又為君位,九二豈能勝訴?
幸好九二以陽居陰位,有柔德,自知勢不敵九五,立即歸而逋至300戶人口的小邑,到了那裡安分守己便沒有災難。
《六祖壇經-懺悔品》中說:善知識!自心歸依自性,是歸依真佛。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過,不疑,是自歸依。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付費內容更精彩!)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精彩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