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有一位將軍,他身為軍閥,但卻在軍閥中的名聲很差,被當作是禍國殃民軍閥的典範,他沒上過幾天學,文化程度並不高,被人們稱為"三不知將軍",治理地方一塌糊塗,只知道橫徵暴斂,被冠以"狗肉將軍"的稱號。
但他卻極好女色,他娶了白俄的五位女人作為陪伴自己左右的姨太,其他零散的姨太更是數不勝數。最主要的是他的詩詞堪稱一絕,他就是張宗昌。
家境貧寒,迫於生計闖出自己的人生之路
張宗昌生於農曆正月十五。由於這一天是上元節,又稱燈節,而"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在民間流傳有這樣的說法,因此張宗昌還有一個乳名叫做"燈官"。
張宗昌小時候在私塾進行學習,私塾的老師看到張宗昌頭腦靈活,便給他起名字叫做"張宗昌",希望他以後可以昌盛張家,使張家得以振興。
他的家庭並不富裕,父母均是分田之人,經常連最基本的飲食問題都無法解決。
在年少的時候,張宗昌經常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飽受挨餓受凍之苦。為了能夠謀求自己的生路,張宗昌放過牛,當過工人,學徒等。
雖然張宗昌童年的生活十分辛酸痛苦,但早早接觸生活的苦難與不易,使他知道了社會的冷暖,逆境生存的他培養出堅強的意志與圓滑的性格,在逆境生存的能力大大提高。
由於張宗昌身材高大,勇於承擔重活,在為人交往時重情重義,深得同行的尊敬,在一同幹活的工人之間很有威信,也逐漸被俄國人所注意到,受到俄國人的青睞。
為了能夠更好地生存和為俄國人幹活,張宗昌學會了一口流利而又發音準確的俄語,後被派往西伯利亞擔任淘金的總工頭。
在西伯利亞當金礦總工頭時,不僅學會了很多的生存技能,而且還練就了一身的本領,尤其是一手槍法出神入化。
在武昌起義之後,張宗昌率領數百人的軍隊回到國內投奔當時擔任山東民軍都督的胡瑛。
1913年投奔在馮國璋麾下。1920年作戰失敗,所在的兵部被解散。
1921年遠赴奉天投靠張作霖,開始建立自己的勢力。為了補充自己的軍隊,張宗昌接受土匪,收納白俄的逃散軍隊。不久便擴充到了數萬人。軍費的龐大開支,遠遠超出了自己從奉天所得到的資助。
為養活軍隊,張宗昌在自己轄區內讓士兵種植Y片,通過銷售Y片來賺取經費,彌補不足。這件事情發生後,造成的影響十分惡劣。
奉系各部對於這支由土匪組建的散軍本就心存不滿,再加上這次影響的惡劣性,他們都希望張作霖解散張宗昌的部隊。
1925年4月,張宗昌出任山東省軍務督辦。在山東,張宗昌趕跑了省主席龔伯衡,獨掌大權。為了加強自己的實力,張宗昌不斷地擴充軍隊,軍隊補給逐漸失供,士兵們的待遇極差。
他還在剿匪的名義下,軍隊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所不做,但凡值錢東西,全部拿走,不能拿走的就扔掉摧毀。並且用十分殘酷的手段鎮壓了當時日廠罷工,造成著名的"青島慘案"。
1925年7月擔任山東省省長的職位。1926年初,張宗昌被任命為直魯聯軍總司令,來年六月,任第二方面軍團長。
1928年8月,在下野戰爭失敗,逃竄到大連一帶,最後逃向日本躲避災難。
幾年後,由日本回國,隱藏身份在天津租界生活。1928年9月3日,最終被人在津浦鐵路濟南車站槍殺。
"狗肉將軍"張宗昌
1925年~1928年,張宗昌在山東執政期間,收取的稅收也是十分苛刻。
就光他設立有正式名稱稅收便有50多種,主要是:田賦,契稅,當稅,鹽稅,,菸酒特捐,茶葉特捐,富紳捐,駐軍給養費等等,反正只要是能夠想到,頻繁出現在生活的,大抵都要收納稅賦。
最離奇的是他還設立有"糞稅"! "金汁行"便是張宗昌設立管理糞稅的官方機構部門。當時的山東百姓對此苦不堪言,民間還流傳著吐槽張宗昌的一副對聯:"自古未聞糞有稅,而今除卻屁無捐"。
"狗肉將軍"一稱呼便也由此得來。
姨太太中的"五朵金花"
張宗昌還有一個稱號叫做"三不知將軍"。
所謂三不知,指的是不知道手下士兵有多少,財務有多少,姨太有多少。尤其是姨太太,張宗昌自己可能都數不過來。
根據後來的資料統計,光是有名有姓的就多達23位,有日本人、朝鮮人、俄羅斯人,其數量完全可以組成一個步兵班,其中尤以五位白俄女人最為出名。
在當時,由於白俄女人身材和中國女人相比較為寬大,與中國的審美觀念有著極大的偏差。所以很少有中國人願意娶白俄女人。
然而張宗昌卻與眾不同。在俄國發生內亂時,有許多的俄國人為了躲避戰爭來到了東北一帶。張昌宗收納了逃難的俄國人,並從這些俄國人中挑選了五個年輕漂亮白俄女人帶回山東,作為自己的姨太太。
這五個白俄女人與張宗昌的其他姨太太一樣,享受著與之一樣的待遇。張昌宗還經常領著這五個白俄女人在濟南市裡閒逛,並逢人便稱"俺這也是給俺們中國人長了臉面"。
張宗昌的詩歌文化
張宗昌雖然是一介粗人,手下掌管著許多士兵。但他卻對詩詞有著獨特的愛好。他經常在自己閒餘時,舞文弄墨,寫幾首詩歌來助助興。
他還將自己的詩歌著成冊,分發散送給自己的親朋好友來欣賞。但不可不說的是,張宗昌作的詩歌,若是在打油詩中寫得也算是可以,非要拿到正面上來說,便有些難登大雅之堂了。下面是張昌宗其中的幾首詩。
《詠雪》 什麼東西天上飛,東一堆來西一堆;莫非玉皇蓋金殿,篩石灰呀篩石灰。
這是張宗昌描繪的下雪時候的場景,不得不說他的聯想能力是真的強,將飄雪的場景十分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笑劉邦》 中"聽說項羽力拔山,嚇得劉邦就要竄。不是俺家小張良,奶奶早已回沛縣。"
張宗昌對劉邦很是看不起,他自詡為項羽那樣的英雄好漢,認為劉邦不過是通過一些小手段才取得成功,並不能稱之為君子。當然,對於自己的同姓祖先張良還是要相認的。
在中國近代史中,和張宗昌類似的有著如此的詩歌文化和傳奇故事的人確實少見,而張宗昌作為一個形象特徵相當突出的人物,更是獨一無二。
他壞事做絕,作為父母官的他依然麻木不仁,徵收重稅,遭到百姓唾棄。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又擁有著與性格形象不相符的詩歌水平,他對詩歌的興趣堪稱濃厚。不僅詩歌方面,他對於教育方面也做出一定的貢獻。
有史記載,他還是山東大學的創始人。這樣一個傳奇的人物,直至今天,他的故事仍然時常被人們所提起,有的人一笑而過,有的人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