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魚(DOYU.US)與虎牙(HUYA.US)的戰略合併,標誌著遊戲直播行業開啟了全新局面,但快手、B站為代表的遊戲直播新玩家的窮追猛打讓行業中的其他玩家頗感壓力。
在今年的ChinaJoy期間,快手遊戲負責人曾公布了一組數據:快手遊戲直播截至2020年5月底的月活用戶已超2.2億,遊戲短視頻用戶月活突破3億。11月5日,快手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一旦快手完成上市,將有更多的資金和資源投入遊戲領域的競爭。
在全新局面下,面對即將到來的競爭壓力,鬥魚如何應對?從最新的Q3財報中,可窺探一二。
全方位深入電競生態布局
作為垂直類的網際網路企業,鬥魚深知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在於對電競生態的深入布局,這也是其自上市以來所展現出的明顯特徵,即將核心競爭力的打造擺在首要戰略位置,其次才是商業化的推進,為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而在2020年第三季度內,鬥魚持續加碼電競內容投入,深耕電競產業鏈的力度越發明顯。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鬥魚在該季度內持續深耕以遊戲內容為核心的平臺建設,不斷豐富平臺各分區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並積極拓展多種內容形式,持續完善平臺在電競產業鏈的布局。同時,加強與騰訊等上遊遊戲廠商的深度合作,在賽事運營的專業度和精細度方面均有所提升。
細分來看,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擴大遊戲覆蓋範圍,為用戶提供更多選擇。
該季度內,鬥魚的遊戲賽事版權已全面覆蓋了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絕地求生、和平精英、DOTA2、CSGO、跑跑卡丁車、荒野亂鬥等20餘個主流遊戲,且單傳播便超過了50場大型官方賽事。例如鬥魚直播了國內及全球關注度最高的電競賽事——LPL夏季賽、S10總決賽、王者榮耀世界冠軍杯、絕地求生PCL夏季賽等;在DOTA2領域,鬥魚獲得了全球最大規模職業聯賽Omega的中國區獨播權。通過對高關注度專業賽事的直播,鬥魚進一步提高了平臺的全網影響力。
其二,優秀電競戰隊是電競產業的核心,亦是吸引、留存用戶流量的關鍵,鬥魚持續完善電競戰隊矩陣。
截至9月末,鬥魚累計籤約戰隊共計56支,覆蓋了行業內絕大多數頂級戰隊。且該等戰隊在賽事中均取得良好表現,比如鬥魚籤約戰隊TES於LPL賽事中斬獲夏季賽冠軍;DYG戰隊在王者榮耀世界冠軍杯中,首度晉級斬獲亞軍,締造了創隊以來歷史最佳戰績;COC戰隊則在絕地求生PCL夏季賽中斬獲亞軍,順利挺進PSC2洲際賽。
其三,加大自製內容投入,以優質內容打造平臺差異化優勢。
據悉,在該季度內,鬥魚自製高質量電競賽事高達50餘場;且除標準賽況直播外,鬥魚在賽前、賽中、賽後等各個節點,策劃了多元化的衍生節目,為用戶提供了更豐富的節目內容。
其四,積極布局新業務模式,帶動用戶體驗升級。
鬥魚著重針對直播觀看系統進行了全面升級,在觀賽過程中加入更多豐富、有趣的玩法,進一步加強了觀眾與賽事之間的互動性。與此同時,上線雲遊戲2.0測試版本,完成遊戲錄播視頻功能基於App端的設計和開發等,為用戶提供更優的使用體驗。此外,Web H.265解決方案、Jupiter開源框架等多項技術的落地應用,讓用戶可以更低的帶寬瀏覽更高清的賽事內容。
在持續深入布局電競產業鏈之後,鬥魚所取得的效果也較為顯著。據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通過精細化賽事運營,鬥魚把握住了賽事、暑期及新遊發布的三大紅利,使得平臺整體MAU再創歷史新高至1.94億,同比提升18.6%。其中,移動端MAU達到5960萬,同比增長了14.4%。
既然鬥魚能在短視頻平臺遊戲直播崛起之際實現用戶數量的穩步快速增長,這便說明在深化電競產業生態布局之後,鬥魚的核心競爭力得到持續提升,無懼競爭。這也從側面破除了快手在遊戲上的布局會對鬥魚形成衝擊的市場疑慮。
商業化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除了最核心的用戶數量穩步提升外,鬥魚的商業化亦取得亮眼表現。據Q3財報顯示,鬥魚的季度營收為25.5億元,同比增長37%,再創歷史新高,且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錄得的淨利潤9872萬元,同比增長36.8%,利潤持續增長。
具體來看,營收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實時流媒體收入(即直播收入)的快速增長。財報顯示,直播收入為23.45億元,同比增長41.3%。廣告及其他收入則錄得1.98億人民幣,與2019年同期持平。
而直播收入的增長主要得益於付費用戶數量、以及每付費用戶平均收益(ARPPU)的「雙輪驅動」。智通財經APP了解到,報告期內,鬥魚的付費用戶數量亦創下歷史新高至790萬,同比增長12.7%。
與此同時,ARPPU為297元,同比2019年第三季度的237.49元增長24.98%。付費用戶數量、ARPPU均實現同比正增長,這主要是因為鬥魚平臺持續優化互動功能,進一步培養用戶的付費習慣,並不斷完善模型以吸引新的付費用戶。
不過,通過計算付費用戶佔比能發現,2020年的第三季度時的比例為4.07%,較2019年同期時的4.28%下降0.21個百分點,為何會出現如此情況?事實上,用戶從吸引、留存、到付費需要一定時間的培養,因此付費用戶增長較平均MAU的增長有一定時滯,這就導致平均MAU的增速高於付費用戶增速,從而出現付費用戶佔比的下降。這也從側面說明,鬥魚收入創新高的背後主要是由原來的存量流量所貢獻,而新增流量對於業績的貢獻將因為時滯而在後續季度陸續釋放。由此可見,無論是在付費用戶佔比、亦或是ARPPU上,鬥魚商業化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但鬥魚報告期內的毛利率為14.5%,較2019年同期的17%下滑2.5個百分點。毛利率的下滑主要是因為收益分成增加、內容成本投入加大、以及海外擴張投資的提升。這是鬥魚深入電競產業生態布局,以打造長期核心競爭力在開支成本端的顯現。
得益於運營效率的提升,鬥魚在該季度內的經調整淨利率為3.9%,與2019年同期保持一致。即公司在擴大開支打造核心競爭力的同時,最終的盈利能力仍能繼續保持,這對精細化的運營能力有較高要求。正因如此,鬥魚在報告期內的經調整淨利潤為9872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6.8%。
除此之外,未來能夠讓鬥魚保持營收增長的機遇還來自爆款新遊的上市。比如《英雄聯盟》和《地下城與勇士》這兩款端遊,火爆十餘年仍人氣不減,他們即將推出的手遊也備受玩家期待。
10月27日,《英雄聯盟》手遊國際服已正式在日本、菲律賓、韓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公測,備受中國玩家追捧,一度擠爆日本伺服器。相信這款在中國擁有8億註冊用戶的遊戲,不久後就會正式在國內開服。而《地下城與勇士》截至6月的預約量已經突破4000萬,儘管還未正式上線,也能夠看出其強勁的市場潛力。
不難想像,這兩款潛力款手遊的發行,勢必會成為未來鬥魚用戶增長和盈利的驅動力。而背靠大股東騰訊的資源扶持,合併背景下與騰訊的合作進一步深化,鬥魚將具備很強的先發優勢。憑藉在端遊領域積累的深厚優勢,鬥魚能夠迅速為用戶們提供最全面、最多元化的直播內容,在端遊社區的基礎上拓展出更具活躍度的手遊社區,吸引更多用戶到鬥魚觀看直播。
價值仍被低估
從上述的梳理中能發現,鬥魚當前的發展曲線仍整體向上,雖然快手、B站等視頻平臺的進入帶來了競爭壓力,但得益於其對電競的深入布局以及對社區內容的持續完善,鬥魚用戶基本盤繼續夯實,持續快速增長的MAU破除了市場對於鬥魚的發展的疑慮。
更為重要的是,在深入電競生態布局,打造長期核心競爭力的同時,鬥魚的商業化效率、運營效率仍穩步提升,加速了營收業績釋放。而平均MAU、付費用戶數量、ARPPU的持續增長便證明了其變現潛力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但當前股價仍未反映鬥魚的真實價值。
以wind數據為參考,券商對鬥魚2021年的淨利潤一致預測為1.83億美元,當前市值對應2021年的PE為23.9倍,但2020至2021年的淨利潤預測增速為36.57%,即PEG僅0.65倍,低於1倍的合理估值水平,其股價仍有上行空間。且鬥魚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公司已於11月12日向SEC提交了私有化退市的申請文件,這將會對鬥魚的股價形成一定支撐。
雖然合併的後續交割完成時間表仍未可知,但能確定的是,雖然市場競爭逐漸劇烈,但深入電競產業鏈布局,構建完整賽事內容體系的鬥魚已有其核心競爭力,可實現長期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