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千萬雄兵莫敢當,單刀匹馬斬顏良。只因雲長武藝強,致使猛將束手亡。——羅貫中《三國演義》
在中國歷史上,最受中國民眾所熟悉的歷史莫過於三國時期。雖然說每朝每代的歷史都尤其精彩之處,但三國之所以讓中國老百姓耳熟能詳,這離不開那個時期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並且還在中國影視業早期排成巨獻,因而在國內的傳播性更加廣泛。三國中是有一個個英雄人物所構成,而這些英雄裡面,關羽的驍勇善戰,且有萬夫不當之勇更是令其名垂千古。
關羽的忠義世人敬仰,在中方的文化中,俠義之士在結拜之時向關二爺磕頭起誓更是成為一種不成文的傳統,以示雙方的忠義之情。而很多人也表示好奇,為何後來人所塑造的關二爺神像都是閉眼的狀態。對此,有經驗的老匠人表示:沒人敢不這樣做!
為何大多眼睛都是閉著的?
關羽在還未追隨劉備之前,買紅棗便是他唯一的收入來源。古代的農作物不比在現代,紅棗的季節到來才有紅棗可賣,這無疑是加劇了關於經濟情況的拮据。而關羽又素來愛讀書日常除了賣早的時間之外,其他的時間都幾乎是在讀書,一般都是在晚上比較有空閒的時間。在古代還沒有通電照明的情況下,一般都是採用煤油燈。而對於經濟情況本來就不好的關羽來說,那麼挑燈夜讀無疑是比較傷眼的,首先就是燈的不夠亮,其次是徹夜徹夜的閱讀,很多著作兵書等等,在昏暗的燈光之下,保持長久的閱讀無疑是最傷眼睛的,因此關羽的眼睛長時間用眼過度而導致難以睜開的現象。
再加上關羽平時還樂善好施,那麼經濟拮据的經濟是難以長期負起高額的油燈費用,那麼一個晚上甚至只有一盞微弱的燈,長年累月下來便有了眼疾。但通過這個現象是不難看出。關羽在還沒有追隨劉備之前的博學和志向,即使在艱難的條件之下,依然挑燈夜讀,增進自身的見聞和知識。也正是因為關羽不僅僅驍勇善戰,同時他的見多識廣和雄韜偉略也正是劉備的欣賞之處。同樣地,因為他具備足夠大的知識面,才能夠從劉備的一番言論當中,便願意以其結伴尊之為大哥,並且終身追隨效忠。
睜眼殺人
在三國中,關羽曾經兵敗而不得不投降,而暫時寄居於曹操的麾下,為的護衛兩位嫂嫂周全,同時也尋找大哥劉備的消息。雖然曹操對關羽一直非常厚待,甚至還對加官封爵,但這些關於都不為所動,強調一心只為大哥劉備效忠,一旦得知大哥劉備身在何方就會立即前往團聚。而在曹操面臨袁紹來攻擊的時候,曹營折兵損將之計,關羽為了報答其收容之恩而不得不出戰。眾所周知,顏良的武藝高強將,將曹營的多名猛將斬於馬下。此時,關羽突然睜眼,向曹操請戰,誅殺顏良以報曹操厚待之恩。說罷便提刀上馬,在萬軍叢中取了顏良的首級。
而當時關羽在斬華雄的時候,也正是這種眼睛一睜便將華雄斬於馬下。那時候十八路諸侯中的大將小將都沒能抵倒華雄的驍勇,那時關羽眼睛也是睜開眼請戰,手起刀落便取了華雄的首級,這便是溫酒斬華雄的佳話。也正是因為這些經歷,關羽在一睜一閉眼之間便有人頭落地,因此對其睜眼之時便有了忌諱。所以在常態之下,關羽的眼睛都是閉著的狀態,睜眼便有人頭落地的傳說。
眼不見為淨
關羽在後來被追封為民間非常有名的神明,這讓世人對其敬仰當中又多了一份敬畏。關於從小便仗義,由於見不慣惡霸欺負鄉民而直接將其打死,因此少年的關於便已經成為流落江湖。關於義薄雲天,但在其刀上的亡魂也非常多,而這些亡魂有些去往投胎,而有些而一直縈繞在關羽的周圍。
關羽刀下的亡魂不在少數,參加過黃金軍的剿殺,與劉備前後加袁紹、劉表、曹操風麾下時,參加過無數場戰役,不管是顏良還是文丑,華雄還是夏侯淳,亡於關羽大刀之下的名將多不勝數。關羽一身正氣且有青龍偃月刀這種神物相伴,亡魂難以近身,但為了不看這些亡魂和過往,關於乾脆在平時的狀態下,便是選擇閉眼的狀態,眼不見為淨。而他閉起眼來也經常是在休息或者思考,除了他自己其他人都難以知曉,這無疑也增添了幾分威懾力。
畫龍點睛
畫龍點睛這個成語,相信很多人都是聽說過,傳說中龍的身子畫出來之後也是不會畫上眼睛的,因為眼睛不僅僅是靈魂所在,也是最難以處理的地方,傳說當中4條龍栩栩如生的龍被雕刻出來之後,點上了眼睛之後便飛走的神話故事。
因為傳說中關羽的眼睛是屬於非常罕見的丹鳳眼。因此世人在雕刻關二爺神像的時候,眼睛不僅僅是最難以處理的地方。同時與畫龍點睛也有異曲同工之下,作為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武聖」,他的眼睛自然是要看起來殺氣騰騰的,至少要讓人看了之後能夠感到不怒而威。而這對於很多這樣人來說,越是能夠將關二爺的雕像畫得好,越是不敢輕易開眼,因為沒有人敢這麼做,這是出於對神靈的一種敬畏。
鄭學醇在《三國志蜀書二首》中寫道:「雲長千載英魂在,江左誰令數阿蒙。」關羽的故事成為千古絕唱,他的義薄雲天更是成為中國文化中世人的敬仰。閉著眼不僅更符合傳說中關羽的歷史形象,同時也更加能夠渲染關二爺的威嚴。或許也正是出於對關二爺的敬畏,因此對此神像往往不敢開眼。
參考文獻:
《三國志蜀書二首》《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