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陳小帥!今天講述的重點是:歐·亨利的《麥琪的禮物》所給出的啟發——情侶間怎樣送禮物才能夠稱得上「聖賢」?
歐·亨利(1862年-1910年),是美國現實主義批判作家,出生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伯勒,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之一。其創作題材以現實生活為主,構思新穎、語言詼諧,結局往往出人意料,被世人稱之為「歐·亨利式結尾」。
詹姆斯·迪林厄姆·楊夫婦倆各有一件引以為自豪的寶貝。一件是吉姆的金表,是他祖父傳給父親,父親又傳給他的;另一件就是德拉的一頭秀髮。即使天井對面的公寓裡住著席巴女王,德拉只要哪天把頭髮披散下來,伸到窗外晾乾,就足以使女王的珍寶貢品黯然失色;即使所羅門王在地下室裡堆滿了金銀珠寶,國王又親自充當守門人,只要吉姆從門前路過,掏出他的金表,就足以讓所羅門王嫉妒得吹鬍子瞪眼睛。
《麥琪的禮物》是歐·亨利的著名短篇小說之一,講述的故事非常具有趣味性。男主和女主各有一寶物,那便是男主的金表和女主的秀髮。女主德拉想在聖誕夜前夕的平安夜給男主吉姆一份特別的禮物,但是手頭上只有一美元八十七美分。德拉出售了秀髮,購買了一條款式簡潔大方、質地上乘、品質優良的白金鍊。滿懷期待地盼望著平安夜的到來。
結果卻出人意料。男主吉姆為了替德拉購置聖誕禮物,將其金表出售了。購買了德拉以前在百老匯櫥窗見過,羨豔不已且渴望擁有的一整套梳子。德拉買了白金鍊,但吉姆的金表已經出售了;吉姆買了一整套梳子,但是德拉已經剪去秀髮了。雖然命運弄人,但是作者歐·亨利還是將其稱為是「聖賢的禮物」。
而我在這裡笨拙地給大家講了住在公寓裡的兩個傻孩子平淡無奇的故事,他們極不明智地為了對方獻出了自己最最寶貴的東西。不過,最後讓我對的當今的聰明人說一句話,在一切饋贈禮物的人當中,他們兩個是最聰明的;在一切饋贈又接受禮物的人當中,像他們兩個這樣的人才是最聰明的。無論在任何地方,他們都是最聰明的。
雖然結局不是想要的結局,但是兩者的心意都是最純真,最高尚的。現實生活中,很多情侶、愛人之間經常會為了購置禮物而感到頭疼,究竟什麼樣的禮物才能迎合對方的興趣?這個問題,其實沒有必要搞得焦頭爛額,只要符合兩點即可。
01禮物是對方感興趣的
不管贈送什麼禮物,首先必須滿足一點,那便是「對方感興趣」。這一點很好理解,如果是對方不喜歡的物品,那相當於是送了一堆「垃圾」過去,對方還要進行清理。不清理的話,還容易佔位置。
在是否感興趣方面,女生相對於男生更容易著迷,因為她們的興趣愛好廣泛。女生喜歡零食,可以送她各種小零食,裝成一個大禮包;喜歡玩偶,可以挑選各種造型的毛絨玩具。而男生,需要針對下藥,因為他們的收納空間有限,不喜歡多餘的物品。
02禮物挑選要有內涵
所謂的「有內涵」,可以理解為不是輕易就能得到的,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可以是時間,也可以是金錢。這個維度,本身不是定量值,除了自身評分,對方,或者第三方也可能是評分人。
曾經喜歡一個女孩,那時候剛剛認識,在工作過程中偷偷記下了她的生日。在她生日的前一天,去鼓浪嶼上為其畫了一幅素描。那天,工作到7點下班,天空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點,乘著公交,轉輪船,步行至鼓浪嶼鬧市中。
尋尋覓覓,終於找到一個畫店,將女孩的照片給予畫家後,靜靜地在那裡坐了半個鐘頭。付完佣金後,將素描畫揣進懷中,裹著幸福的喜悅,原路還回。
這個「代價」,可能在男主眼中很有「內涵」,他人眼中也是如此,但是那個女孩眼中可能就是另類的感受。所以,送禮物是否有「內涵」,才是考驗人的硬指標。
綜上,情侶、愛人之間的送禮物,可以簡單思考,但是一定要注重實際行動,在行動上多用心。這樣,最終都能送出MAGI的禮物,「聖賢」的禮物。
(喜歡的小夥伴,歡迎加關注、討論。作者會依據書籍、歷史、社會人情等,發布一些足以引人思考,耐人尋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