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四大名著》:拍攝背後的那些故事,致敬永恆的經典

2020-12-22 進賢金羅溪

#四大名著#《紅樓夢》語言精練、生動、流暢、富有表現力,是一部能讓孩子從中學到很多東西的經典著作。

本書也是一部古典文學名著,書中以賈寶玉和林黛玉愛情為中心線索,通過描寫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過程。

《西遊記》本書主要描寫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一路降妖捉怪的故事。本書是明代作家吳承恩創作的一部長篇神話小說,它的問世標誌我國浪漫主義文學達到了新的高峰,對後世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水滸傳》本書描述了以宋江為首一百零八名好漢在梁山泊聚義的故事。展示了不同階層的人們在漫長封建社會從覺醒到反抗鬥爭的過程。

本書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有血有肉,給我們以深刻的印象。

《三國演義》本書很有藝術的再現一段歷史畫卷,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戰爭場面驚心動魄,是廣大青少年學習傳統文化的經典讀本。

本書講述了東漢末年三國中謀士、猛將鬥智鬥勇,場面波瀾壯闊,氣勢磅礴。

四大名著拍攝的幕後故事,演員和劇組的敬業成就了《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老版四大名著電視劇已經成為中國電視劇史上的一座不可超越豐碑。

《紅樓夢》

87版電視劇《紅樓夢》可謂是經典,讓喜愛紅樓夢的人至今難忘,可當初拍攝的時候卻碰到了不少困難。

1982年2月23日,幾家重要媒體分別刊登了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的籌備消息,誰來出演劇中主角成為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

有一批觀眾熟悉的演員,如龔雪、張瑜、郭凱敏、沈丹萍、劉曉慶、李秀明等都要參與競爭。但不久後,公布了另一個消息:《紅樓夢》不用明星,將全部啟用新人。

劇組計劃在全國60多條件比較的演員中挑選,還舉辦了培訓班,可是到了第二期的時候男主人公賈寶玉的人選還沒有選到。

就在這時候有人推薦了歐陽奮強,當然還有鄧婕和李耀宗等人,那時候歐陽奮強看到紙條覺得很意外,心想「演賈寶玉這樣的好事怎麼會落到我頭上呢?」

這時,爸爸「推」了他一把:「對著有名的大導演,你這娃娃怎麼腰杆挺不直了呢,也許這就是一個機會!」

然後王扶林邀請他來參加試鏡,沒有多久他就入選了賈寶玉的角色。

黛玉精通琴棋書畫,可是陳曉旭對古琴一竅不通。怎麼辦?「黛玉」自有辦法。

王扶林曾試探性地問陳曉旭:「如果你不演黛玉,其他角色你有喜歡的嗎?」

「如果您讓我演其他角色,觀眾會說你讓林黛玉演了別人。」陳曉旭這樣回答。

鄧婕一度讓導演組很糾結。大家覺得她演丫頭氣質大了,演夫人、小姐呢,個子又不夠。關鍵時刻,攝影師為她說了句有分量的話,她最終被定為王熙鳳的扮演者。

鄧婕最終獲得王熙鳳一角,與她身上那股子重慶女孩的乾脆勁兒有著直接的關係。

13歲時,鄧婕用兩天兩夜一氣讀完了大姨家收藏的三本《紅樓夢》,在戲校時又讀過多次,87版《紅樓夢》選角時,鄧婕便躍躍欲試。

但選角導演覺得「她樣子有些潑辣,但個頭太矮,又不是很漂亮,演丫頭氣質大了,演夫人、小姐個子不夠」,一時半會兒不知該讓她試誰的戲。

等其他女孩子試完戲,鄧婕走到攝像機前一表演,真是人不可貌相,太上鏡了。

攝影師李耀宗卻給鄧婕潑冷水。他對鄧婕說: 「有句話想勸你,人貴有自知之明!雖然讓你試王熙鳳的戲,但你各方面的條件……我希望你不要浪費時間!」

定王熙鳳的那天,駐地房間隔音不好,儘管李耀宗曾勸退鄧婕,但關鍵時刻卻為她說了句有分量的話:「個頭矮可以通過鏡頭來彌補。」就這樣,鄧婕最終被定為王熙鳳的扮演者。

東方聞櫻演「探春」無疑是具有戲劇性的,東方聞櫻出道很早,十幾歲便演了電影、電視劇。個性極強的她並不滿足於做一個演員,而是想做導演。

拍《紅樓夢》時,東方聞櫻的導演才華已充分顯現。最後階段,她協助李耀宗,由製片主任任大惠帶隊去拍攝。

《紅樓夢》很經典,特別是裡面的詩詞,我們可以看出來曹雪芹先生的蓋世才華,裡面內容很豐富,文字很優美。

《西遊記》

楊潔1929年出生於湖北麻城,從小就喜歡看電影,先後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被分配到文工隊當隊員,後被分配到廣播電臺,1954年從青島人民廣播電臺調至在北京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自1961年開始,楊潔專門負責電視戲曲節目。

《西遊記》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但是並沒有拍成電視劇,因為當時因為環境技術的資金等問題。在1978年日本拍攝了《西遊記》,在當時引起不小的轟動。

直到1981年,中央電視臺決定要拍攝屬於自己國家的《西遊記》。

當時領導就直接點名52歲的楊潔,問她:「楊潔,要是給你去拍《西遊記》,你敢不敢拍?」

楊潔雖然52歲了,但脾氣還是很倔強,直接就回答道:「好,就給咱們拍了!」

楊潔曾姐採訪中表示電視劇是自己夢寐以求的,後來電臺給了她一個任務,就是拍《西遊記》楊潔表示當時自己非常高興、非常意外、同時也很認真的接下了這個任務。

1986版的《西遊記》收視率在當年達到99.8%,25集戲拍了6年。

1982-1988年、1998-1999年,先後共發行二部:《西遊記》25集、《西遊記續集》16集。由楊潔導演,六小齡童、遲重瑞、徐少華、汪粵、馬德華、閆懷禮主演。

82年《西遊記》拍了3集在央視試播,開始有了名氣。於是有人指責導演拍電視劇遊山玩水,還出國。

為了找到符合劇組要求的場景,楊潔導演帶領團隊,走遍了全國除西藏、青海、寧夏、湖北、臺灣之外的26個省拍攝時,主創人員多次遇險,楊潔有次差點從山上跌入懸崖,師徒四人拍攝走過瀑布的場景時也差點滑腳跌落。就連白龍馬,也曾多次遭遇跌落溝渠等險情。

《西遊記》的導演和攝像其實是夫妻,兩個人一起在外天南地北拍攝《西遊記》長達6年,無暇照顧家中12歲的幼女丫丫。

劇組裡沒有區分主演和配角,主演的待遇和其他人是一樣的,沒有助理,沒有保姆車,沒有優待。拍攝結束後一樣要和劇組一起搬運幾車皮的設備工具。缺少龍套演員的時候,一樣要和劇組一起化妝救場。

82年剛拍西遊時劇組缺乏指導,大家不知道特技怎麼弄。攝像王崇秋想盡辦法都缺乏真實感,碰巧遇到一個香港人說得把人吊起來。但他也是圈外人不懂內裡,於是劇組就去香港學習吊威亞,終於成功。

吊威亞是非常危險的事,常常威亞的繩子都磨得很細了,還在冒險用。師徒四人每次吊完威亞,都要慶幸自己又活下來,尤其是孫悟空和豬八戒主要吊威亞的,每次結束後如果無摔傷,都互相擊掌歡慶一番。師徒四人都摔下來摔傷過。有一次閆懷禮(沙僧)170多斤重,摔在攝像師王崇秋的腦袋上,攝像師當場就暈過去了。

一開始找不到白馬,就用黑馬代替,刷一層白漆,每次到河裡,河水都白了,從河裡站起來,又是一匹黑馬。當年拍戲因為特技條件差,大家都經常掉到河裡去。

由於《西遊》在央視受到非議,所以央視組成調查小組。調查發現,原來劇組特別艱辛,經濟困難,連基本拍攝設備都沒有。

楊潔和領導努力爭取談判,多次談判之下,終於得到央視的鬆口說:你要是自己找到資金,但必須是貸款,不能是投資,我們就讓你繼續拍完《西遊記》。

「蜈蚣精」李鴻昌到處找資金,最終找到了鐵道部十一工程局的三百萬資金。

可是物價上漲,景點收費,這三百萬已經拍不了剩餘的全部15集,原定三十集的西遊記,只能忍痛砍掉5集。

李鴻昌本是《西遊》製片副主任,一人分飾7角:漁翁、黑狐精、多目怪、驛丞、大臣、接引佛祖,客商。

因導演發現李鴻昌小龍套演技很好,就給了他一個大角色蜈蚣精。當然也可能是導演感激李鴻昌找到了鐵道部的三百萬貸款,挽救《西遊》於危難。

王希鍾,《西遊記》的造型大師,除了設計那些神魔妖道的形象,他也在劇中扮演一個人物——金頂大仙。上面圖書裡這些都是王希鍾大師設計的《西遊記》中的各種造型。

唐僧共有3位扮演者

汪粵是第一個演唐僧的,只演了三集,就是三打白骨精。然後當時汪是北京電影學院的,他當時的老師喊他放棄這個角色,說害怕演了以後戲路會窄。汪粵就放棄了沒演了。

徐少華演了2年多,因為考上大學了不得已離開劇組。

最後才是遲重瑞接棒繼續演,最終上了西天取得了真經。

汪粵(第一任唐僧)在《西遊記·猴王初問世》裡演了一隻白猴。

徐少華一人分試3角:唐僧,唐僧的爸爸陳光蕊,東海龍王。

遲重瑞一人分飾4角:唐僧,井龍王《除妖烏雞國》、天庭文臣《四探無底洞》、沙僧《傳藝玉華洲》。

六小齡童其實有600度近視200度散光,他瞞著導演進劇組,剛開始六小齡童經常打到其他人的腦袋,還出過血,以至於當時沒有人願意和六小齡童演對手戲。

導演表示嫌棄,但是發現六小齡童單獨武打很好。這才知道他是近視眼,又嫌隱形眼鏡帶著不舒服。

六小齡童在家中是最小的兒子,非常受寵。當初選角時楊潔就感到六小齡童很嬌,無奈六齡童打了包票說幼子非常能吃苦。六小齡童(24歲)進劇組是老猴王「六齡童」章宗義(60歲)送去的,老爸給兒子倒洗澡水,4瓶熱水瓶兩手拎,立刻被楊潔阻止。

閆懷禮一人分飾9角:沙僧,牛魔王(第2集官封弼馬溫),千裡眼,太上老君《奪寶蓮花洞》,和尚《禍起觀音院》,老者《猴王初問世》,捲簾大將,御馬監裡的一個監丞,西海龍王。

在當年的審美來看,蜘蛛精的衣服太暴露了,幾個演員集體抗議,最後都無效。這些十五六歲小姑娘有的在房間裡哭,覺得自己很悲慘。開拍的時候,披著紗巾披風,遮擋一些。

等拍到肚子的時候(肚子上的肚臍眼會吐絲,把唐僧綁起來),就找了劇組的男生做蜘蛛精的裸替。

紅孩兒扮演者叫趙欣培,可是「紅孩兒」拍的時候不能穿褲子。小娃比較害羞,要求穿褲子。導演說不行,紅孩兒就是不穿褲子的。於是,一拍好他的鏡頭,他就跑去旁邊穿褲子。

沙僧的扮演者閆懷禮(右二)於2009年4月12日因肺部感染在北京去世。享年73歲。4月12日正巧也是六小齡童的生日,自此之後,六小齡童再也不過生日了。

《水滸傳》

98 版《水滸傳》從籌備到拍攝歷時44個月,成片卻只有43 集。

為了找到合適的外景地,劇組輾轉大江南北,從河北到山東,從北京到廣西……拍攝野豬林戲份時,劇組選擇了有幾棵百年古松的十三陵中的茂陵,道具還製作了幾棵假樹,以增強陰森感。「要是用白楊樹林拍攝,那就沒有味道了。」回憶起曾經的拍攝歲月,張紹林感慨到,《水滸傳》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因為沒有掉份兒的行當,我們絕不湊合」。

古樸和歷史感是電視劇《水滸傳》的藝術風格,張紹林覺得這部電視劇整體調性很凝重,沒有很花哨的東西,甚至連皇宮、妓院這種場景,都十分樸實。為了保證整體風格的統一,張紹林對演員的妝容也有要求。

拍攝時有一天,他發現扈三娘(鄭爽飾)的眼睛看起來很怪,問了化妝師才知道,演員為了好看,偷偷用了當時很流行的睫毛膏,張紹林數落了演員之後,讓她立刻去卸掉睫毛膏,「 我要堅守樸實的風格,連睫毛膏這種細節也不能允許。」

為了能夠在《水滸傳》中飾演自己夢寐以求的角色,幾乎所有的演員都經歷了嚴格的試鏡選拔和艱苦的訓練過程。

「梁山好漢」們都需要經歷開拍前的三個月集訓健身,脫光膀子、練肌肉。

劇組專門製備了健身器材,有健身房,讓演員們增肥、練肌肉。

魯智深的扮演者臧金生為了增肥吃雞蛋,炒雞蛋、攤雞蛋、煮雞蛋、水剝蛋、臥雞蛋,所有雞蛋的做法全吃了個遍。

康洪雷在節目中,回憶起當年選演員的經歷,他感慨良多,「真的是坐著火車大江南北」,這位如今的著名導演披露,當年曾經看上一位「好漢」,為了說服演員來京試鏡,愣是坐火車跟隨多日,而這位演員最終也真的成了98《水滸傳》的演員組重要成員之一。

康洪雷在錄製節目時感嘆稱,「我非常感謝《水滸傳》,感謝當年的經歷,現在想想真的很珍貴,那時候沒有隨手拍視頻的設備,我們真的就是到處去看人,不斷跟心裡的形像作比對,而事實證明,這樣實打實的比對,令最終的效果非常好。」

「鼓上蚤」時遷的扮演者孟耿成在節目中回憶,當時整個拍攝過程中武打戲很多,腰經常都會受傷。再加上拍戲環境確實很艱苦,這位武術能手直言整個人感覺經過了一次煉獄,「觀眾看到的十幾分鐘的戲,我們可能要拍上半個多月。

尤其是武打,一個動作經常要拍上幾十遍。那時我們也都是親自上陣,除非是特別危險的動作才用替身。我還記得全劇的第一場戲就是我拍的,就是祝家莊那部分內容。那一段武打拍了整整一個星期,都是晚上拍夜景,我晚上七八點進攝影棚,要拍到第二天早上六點,完全是晝夜顛倒的狀態。」

康洪雷至今對《水滸傳》中潘金蓮相關戲份的拍攝印象深刻,「非常克制,沒有豔情,沒有那些俗豔的橋段,甚至潘金蓮這個人,拍出來也是內斂的。鏡頭非常克制,但在每一個鏡頭中,人的內心,人與人之間的化學反應,全都以一種高級的方式表露了出來,這種方式,真實,並且經得起品味。」

「從臺詞到鏡頭語言,到演員的表演,中國古典文學中惜字如金的表達方式在其中處處可尋,我認為,至今不同層面的人依然喜歡看這部戲,與這一點十分相關」。康洪雷說。

扮演阮小七的李東果回憶,拍戲其間女兒出生,但無法回家陪伴妻子迎接新生命,「我覺得很遺憾。」李雪健提議,買一本紀念冊,所有劇組成員都在上面寫下祝語,作為給新生兒的禮物,「我真的覺得這主意太好了,很感動,那本紀念冊我女兒至今都珍藏著,太有意義了。」

《三國演義》

1989年7月,王扶林被任命為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總導演。1990年6月,「三國」領導小組成立。

8月,劇本創作會議召開,編劇組成立。劇組達成共識:充分尊重原作《三國演義》,同時參考《三國志》中有價值的史料,把120回的章回小說改編成80集的劇本(最終剪輯成84集),大的框架由群雄逐鹿、赤壁大戰、三足鼎立、南徵北戰、三分歸晉五部分組成。

截至1990年12月15日前,累計完成文學劇本中的76集,不久初稿全部完成。領導小組專門組織了一個劇本討論小組,對劇本進行反覆討論,劇本經過數次易稿,最後定稿紅皮書時,是1991年12月30日。

1990年8月中旬到10月初,演員遴選李法曾和顧鳳莉走訪了北影、八一廠、北京人藝、青藝、兒藝、總政、空政等單位,確定了第一批候選演員78人;導演組又陸續選看了各地送來的演員錄像資料,並派出三位副導演分赴各地物色演員。

遴選演員工作進行了將近10個月,於1991年5月底結束。角色基本確定後,劇組於1991年7月在北京舉辦了演員學習班,有6位專家分別為演員授課,內容包括三國的時代背景、漢代禮儀、漢代風俗、古代戰爭與陣法、古典名著的改編等。

學習班中,總導演王扶林談了導演總體構思,他提出電視劇的改編宗旨是:在大關節上,基本符合原著《三國演義》;根據電視劇的需要,進行一些必要的藝術加工;尊重原著「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突出「提倡仁政,反對暴政」的價值觀;讚美三國英雄們的忠義精神。

其中,在1992年拍攝「官渡之戰」時,還動用了軍隊一個師的兵力,耗資40萬元左右。後來拍的「火燒赤壁」時,劇中動用了九臺攝像機和一架直升機,分別從水、陸、空三個方向同時拍攝,光動用有船隻就用了72艘。

大火燒掉50多噸木材,20多噸汽油和柴油。在當時這是一部耗資巨大的鴻篇巨製。為了把這部家喻戶曉的文學名著搬上螢屏,劇組全體工作人員也是兢兢業業,為節省開支,所有演員拿到的片酬是當年全國影視界最低的,最高的一集只有250塊。對此,唐國強曾笑稱:「我們人人都是二百五」。

為了該片的拍攝,很多演員甚至長達兩年都沒回過家。

在劇組開拍前,當時唐國強扮演的諸葛亮是最具有爭議的,上面領導認為唐國強是奶油小生,這樣的他駕馭不了諸葛亮這個角色,導演組力排眾議,說服領導讓其試戲,結果試戲也是十分成功,這才有了唐國強的諸葛亮,也因為這部戲成了唐國強演員生涯的轉折點。

劉備的扮演者孫彥軍剛進劇組時,他競爭的是曹操一角色,但導演王扶林認為孫彥軍白皙英俊有書生氣質,正是劉備的不二人選,於是就讓孫彥軍飾演的劉備,後來導演組還給劉備設計了各種不同的哭法,特別是在表演哭關羽時,孫彥軍自己都快哭暈了,這讓導演組對他的演技佩服不已。

籌備多時的《三國演義》拍攝時飾演孫權的演員卻臨時耍起大牌,多次找導演組理論要求漲工資,甚至在片場帶情緒,拍攝不用心,即便是導演親自示範,他仍無法達到要求,就在劇組急得團團轉時,在一旁執行導演吳曉東引起導演組注意,於是讓他飾演孫權試戲,就這樣吳曉東的臨時救場誤打誤撞眼睛的孫權,並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切準備就緒後,導演組又犯難了,原來選定飾演曹操的演員也耍起大牌,一生氣不肯來劇組試戲。

劇組沒辦法就找了鮑國安來試試,沒想到鮑國安扮演的曹操演技精湛,眼神中的殺氣與陰狠俱全,令人不寒而慄,那種溢於言表的得意於狂妄霸氣十足,給這部劇的精彩程度加分不少,也留下了許多讓人回味無窮的經典話篇。

拍攝周期花了整整四年的時間,所有的演職人員拿的都是最低的片酬。為了拍片,許多人都是二年沒有回家。除夕之夜,大家還啃著冷饃。新加坡有位著名導演曾考察過《三國演義》劇組,他感慨萬千地說:「你們真正是在為中華民族拍戲!」

陸樹銘在河北涿州拍「關羽之死」一場戲,零下39度的嚴寒,連機器凍得都不轉了,他卻身著戰袍在雪地裡跪了足足20多分鐘!

拍攝「水淹七軍」時,正值冬天,劇組特意將太湖邊一個池塘水抽乾,幾百米士兵待在裡面接受冷水的考驗!待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導演一聲令下,那邊開閘放水,水池裡的「曹兵」被衝得東倒西歪,還忍不住牙齒打顫,驚慌失措地往上爬,一次拍成了「水淹七軍」!

唐國強光腳拍攝借東風,拍攝諸葛亮身穿道袍站在高臺做法借東風這一片段時,也是正值冬天,唐國強光著腳,在臺上來來回回走了一天,凍得鼻涕都流出來。雙腳被凍得又紅又腫!而最後真正呈現給觀眾的卻只有短短的幾十秒。

我國古代四大名著,是中華燦爛文化的代表,《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

古代的文字晦澀難懂,特別是對於小朋友來說難上加難,今天特意推薦精裝版四大名著,對生字專門進行注音與注釋,尊重原著,無刪減,還送人物關係彩繪,特別適合閱讀和了解四大名著的內容。

相關焦點

  • 彈幕版四大名著走紅背後:經典的魅力
    經典的魅力彈幕版四大名著走紅背後最近,曾經霸屏的四大名著電視劇再次火了,只是這次的「打開方式」有所不同。有研究者認為,經典名著作為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改編為影視劇已經是一種新型傳播方式,而新上線的網際網路彈幕版本,乃是傳播方式的又一突破。四大名著電視劇變身「彈幕池」,也有一些觀眾表示不太看好。有人質疑,這樣看經典影視作品會不會太過戲謔化?
  • 又見四大名著!著名指揮家張列執棒天交再現經典
    曾經有讀者這樣概括《四大名著》,我們帶著紅樓夢中最柔軟的心,走進水滸的世界,結交了患難與共的朋友,學習三國的智勇,在西遊追夢的路上降妖除魔,披荊斬棘,似乎說出了好多《四大名著》影迷樂迷的心聲,讓大家產生無限共鳴……四大名著乃是集中華文化之大成的經典著作
  • 經典影視作品網絡生存不落伍 彈幕話語下的四大名著
    B站集體上線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大名著電視劇,網友開啟了彈幕狂歡,經典劇被花樣解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師文靜  經典作品有了網生趣味  1986年版《西遊記》、1987年版《紅樓夢》、1994年版《三國演義》、1998年版《水滸傳》是四大名著最經典的電視劇版本,劇迷對這四部劇版本的要求也很精細,看首播、原版的呼聲很高,還能區分這四部劇的一剪、二剪、定稿、錄像帶、DVD等版本的細節不同,雖然B站上傳的不是網友認定的最好版本,但四大名著號召力強大
  • 關羽和牛魔王、唐僧和張遼都是一個人,四大名著都有她!
    ,每個中國人即使沒有讀過原著,也對其中的故事耳熟能詳。因為四大名著都被改編成影視劇,而且這些影視作品也一直被我們奉為經典。央視1986年最先拍攝了《西遊記》,1987年拍攝《紅樓夢》,1994年拍攝《三國演義》,1998年拍攝《水滸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受到拍攝水平、經費限制、人員不足等等方面因素。
  • 集集被搞笑、時髦彈幕轟炸,年輕人用自己方式致敬四大名著電視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師文靜近日,1986年版《西遊記》、1987年版《紅樓夢》、1994年版《三國演義》、1998年版《水滸傳》央視版四大名著在B站上架,大家集體去「圍觀」,搜索量和播放量節節攀升。四大名著電視劇放在彈幕文化最蓬勃的B站,定會催生年輕觀眾對經典作品花樣百出的解讀,這種解讀用詞流行,網感十足。
  • 彈幕話語下的四大名著
    近日,B站集體上線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大名著電視劇,網友開啟了彈幕狂歡,經典劇被花樣解讀。彈幕網年輕人眼中的四大名著是什麼樣的?年輕人為何熱捧比自己年齡還大的老劇呢?經典老劇為何能屢屢翻紅?站上傳的不是網友認定的最好版本,但四大名著號召力強大,播放量每天都在增長。
  • 觀新舊四大名著,窺視影視翻拍劇,心懷文化傳承
    對經典名劇和小說進行翻拍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但是大家肯定發現了一個令人不怎麼舒服的規律,那就是翻拍作品幾乎無法與原作相媲美,口碑上往往更是相差甚遠。原因究竟何在?難道大家以後只能看老劇了?還是真應了那句話:經典的才是永恆的。
  • 94版《三國演義》背後的故事,致敬經典致敬幕後英雄
    在上世紀80年代隨著《紅樓夢》和《西遊記》熱播,中央電視臺和廣電認為有必要普及四大名著,由此在之前都很不敢拍攝的《三國演義》便提了出來,但是《三國演義》拍攝容易,就讓曾經拍過《紅樓夢》的王扶林導演進行拍攝,王扶林一開始也沒想到要執導《三國演義》,在思考良久之後決定進行拍攝。
  • 「彈幕版」四大名著電視劇緣何受年輕人追捧
    央視版電視劇《三國演義》畫面 資料圖片  1.內容為王:經典永不過時  「央視版四大名著電視劇在B站的重新上線之所以引發高度關注,首先源於文學經典和影視經典本身的永恆魅力及其傳承過程中積累的深厚群眾基礎
  • 年輕人網上熱追經典 用彈幕的方式致敬「四大名著」
    近日,B站(嗶哩嗶哩的簡稱)上架了央視版四大古典名著電視劇——1998年版《水滸傳》、1994年版《三國演義》、1987年版《紅樓夢》和1986年版《西遊記》,立刻受到了網友們的追捧,評分飆升至9.9分。B站彈幕觀劇的方式,讓這些略帶年代感的劇集重煥生機,網友們一邊發彈幕一邊重溫經典,在網際網路上完成了一場盛大的集體狂歡。
  • 四大名著被翻拍,演員清一色的都是小戲骨是什麼樣的畫面?
    相信一說起四大名著大家都知道有《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了。要說這些可算得上是經典之作了啊,因為當時拍攝這些劇的時候可都不富裕,特別是《西遊記》的拍攝,可是拍了好幾年呢。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當四大名著被翻拍,而且演員還是清一色的小戲骨會是什麼樣呢?第一部:《水滸傳》這是最早由小戲骨翻拍的第一部經典劇。
  • 盤點國民度最高的影視角色,除了四大名著你最贊同哪一個
    所謂國民度,不是流傳於網上的流量擔當,不是「我周圍朋友都知道」的身邊流行,甚至不只是一代人回憶的時間段經典,而是真正家喻戶曉少長鹹宜的那些角色。小編為了避免粉絲開撕,只說一些時間久遠的影視角色。用四大名著電視劇鎮樓沒疑問吧,由於其拍攝時間早、原著國民度高,在播出期間收到的是現在任何一部電視劇都不能比擬的關注,西遊記的唐僧師徒四人,紅樓夢的賈寶玉和林黛玉,水滸傳的宋江,三國演義的諸葛亮也成為了全民眼熟的高普及度角色。1.《白娘子傳奇》——白素貞、許仙《新白娘子傳奇》是中國大陸港臺聯合拍攝的一部「融合音樂歌舞戲曲元素」的古裝愛情神話電視劇。
  • 都說翻拍電視劇毀原著,央視斥巨資拍攝的四大名著電視劇,真爛嗎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現在的影視劇層出不窮,但是真正深入人心的經典少之又少。一個四大名著更是承載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因此當年央視投資拍攝的四大名著系列更是當年曾創造了少有人及的輝煌至今無可替代。今天影子和大家聊一聊四大名著改編電視劇,看看大家認為哪部最有意義。
  • 左小祖咒《四大名著》:極致的故事,來自於「難聽」
    20年如一日,左小祖咒始終在以他自己的方式講故事。而每一個歌手都有自己的故事。20年前,左小祖咒的小說《狂犬吠墓》和NO樂隊的《走失的主人》影響了一代人,20年後,左小以他又一張新專輯《四大名著》吸引了另一代人,它在標題上就已經先聲奪人。3月4日,是左小的49歲生日。
  • 你知道網絡小說三大奇書、四大名著嗎?新四大名著有哪些小說上榜
    如果你是老書蟲,如果你有十幾年的網文閱歷,璀璨認為你應該知道網絡小說的三大奇書、四大名著,可是你知道最新的網絡小說四大名著嗎?你知道新四大名著是哪些小說嗎?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三大奇書、四大名著。單憑開創玄幻修真流派這一條就足以在《網絡四大名著》中佔據一席之地了!《誅仙》《誅仙》作者蕭鼎,這篇武俠(古典仙俠)巨著,被譽為後金庸武俠經典。
  • 讀懂「經典+彈幕」背後的創新價值
    6月12日,B站上線央視版四大名著電視劇引發廣泛關注,視頻評分、系列播放量、彈幕量都一騎絕塵。截至7月27日,一個多月的熱度仍在持續,四部經典電視劇依然穩居B站電視劇排行榜前列。B站上線經典版四大名著電視劇緣何如此火爆?「經典+彈幕」的形式為何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 中華小說千千萬,看四大名著是怎麼煉成的?
    本文轉載自【百度百科:說文解物】,經作者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與原文作者聯繫中國的四大名著在中國的文學界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在眾多的中國的經典中,為何偏偏選擇了《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這四本書作為四大名著呢?
  • 網文界「四大名著」與「新四大名著」,你認可嗎?
    大家好,我是小毛,每天都會為大家挑選高質量高人氣的經典小說,希望你們喜歡。今天推薦網文界「四大名著」與「新四大名著」,你認可嗎?大家一起來看看吧。網文界「四大名著」指的是在網文早期,流傳度廣、知名度大,對現在網文有重大影響的四本經典小說。
  • 古典四大名著:主要人物臺詞數量、稱謂及臺詞
    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簡稱四大名著,是指《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這四部巨著。這幾部小說裡的家國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甚至倒背如流了,但這裡肯定會有一些你不曾聽說過的故事。今天就從數據的角度,向大家展示下四大名著裡的裡另類的故事。
  • 影視金曲席捲《五糧液·我們有歌》,黃綺珊再唱劉歡經典!
    每年總有幾部爆劇頻上熱搜,從《三生三世》到《陳情令》,從《甄嬛傳》到《延禧攻略》,從《都挺好》到《三十而已》....隨著爆劇出圈的還有那些「上頭」的OST。毛不易、張碧晨、胡夏、鬱可唯、周深……這些影視劇金曲的演唱者也不斷被pick。然而你是否知道,在二十年前,哪一首歌影視金曲最出圈,誰又是最炙手可熱的OST愛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