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站發布《鬼滅之刃》中文配音版宣傳PV,我懷著忐忑的心情點進去,本來以為會出現不適感,但看完後竟然感覺「還行」!其實在這之前,國內不止一次嘗試過國外動漫由中文配音,但除個別作品之外,大多都被觀眾所「排斥」!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關於中文配音的一些事,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一切!
我想很多動漫愛好者,提起「中文配音」就感到不適。確實,在嘗試中文配音的過程中,我們確實遇到了一些問題,導致一些日本動漫的「中文配音」聽起來「很尷尬」,感覺沒有日漫「內味」了!但如果要說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首先我覺得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先入為主的關係,像我們小時候看的《鐵臂阿童木》就是引進日本動漫後由國人自己配音的,而為阿童木配音的配音演員叫做李真惠,是中央電視臺少兒組的編導,當時已經40歲了,要給年齡相差30歲的角色配音並非易事,為了能完成這部作品,該作品的很多配音演員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你覺得童年時聽到的阿童木配音會尷尬嗎?反正我沒有感到尷尬。為什麼?因為當時我們並沒有接觸到太多原聲日本動漫,也不知道日本動漫角色聲音是怎樣的。本著先入為主的原則,聽到什麼就是什麼。除此之外,還有《名偵探柯南》《中華小當家》等作品,都是先聽了中文配音的版本,聽了日語版後反而感覺「尷尬」。
但這種由中文配音的日漫在國內普遍播放的情況,維持的時間並不多,因為當時國內已意識到國外動漫對於國內市場的衝擊,便實施了一系列舉措限制國外動漫播放。進入21世紀,更多人能夠從網絡上聽到原聲的日本動漫,也逐漸在大腦中形成了潛意識。日本動漫配音先入為主,於是在聽到中文配音時便會感到尷尬。因此我認為造成這一切的第一個原因,是因為日漫先入為主的趨勢。
而第二個原因,則是因為中國和日本「配音」行業發展情況不同。日本動漫行業十分發達,因此更注重動漫產業鏈的發展,聲優在業內也屬於十分重要的角色。隨著動漫行業的發展,聲優的需求不斷增大,也帶動更多人選擇這一項工作。而且,日本的聲優是有專人負責指導、培訓,聲優行業藉助動漫產業鏈良性發展。
但在國內卻不是如此,國內動漫行業發展較慢,相比之下,真人影視劇要比動漫的創收更高,因此演員、導演、編劇等角色都要比配音角色更受人關注,這也就導致沒有人願意去從事配音的工作,即使是給動畫配音,更多也是面向幼兒的動畫。中國對於配音這項工作的不重視,直接導致中國和日本在「配音」這一行業的差距。
除此之外的第三個原因,便是配音演員的個人實力。雖然近些年中國一直都在嘗試中文配音,但卻很難贏得好評,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配音演員的個人實力欠缺,導致難以使角色形象充分表現出來,刻意和緊張更是加深了這種不適感。
但即使如此,國內也一直沒有放棄中文配音的想法,近些年也出現了很多例如阿傑、邊江、山新、小連殺等優秀配音演員。從這次《鬼滅之刃》的中文配音宣傳PV情況來看,其實還算可以,就看正式放映之後的整體效果了,希望可以給我們更多驚喜。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