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師爺》:用動畫挽回失落的民族自信

2021-01-20 新華網客戶端

    原標題:《少年師爺》:用動畫挽回失落的民族自信

  聖誕節已經過去,但由此引發的新一輪「洋節」與傳統節日之爭卻遠未結束。

  有觀點認為,以聖誕節為代表的各類西方節日大行其道,而與之僅2天之隔的冬至代表的,和我們傳統文化緊密相關的四時節令卻頻頻遇冷。這背後是傳統文化的失落和民族自信的缺失。也有觀點表示,大可不必對中國人過洋節口誅筆伐、上綱上線,因為這一行為展現出了國人更積極接觸西方文化,使其為我所用的自信。抵制和拒絕洋節才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現,同時折射出一種狹隘的文化心理。

  失落的文化自信

  撇開這場口水戰的輸贏對錯,爭論本身已經傳達出一個訊號:民族自信問題已經引發大眾關注!而這說明,無論在對待洋節的態度上是否存在民族不自信的表現,我們都面臨著重拾失落的傳統文化和重構民族文化自信的重任。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國家和民族的獨特標識,是在複雜國際背景下保持民族特性、精神獨立性和民族生命力的關鍵因素。文化自信作為一種文化心態,是對一個民族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信心。

  然而近代以來,中國自古以來崇尚和平友好、寬厚待人的內斂與隱忍,在戰爭中演變成了怯懦和謙卑,轉而成為崇洋與恐洋,對於自身文明與文化的認知發生了轉變。一方面盲目地迷信與崇拜西方的文明,一方面痛徹地批判自己的歷史與根脈,失去了對原本應該引以為榮的傳統文化的尊重與認同。即便是近三十年來,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與騰飛,也無法徹底改變多數人的心態。從移民、留學、崇尚外國品牌,到如今的海外就醫甚至搶購馬桶蓋,雖然不排除社會和現實原因,但盲目跟風者眾。歸根結底,還在於失去了文化的根基與精神的寄託。

  失落的兒童動畫

  兒童作為民族的未來和希望所在,是實現中國夢未來的中流砥柱,也是傳承傳統文化,重構民族自信的主體。而在兒童的世界裡,動畫比一切媒介來得更有吸引力,成為其重要的生活內容和文化接收方式。在此種情況下,如何在其處於成長過程中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利用動畫片向兒童傳達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為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民族自信心,成為當務之急。

  縱觀現在的動畫市場,從電視屏幕上的《櫻桃小丸子》、《蠟筆小新》、《海綿寶寶》,到大熒幕上的《頭腦特工隊》、《超能陸戰隊》、《哆啦A夢:伴我同行》,目之所及儘是充斥西方價值觀的美日動畫。這意味著我們的孩子自幼就要接受西方價值觀的洗禮,從而導致民族文化意識的薄弱和傳統文化傳承的阻斷。

  中國動畫學會副會長周鳳英曾表示:「在當今全球一體化背景下,國外動漫品牌和偶像劇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對於青少年『三觀』產生著深遠的影響。而且隨著中國人海外留學、工作、移民、投資創業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中國孩子隨父母移居世界各地,有些還在外國出生。也許有一天,黃皮膚的華裔新人類會發現自己竟然是無根的一代,中國文化源頭離他們很遠,很隔膜。而這一切都源於這樣的現狀:娛樂化的過度膨脹,使國產動漫很少能拿出來審美、教育和認識功能完美融合的產品,更不要說追溯五千年文明之源的動畫了。」

  今年6月8日,文化部發布了首批38部被列入「黑名單」的網絡動漫產品,《進擊的巨人》《死亡筆記》等一批引進的動漫產品,因存在色情、暴力、恐怖等危害社會公德內容被列入「黑名單」。事件本身是維護網絡文化健康,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值得稱讚。然而,只有禁止並不夠,因為網絡是開放的平臺,此處禁止難免彼處死灰復燃。中國有龐大的動漫市場需求,與其把市場拱手讓人,不如大力扶植國產動漫。

  然而反觀國產動漫,曾經連續8年佔據電視動畫頭把交椅的《喜羊羊與灰太狼》被央視點名批評「暴力粗俗」。據統計,在《喜羊羊與灰太狼》全集中,灰太狼被平底鍋砸過9544次,被抓過1380次;喜羊羊被煮過839次,被電過1755次。甚至曾經發生一個9歲男孩模仿片中「烤全羊」情節,將2名同伴捆在樹上嚴重燒傷的惡劣情節。另一巨頭《熊出沒》同樣滿屏髒話、充斥暴力情節。

  《少年師爺》:動畫是兒童的精神食糧,用動畫挽回失落的民族自信

  《少年師爺》由浙江特立宙動畫歷時10年精心製作,以水鄉紹興為背景主打民族文化,是中國首部展現江南風土人情的動畫片。在《少年師爺》如詩如畫的江南美景中,蘊含的是五千年歷史中中華民族傳承的文化基因和「正義、善良、智慧」的核心價值觀。


  在《少年師爺》出品人丁立清看來:「少年兒童作為動漫的最主要受眾,是家庭的希望,民族的未來,但由於尚未形成獨立的思想和辨別能力,需要家長和社會為其純淨的心靈構建保護牆。而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正是這樣一座防護堡壘,它可以為孩子豎立一個行為榜樣,引導孩子辨別真善美,在遇到外來暴力、恐怖文化入侵的時候,成為孩子們的精神食糧和心靈支柱。」

  正是認識到了動畫對孩子成長甚至文化傳承的重要作用,特立宙從2006年成立之初就定下堅持做有益兒童成長,樹立民族自信的鐵律,立志要打造一部講述中國故事、弘揚傳統文化,真正適合中國孩子觀看的正能量動畫。10年來,已經製作完成300集,其中六部共160集,已先後在CCTV-11、上海炫動、北京卡酷、浙江衛視、浙江少兒等國內上百家電視臺播出。同名大電影系列第一部《少年師爺之大禹寶藏》也已製作完成,將於2016年上映。

  此外,特立宙還斥資數百萬將《少年師爺》碟片免費贈送給全國兒童,走進多個省市的6000多所學校。而這個公益還將繼續做下去,將中華民族最值得孩子繼承的血脈注入到兒童的血液裡,讓他們懂得運用中華智慧去面對將來的一切苦難,並且樹立民族自信。

  丁立清表示,「如果說動畫片是兒童的精神食糧,那時下一些『快餐動畫』就如同肯德基、麥當勞。我們的孩子因為新鮮已經在逐漸拋棄米飯,許多家長更是把吃肯德基作為獎勵,讓孩子從小喝可樂、吃炸雞,卻忽視了可樂、炸雞對孩子成長和健康的危害。其實,我們民族的米飯才是最健康、最適合孩子的,而《少年師爺》就是要成為孩子們的『米飯』。」(張梅)

相關焦點

  • 《少年師爺》新作央視首播 文化IP賦能產業發展
    日前,《少年師爺》(第15、16部)在央視少兒黃金檔每晚18:17起多集連播,至此已實現總計416集動畫在央視播出,在體量上已經列入浙江省動畫第一方陣。 《少年師爺》IP賦能城市宣傳 助力文旅融合發布會上,浙江特立宙動畫影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立宙」)向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紹興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辦公室、鬥門街道辦事處授權《少年師爺》IP版權形象「小師爺」、「蘭小白」,助推紹興古城文旅宣傳。「作為紹興本土文化動漫IP,《少年師爺》的創作初衷就是服務於紹興公益宣傳。」
  • 《少年師爺》系列動畫在央視少兒頻道復播
    摘要: 記者從浙江特立宙動畫影視有限公司了解到,本月15日起,《少年師爺》系列動畫在央視少兒頻道復播,每天上午8:30起多集連播,這也是《少年師爺》第一次在暑期檔播出。
  • 《少年師爺》新作央視再首播,這座城市又火了!
    通訊員 徐萍11月19日下午,《少年師爺》第15、16部央視首播暨IP授權籤約及特立宙動畫新項目發布會在紹興舉行。《少年師爺》新作央視首播 角色「蘭小白」搶風頭11月17日起,《少年師爺》(第15、16部)在央視少兒黃金檔每晚18:17起多集連播,至此已實現總計416集動畫在央視播出,在體量上已經列入浙江省動畫第一方陣。
  • 《少年師爺》上新啦!這兩部紹產動畫片也要來了……
    《少年師爺》上新啦!記者從11月19日下午舉行的《少年師爺》第15、16部央視首播暨IP授權籤約及特立宙動畫新項目發布會上了解到,自11月17日起每晚18:17,《少年師爺》第15、16部將在央視少兒頻道黃金檔多集連播。
  • 經典動漫《少年師爺》央視超百集復播
    記者從浙江特立宙動畫影視有限公司了解到,本月15日起,《少年師爺》系列動畫在央視少兒頻道復播,每天上午8:30起多集連播,這也是《少年師爺》第一次在暑期檔播出。《少年師爺》是一部以紹興地域文化為背景、以發揚中華智慧傳統文化為擔當、用中國故事傳遞中國精神的正能量動畫。浙江特立宙動畫影視有限公司總經理丁立清表示,《少年師爺》復播將進一步把紹興地域文化和唯美江南風韻傳遞給更多觀眾,也為更多孩子樹立一個英雄的智慧榜樣。
  • 《少年師爺》新作首播 動漫IP賦能城市宣傳
    央廣網11月20日消息(記者範雨婷 實習記者周萌)11月19日下午,《少年師爺》第15、16部央視首播暨IP授權籤約及特立宙動畫新項目發布會在紹興舉行。動畫片中的IP版權形象「小師爺」、「蘭小白」也被公益授權,助推紹興城市文旅宣推、古城保護宣傳、文明宣傳。
  • 《少年師爺》 動漫新作首播 傳遞地域文化與城市精神
    中新網浙江新聞11月19日電(項菁)11月19日,浙江紹興舉行《少年師爺》(第15、16部)央視首播暨IP授權籤約及特立宙動畫新項目發布會。動漫作品《少年師爺》(第15、16部)以原汁原味的古城紹興為背景,展現了千年古城地域文化和城市精神。
  • 《長安少年行》剛播,又一部古裝輕喜劇《師爺請自重》也定檔啦!
    最近,由王玉雯、吳希澤、劉奕暢、謝彬彬、漆培鑫領銜主演的《長安少年行》剛剛開播不久,熱度正在持續上漲。而由麥田執導,章若楠、張昊唯領銜主演,馬聞遠、張柏嘉、戴景耀等主演的古裝愛情輕喜劇《師爺請自重》也官宣定檔啦!
  • 中國水墨動畫《山水情》彰顯了我國的民族自信心
    《山水情》被後人稱之為「中國水墨動畫之絕唱」。因為一些複雜的因素,後來中國水墨動畫的發展陷入窘境。《山水情》這部水墨動畫,具有極高的視覺藝術性,是中國傳統水墨畫與現代動畫製片技術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現。它所體現的民族風格、民族特色、民族氣派是中國藝術走向世界的鏗鏘吶喊。
  • 沙雕下飯小甜劇《師爺請自重》 看女師爺如何在線追星
    沙雕下飯小甜劇師爺請自重最近爆火的網劇《師爺請自重》真是又甜又沙雕,讓眾網友吃了不少狗糧,也為平淡的生活加了不少下飯的糖分。改編自酒小七的網絡爆火小說《調笑令》,講述了歡喜冤家譚鈴音和唐天遠攜手破案,維護正義並收穫愛情的故事。
  • 超越民族志動畫:我們該如何構建動畫與民族特色的關係?
    比如凡爾納的《環遊地球八十天》,柯南道爾的《失落的世界》,電影《人猿泰山》,電影《金剛》。這些花點小錢來逃避現實的民族志電影甚至還分出了幾種類型。比如展現美國西部的西部片,把土人換成殭屍的恐怖片,把土人換成某種當代民族的諜戰片(傅滿洲以及邦德),把土人變成現實國家的越戰片,以及把土人換成外星人的太空歌劇,乃至土人變成了怪獸的克蘇魯系列。
  • 堅定民族文化自信 傳承忠孝潔惠仁風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 重塑二次元文化自信
    這種極端媚日現象雖然只是個案,但如何提高二次元等亞文化圈話語權,進一步增強青年文化自信,則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媚日青年的產生與二次元文化密切相關。二次元源自日語,意指「二維」,被引申為在紙面或屏幕等平面上呈現的動畫、遊戲等作品中的角色。由於日本戰後對罪行的清算不徹底,在日本社會祈願和平、反對戰爭的主流意識下,暗藏著數不清的美化戰爭的「私貨」,這在二次元作品中表現尤為突出。
  • 民族體育——陀螺少年
    8月7日,11歲的白褲瑤族少年黎美珍在打陀螺。 暑假期間,聚居在廣西南丹縣「千家瑤寨·萬戶瑤鄉」裡湖王尚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少年一起練習打陀螺。在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鍛鍊身心。        8月7日,白褲瑤族少年黎慶保(右)和蘭寶在展示陀螺技藝。
  • 少年可期!萌娃自信上臺說「誠信」,傳美德
    守初心立誠信,做美德少年——大營盤小學誠信故事宣講活動為認真落實《小店區教育局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實施意見》,堅持「五育」並舉,把德育工作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全過程,促進學校新時代中小學德育工作再上新臺階,2020年12月16日,太原市小店區大營盤小學校開展「守初心立誠信
  • 方楚雄:堅持中國畫的民族文化自信
    堅持中國畫的民族文化自信 近年來,隨著大家對傳統的回歸,國學、國畫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熱潮,談及中國畫,方楚雄認為,中國畫有著獨特的中華民族的基因和元素,中國畫有著深厚的文化基礎和內涵,不僅是技法上的表現,也是民族文化精神自信的體現。
  • 點石師爺 王永月 告訴基層醫生快速逆襲賺錢的三大絕招
    6個月以來,點石師爺 用一套基層門診盈利爆破學,成功成為醫學實用技術培訓界一批黑馬。在這6個月的時間裡,點石師爺 親自見證了基層門診盈利爆破學的威力,也親自見證了一個又一個普通的基層醫生瘋狂逆襲,短短時間內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 從少年頑童到民族巨人
    百草園裡的少年周樹人是個天生的頑童高手,同今天的調皮男孩沒什麼兩樣。他毀泥牆,拋磚頭,拔何首烏,雪地裡玩捕鳥,三味書屋裡偷畫畫被老師打。稍大一點兒和夥伴偷人家的船看社戲,回來的路上燒地裡的豆吃。家道衰敗,少年周樹人迅速地成長起來。困頓中的他東渡日本求醫——「救治像我父親一樣的病人,戰爭時便去當軍醫」(《<吶喊>自序》 )。青年的周樹人由病父之痛想到病人之痛到傷病之痛,對職業的選擇由家而國,現實而又有理想。這一點值得多少當今的青年學生思考啊!
  • 丹迪:師爺的逆襲故事
    師爺前幾年,負債纍纍,三年前,一百多萬的負債壓得他想要放棄,想要逃離,想要破罐子破摔,想要結束生命。然而,他說:「我沒有那個勇氣。所以,當我開始安靜的思考這三個問題的時候,我的世界更安靜了。明晚8點,師爺將和盤託出賺錢的底層邏輯公式。希望有緣分,能給需要的人看見。隨緣隨命,畢竟,賺錢這件事,根源上還是靠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