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廣州市政協主辦、廣州政協文史展示中心、廣州市政協書畫院承辦的《精深華妙引新境——紀念任伯年誕辰180周年嶺南書畫名家作品聯展》於2020年12月15日至23日(逢周末閉館)在廣州政協文史展示中心三樓展廳展出。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嶺南畫派大家——方楚雄教授特地展出他1963年和1964年學習任伯年的珍貴舊作,並接受記者採訪暢談背後故事。
年少成名 8歲「筆落驚四座」
1950年,方楚雄出生於汕頭市一戶郵遞員家庭。從小就對畫畫表現出濃厚的興趣,5歲那年,方楚雄成為了著名海派花鳥畫家王蘭若的弟子。因為傳統筆墨功夫的歷練,方楚雄很快便顯露出聰穎超常的才氣:7歲,在《紅領巾》雜誌上發表處女作《小鴨戲水》。8歲那年,方楚雄作為地方代表赴省城參加藝術集會,媒體形容其落落大方表演寫意繪畫,「筆落驚四座」!他畫出的公雞、梅花、青蛙、老鷹等,活靈活現,贏來滿堂喝彩。從此,「神童」之譽家喻戶曉。
將海派與嶺南畫派融於一體
紅蓮遊鴨(1963),紅楓麻雀(1964)
展覽現場,展出了兩幅珍貴的臨摹手稿,是方楚雄13歲和14歲臨摹的任伯年大師的畫作,方楚雄說,任伯年的繪畫能力極強,造型能力非常強,畫人物、花鳥、山水都很出色。當年臨摹任伯年大師的畫作也讓他受益良多。這兩幅畫歷經近60年保存下來非常不容易,在紀念任伯年誕辰180周年之際展出,的確很有意義。方楚雄的作品將海派充滿書卷氣息的筆墨語言和嶺南畫派長於狀物傳神的寫實技巧不動聲色地融於一體,使其作品既有傳統花鳥畫的優雅,又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情趣和時代氣息。
堅持中國畫的民族文化自信
近年來,隨著大家對傳統的回歸,國學、國畫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熱潮,談及中國畫,方楚雄認為,中國畫有著獨特的中華民族的基因和元素,中國畫有著深厚的文化基礎和內涵,不僅是技法上的表現,也是民族文化精神自信的體現。他最後總結說,「中國畫用傳統的筆墨去表現大千世界,是對民族文化的繼承,也是我們辦這個展覽的意義所在,歸根結底,中國畫還是有生命力的。」
方楚雄
1950年生於廣東省汕頭市。現為廣州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武漢理工大學客座教授、藝術與設計學院兼職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研究員,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廣東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圖:邱靖婷、文:元懿)
【來源:廣州市政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