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方楚雄,廣東普寧人,擅花鳥、動物畫,所作多以平凡的田間農家、山林悠澗為題材,構圖新穎,筆墨精到,意趣契永,既有傳統筆墨韻味,又富有濃鬱的時代氣息,風貌別具。素材摘錄自嶺南美術出版社《方楚雄教學示範 竹》,方楚雄著,節選網絡共享內容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一、墨竹技法闡釋
寫竹布葉最維,布葉有上下二式,《芥子園畫譜》稱為仰葉式、偃葉式。仰葉式有二筆魚尾、三筆飛雁等;偃葉式有二筆燕尾、三筆個字、四筆驚鴉、五筆飛燕等,較繁細。初學者可細細體會,純熟之後即憑感覺撇去,看畫面需要任意添加,最後應是渾然一體。
畫竹葉有個字、介字、分字、一川等基本結構,然後一個個基本結構組合,形成大的組合,撇竹葉用筆灑脫靈動又不飄浮,勁挺有力又不板硬。
竹葉一組組,重重疊疊,方向較統一為好。統一整體感強,但易呆板,最好能統一中略有變化,則能既整體又有動感,墨色亦然,整體中略有些變化則夠矣。
畫竹幹有中鋒、側鋒畫法。側鋒畫法雖能表現竹幹之陰陽濃淡,但容易扁平,沒有圓厚之感,排刷筆畫竹幹也如是,唯中鋒畫法能有圓潤之感。畫竹幹用筆要提得起,力度輕重、速度快慢要控制得當。用筆自下而上,按頓下筆,行筆略快,收筆按提,筆筆如是。畫竹幹用筆自下而上有直上青雲之勢,亦有自上而下,但不易貫氣。
竹幹中間節長,上下節短,長短漸漸變化。發乾生枝,枝似鹿角,用筆略快,勁挺灑脫。畫幾根竹幹,切忌平行,忌節節平齊,忌三幹交叉一點,忌四幹交叉成井字。
畫大竹幹用底紋筆,兩邊蘸墨水,大膽落筆,行筆快速。有分節畫法,也有一筆寫成,再勾竹節。竹筍畫法,筆尖點墨,從上而下,左一筆,右一筆,由濃至淡。逐次而下,筆筆抱緊,然後用濃墨撇竹殼尖,用筆要精神,不要平行呆板。
新竹畫法,注意竹葉整齊,對稱中略有變化,重疊交搭產生疏密,自然不呆板。枝葉上仰挺勁秀拔、清新典雅。
畫竹不單表現其形態,處於風、晴、雨、露環境中的竹更為畫家所感興趣。畫風竹,葉片方向更趨統一,而被風吹起之葉片變化更大。
用色畫竹與用墨寫竹技法相通。古人有硃砂寫竹,色彩更為大膽。中國寫意畫不刻意於客觀對象的肖似,但求神似韻足,不管用色用墨,要用筆灑脫,切忌描摹,格調為首要。
畫竹有沒骨水墨撇竹和勾勒著色畫竹二法。宋元以來,一直都以這兩種畫法表現竹。此幅竹乃兩塊寫生之作,用生宣紙,先用汁綠沒骨撇竹,這一步作為畫形、定勢,第二步濃墨勾線,竹幹、枝葉,前後穿插交搭,均要交代清楚;第三步再關鍵分染,葉尖淡赭石,葉面花青,汁綠數次分染直至層次豐富、濃厚華滋為止。
二、名家畫竹技法比較
1.元 吳鎮;2.元 吳鎮;3.清 鄭板橋;4.元 顧安;5.清 石濤
6.清 羅聘
1.清 鄭板橋;2.清 鄭板橋;3.明 趙備;4.清 蒲華
5.清 蒲華;6.清 鄭板橋
7.近代 齊白石;8.現代 盧坤峰
三、方楚雄作品範例
新篁一枝沖天而上,一團新葉壓彎了嫩枝,微風中,更顯得婀娜多姿。小竹枝自右向左伸長,幾片竹葉向右回顧,使畫面有開有合,顧盼生情。
一枝竹幹從下而上,這種頂天立地的構圖容易呆板,但一叢茂竹從右邊低處向畫面破入,從而打破了呆板的構圖,又使畫面產生前後關係,一縱一橫使構圖更為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