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何念:從話劇到影視,創作始終在尋找時代的特徵

2021-01-11 澎湃新聞

導演何念這幾天有些忙。他執導的電視劇《誰說我結不了婚》剛剛開播,當晚就上了熱搜;新排的話劇《熱乾麵之味》前幾天在B站直播首演,有16.5萬人在線觀看;這幾天,他又要去蘇州,和蘇州滑稽劇團合作排演的喜劇《新唐伯虎點秋香》很快要首演,計劃中將是蘇州市的旅遊駐場演出。

2003年從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畢業後,何念就進入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當了導演。那一年,正逢非典,他在劇院的第一部導演作品《大於等於情人》成為疫情結束後首部上演的新劇。17年後,又一次疫情來襲,何念再一次想到應該就此做一部作品,《熱乾麵之味》又成為上海疫情後的第一部話劇。

時間過去了17年,何念看上去和剛畢業那會似乎沒有太大區別,依舊是喜歡戴著帽子、熱愛籃球和健身,活力嘻哈的模樣。但他的創作履歷表上,卻已經有了密密麻麻的作品。這其中,舞臺劇佔據了絕大多數,其間還有5部電視劇,以及2018年上映的電影《21克拉》。而他合作過的創作者,大多也都是「大名鼎鼎」:導演寧浩、編劇寧財神,演員黃渤、姚晨、梅婷、夏雨……還有如今火到不行的郭京飛、雷佳音、陳赫,這都是當年從上戲一畢業就開始和他「搭幫結夥」搞創作的哥們。

很少有導演像何念這樣有機會「少年成名」,剛畢業那幾年,他就在上海的話劇舞臺玩得 「風生水起」。《人模狗樣》《武林外傳》《跟我的前妻談戀愛》《21克拉》《鹿鼎記》《撒嬌女王》……幾乎做一部新劇就火一部,加之他自己鮮明的創作特點,很快就獲得了「票房小蜜糖」的稱號。在商業上的成功,加之在創作上不俗的口碑,何念很快在全國話劇界都有了名氣。

前幾年,何念開始轉戰影視,先後做了《和空姐一起的日子》《防火牆5788》《淑女澀男》《瘋狂劇團》幾部電視劇。2018年,電影《21克拉》上演、去年電視劇《誰說我結不了婚》開拍,但舞臺劇依然沒丟下。導演的人偶劇《最後一頭戰象》參加了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小劇場話劇《原野》又在全國範圍巡演,所到之處場場爆滿。

何念自己也坦言,「我可能是全國為數不多既在做話劇,又同時在做電影電視的導演。」

他的作品風格和個人風格一樣鮮明,充滿時代感和話題性,幽默有趣,貼近生活,是年輕人都喜歡的那種,因為太容易有共鳴。這一點,十幾年沒有變,在剛播出的電視劇《誰說我結不了婚》裡,這種風格顯得十分淋漓盡致。

從畢業到現在17年,「多產」的何念已經作品累累,他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團隊。他的工作日常是,每天帶領著若干個組的編劇,在各種故事裡「穿行「。他把自己定義成一個創作人,或者是「一個創作的組織者」。他說:「年輕的時候我經常有害怕,覺得自己做的作品太多,創作的靈感和能力總有用完的一天,但現在我反而不害怕了。因為我身邊有了更多年輕的創作人,我不僅在向外輸出,同時也是在吸收和學習。年輕的時候我喜歡看電影,現在我喜歡看書。幹我們這一行,只要不學習,一部作品就可能耗掉你的積累和能量。」

何念

每次創作都要找到時代特徵,電視劇話題首日就上熱搜

何念總是能抓到時代的脈搏,找準年輕人的喜好和痛點,用他們喜歡的方式講一個故事。這是他一直以來的特點,甚或是特長。敏銳地發現一些話題,往往成為他創作的起點和核心。

《誰說我結不了婚》的創作就是如此。當接到這個題材,何念和他的團隊第一時間就開始設計了三條人物線,三組人物,三個女性,分別是三種婚戀觀和情感狀態,也對應了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人。

童瑤扮演的編劇程璐年過35,才貌雙全卻始終未婚。她堅持「我不是不能結婚,而是選擇了不結婚」的想法,一路尋找婚姻的過程中,卻遭遇了潘粵明演的心理學教授魏書各種」支招」。

而陳數扮演的則是女強人田蕾,突然在工作中遇到了袁文康扮演的徐海峰,青梅竹馬的兩人是那種亦敵亦友、相愛相殺的情感狀態。

何念的創作團隊有六個編劇,都是女性,最小的是1995年生人,最大的也不過1983年的。六個女編劇每天都在搜集典型案例、探討熱門話題,並在頭腦風暴中展開創作。比如,她們會一起探討,都市女性是否需要通過婚姻方式來實現生活?為什麼有些優秀女性就是嫁不出去?

劇中田蕾有句金句,「事業永遠第一,感情永遠倒數第一」,也折射出很多現代成功女性的價值理念。而女主角程璐甚至投射了創作團隊裡某個編劇真實的個人情感經歷。

女性視角,也因此不可避免成為這部劇的特點。儘管,包括何念在內的導演組都是男性。

「誰說我結不了婚,是不想結」,這句話很快上了在開播日上了熱搜,也印證了話題引發的共鳴。

《誰說我結不了婚》

何念喜歡在作品裡表達時代的內核,展現時代的特徵。無論什麼題材,他都希望能有當代人的價值觀,並用當代人尤其是同齡人的表達方式講述故事。

即使是《原野》這樣的曹禺經典,何念的版本也依然是「當代感」十足。也因此,這部厚重之作,到了何念手裡,能變成「爆款」。所到之處,無一例外都能收到年輕觀眾的熱捧,票房也始終火爆。

最新的《熱乾麵之味》亦是如此。在何念看來,關注現實生活,第一時間表達當下,正是話劇的所長,更是中國話劇的歷史傳統。為此,他和團隊在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從無到有的創作。

然而,和他一貫的創作理念一致的是,這部話劇並沒有簡單回溯疫情期間那些沉重的東西,而是把焦點放在了隔離中的一對普通夫妻的情感狀態,從中表達了很多當代人的生存狀態。何念依舊在這部劇裡找尋很多當下的話題,比如「逃離北上廣」,比如「兩性關係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最岌岌可危?」等等。

「我覺得創作最重要的還是要問自己想表達什麼。對我來說,可能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時代的特徵放在其中。」何念說。

小劇場話劇《原野》

合作過的男演員都火了,「大概我比較旺男演員「

從最早開始排話劇起,何念就一直喜歡用一種集體的方式完成創作。

比如《熱乾麵之味》,最後演出的成品,已經和最初劇本上的定稿判若兩劇,很多調整,都是何念在排練廳裡和演員們一起完成的。他也一直把排練的過程,表達成「大家一起玩」。甚至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何念還有一個「推土機」的別號,因為他想法多,不斷會現場推倒重來。

也因為這種集體創作,何念和很多演員都是密切的「創作夥伴」。這其中最典型的無疑就是郭京飛,從上戲表演戲畢業進入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開始,郭京飛和何念就開始了將近十多年的合作。何念的很多原創話劇,都是郭京飛主演,也一起完成創作。其中就包括後來拍成電影的《21克拉》。

除了郭京飛,何念合作過的很多演員,尤其是男演員,如今都火了,包括楊溢、雷佳音、陳赫等。對此,何念笑說:「我大概比較旺男演員」。但他也表示,自己對男演員的直覺也比較準,很多時候,會把自己的很多想像疊加在男演員身上。

電影《21克拉》

跨界舞臺和影視,始終保持學習的狀態

在導演裡,何念算得上是「跨界」王,他導話劇、拍影視,甚至也參與綜藝。

在他看來,涉足不同領域,其實是可以開拓很多思路,不同行業的很多東西可以互相借鑑。

「比如參加綜藝,就可以了解綜藝節目的對時效性、落地性的追求,知道那樣的工作節奏。就像《熱乾麵之味》這樣的題材和作品,如果以綜藝節目的時效性要求,一個月創作就已經不算短了。

又比如影視劇的創作,在講故事的節奏上,塑造人物的方法上,其實都還是比較順應現代觀眾的需求,如果舞臺劇永遠停留在莎士比亞時代的節奏,也許就很難贏得觀眾。而影視在宣發和製作上的很多思路做法,也很值得話劇借鑑。「

點子多、作品多,但何念也曾害怕自己有一天會「枯竭」。

不過,他現在似乎找到了一條路徑,一些門道。他組織起自己的創作團隊,要求大家每天都不要停下來,始終保持在創作的頻率上。他自己堅持看書,最喜歡看人物傳記,從中看到各種人生經歷,找到各種人性選擇的內心驅動力。比如最近,他就在看愛因斯坦。

何念工作照

「年輕的時候我喜歡看電影,但這幾年我不看了,因為對我來說電影更多是一種技術上的獲取,技術有時候反而是束縛。但看書獲得的信息量和文化內容,可能是一部電影的50倍。我們的創作,歸根結底是寫人,而人生的很多經歷和內心感受,不是創作者可以靠想像力達到的。」

最近他又開始著手創作一部源自家庭旅行而受啟發的電影,以及一部新的話劇。話劇的名字是他一直想做的《駱駝祥子》,但靈感,卻來自於疫情期間,那個感動無數人的快遞小哥日記。

何念一直記得父親在他剛入行時給自己的建議和忠告,這是一個同樣畢業於上戲的資深文藝工作者。「如果你要做一個合格的創作者,最首要的就是把自己身邊人的人物性格先摸個透,如果你能把身邊最熟悉的200個人的人物性格、行為邏輯、階級特點搞清楚,那就是將來一個導演所需要的各種舞臺行動。」而這麼多年,何念也始終這麼實踐著,從自己的身邊尋找時代的話題,尋找創作的靈感和來源。

話劇《熱乾麵之味》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導演何念專訪 | 《深淵》來得很突然,做得很堅定!
    我們戲稱,有「票房蜜糖」美譽的導演何念,應該已經焦慮到變身「票房焦糖」。距離建組又過去了快半個月,期間我們經歷了劇場上座率調整至50%開票的好消息,按照50%的上座率開了票,演員陣容也在周一正式公布,一切都在有序進行中。那麼對此,何念是更加焦慮,還是更加堅定了呢?他又是怎麼解讀《深淵》這個故事的呢?
  • 陳璽話劇《榕樹下》劇本創作分享沙龍舉行
    來自國內的知名編劇、舞臺劇導演、作家、學者齊聚一堂,對《榕樹下》劇本創作展開探討交流分享,為該劇本進行二度創作,打磨修改成多幕話劇做好鋪墊。市文聯黨組書記、作家陳璽介紹話劇創作情況作者陳璽首先分享了創作這部話劇的初衷及寫作過程。
  •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重啟劇場!話劇《熱乾麵之味》回歸舞臺
    晚上7點半,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後浪新潮演出季劇目、原創話劇《熱乾麵之味》在戲劇沙龍首演,由編劇倪姍姍創作、導演何念執導、桑琦擔當舞美設計,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員張瑞涵、李黎、許子皓聯合主演。根據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要求,演出現場採取觀眾限流措施,上座率為30%,每場演出僅69位觀眾,實行「隔一坐一」 的觀摩方式。《熱乾麵之味》將演出至6月14日,僅演三場。
  • 話劇《深淵》:升維的舞臺,升級的懸疑
    話劇《深淵》在舞臺呈現上,採用了影像結合的手法。(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供圖)懸疑大戲《深淵》第二輪演出前天在上海大劇院大劇場內圓滿收官。這部開票伊始「一秒售罄」的人氣之作,也成為上海話劇藝術中心2020年最成功的原創製作。
  • 用話劇講述美麗鄉村溫暖故事——本溪市歌舞劇院創作話劇《與你同...
    今年是國家實現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戲劇在這個時間節點發揮了反應迅速,及時跟進時代需求的有效作用。話劇《與你同在》在脫貧戲劇創作中有自己的獨到之處。該劇由王雨亭擔任劇本策劃,張海燕擔任藝術總監,趙勇、 滕天舒、 趙曉靜擔任編劇,趙斌擔任總導演,唐洪洋飾演駐響峪村第一書記劉濤。該話劇把全面奔小康的重大主題落實到日常化的生活之中,以飽含深情的表演,呈現出激越的盛世高歌。
  •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場燈,終於又亮了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總經理張惠慶表示「雖然目前30%的觀眾並不多,但我們特別感謝這半年後仍在等待著我們的觀眾們,我們臺前幕後的所有劇場人都無比期待著在舞臺上再次與大家相見。上話永遠為親愛的觀眾們敞開大門。」一樓大堂主創和工作人員也對劇場重新「開張」感到欣喜。演出結束,導演何念、編劇倪姍姍和舞美設計桑琦及演員一起上臺,舉行了一個簡短的演後談。
  • 用話劇再現有生活質感的改革故事!陳璽話劇劇本創作分享沙龍舉行
    近日,「藝起來」東莞文藝名家推廣計劃之陳璽《榕樹下》劇本創編推廣分享沙龍在市文聯舉行,來自國內的知名編劇、舞臺劇導演、作家、學者齊聚一堂,對《榕樹下》劇本創作展開探討交流分享,為該劇本進行二度創作,打磨修改成多幕話劇做好鋪墊。活動由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與東莞市文聯聯合主辦。
  • 懸疑話劇《深淵》的「走紅」或引發業內...
    但在導演何念看來,懸疑的背後如果僅僅是懸疑,就失去了創作的意義。撥開案件,最後看到的還是情感,關注原本所忽視的東西,「雖然是把悲劇展現給大家,但我們要做的其實是帶來警示。」 因而在創作伊始時,何念就和劇組強調:「我們並不是單純聊案件細節,一定要傳遞情感、抓住情感」,因此《深淵》故事本身體現了很多組關於「愛」的關係。
  • 中國第七代導演與新生代導演:時代的自由表達者
    1994年出版的散文集《十七歲不哭》被拍攝成青春校園劇,而李芳芳也被邀請作為該劇編劇,因此契機進入影視行業。緊接著李芳芳陸續參與影視作品的創作和製作,並赴美研讀研究生導演專業。2009年,李芳芳首部電影導演作品《80's後》問世,該片聚焦與導演本身成長大背景比較相近的一代年輕人——80後。
  • 青春勵志話劇《微時代之囏人》將首次登陸山東
    新華網濟南6月6日電(孫曉輝 劉芳芳)青春勵志話劇《微時代之囏人》將於7月10日在濟南歷山劇院與泉城觀眾見面,該劇作為2015年北京喜劇藝術節的參演劇目之一,被評為本劇被評為本年度最有誠意的喜劇。據悉,該劇目前全國巡演至29場,這次是首次登陸山東進行演出。
  • 「十月文學院影視創作中心」在京成立
    」跨界對話活動舉行 田亮 攝   中新網北京10月29日電 (記者 高凱)「十月文學院影視創作中心」28日在北京十月文學院揭牌。「文學作品的影視轉化」跨界對話活動同日舉行。  本場「文學+影視」活動是本屆十月文學月「文學+」板塊核心活動,現場集結20餘位作家、編劇、導演、製片人,共同探討文學與影視的創作與轉化議題,意在促進文學與影視的交流合作,打破行業界限,產生破圈效應,促進文學與影視行業的創造性發展。  文學與影視是文藝的重要領域,也是兩個有血緣關係的行業。
  • 在影視圈,沒有人抗得過時代。
    從去年到現在,圍繞在他身邊的關鍵詞,始終離不開「借錢」與「還錢」。 2015年到現在,華誼兄弟的股價始終在下行,直至四月初來到了近年來的最低點3.21元。從去年的賣畫,到今年出售掉香港的豪宅,一直徘徊在爆倉邊緣的王氏兄弟,幾乎想到了所有能實現的借錢與變現的方式。4月,華誼拋出定增預案,阿里、騰訊現金馳援,公司股價開始止跌回升。
  • 夢回春秋時代!話劇《孔子》回家了,千萬別錯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汪瀧如果你想了解孔子傳奇的一生,如果你想體會詩意的舞臺浪漫,,如果你想夢回春秋時代12月15號、16號、17號,就來看話劇《孔子》吧。曲阜是孔子的家鄉、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引進話劇《孔子》,進一步豐富人民文化生活內容,傳播孔子的思想,讓曲阜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話劇。話劇導演為著名導演張繼鋼,是「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典」的獲獎人,擔任國際、國家級大型晚會總導演70餘次;創作舞蹈作品600餘部。
  • 話劇《平凡的世界》走進北大校園 經久不息的掌聲中見證經典
    本劇由2016年度現象級話劇作品《白鹿原》的原班人馬——製作人李宣、劇作家孟冰——搭檔國家一級導演宮曉東,與業內一流的舞美設計師張武、燈光設計師邢辛、服裝造型設計師丁冀燕、音響設計師趙曉丹,共同組成一支國內罕見的頂尖創作團隊,力圖打造出最貼近原著神韻的超一流水準舞臺作品。
  • 話劇演員是怎樣的存在?帶你走進她們的世界
    2018年,孫書悅出演了8部話劇,其中包括陳數主演的易卜生名劇《海上夫人》、著名話劇導演易立明執導的《帝國專列》、法國導演米歇爾·蒂迪姆和他的團隊改編的魯迅名作《阿Q》不過這還不是最忙的時候,更早以前,也有一個月排4部戲的情況。她這種狀態,屬於成功話劇演員的報復性工作,報復的,是早年那些沒有戲演的日子。
  • 王源首演話劇 扮演的聶耳的導演和同組演員的高度認可
    因為話劇的表現形式不同於電影電視劇,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都說話劇比影視表演難,那麼難在哪裡?話劇的特點是由它的舞臺性決定的。首先,話劇表演是沒有多機位的,只有一個鏡頭,即觀眾席。所以話劇演員要學會自己走位,並時刻記得面向觀眾表演。
  • 高潔:從「北漂」畫家到影視導演
    茶室裡,茶壺噴騰著熱氣,空調吹拂著暖風,而導演高潔雖然不斷地講話,其遮擋不住的內斂、沉靜的氣質,仍與周遭熱鬧的氛圍形成明顯的對比。「目前拍各種片子,都有局限性……不可能達到完全創作的狀態。出於甲方的需要,還要從片子的功能使用方面去考慮,即使有自己的創作在裡面,也不會達到你所想要的百分百的創作狀態,總有一部分妥協。甲方對片子都有自己的認知,我會靠近它,他要的點,我要表現出來。
  • 水面之下丨靳東喊你看話劇啦~
    導演作品:話劇《辦公室有鬼》、《合伙人》、《醉生夢死》、《水面之下》等,其話劇《禁止掉頭》獲得第四屆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最佳導演獎。兒童音樂劇《嘟嘟的快樂音樂會》,歌劇《狄託的仁慈》、《傷逝》等。編劇作品:電視劇《光榮與夢想1942》、《對峙2010》、《找北》,話劇《禁止掉頭》、《合伙人》、《醉生夢死》等。
  • 沈西苓證明了話劇導演真的不能拍電影
    尤其是在中國三十年前尚未開始拍攝有聲電影的時候,由於默片的限制,演員不得不採用話劇式的浮誇方式拍攝,以增強戲劇效果,影響觀眾。 最近日本上映了一部《默片解說員》,講的就是早期電影工作者為了使得默片不那麼無聊,專門有解說員來解說,因此,有日本影評認為,日本的有聲時代其實是世界有聲電影發展最早的。但是就中國史料來看,尚未發現類似於日本的默片解說員。
  • 《戀曲1980》導演梅峰:海南資源稟賦是影視創作的熱土
    在媒體見面會上,導演梅峰說,「海南是影視創作的熱土,這裡的氣候條件非常優越,適合拍攝電影。」12月6日,電影《戀曲1980》媒體見面會現場。記者 沙曉峰攝在梅峰的電影裡,充滿了浪漫主義的溫情與樸實。他不擅長濃墨重彩的宣揚氣氛,卻把詩情畫意做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