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何念這幾天有些忙。他執導的電視劇《誰說我結不了婚》剛剛開播,當晚就上了熱搜;新排的話劇《熱乾麵之味》前幾天在B站直播首演,有16.5萬人在線觀看;這幾天,他又要去蘇州,和蘇州滑稽劇團合作排演的喜劇《新唐伯虎點秋香》很快要首演,計劃中將是蘇州市的旅遊駐場演出。
2003年從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畢業後,何念就進入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當了導演。那一年,正逢非典,他在劇院的第一部導演作品《大於等於情人》成為疫情結束後首部上演的新劇。17年後,又一次疫情來襲,何念再一次想到應該就此做一部作品,《熱乾麵之味》又成為上海疫情後的第一部話劇。
時間過去了17年,何念看上去和剛畢業那會似乎沒有太大區別,依舊是喜歡戴著帽子、熱愛籃球和健身,活力嘻哈的模樣。但他的創作履歷表上,卻已經有了密密麻麻的作品。這其中,舞臺劇佔據了絕大多數,其間還有5部電視劇,以及2018年上映的電影《21克拉》。而他合作過的創作者,大多也都是「大名鼎鼎」:導演寧浩、編劇寧財神,演員黃渤、姚晨、梅婷、夏雨……還有如今火到不行的郭京飛、雷佳音、陳赫,這都是當年從上戲一畢業就開始和他「搭幫結夥」搞創作的哥們。
很少有導演像何念這樣有機會「少年成名」,剛畢業那幾年,他就在上海的話劇舞臺玩得 「風生水起」。《人模狗樣》《武林外傳》《跟我的前妻談戀愛》《21克拉》《鹿鼎記》《撒嬌女王》……幾乎做一部新劇就火一部,加之他自己鮮明的創作特點,很快就獲得了「票房小蜜糖」的稱號。在商業上的成功,加之在創作上不俗的口碑,何念很快在全國話劇界都有了名氣。
前幾年,何念開始轉戰影視,先後做了《和空姐一起的日子》《防火牆5788》《淑女澀男》《瘋狂劇團》幾部電視劇。2018年,電影《21克拉》上演、去年電視劇《誰說我結不了婚》開拍,但舞臺劇依然沒丟下。導演的人偶劇《最後一頭戰象》參加了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小劇場話劇《原野》又在全國範圍巡演,所到之處場場爆滿。
何念自己也坦言,「我可能是全國為數不多既在做話劇,又同時在做電影電視的導演。」
他的作品風格和個人風格一樣鮮明,充滿時代感和話題性,幽默有趣,貼近生活,是年輕人都喜歡的那種,因為太容易有共鳴。這一點,十幾年沒有變,在剛播出的電視劇《誰說我結不了婚》裡,這種風格顯得十分淋漓盡致。
從畢業到現在17年,「多產」的何念已經作品累累,他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團隊。他的工作日常是,每天帶領著若干個組的編劇,在各種故事裡「穿行「。他把自己定義成一個創作人,或者是「一個創作的組織者」。他說:「年輕的時候我經常有害怕,覺得自己做的作品太多,創作的靈感和能力總有用完的一天,但現在我反而不害怕了。因為我身邊有了更多年輕的創作人,我不僅在向外輸出,同時也是在吸收和學習。年輕的時候我喜歡看電影,現在我喜歡看書。幹我們這一行,只要不學習,一部作品就可能耗掉你的積累和能量。」
何念每次創作都要找到時代特徵,電視劇話題首日就上熱搜何念總是能抓到時代的脈搏,找準年輕人的喜好和痛點,用他們喜歡的方式講一個故事。這是他一直以來的特點,甚或是特長。敏銳地發現一些話題,往往成為他創作的起點和核心。
《誰說我結不了婚》的創作就是如此。當接到這個題材,何念和他的團隊第一時間就開始設計了三條人物線,三組人物,三個女性,分別是三種婚戀觀和情感狀態,也對應了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人。
童瑤扮演的編劇程璐年過35,才貌雙全卻始終未婚。她堅持「我不是不能結婚,而是選擇了不結婚」的想法,一路尋找婚姻的過程中,卻遭遇了潘粵明演的心理學教授魏書各種」支招」。
而陳數扮演的則是女強人田蕾,突然在工作中遇到了袁文康扮演的徐海峰,青梅竹馬的兩人是那種亦敵亦友、相愛相殺的情感狀態。
何念的創作團隊有六個編劇,都是女性,最小的是1995年生人,最大的也不過1983年的。六個女編劇每天都在搜集典型案例、探討熱門話題,並在頭腦風暴中展開創作。比如,她們會一起探討,都市女性是否需要通過婚姻方式來實現生活?為什麼有些優秀女性就是嫁不出去?
劇中田蕾有句金句,「事業永遠第一,感情永遠倒數第一」,也折射出很多現代成功女性的價值理念。而女主角程璐甚至投射了創作團隊裡某個編劇真實的個人情感經歷。
女性視角,也因此不可避免成為這部劇的特點。儘管,包括何念在內的導演組都是男性。
「誰說我結不了婚,是不想結」,這句話很快上了在開播日上了熱搜,也印證了話題引發的共鳴。
《誰說我結不了婚》何念喜歡在作品裡表達時代的內核,展現時代的特徵。無論什麼題材,他都希望能有當代人的價值觀,並用當代人尤其是同齡人的表達方式講述故事。
即使是《原野》這樣的曹禺經典,何念的版本也依然是「當代感」十足。也因此,這部厚重之作,到了何念手裡,能變成「爆款」。所到之處,無一例外都能收到年輕觀眾的熱捧,票房也始終火爆。
最新的《熱乾麵之味》亦是如此。在何念看來,關注現實生活,第一時間表達當下,正是話劇的所長,更是中國話劇的歷史傳統。為此,他和團隊在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從無到有的創作。
然而,和他一貫的創作理念一致的是,這部話劇並沒有簡單回溯疫情期間那些沉重的東西,而是把焦點放在了隔離中的一對普通夫妻的情感狀態,從中表達了很多當代人的生存狀態。何念依舊在這部劇裡找尋很多當下的話題,比如「逃離北上廣」,比如「兩性關係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最岌岌可危?」等等。
「我覺得創作最重要的還是要問自己想表達什麼。對我來說,可能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時代的特徵放在其中。」何念說。
小劇場話劇《原野》合作過的男演員都火了,「大概我比較旺男演員「從最早開始排話劇起,何念就一直喜歡用一種集體的方式完成創作。
比如《熱乾麵之味》,最後演出的成品,已經和最初劇本上的定稿判若兩劇,很多調整,都是何念在排練廳裡和演員們一起完成的。他也一直把排練的過程,表達成「大家一起玩」。甚至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何念還有一個「推土機」的別號,因為他想法多,不斷會現場推倒重來。
也因為這種集體創作,何念和很多演員都是密切的「創作夥伴」。這其中最典型的無疑就是郭京飛,從上戲表演戲畢業進入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開始,郭京飛和何念就開始了將近十多年的合作。何念的很多原創話劇,都是郭京飛主演,也一起完成創作。其中就包括後來拍成電影的《21克拉》。
除了郭京飛,何念合作過的很多演員,尤其是男演員,如今都火了,包括楊溢、雷佳音、陳赫等。對此,何念笑說:「我大概比較旺男演員」。但他也表示,自己對男演員的直覺也比較準,很多時候,會把自己的很多想像疊加在男演員身上。
電影《21克拉》跨界舞臺和影視,始終保持學習的狀態在導演裡,何念算得上是「跨界」王,他導話劇、拍影視,甚至也參與綜藝。
在他看來,涉足不同領域,其實是可以開拓很多思路,不同行業的很多東西可以互相借鑑。
「比如參加綜藝,就可以了解綜藝節目的對時效性、落地性的追求,知道那樣的工作節奏。就像《熱乾麵之味》這樣的題材和作品,如果以綜藝節目的時效性要求,一個月創作就已經不算短了。
又比如影視劇的創作,在講故事的節奏上,塑造人物的方法上,其實都還是比較順應現代觀眾的需求,如果舞臺劇永遠停留在莎士比亞時代的節奏,也許就很難贏得觀眾。而影視在宣發和製作上的很多思路做法,也很值得話劇借鑑。「
點子多、作品多,但何念也曾害怕自己有一天會「枯竭」。
不過,他現在似乎找到了一條路徑,一些門道。他組織起自己的創作團隊,要求大家每天都不要停下來,始終保持在創作的頻率上。他自己堅持看書,最喜歡看人物傳記,從中看到各種人生經歷,找到各種人性選擇的內心驅動力。比如最近,他就在看愛因斯坦。
何念工作照「年輕的時候我喜歡看電影,但這幾年我不看了,因為對我來說電影更多是一種技術上的獲取,技術有時候反而是束縛。但看書獲得的信息量和文化內容,可能是一部電影的50倍。我們的創作,歸根結底是寫人,而人生的很多經歷和內心感受,不是創作者可以靠想像力達到的。」
最近他又開始著手創作一部源自家庭旅行而受啟發的電影,以及一部新的話劇。話劇的名字是他一直想做的《駱駝祥子》,但靈感,卻來自於疫情期間,那個感動無數人的快遞小哥日記。
何念一直記得父親在他剛入行時給自己的建議和忠告,這是一個同樣畢業於上戲的資深文藝工作者。「如果你要做一個合格的創作者,最首要的就是把自己身邊人的人物性格先摸個透,如果你能把身邊最熟悉的200個人的人物性格、行為邏輯、階級特點搞清楚,那就是將來一個導演所需要的各種舞臺行動。」而這麼多年,何念也始終這麼實踐著,從自己的身邊尋找時代的話題,尋找創作的靈感和來源。
話劇《熱乾麵之味》(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