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像國王陛下那樣穿戴、用他的方式拿手杖和戴帽子,像他那樣端坐和走路,是宮廷裡所有男人的目標;博得國王陛下的歡心是所有女人的目標。
也許你還能記得,英國國王約翰在1215年不得不在《大憲章》裡隆重地對貴族們承諾,他和他的繼任者在取得顯貴和公爵們的同意之前絕不會擅自行動。在大約四百年的時間裡,英國的國王們的確遵守了這一規則。但是,後來的一位國王查理一世,也就是被斬首的瑪利亞·斯圖亞特的孫子,不想再遵守這個規矩了。他不再詢問貴族以及那些在議會集合的市民們的意見了。他更想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統治,尤其是隨心所欲地花錢。
英國的民眾不買帳了。那裡有很多嚴厲而虔敬、被稱為清教徒的新教徒,他們從一開始就憎恨各種繁華和舒適的生活。在與國王進行的鬥爭中,他們的領袖人物是一個叫奧利佛·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的貧窮貴族,他是一位不同尋常而且虔誠勇敢的鬥士,有特別強大的意志力,也無所顧忌。他帶領經過嚴格訓練、虔信宗教的軍隊,經過長時間的戰鬥俘獲了國王查理一世,把他送上了軍事法庭判處了死刑,並於1649年砍了他的頭,理由是他沒有嚴守國王的承諾並濫用了他的權力。直到今天,都再沒有一個國王敢於打破《大憲章》的承諾。
法國國王們的日子就好過多了。法國沒有《大憲章》,他們也有一個人口眾多的富裕國家來統治,甚至那個可怕的宗教戰爭也沒能讓這個國家完全毀掉。這主要是因為在三十年戰爭時期,那位出色睿智的大臣、紅衣主教黎塞留。他像一個好的棋手,知道利用每一步棋,從一個小小的優勢中獲取一個個更大的優勢。由於法國在三十年戰爭期間戰勝了德國皇帝,西班牙變窮了,義大利被分割了,英國還沒有那麼強大,所以當黎塞留去世時,法國成為唯一一個有實力的國家。在他去世不久的1643年,國王路易十四成了統治者。當時他才五歲。直到今天他還是統治時間最長的世界紀錄保持者,前後在位長達七十二年,一直到1715年。對他來說,做國王不光是偶然出生在王室帶來的命運,而要像一場大戲劇當中的主角一樣,一生都得演下去。在他之前和之後,幾乎還沒有哪一個人像他這樣仔細研究過這個角色,帶著這樣的尊榮和華貴一直樂此不疲地演到最後。
貴族們除了可以觀看他如何出演自己的角色外,沒有任何其他權利。這場莊嚴的戲劇在早晨八點,也就是他休息好後起床時,開始上演。這時,王子們帶著僕人和醫生來到他的臥室,隆重地跪在地上遞給他兩個大大的撲過粉的假髮,它們看起來就像是飄垂的鬃毛一樣。他根據興之所至,挑選其中的一個,然後穿上昂貴的睡衣,坐在床邊。這時,最高級的貴族(公爵)可以進到臥室裡來了,在國王刮鬍子時,他的秘書、將軍和其他官員也來了。接著門被打開,一群衣著華貴的體面人物、元帥、總督、高級神職人員、國王所寵愛的人物接踵而至,只為了在國王陛下穿衣服時,能親眼看看這一莊嚴的行動。
這一切,哪怕是最小的細節,都是規定好的。最高的尊榮,是可以遞給國王事先仔細預熱過的襯衣。這個尊榮屬於國王的弟弟,如果他不在的話,那就是級別低他一等的那個人。宮室僕人拿著一支袖子,一位公爵拿著另外一支袖子,讓國王陛下鑽進去。國王陛下的穿衣儀式以這樣的方式一步一步進行,直到他穿戴完畢站在那裡:彩色的絲製長襪,短絲綢褲子,彩色的緞子緊身上衣,藍色閃光的斜配綬帶。他的短佩劍和領結鏤花的刺繡外套,是由高級官員、國王陛下的領結保管者放在銀託盤上遞給他的。之後,國王頭戴有羽飾的帽子,拿著手杖,微笑著步履輕盈地從臥室走向大廳,對每個人都顯出一副無可挑剔的友好態度,而眾人則或驚異或謙卑地用矯揉造作的詞語來表示,他今天比希臘的太陽神阿波羅還要美,比希臘英雄赫拉克勒斯還更強健。是的,他本人就像太陽神一樣,世間萬物因他的光芒和光彩而獲得生命。你看,這差不多都和太陽的兒子法老一樣了,唯一重大的區別就是,古代埃及人的確相信這個,而在路易十四這裡,這只是一場戲,他自己和別人都知道這只不過是一場精心準備、令人賞心悅目的隆重演出而已。
像國王陛下那樣穿戴、用他的方式拿手杖和戴帽子,像他那樣端坐和走路,是宮廷裡所有男人的目標;博得國王陛下的歡心是所有女人的目標。他們也戴鏤空花邊的領口,穿豪華布料做成的華麗而寬鬆的長衣。在人們前所未見的宮殿裡,這樣的生活日日上演著。建造宮殿是路易十四的一個愛好。他在巴黎之外還建造了凡爾賽宮,宮殿本身差不多像一個城市那麼大,那裡有無數個金碧輝煌的大廳,有水晶的枝形吊燈,有無數個鏡子,有線條動感的家具,有天鵝絨和絲綢的裝飾,有光彩奪目的油畫作品,上面總是畫著路易國王,好像他是阿波羅一樣被歐洲人民簇擁著。不過,最了不起的還不是宮殿本身,而是園林。凡爾賽宮的園林就如同那裡的生活一樣那麼莊嚴、那麼有規矩、那麼輕鬆愉快。沒有哪一棵樹可以隨便亂長;沒有哪一叢灌木可以保持其自然姿態。所有的綠色植物都被修剪得整整齊齊,成了筆直的樹牆和圓形的籬笆,或是帶有渦形花壇的寬敞草地,以及帶有圓形廣場、雕像、池塘和噴泉的林蔭道。在那裡,當時有權有勢的公爵和貴婦們在白色的石子路上來回散步,用表達優美的精巧句子來談論最近瑞典使節鞠躬的樣子,或者類似的話題。
你可以想像出來,這樣的宮殿和生活會帶來怎樣的花費。不過,宮廷的生活還不是最費錢的。最費錢的是那些路易十四一個不落捲入的戰爭,只是為了讓他的權力擴大,或者將鄰國據為己有,別無其他理由。他用裝備精良的龐大軍隊,去攻打荷蘭或者德國,比如他連個藉口也不找,就將德國的斯特拉斯堡搶走了。他把自己當成了歐洲的主人。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是實情。
歐洲的王公們在一切方面都模仿他。但是,路易十四本人比這個外在的樣子有內涵多了。為了證明這種看法的可信性,我在這裡重複幾句他在信中寫給孫子的話——當時他的孫子正要動身去西班牙做國王——「永遠不要寵信最能諂媚你的人,而是要看重那些出於好意敢於讓你不高興的人。從來不要因為享樂而忽視正事,設計出一種生活的秩序來規劃你的時間,休息與消閒也應該是其中的一部分。將你的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國家治理事務。在作決定之前,一開始要儘量多地聽取情況。盡你最大的努力去深入了解那些出色的人,以便在你需要的時候能夠用上他們。對每個人都要友好,不要對任何人說出傷人心的話。」這些的確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基本準則,這個集虛榮、優雅、奢侈、尊榮、無所顧忌、享樂和勤奮於一身的非凡人物。
(本文摘自《世界小史》,著者[英]恩斯特·貢布裡希,譯者吳秀傑,廣西師大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由著名藝術史家貢布裡希撰寫,一經出版便受到熱烈歡迎。作者用成熟睿智的文筆,將人類自古至今幾千年的歷程濃縮在這本小書裡,為讀者描繪了一幅幅神態鮮明、脈絡清晰的景象: 猛獁象獵人棲身的簡陋山洞,在廣闊水域上閃閃發光的雅典衛城,黑煙滾滾的迦太基城廢墟,充滿雄性荷爾蒙和血淚的羅馬鬥獸場,折戟沉沙的無敵艦隊,只剩斷壁殘垣的圓明園,還有硝煙瀰漫的二戰戰場。隨著貢布裡希的講述慢慢推進,當我們意識到歷史的存在的時候,它已經近在我們眼前了。
從來沒有一本講述世界歷史的書,像《世界小史》一樣,能用如此簡練生動、優雅平和的語言,勾勒出時而輝煌燦爛,時而暗夜茫茫的文明進程中,人類對自由、平等、博愛不屈不撓的追求,以及對抗壓迫、邪惡、黑暗的無畏勇氣。如果說《世界小史》能帶給讀者什麼,那邊是對人性、對人類未來永不止息的美好期待。
《世界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