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靶向藥物以精確篩選目標人群、較高的局部藥物濃度和較少的不良反應而備受腫瘤患者青睞。但是不同靶向藥物的服用方法存在差異。口服靶向藥物由於受到食物、胃酸等影響,正確的服藥方式是確保藥物療效的關鍵一步。
▌藥物服用時間
1空腹服藥:一般指飯前 1 小時和飯後 2 小時。完全的空腹服藥是指清晨空腹將藥服下,此時胃和小腸內的食物經過一夜的消化已基本不存在,而且此時藥物在胃內刺激胃液分泌,引起胃的蠕動,胃黏膜供血多,具備使藥物充分吸收的條件,能快速地發揮藥物效能。
2餐前服藥:一般指吃飯(或者零食、水果等)前 30 分鐘服藥。餐前胃內少量食物殘留,有利於藥物的吸收,一般對胃無刺激性或刺激性小的藥物或需要作用於胃部的藥物需要餐前服用。
3餐時服藥:藥物與食物同服,目的是為了提高生物利用度,提高療效。
4餐後服藥:吃飯後 30~60 分鐘服藥。減少藥物對胃黏膜的刺激或藥物需要緩慢均勻地到達腸道被吸收。
▌飲食影響
除了服藥時間,飲食也會對藥物療效產生重大影響。2020 年 Lancet Oncol 發表文章顯示分子靶向藥物口服給藥藥物暴露變異很大,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拉帕替尼與高脂飲食同服,其血漿濃度增加超過 3 倍。一些特定食物和飲料也會導致食物-藥物相互作用(FDIs)。FDIs 會影響藥物血漿濃度,從而導致無效治療或毒性增加。
本文首發:腫瘤時間
編輯:邵宜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PLUS
參考文獻:
1 G D Marijn Veerman , Koen G A M Hussaarts , Frank G A Jansman, et al.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food–drug interactions with small-molecule kinase inhibitors. Lancet Oncol. 2020;21(5):e265-e279
2 藥品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