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是五代十國南唐的最後一位君主,作為統治者,他在政治方面沒有什麼太大的成就,但在詩詞上卻頗有建樹。李煜的詞語言明快、用情真摯,在晚唐五代中獨樹一幟,對後世也有一定是的影響。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價說:「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 」
在李煜的詞作中,其亡國後的作品含義深沉,最為膾炙人口。
我們都知道,宋詞的題目包括詞牌名和詞名,一個詞牌名下可能有很多首詞,提起某一個詞牌名我們能首先想到的那首詞,便是佳作了。
就如提到《水調歌頭》,會想到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提到《滿江紅》,會想到嶽飛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提到《如夢令》,則會想起李清照那首「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而提起《虞美人》這個詞牌名,雖然辛棄疾、蘇軾、納蘭性德等人都曾用過,但卻無一能媲美李煜
的《虞美人》。這首詞也是李煜的千古絕唱。
《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用明淨優美的語言,通過永恆的自然與無常人生的對比,抒發了對故國往事的回憶和滿腹的愁恨,短短四句卻令人心醉。
花每一年都開,秋月年年明亮,時光什麼時候才會了解呢?在過去的歲月中,有很多令人難過的往事,小樓昨夜又有風吹來,登樓望月又忍不住回憶起故國。
舊日裡城中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都還在吧,只不過已經物是人非。要問心中的憂愁有多少,大概就像向東流去的滔滔江水一樣,無窮無盡。
詞中一問一答,將作者的愁思展現得淋漓盡致,將「憂愁」比作「一江春水」,形象化的比喻更是引起後世的廣泛共鳴。這也是《虞美人》能夠成為千古絕唱的原因。
這首詞也是李煜的臨死前寫的最後一首詞。他寫下這首詞沒多久,就被賜酒毒死了。當時李煜已經被囚禁在汴京將近三年,相傳李煜在七夕當晚,在住所命令奏樂演唱這首詞,宋太宗聽說後便命令趙廷美賜酒將他毒死。
宋太祖本就對李煜心存懷疑,早就想殺之而後快。可以說,這首詞也是導致李煜被毒死的直接原因。
後世對李煜的爭論從未停止過,歐陽修就評價他說:「煜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屠,為高談,不恤政事」。陸遊等人對他的評價也是不留情面。但納蘭性德是卻對他做出了高度評價:「宋詞適用而少質重,李後主兼有其美。」將李煜的詞推上了宋詞的頂峰。
歷數宋代詞人,最廣為人知也是成就最高的莫過於蘇軾、辛棄疾、李清照三人。宋代之前此人的巔峰,無疑是李煜。他們的詞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學寶庫,也為後人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這本《李煜詞傳》中包含了李煜一生所做的詩詞,更可貴的是,這本書還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對其人生經歷進行了解讀,使人更能體會詩人當時的心境,對詩詞的理解也更加透徹。
此外,這套書中還有一本《蘇軾詞傳》,其中也收集了蘇軾的全部作品。從「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慷慨之士,到「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豁達,這本書能讓人了解蘇軾的一生。
書中用唯美的筆觸描寫了他由有志之士到懷才不遇再到晚年頓悟人生的轉變,從中我們可以學習到「既來之則安之」的人生態度,獲得受用於自身的人生啟示。
整套書中還包含《李清照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和《倉央嘉措詞傳》,不僅包裝精美而且紙質優良,閱讀體驗十分不錯。
了解這些詞人的生平,品讀他們的作品,也能使我們從中學習到他們的人生態度,體會他們在不同年代的憂愁曠達。
這套書現在只需要79元,用兩杯奶茶的錢學會賞析詩詞,感悟詩人風範,是個不錯的機會!
點擊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