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首先向大家道個歉,在上上期文章中,也就是「智人洪水上」中有一個我忽視的錯誤,即智人走出非洲是在大約七萬年前,而我寫成了智人出現的時候,也就是十五萬年前(當然這個時間不準確,也有說十六萬年,二十萬年等,因為有的歸類會把尼安德特人歸為早期智人,我們暫以書中觀點為準)。有幸被空間的朋友指出,在此特地道歉。
上上期我們講到,開了澳洲副本的智人們,僅用了不到幾千年就輕鬆橫掃了整個澳洲大部分的中大型動物,只剩下了會拳擊的袋鼠勉強苟命 (_)。但對於智人們究竟是如何完成刷怪的?人們還是有些疑問,畢竟那時候智人還處於舊石器時代,想要平推澳洲還是困難重重。
在《人類簡史》中,作者大致總結了三個解釋。第一,大型動物(澳洲副本主要受害者)它們的繁殖是十分緩慢的,不僅懷孕周期漫長,而且每次懷胎數也少。以現存的大象為例,象類的懷胎周期大約在20~22個月,而且每胎只有一崽。所以儘管是雙門齒獸這樣的大型動物,智人們即使幾個月獵殺一隻,也能讓其死亡數高於出生數,慢慢的雙門齒獸就在澳洲消失了。第二,當時到達澳洲的智人,很可能已經掌握了火耕的技術了,都是一群「火魔法師」,動輒來場大火,須臾間就能清出一片領地。這應該是智人們掌握的範圍型技能。第三,當時氣候環境極其惡劣,大約在45000年前,襲擊澳洲的氣候變遷直接給了動物們最後一擊,其實照常理來說,面對這樣的氣候變遷,澳洲的大型動物們還是能夠挨過的,但正趕在智人到達的節骨眼上,這不小孩掏雞子兒——完了蛋嗎。由於沒有更多證據,所以無法判定究竟是哪種解釋更為合理,但現實很可能是三種解釋並行的。
講完了澳洲,就可以開始談談與我們一洋之隔的美洲旅程了。其實對於美洲,我們大多數人都略有了解,數個智人部落,在冰河期通過了冰封著的白令海峽,抵達了美洲。表面上看看貌似比智人們到達澳洲簡單很多,其實不然。要想通過白令海峽,對當時的智人還是有相當大的挑戰,無論是西伯利亞地區極低的溫度,還是高緯度地區極晝極夜等狀況,對智人們來說都兇險萬分。
智人們最早到達美洲大概在一萬六千年前,也就是公元一萬四千年前。(看輕輕鬆鬆水出了數十個字,包括這句。(˙▽˙)),最早的智人部落是猛獁象獵人們,他們可能是受某種因素的影響,不得不到更北的地方謀生存。但很快他們學會了製作雪鞋和保暖衣物。這又使得他們生活過得舒適不少,因為狩獵猛獁象是一件獲利頗豐的買賣,象肉可以食用,骨頭可以用於製作武器和工具,皮毛可以做成衣服禦寒。甚至象牙可以用來做飾品。所以當時的猛獁象獵手們生活還是很滋潤的,不過他們常常要追著猛獁象們不斷地遷徙。由於當時正處於冰河時期,白令海峽很多地區水位很淺,有陸地橋連接兩地,所以第一批智人們就傻傻的隨著猛獁象群們從西伯利亞到了阿拉斯加地區。
但當時的智人們還很少,而且活動範圍也僅僅局限於阿拉斯加地區,直到公元前12000年左右,全球氣候變暖。向南方出現了更容易通過的道路,此時智人們才開始了大規模的南遷,積蓄了兩千年的「智人洪水」再次放開了閘,在美洲大地上由背向南一瀉千裡。不到兩千年,智人們就從阿拉斯加地區,發展到了美洲的最南端火地島。伴隨著的就是美洲大陸上,無數物種的消失。
作者:自控力審核:觀復鈞天APC編輯部科普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