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經文:「新冠」大考——治國理政能力的出色答卷

2020-12-22 經濟日報

若干年後,當我們回望邁入21世紀第三個十年之際的中國與世界,會看到——

人類奮力前行的腳步,被一種只能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新型冠狀病毒驟然按下了「暫停鍵」。然而,在經歷了不平凡的歷程後,中國攀過了疫情防控最險最難的那段懸崖峭壁,生產生活重新開始,國家發展重入正軌;世界在與中國的守望相助中深化著命運共同體共識,也終將戰勝疫情這個威脅全人類健康安危的「魔鬼」。

對中國而言,這段難忘的歷程,有太多的關鍵詞浮現:「負重前行」「眾志成城」「命運與共」「共克時艱」「慎終如始」「善思善行」……也有太多種情緒奔湧:憂心、焦慮、悲傷、憤怒、慌亂、感動、欣慰、淡定、釋然……

新冠肺炎疫情,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讓整個社會轉換了節奏。但是,過去的日日夜夜也在深刻地揭示:這同樣是一次國家成長的特殊大考,是一次民族生命力的強烈迸發。

風雨中走過,風暴中挺立。大考之下,中國創造了成績,也進一步明晰了該堅持什麼、完善什麼、建立什麼。

一、對執政能力建設的一次大考

大國有大國的風採。評定一個國家的能力,既要看「風和日麗時」,又要看「狂風驟雨天」;既要看一馬平川時的凱歌行進,又要看跋山涉水時的精神狀態。面對這場疫情大考,迅速出擊、蹄疾步穩的中國,頑強勇毅、逆境奮進的中國,擔當有為、行勝於言的中國,讓世界驚嘆;舉全國之力的疾馳支援、處處湧動的愛心奉獻、共克時艱的社會協作,強大的「國家能力」,讓中華民族打贏戰「疫」的信心更加堅定、團結更加緊密。

大黨有大黨的樣子。「國家能力」的背後,是一個強大執政黨的執政能力。這種能力,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教授西裡爾·布萊克在《現代化的動力》一書中,視為「現代化的核心問題」。美國歷史學家胡克也曾說過,判斷一個社會能否解決它所面臨問題的依據是:「它的領導層的質量和它的人民的品質」。

當疫情洶洶來襲,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明確要求——

第一,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第二,科學判斷形勢、精準把握疫情。

第三,聯防聯控、群防群控,依法防控、守土有責。

第四,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

回頭再看,在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這場戰「疫」中,黨中央的明確要求,無疑為中國贏得勝利指明了方向、堅定了信心。

明確要求貫穿始終,我們有了行動快、駕馭全局的部署。

黨中央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向湖北派出中央指導組、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工作,全國一盤棋,做好人員物資調配;各級黨委政府、各地區各部門守土有責、擔責盡責,各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不畏艱險、連續作戰,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明確要求貫穿始終,我們有了力度大、精準有序的行動。

立足地區特點和疫情形勢因應施策,抓好重點地區、重點群體疫情防控工作,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強化聯防聯控、群防群控,把群眾發動起來,緊緊依靠人民,構築起與疫情鬥爭的人民防線;突出疫情大考中的嚴格執紀,對敷衍塞責、弄虛作假、陽奉陰違等問題堅決從嚴查處;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有針對性地加強外防輸入、內防反彈舉措……應對之策忙而有序,疫情防控形勢得以大逆轉。

明確要求貫穿始終,我們有了視野寬、統籌兼顧的主張。

「要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降到最低,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和諧穩定,努力實現黨中央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將疫情防控的「嚴」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活」統籌起來,一切從實際出發,出臺措施與應急預案。

「加強疫情防控國際合作是發揮我國負責任大國作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體現」——及時主動與世界分享有關病毒科研成果、相關防控和診療方案,向多個國家派出醫療專家、捐助醫療物資,中國與世界攜手抗疫。

實踐已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具有強大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正是因為有了如此執政能力,這樣廣袤的國土、14億人口的國家才能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萬眾一心、步調一致,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朝著戰「疫」的最終勝利不斷挺進。

這樣的執政能力,世界並不陌生。因為時間早就多次證明,有了如此執政能力,我們才能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才能有力應變局、平風波、除頑瘴、化危機。從抗洪搶險、抗擊非典,到汶川、玉樹、舟曲全力救災、在廢墟上重建家園,一次次穿越風雨的勇氣,一次次爬坡過坎的勇毅,來源於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更來源於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因為我們黨從來沒有停止過自身建設,不斷在推進黨的建設中淬鍊成長。

1939年10月份,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首次把「黨的建設」稱之為一項「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又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納入「四個偉大」之中,強調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從「工程」到「新的偉大工程」,指明了黨的建設的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系統性,也昭示了黨的建設總體布局的拓展、延伸、深化、升華。

從「工程」到「新的偉大工程」,我們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每一個歷史時期,每一個發展階段,都將決策的出發點立足於人民,都將人民的利益貫徹於務實的舉措中。我們黨始終葆有自我革命的精神,一次次拿起手術刀給自己動手術,於改造世界的同時改造自己,在總結經驗、修正錯誤、把握規律中推動事業發展、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善於總結經驗、修正錯誤、把握規律,才能走向更遠的未來。目光聚焦當下,中國戰「疫」的進程與結果,讓世界再次慨嘆中國的「國家能力」和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這次大考也提示我們還有哪些方面需要繼續補強。

繼續保持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戰「疫」實踐,為新時代增強民族憂患意識、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提供了生動的教科書和歷史啟示錄。眺望前路,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正在明顯地增多。唯有做到「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以底線思維重點防控那些可能遲滯或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全局性風險,絕不犯戰略性、顛覆性錯誤,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繼續增強駕馭風險的本領。軟肩膀挑不起硬擔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無論是幹事創業還是攻堅克難,不僅需要寬肩膀,也需要鐵肩膀;不僅需要政治過硬,也需要本領高強。」戰「疫」,是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磨礪責任擔當之勇、科學防控之智、統籌兼顧之謀、組織實施之能的契機。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增強綜合能力和駕馭能力,敢於鬥爭、敢於勝利,是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終身課題。

二、對科技創新能力的一次大考

14億中國人民參與和見證著這段歷史性過程,眾志成城、不畏犧牲、齊心抗疫,終於控制住疫情,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回顧過往數月的抗疫歷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疫情,是對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一次大考!

疫情考驗了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科研應急機制。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一窮二白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科技,一向有發揮舉國體制攻堅克難的優良傳統,「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鬥導航都是這種體制下結出的碩果,此次疫情的科研攻關也不例外。

疫情發生以來,全國科技戰線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科技、衛健等12個部門組成科研攻關組,確定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動物模型構建等五大主攻方向,組織跨學科、跨領域的科研團隊,科研、臨床、防控一線相互協同,產學研各方緊密配合,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科技部資源配置與管理司司長張曉原介紹:「疫情暴發後,科技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立即進入戰時狀態,組織全國優勢科研力量投入到抗『疫』一線,目前已經部署了68個應急項目,安排了科研經費3.2億元。」

中國不到一周時間就確定了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序列並分離得到了病毒毒株,及時與全球共享。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說:「中國在創紀錄短的時間內甄別出病原體,並與世界衛生組織和其他國家分享病毒全基因序列信息。」

科研攻關組也不斷將階段性成果推薦給臨床救治一線,目前已經有試劑和藥物方面11個階段性科研成果納入到了《診療方案》中。中醫藥效佳價廉,磷酸氯喹、法匹拉韋老藥新用,幹細胞治療、恢復期血漿等臨床新技術研發,都在挽救新冠肺炎患者生命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疫情考驗了我國科研工作者實事求是、勇於擔責的科學精神。

2019年12月27日,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科醫生張繼先,在一線診斷中最早判斷並堅持上報新冠肺炎疫情,第一個為疫情防控工作拉響警報。

2020年1月20日,鍾南山院士在接受採訪時向公眾明確:新冠病毒「人傳人」,建議老百姓和各級政府迅速轉入「戴口罩+隔離」的防疫模式。

1月22日深夜,李蘭娟院士向國家建議:武漢必須嚴格地「封城」。

1月底2月初,核酸檢測「假陰性率」較高,湖北大量疑似病人無法及時確診。2月3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醫生張笑春強烈推薦CT影像作為診斷2019-nCoV肺炎的主要依據。國家將此建議納入診療方案,在湖北省內增加「臨床診斷病例」分類,使大量病人不再受制於當時的核酸檢測瓶頸,及時得到確診。

還是1月底2月初,武漢各定點醫院床位嚴重短缺,大量患者無法收治,居家隔離造成病毒傳播。王辰院士赴武漢調研後向中央提出徵用大型場館、建設方艙醫院的建議。武漢從2月3日晚開始陸續修建的16家方艙醫院成為生命之舟,為大約12000名新冠患者提供了護理,為實現患者「應收盡收」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這場疫情防控戰的每一個關鍵節點,都有專家學者本著「實事求是、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為人民的生命安全作出「鐵肩擔道義」的研究、判斷和建議!

疫情考驗了我國的科技基礎建設和廣泛應用能力。

一批生物技術企業,與科研團隊聯合攻關,打造克敵制勝的「撒手鐧」。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的陳薇院士團隊,1月26日抵達武漢後,聯合地方優勢企業,爭分奪秒研發腺病毒載體重組新冠病毒疫苗。該疫苗3月16日獲批展開臨床試驗,成為中國首個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並於4月9日開始招募二期臨床試驗志願者,成為全球首個啟動二期臨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種。

一批智能製造企業,迅速完成設備研發改造轉產工作,快速提升防疫物資產能。

航空工業集團應用先進數位化技術,研製出全自動口罩生產機。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新建熔噴布生產線,為醫用口罩提供核心原材料。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已轉產成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商。

一批高科技企業,用大數據、5G、人工智慧(AI)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疫情防控。

AI診斷技術可以在20秒內對疑似案例CT影像作出判讀;5G技術支撐醫生遠程會診,緩解醫療資源緊張;AI測溫系統部署在超市、機場、火車站等人流密集場景;時空大數據技術幫助政府科學決策部署、優化資源配置;健康碼服務疫情期間的出行、復工……

藉助科技創新的東風,我國在疫情阻擊戰中充滿戰鬥力。但是,目前我們所取得的只是初步勝利,在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的今天,要想真正撲滅疫情,離不開進一步的科技創新。

這次大考,還遠未結束。我們對病毒的宿主、傳播途徑、致病機理等都還沒有完全搞清楚,需要進一步突破。我們還在一步步修改診療方案,還在尋找特效藥物和研發疫苗。高端醫療裝備「人工肺」ECMO,至今仍不能國產。

這次大考,考出了經驗,也考出了教訓。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風險是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事關社會大局穩定的重大風險挑戰。

我們要加強戰略謀劃和前瞻布局,完善疫情防控預警預測機制,完善平戰結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科研攻關體系。

我們要加快推進人口健康、生物安全等領域科研力量布局,加快補齊我國高端醫療裝備短板,加快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領域的戰略科技力量和戰略儲備能力。

縱觀人類發展史,人類戰勝大災大疫,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這場抗疫之戰,人類必將取得最終勝利,我們也必將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的智慧和力量。

三、對社會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城市治理又是社會治理的重要環節。中國此次抗疫其實是在兩個戰場上展開的。一個是醫務人員救死扶傷戰線;一個是城市社區群防群控。自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就在城市社區擺開了一個阻斷病毒傳播的戰場。浙江等地城市啟動一級響應機制之後,城市小區立即實行封閉式管理。武漢等地在2月初也對城市居民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從此,「向社區下沉」成為疫情防控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全國城鄉成千上萬的社區,人們向看不見的病毒爭分奪秒地發起了阻擊戰和防控戰。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時強調,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把社區這道防線守住,就能有效切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渠道。全國都要充分發揮社區在疫情防控中的阻擊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區下沉,加強落實社區各項防控措施,使所有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在總書記號召下,各地黨員幹部不斷下沉社區,與奮戰在社區基層的黨員幹部共同築起第一道防線。一方面加強社區人員進出管理,另一方面努力保障社區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和社會基本運轉,成功地切斷了疫情傳播鏈條,為奪取最終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由社區治理到城市管理,再到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我們的社會治理能力經受了嚴峻考驗,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和短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放眼長遠,總結經驗教訓,加快補齊治理體系的短板和弱項,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築牢制度防線。

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考察時,強調指出了幾個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要著力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要著力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城市是生命體、有機體,要敬畏城市、善待城市,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要著力完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這次疫情防控凸顯了城鄉社區的重要作用,也暴露出基層社會治理的短板和不足。要夯實社會治理基層基礎,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構建黨組織領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基層治理格局。

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於補齊社會治理短板提出的一個重要思想。這一論述為我國城市治理提出了全新課題。「全周期管理」理念要求把城市運行和社會治理各環節運轉當成完整鏈條,從全周期角度總體設計,從而形成系統、協調、完備的治理體系。

城市是一個人口眾多、規模超大的社會,城市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我們如何才能做到「收放自如,進退裕如」?這是一個時代課題。完成好這個課題,就必須實現城市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系統化、智能化。

這些年來,各地都在開展「智慧城市」建設,運用信息化和大數據來實現人口眾多的超大城市精細化、智能化管理。在這次疫情防控戰中,我們看到,凡是智慧城市建設搞得好的地方,都充分運用了科技的力量。

在疫情防控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到杭州,考察了「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他強調,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從數位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從中可見,提高城市社會治理,必須發揮科技的作用,要把科技投入和科技硬體建設作為城市建設的基礎設施,抓緊抓好,進而推動實現科學化、精細化、系統化、智能化的有機統一。

在這場「大考」中,我們依靠過去厚實的社會治理成果取得了該有的成績。同時,也看到了自身的短板和不足。只要我們能找準短板、補齊短板,大考之後,中國的社會治理能力和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必將有一個新的提高。

四、對民族精神力量的一次大考

「所過者化,所存者神」,《孟子》中的這句話,用來描述歷史也是合適的:歷史的進程,有教化功能;歷史的遺存,最重要的是精神。中華民族是飽經磨難的民族,歷史長河裡無數次的災難打擊,都未能折服這個民族,而是鍛鍊了民族精神,使得中華民族愈加自強不息,數千年綿延不絕。

新冠肺炎疫情,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讓民族精神再一次充分展現與升華。

在疫情防控最為吃勁的時刻,醫務人員將「這一去不知何時能回」的決絕藏在心底,以生命赴使命,像勇士一樣發起衝鋒。如果不是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他們是丈夫、是妻子、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是平凡的普通人,在生死關頭用奉獻甚至犧牲成就了白衣天使之名。從拖著打了一塊鋼板、三顆鋼釘的右腿衝在最前的社區書記,到堅持送貨、每天完成上百個訂單的快遞小哥,再到把自家酒店房間拿出來、免費讓醫務人員住的酒店老闆;從堅持不發國難財的口罩生產商,到千裡逆行回武漢參建救治醫院的農民工,再到寧賠錢也不加價的果蔬攤主,疫情打亂了正常的生產生活,讓人們經受磨難,卻也見證了無數人的擔當,激發全社會的信心向上生長、力量向心凝聚,民族的脊梁愈發堅挺。

打贏疫情阻擊戰,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齊魯醫院和華西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機場「會師」、隔空「加油」的場景刷屏,淚目裡積蓄起信心與力量。五湖四海,千裡馳援,全國一盤棋,全民一條心。在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全國340多支醫療隊、超過4萬名醫務人員馳援湖北,19個省市對口馳援湖北除武漢以外的16個地市,廣西的果蔬、內蒙古的牛羊肉、青海的犛牛肉乾等民族地區特色農畜產品一批又一批運抵湖北。網絡上,「鄭州燴麵給武漢熱乾麵加油」「北京烤鴨給武漢鴨脖鼓勁」「上海生煎包給武漢湯包打氣」熱潮湧動。現實中,汶川地震傷者曾在武漢接受免費治療,汶川同胞知恩圖報駕車疾馳武漢送去蔬菜。從線上的精神聲援到線下的物資支援,同舟共濟的同胞之情,在民族的血脈中奔湧。

國家有難正此時,我輩兒女當自強。無論是白衣執甲、逆行出徵的醫務工作者,還是聞令而動、勇挑重擔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抑或是不懼風雨、堅守一線的千千萬萬基層幹部,還有捐款捐物、以善舉為抗疫傳遞暖暖愛心的海外華人和留學生……面對兇險疫情,數千年來沉澱下的家國情懷基因代碼被滿血激活,她猶如一條柔韌的紐帶,將心與國聯結。她似春風化雨,滋潤孕育了這樣一種覺悟:沒有國也就沒有家,為了大家可以捨棄小家,為了大我可以犧牲小我。疫情無情,人間有愛。因為熱愛這片土地,所以眼中常含淚水;因為鍾情於這個國度,所以甘願肩負重任。

這場戰「疫」沒有後方,所有人都在前線;這場戰爭沒有觀眾,所有人都是戰士。14億人的戰場上,我們無論來自何地、無論身處何方,既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也是責任共同體。戴上口罩,宅家禁足,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每個人都對抗擊疫情負有責任,每個人都是一道防線。正是這種每個人都對共同體擁有的責任感保護了這個民族,也保護了自己。面對疫情考驗,「人人相善其群」所涵養的公共意識迅速壯大。在個人之外,謹記還有社會;在私人領域之外,敬畏公共空間。當我們全力以赴孜孜於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之際,悄然綻放的共同體意識,重塑著一個文明古國的時代尊嚴。

這場戰「疫」豐富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圖譜。新冠肺炎,醫學界見所未見,毒性烈、傳播快,隱蔽詭異,靠科學才能揭開它的面紗。尊重自然與社會運行的內在規律,用專業力量才能打贏疫情防控總體戰。相信科學、依靠科學、培育科學精神的厚土夯實了根基;疫情防控就是普法的陣地,出行要知法,報告要問法,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則共識下集結起全社會力量,對法治的信仰也是一種生活剛需;追問疫情,濫食野生動物為「千夫所指」,關於人與自然如何相處的靈魂拷問,推動加快補齊生態文明意識和行為的短板,踐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魯迅先生曾言,「列國是務,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行進在民族復興、實現中國夢的徵途上,「立人」之要在於精神上的覺悟。弘揚新時代涵養的民族精神,讓她開枝散葉,豐盈著我們的心靈,向著更蓬勃、更飽滿、更崇高的狀態不斷生長。讓她成為這個時代的價值燈塔,照亮中華民族披荊斬棘的崛起之路。

中國戰「疫」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全球戰「疫」仍在繼續。中國將一以貫之地以實際行動促進抗疫國際合作,凝聚起戰勝疫情的強大合力,為世界攜手打贏這場仗貢獻力量。

中國戰「疫」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思考與自省從未停止。該堅持的堅持,該完善的完善,該建立的建立。「一個聰明的民族,從災難和錯誤中學到的東西會比平時多得多。」

歷史長河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湧。在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2020年,這場戰「疫」再次提醒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不可能一帆風順、一片坦途。

我們會將這場戰「疫」的反思與收穫轉化為更大的發展勇氣與前進動力,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實現小康圖景,告慰那些曾經閃亮又已然消逝的靈魂。

「雨後地更堅」。我們會以這場戰「疫」的特殊積澱和精神力量,在艱苦考驗中慨然前行,贏下一個又一個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面對未來,我們比任何時候都堅信——

中華民族「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

相關焦點

  • ...來自「2020金磚國家治國理政研討會暨人文交流論壇」的聲音
    光明日報記者 李曾騤 藺紫鷗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世界秩序將會呈現怎樣的樣貌?在疫情疊加百年變局的背景下,金磚合作將走向何方,金磚國家治理體系如何完善,金磚國家的人文交流又將如何加深?  12月3日至4日,2020金磚國家治國理政研討會暨人文交流論壇在京舉行。
  • 韓慶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體現時代發展和實踐發展新要求
    新華網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袁晗 劉廈 實習生 周樞閣)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是全面系統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權威著作,對於推動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重要意義。
  • 積極克服疫情影響 深化金磚夥伴關係——來自「2020金磚國家治國理...
    光明日報記者 李曾騤 藺紫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世界秩序將會呈現怎樣的樣貌?在疫情疊加百年變局的背景下,金磚合作將走向何方,金磚國家治理體系如何完善,金磚國家的人文交流又將如何加深?12月3日至4日,2020金磚國家治國理政研討會暨人文交流論壇在京舉行。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英文版推介會在金邊舉行
    中新網金邊9月29日電 (記者 歐陽開宇)由金邊中國文化中心和中柬友好關係發展學會共同主辦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英文版柬埔寨推介會29日在金邊舉行。中國駐柬埔寨大使王文天當天在推介會上表示,《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內容豐富、哲理深刻,不僅是中國各部門各地方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生動教材,對於國際社會讀懂中國、啟發世界同樣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王文天說,這本書是世界了解中國當下、感知中國未來的思想窗口。堅持人民至上的最高價值準則就是成就中國奇蹟的密碼。
  • 韓慶祥:從六個維度讀懂《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所蘊含的根本觀點
    首先要搞清楚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實踐的總思路、總框架。根據第三卷可概括為六大維度的有機統一。第一個維度,是治國理政所處的歷史方位;第二個維度,是治國理政的奮鬥目標;第三個維度,是實現這個奮鬥目標的總體方略;第四個維度,是治國理政的全面保障;第五個維度,是治國理政的根本抓手;最後一個維度,是治國理政的領導力量。
  • 2020金磚國家治國理政研討會暨人文交流論壇
    圖為2020金磚國家治國理政研討會暨人文交流論壇現場。 光明網記者 張瑜攝/光明圖片  編者按  2020金磚國家治國理政研討會暨人文交流論壇於12月3日至4日在線上舉行。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在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上重要倡議的具體舉措。
  • 《紅樓夢》是治國理政的宏篇大論
    就其文本內容而言,看似說的貴族家庭裡風花雪月兒女情長的司空見慣事,實際上是寫朝代更替時風雷激蕩亂世民眾的字字血淚史,是啟迪後人治國理政防止乾坤巨變循環往復的宏篇大論。一、《紅樓夢》是一部「以史為鑑」的書。毛澤東主席一直把《紅樓夢》當歷史讀,早在延安時期就說過:「《紅樓夢》有極豐富的社會史料。」
  • 【治國理政新實踐·湖北篇(3)】競進提質求「升位」
    競進,書寫跨越發展答卷——在「第一要務」戰略思想指引下的湖北「競進提質、升級增效,以質為帥、量質兼取」實踐  新聞漫畫:競進,書寫跨越發展答卷,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英文版在柬發行 系列著作在當地廣受關注
    中國駐柬大使王文天向來自柬埔寨參議院、國會、憲法委員會、內政部、國防部等多個政府部門的代表介紹說,《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是涵蓋了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領域各方面重要思想的生動教材,是世界了解中國當下、感知中國未來的思想窗口,也是破解時代難題、引領人類進步潮流的科學指南,也是中柬深化政治互信、促進人文交流的重要橋梁。
  • 成都日報 - 2019成都網絡理政優秀案例頒獎會舉行
    本報訊 (記者 常斐 趙榮昌) 網絡理政,讓城市更美好。昨日,2019成都網絡理政優秀案例頒獎會舉行,表彰一年來在成都網絡理政實踐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這是我市連續第三年舉辦網絡理政優秀案例頒獎會。市委副書記、市長羅強出席並為獲獎代表頒獎。
  • 《擺脫貧困》《之江新語》西文版首發式暨中阿治國理政研討會在...
    據新華社布宜諾斯艾利斯11月20日電 (記者周星竹)當地時間20日上午,習近平主席著作《擺脫貧困》《之江新語》西文版首發式暨中阿治國理政研討會在阿根廷議會大廈舉行。
  • 直面新冠「大考」 共佑人類健康福祉
    新冠疫情是百年來全球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影響範圍之廣、病亡人數之多、抗擊難度之大,歷史罕見。世紀大疫,是對世界的一次集體「大考」。回首這「疫」年,人們更加真切地意識到,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各國必須攜手合作,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共同佑護人類的地球家園。
  • 陳一新:學深悟透《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全面把握時代性全局...
    陳一新提出,「兩個維護」,豐富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政治價值觀,是新時代引領全黨團結統一的新標杆;「兩個大局」,顯現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宏大時空,是新時代引領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坐標;「兩大奇蹟」,彰顯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偉大成就,是堅定「四個自信」的新基石;「兩大革命」,昭示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歷史使命,是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新路徑;「兩件大事」,抓住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戰略重點,是統籌黨和國家事業安全發展的新部署
  • 人民是「疫情大考」的主考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大考必有考官,無數事實證明,每次大考的主考官都是人民。人民是歷史的主考官,這是馬克思主義人民歷史觀的邏輯必然。
  • 韶鋼基層黨支部組織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
    本報訊(特約通訊員陳立新 通訊員鄭幫)近日,中國寶武廣東韶關鋼鐵有限公司(簡稱韶鋼)煉鐵廠幹熄焦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集中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同時結合工作實際展開討論。全體黨員表示,要緊跟時代步伐,自覺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自己,做到融會貫通、知行合一。
  • 從中國傳統治國理政思想深刻認識新型舉國體制的時代意義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新型舉國體制在諸多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體現在科技創新領域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在此,要深刻認識和正確理解新型舉國體制形成的歷史和現實因素,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從而使新型舉國體制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
  • 《治國理政新實踐: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活動通訊選(二)》:以釘釘子...
    「深入開展改革督察,努力使各項改革舉措落地生根」——各地區各部門不斷創新探索督察機制、提升督察能力2015年新年伊始,中央深改領導小組召開第9次會議,重點研究落實改革任務。約三分之二的省份在省級設立了專門的改革督察機構,不斷充實督察力量;江蘇、湖南、四川、青海、遼寧、山東、雲南、貴州等省份探索實行深改領導小組分級督察,省市縣不同層級各負其責、各有側重,形成上下貫通、橫向聯動的主體責任鏈條;各地區普遍對督察內容和程序予以明確,制訂施工圖、時間表,通過標準化、規範化提升推動改革任務精準發力、精準落地的能力
  • 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科學指南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創造性提出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科學闡述了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戰略性問題,推動全面依法治國取得歷史性成就。
  • ...理政》第三卷的精髓要義為建設滇中綠色發展強市提供堅強思想保證
    12月16日,市委書記梁凌雲主持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時強調,要準確領會《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精髓要義,不斷提高政治能力和應對風險挑戰能力,為建設滇中綠色發展強市提供堅強思想保證。  學習活動學習了《習近平關於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要論述選編》、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及「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普玉忠、霍松同志的先進事跡;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安全生產重要論述,省、州抓黨建促農村宗教治理相關文件精神。  李健、熊偉、孫國輝、劉濤、段雲韜圍繞學習主題作了重點發言人發言。
  • 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把握全面依法治國
    作者:黃曉輝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並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這是黨對社會主義法治的理論認識和實踐探索達到新的歷史高度的集中體現。首先,全面依法治國說明的是依法治國的覆蓋面問題,強調依法治國全覆蓋,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貫徹到黨治國理政的全過程、各環節,全領域、各方面,建設法治中國。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出了到2020年「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的法治建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