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現如今已然成為大多數學子的夢想,大部分人覺得出國意味深造,意味向先進科學靠近。古人云:「師夷長技以制夷」,從當時的角度來看,這是能夠振興祖國的一種有效方式。
可這句話放在現在的新時代卻有了新的含義,很大一部分出國留學的學子,學成後就定居國外,直至年老才蹣跚回國。
不過總會有一股清流,就比如吳丹,她年僅33歲就離美回國,致力於填補中國醫學界的空白,這是何等的偉大呀!!!那她為何如此年輕就選擇回歸祖國呢?下面就給我一起聆聽吳丹的故事。
越努力的人越優秀,吳丹用實力助力中國發展
單說吳丹這個名字,不少人都會感到分外陌生,應該這個名字確實挺大眾化的,不過提起她的研究成果,很多人都會恍然大悟。
吳丹的研究領域是生物醫學工程領域中複雜的核磁共振成像系統,在醫學領域廣泛應用,可以幫助醫生更清晰、更完整地看到患者的大腦結構和功能,簡單來說,這是探究腦科學和治療疾病的一把利器。
因為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領域取得突出成績,她榮登了達沃斯論壇發布的「2020年度青年科學家」榜單,成為全球25名年度科學家之一。
沒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吳丹的成功源於她的不懈努力。
2009年,吳丹畢業於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並且難以想像她是以專業第一的優秀成績畢業的,如此優秀的她理所應當的進入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深造,攻讀碩士和博士。
說到這裡就非常有必要普及一下這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了,它創立於1876年,是全美著名的研究性大學,在生物工程和公共衛生方面擁有頂尖實力,舉個最容易理解的例子,疫情爆發之後,這所大學統計發布的數據,成為全球的關注焦點。
在大學,吳丹也異常勤奮,幾年間,她在行業頂級刊物上發表了20多篇論文,還獲得了核磁共振領域對於青年科學家最高的褒獎,可以說她正如一顆紅日,正在冉冉升起,她的發展前途不可估量。但是她卻在一帆風順的時候,突然調轉方向,選擇回歸祖國,讓人驚訝萬分。
吳丹在質疑聲中回歸祖國母親的懷抱
吳丹決定回國,絕大部分人都不能理解,美國那邊覺得她不應該放棄大好的發展前途和豐厚的待遇,中國這邊也有人不能理解她為何要此刻回國,回國的動機是什麼?但是再多的質疑和勸說都沒能阻擋她回國的步伐。
她認為國內核磁共振領域發展迅速,是時候回來貢獻祖國了,她用實際行動將個人發展和國家命運融為一體。
2018年33歲的她,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她毅然回到浙江大學,將自己的研究方向定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和圖像處理上面,立志要擦亮醫生和研究者的「眼睛」。
憑藉吳丹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她突破了核磁共振空間解析度的極限,將此技術應用到人體腦腫瘤、腦卒中的研究和治療中去,而且這一技術在國內胎兒大腦成像的應用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可以準確預測嬰兒神經系統功能的發展障礙,提高了嬰兒疾病的醫療水平。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是非常權威的網站,而吳丹就入選了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單,成為中國科技事業的希望,足以說明她的優秀。
很多時候,當一個人做出決定,周圍卻全是否定和質疑的聲音,那麼大機率這個人會放棄自己的決定,轉而選擇大眾的意願,但是吳丹卻是個例外,選擇回國時伴隨著一片質疑,但是她卻用實力告訴大眾,她的選擇是正確的,堅定自我是多麼不容易呀!
吳丹成為核磁共振領域的領頭人
獨木不成林,一花不成春,填補中國醫學界的空白僅僅依靠一個人的力量是萬萬不能的成功的,吳丹也深知這一點,她回國後並沒有中斷與國際學術界的交流,與美國高科技人員合作,共同攻克人類難題。
同時,在她的母校浙江大學,她擔任博士生導師,注重培養年輕的科技工作者,不僅為人親和,手把手教學,而且還鼓勵他們大膽嘗試,放手去做。就這樣,她帶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同樣這些學生也投身於核磁共振的研究中去。
除了學生,她還成立了專業課題組,她希望能夠將國內外領域優秀的人才召集起來,大家一起將核磁共振影像研究推向一個新的高度,能夠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吳丹在核磁共振領域的水準可謂非常之高了,但是她從來不吝嗇,大方地將自己所學知識傳授出去,這樣的品質真的非常難得,我相信在她的帶領下,中國的核磁共振領域將取得重大突破,為中國的醫療事業做出重大貢獻。
結語
從古至今,男科學家偏多,女科學家就好似熊貓一樣稀少,但是個個都是國寶。其實科學家不論男女,都是他們通過努力來推動人類科技的進步,科學不應該存在性別差異,而且毫不誇張的說,很多女科學家的成就甚至遠遠超過男科學家,她們所付出的艱辛也是成倍增加的。
吳丹回國時才33歲,33歲以前的時光,她奉獻給了學習。33歲以後的時光,她奉獻給了祖國的醫療事業。
核磁共振領域的研究幾乎佔據了她的全部生活,其實她也才33歲呀,大好的年華,都在實驗室度過,單憑這一點,就有非常多的人無法做到。
「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吳丹作為年輕一代中國科學家的代表,他們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利用自己出國所學的知識和技術來報效祖國,服務世界,這是中國科學家的氣魄,值得全世界讚揚。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好,中國的發展也需要科學家、需要高新技術人才,因此希望有更多像吳丹這樣的愛國有志青年,學成歸來,為中國的發展添磚加瓦,創造新的輝煌。
青少年科學家培養中心深圳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