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看過《攀登者》這部電影的人應該深有感觸,即便是隔著屏幕,我們也能感受到那登頂剎那間的自豪和永恆!
然而今天,我們再次目睹了這一壯觀歷史的重演,請記住這一時刻:2020年5月27日11點整!我國珠峰測量登山隊再次成功登頂珠峰!這一時刻註定載入歷史!
45年前的歷史重演
在為這些登山隊員所取得的成就歡呼的同時,我們怎麼能忘記45年前那場驚心動魄的登頂?那是血與淚鑄就而成的成功,1975年5月27日,我國登山隊員登頂珠穆朗瑪峰,並首次測得珠峰8848.13米的巖面高度!中國人對珠穆朗瑪峰的最早發現、命名與1975年首次精確測量」也入選了2009年《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與中國地理學會共同發起的「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在那一次的登山中,中國在『登山、測繪、科考』一體的組織原則下,首次在珠峰設置3.5米的覘標,通過6000米以上的6個測繪點,1975年7月23日,我國向全世界宣布:中國測繪工作者精確測得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為8848.13米。這一數據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從此在正式地圖等出版物中,珠峰高度為海拔8848米!
45年後的成功再鑄
45年後的今天,2020年5月27日,我國珠峰測量登山隊於上午11點整登頂成功。攻頂的8名隊員分別為:次落、袁復棟、李富慶、普布頓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羅布、洛桑頓珠。
此次的登頂從計劃啟動到完成歷時28天。從2020年4月30日開始,2020珠峰高程測量正式啟動。隨後,因為珠峰複雜多變的天氣原因,登山隊隊員們曾三次向珠峰峰頂發起攻頂。此前,登山隊第一次於5月6日出徵,預計於12日衝頂;5月16日再度召開衝頂動員大會,預計於22日衝頂。但兩次攻頂均因天氣原因而不得不下撤到營地休整,等待好天氣,準備下一個窗口期。最終,第三次登山隊於今日凌晨2時許開始衝頂,完成珠峰峰頂的測量任務。期間前後三次折返於5800米的過渡營地和6500米的前進營地之間。5月24日,登山隊前往海拔7028米的北坳營地,第三次向峰頂發起衝擊。最終,憑藉隊員們頑強拼搏的攀登者精神,於5月27日成功登頂!
珠峰挑戰到底有多難?
要知道珠峰挑戰到底有多難?首先,我們必須對珠峰有一定的了解,珠峰,顧名思義,它就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珠峰威武雄壯昂首天外,地形極端險峻,環境非常複雜,如果非專業登山隊,輕易不敢嘗試。
看過《攀登者》這部電影的人應該有些許印象,登頂珠峰主要由三個關口,分別是北坳、大風口、第二臺階。
其中第一關「北坳」的難點在於地形陡峭,最大坡度有70度,個別地段甚至垂直,像一座高聳的城牆屹立在珠穆朗瑪峰的腰部,也被稱作珠峰的「大門」。
第二關「大風口」字如其名,體現在一個「風」字,在這一關,大風呼嘯,因為風的「狹管效應」,最大風速能把人吹跑。
第三關「第二臺階」是最後的難點,這是因為第二臺階坐落在海拔8570米到8600米之間,是一道平均坡度六七十度左右的巖壁,陡峭而光滑,人們幾乎找不到任何攀登的支撐點。很早以來就被外國探險家們稱為「不可逾越的『第二臺階』」。1975年,中國登山隊第二次攀登珠峰,突擊隊員在這裡牢固地架設了金屬梯子,從此一直使用到現在,30多年來,數百位國內外登山者通過「中國梯」登頂珠峰,第二臺階不可逾越的神話從此終結。
然而,登頂珠峰的難點不僅在於這三大關,攀登珠峰路線長、山區氣候覆雜多變、山上地形複雜、高空颶風、缺氧低溫,才是最主要的挑戰。這一切對登山隊員的體力、技戰術和合作精神都是巨大的挑戰,當然,還有一點就是準確的氣象預報,這決定的登山隊的登頂計劃。一次成功的登山,既需要登山隊員的刻苦努力和艱辛付出,更需要所有參與人員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