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財報
如果將人比作一種機器,那麼生物醫用材料就是用來維修機器的「零件」,業界形容它和生命賽跑,與時間對抗。
從醫學的專業角度來說,生物醫用材料是用於和生命系統結合,以診斷、治療、康復和預防,以及替換人體組織、器官或增進其功能的材料。這類材料在與人體組織、體液或血液接觸和相互作用時,往往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功能性以及良好的可加工性,可製成醫用產品,用來修復、替換或補償人體器官功能。
作為國內人體耗材的龍頭,昊海生科在今年八月份以後經歷了一輪深度的回撤,一方面是由於業績受疫情影響而下挫,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資金對於帶量採購政策的謹慎悲觀。
但站在當下的時點來看,整個醫療板塊的調整已經接近尾聲,在相關板塊內尋找被錯殺的標的是非常有效的左側布局機會,而昊海生科就是不錯的選擇。
併購外延,完善產業布局
我們解剖昊海生科的營收結構,其產品大致分為 4 個板塊:眼科、整形與創面護理、骨科以及防粘連止血。
根據其2019年年報,在營收比例上,眼科佔比44%,醫美佔比19%、骨科佔比22%、防黏連及止血佔比12%。而眼科業務又以人工晶體為主,如今,昊海生科已經成為國內人工晶體市場的絕對龍頭,市佔率高達37%,人工晶體型號齊全,並擁有完整產業鏈。其中眼科主要產品分為人工晶狀體、視光材料、眼科粘彈劑等,整形與創面護理板塊主要產品分為玻尿酸及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骨科主要產品為關節腔內注射用玻璃酸鈉以及醫用幾丁糖;防粘連止血主要產品為醫用幾丁糖、醫用透明質酸鈉以及醫用膠原蛋白海綿。
經過多年的發展,昊海生科完成了醫用材料的行業重組,實現了創新基因工程藥物的產業化,進而在眼科、整形美容與創面護理、骨科和防粘連及止血四個主要業務領域取得了行業領先優勢,其中眼科、骨科以及手術防粘連產品市場份額均處於行業第一水平。
從發展歷程上來看,昊海生科拓展業務線的方式主要就是通過外延併購。昊海生科成立於 2007 年,就在同一年,公司先後併購松江生物藥廠、建華生物、其勝生物三家國內醫用透明質酸鈉製劑生產商,啟動透明質酸(玻尿酸)產業整合。
2010年,昊海生科收購了上海利康瑞,正式擴充防粘連止血產品線,這也成為後來其登陸港交所的重要砝碼。2015 年4月,昊海生科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拿到資金之後再次開始了對外擴張,2016年起先後收購了河南宇宙、珠海艾格、深圳新產業、美國Aren及英國Contamac,迅速實現了眼科人工晶體的全產業鏈布局,2020年收購杭州愛晶倫進入成人屈光晶體領域,成為眼科醫療器械布局最全的國內企業。
公司圍繞醫用透明質酸鈉/玻璃酸鈉和醫用幾丁糖材料的特性,研製了應用於眼科、整形美容與創面護理、骨科和防粘連及止血四大治療領域的眼科粘彈劑、玻尿酸、骨科關節腔粘彈補充劑、手術防粘連劑系列產品,並通過人工晶狀體及視光材料、潤眼液、外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醫用膠原蛋白海綿等產品,不斷完善在四大治療領域的產品布局。
深度回撤,抓住被錯殺後的布局良機
2020年前三季度,昊海生科實現營業收入8.92億元,同比降低22%;歸母淨利潤1.13億元,同比降低55.1%;扣非歸母淨利潤9201萬元,同比降低 61.7%。
事實上,業績的下滑並沒有讓機構放棄昊海生科,根據公司發布的投資者調研報告,11月共有幾十家機構對公司進行了調研,其中還包括十幾家外資機構。
文章開頭已經說了,帶量採購是醫療板塊下殺的直接原因,11月5日,首次國家級醫療器械集採結果公布,根據最終中標結果,心臟支架的均價從1.3萬降到700元。此次高值耗材帶量採購的降價不僅壓縮了渠道利益,擬中標產品的價格也遠低於之前的出廠價格,價格降幅絲毫不比仿製藥帶量採購溫和,同時外資企業也沒有立即放棄這塊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的業務。
經過此次不分組、價格主導的冠脈支架帶量採購,國家降低高值耗材價格的決心已經非常明顯,與此同時,昊海生科參與各地區人工晶狀體集採,根據部分已公示的信息,旗下人工晶體的價格平均降幅約40-50%。客觀的來說,市場不應對後續其他高值耗材產品的降幅抱有太高預期,但這並不意味著相關企業的前途已經被扼殺了。
綜合研發和創新能力較強的頭部企業在集採中的競爭優勢會凸顯,這些企業有望「以量代價」搶佔市場,昊海生科便是其中之一。公司眼科人工晶狀體系列產品積極參與逐步開展的各省份、聯盟體人工晶狀體高值耗材帶量採購。在 2020年8月完成的雲南省公立醫療機構高值醫用耗材(眼科類)聯盟帶量集中採購中,公司旗下5個人工晶狀體產品、1個手術刀產品成功中選。同月,由陝西省牽頭的省際聯盟(寧夏、甘肅、青海、新疆、新疆建設兵團、湖南、廣西、貴州、海南和陝西)公立醫療機構人工晶體跨區域聯合帶量落地,公司成功入選6個產品,覆蓋球面人工晶狀體、非球面人工晶狀體、預裝式非球面人工晶狀體、以及區域折射雙焦點人工晶狀體產品。
在價格沒有太大提升空間的背景下,量的擴大就變得尤為重要,而昊海生科的產品市場空間還遠遠沒有飽和。昊海生科是中國第二大外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生產商,市場份額在20%左右。外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rh-EGF)主要應用於燒傷創面修復、供皮區皮膚修復、糖尿病潰瘍足等疾病的創面護理以及雷射祛斑後皮膚損傷修復。昊海生科生產的外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康合素」成為國內唯一與人體天然 EGF 完全相同(胺基酸數量、序列、空間結構)的表皮生長因子產品,也成為國際上第一個獲得註冊的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產品。根據業內權威機構的統計,2022年我國外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市場規模將達到12.9億元,5年複合增速為19.5%。
相比之下,眼科產品的市場空間更為廣闊。據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統計,我國60歲至89歲人群白內障發病率是80%,而90歲以上人群白內障發病率達到90%以上。按照2018年各年齡段人口數計算,我國白內障的理論患病人數高達 1.64 億。
目前,通過手術植入人工晶狀體以取代已變渾濁的天然晶狀體是治療白內障唯一有效的手段。隨著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嚴重和人均醫療費用支出的不斷上升,白內障手術量將會持續呈現攀升的態勢。Frost &; Sullivan 預測,我國白內障手術量將以9.3%的複合增速從2019年的430萬例增長至2030年的1140萬例,2030年我國白內障市場規模將達到998.07億元,正式進軍千億規模的市場。
按銷量計算,昊海生科旗下的人工晶狀體品牌為中國市場銷量第一名,從全球市場來看,根據 Market Scope 公司2018年的數據統計,昊海生科的人工晶體年銷售額已經處於全球第八位。與此同時,昊海生科的子公司Contamac 是全球最大的獨立視光材料生產商之一,為全球客戶提供人工晶狀體及角膜接觸鏡等視光材料。帶量採購有助於頭部企業市佔率的提升,昊海生科的市場份額大概率會繼續提高。
單純的看第三季度的業績,昊海生科的營業收入為3.96億元,同比增長10.2%;歸母淨利潤為8512萬元,同比增長24%,扣非歸母淨利潤8418萬元,同比增長49.4%。三季度的收入及利潤端均呈現出顯著的提速態勢,這也就意味著公司並沒有出現競爭力的實質性下滑,帶量採購的短期擾動過後,被錯殺的昊海生科有希望迎來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