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農村,有著「養兒能防老」的思想觀念,意味著,家庭贍養是一大重要的養老方式。可是,越來越多的青年離開家鄉,前往城市打拼,不僅離開了父母,也可能在城市中落戶安家,這樣一來,「養兒能防老」的思想觀念,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
目前,農村的空巢老人已經成為了普遍現象,他們的養老也成為了一大問題。關於農村養老,許多地區沒有建立農村社會養老體系,已建立的地區在運行中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
另外,進城務工的農民既沒被納入到農村養老保險體系中,也沒被納入到城市養老保險體系中,這類人的養老問題也亟待解決。所以,完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體系的必要性與緊迫性日益體現出來。
那麼,農村老人如何「老有所依」?一直以來,農村養老金問題受關注,目前,很多農村老年人為了晚年生活有保障,還依賴於家庭贍養,亦或是,選擇「自食其力」,通過種田的方式,來獲取一定的收入。
雖然現在農民養老方式多,但是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養老難的問題,目前最受農民關注的還是養老金。對於農村老人來說,也是有養老金的,繳納新農保就有。
新農保,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簡稱。在2014年,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合併了,建立全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也是為了更好保障參保城鄉居民的老年基本生活。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構成,覆蓋範圍是沒有工作單位且沒有繳納職工基礎養老保險制度覆蓋範圍的城鄉居民,即可在戶籍地參保。
而繳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也是分檔次的,個人繳費的標準目前設為12個檔次,參保人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同樣遵循「多繳多得」的原則。在年滿60周歲、累計繳費滿15年,且未領取國家規定的基本養老保障待遇的,可以按月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
而對於很多農村的老年人來說,由於收入不是很多,一般情況下,即使繳納繳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也會選擇最低的繳費檔次,從而在年滿60周歲、累計繳費滿15年之後,領取的養老金很少,那麼,針對「農村老人每月領多少養老金合理?」這一問題,也有多方爭論。
曾有人提議,對於農村60歲以上的老年,直接每月給1000元 ,真的可行嗎?以此計算的話,一個老人一年領取養老金就是1.2萬元了。從一定程度上,或許能夠緩解農村老人養老問題,可是這畢竟是假設,農村老人的數量眾多,那麼整體的財政支出還是很龐大的。
一直以來,關於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備受關注和討論,隨著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各項機制的完善,相信未來農村老人,也將不再為養老而感到擔憂,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