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武難敵現代搏擊,正視是發展的前提

2020-12-19 紅網

——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北京時間12月17日,我國申報的「太極拳」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消息一出,便引來網民熱議。網友們又開始競相調侃起被職業拳手KO的「太極大師」們,自稱為「混元太極掌門人」的馬保國更是逃不過戲謔。

太極拳作為傳統武術,能夠申遺成功,是值得慶賀的喜事,然而,每當提及傳統武術,網上多是戲謔之言,這恐怕是因為,近些年,網絡上湧現出各種「武術大師」,他們在網上聲稱自己有絕世武功,可卻頻頻出現被練習現代搏擊的選手KO的事件。因此,傳統武術被視為花架子,很多人認為「傳武不能打」。

其實,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什麼是武術?武術不僅僅是一項體育運動那麼簡單,它是傳統文化的一個載體,深深植根於中國的歷史傳統和文化心理。武術的核心思想是止戈為武,維護和平,核心意義是自立、自保、自安。也就是說,傳武不能以競技、表演等簡單維度來衡量,這是與傳武的核心思想相違背的。如果僅以武術能不能打,來衡量武術是否有用的話,是無法讓人了解到真正的武術的。

至於傳武能不能打,答案是肯定的——能打門外漢,但打不過現代搏擊。這是由於在新中國成立後,傳統武術已經從技擊之術改變為表演之術了。既然是以表演為主,肯定無法與以擂臺競技為主的現代搏擊相抗衡,但這不並意味著,傳統武術就沒有實戰能力和存在的意義。筆者在小的時候練過幾年傳統武術,深感傳統武術的套路並非全是花架子,其中是有一些能夠傷人甚至殺人的技巧的。要知道,在冷兵器時代,武術是用來自我保護、殺敵護國的,因此有許多殺人的技巧。其次,技巧的使用,離不開功力的支撐和實踐的運用,但目前,大多數的習武者缺乏長久的功力支撐和可實踐的現實環境。俗話說得好,「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沒有深厚的功力來支撐,即使是學會了技巧,也是無用功。但即便有了深厚功力支撐,且拳法出眾,也缺乏競技對抗的現實環境。因此,讓只練傳統武術的人和門外漢過過招,尚能一戰,但要是和科學訓練現代搏擊的人對打,那無疑是以卵擊石。現代搏擊經過長期的發展,早已成為一門包含理論、裝備、訓練方法、飲食調配、心理輔導在內的精細科學,一項經過實踐檢驗的成熟項目。反觀傳統武術,技擊技巧失傳,成為強身健體的套路化表演。習武人缺乏科學訓練以及實踐的經驗,且大多是閉門造車而不自知的。

那為什麼許多人堅信傳武能打得過現代搏擊呢?這與誇張的武俠片和功夫片密不可分。影視文化的輸出,吸引了許多武術愛好者,讓他們混淆了影視和現實。對於國人來講,傳武也是關乎民族自尊心的體育活動。許多人堅信傳統武術要強於其他國家的功夫,這是對於自身文化的熱愛,也是無可厚非的。可是往往在對比時,都顯得十分敏感,也多愛看些傳統武術大敗其他國家功夫的畫面。可越是這樣,越說明傳武在技擊方面的式微。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我們正視傳統武術,也需要正視我們自己,在技擊方面實現繼承和創新。當然,就像前文提到的,首先我們要真正了解和認識傳統武術,不能過分追求技擊競爭,而忽略傳統武術所蘊含的哲學思想,丟失了傳統武術的根。

文/金益正(西南交通大學)

相關焦點

  • 博大精深,一上擂臺就輸,傳武實戰為何打不過現代搏擊
    這幾年練習傳統武術的人越來越多的人為了證明實戰能力而走上了擂臺,但是結局都非常可惜幾乎所有人都被練習現代搏擊的選手所秒殺。但這些人不但沒有感到自己的不足,反而為自己的失敗尋找種種藉口。有沒吃飽輸掉比賽的,有說自己鞋底滑被絆倒輸掉比賽的。
  • 現代傳武為何不能實戰?武當鍾雲龍:有的人比武輸了訛人不講武德
    近年來,因為太極雷雷、點穴大師呂剛、詠春餘昌華師徒以及渾元形意太極門馬保國等傳武大師在擂臺上與人實戰切磋時的拙劣表現,使得很多拳迷對中國傳統武術能否實戰是徹底失去信心。搞得現在只要誰說他是練傳統武術的,很多人都會朝他投去鄙夷的目光,而傳武大師們也是人人自危,拒不接受外界挑戰。
  • 他才是真正的現代搏擊教父和指路人
    因為李小龍是第一個通過他的現代科學格鬥武道——截拳道,在「世界武術大熔爐」的美國武壇,面向世界積極提倡傳武變革,提倡真打實鬥的「全接觸格鬥」的成功踐行者,同時,李小龍還是喬的截拳道導師,正是李小龍將他從傳統半接觸式(寸止式)冠軍,改造為全接觸和半接觸式兩大搏擊領域的無敵世界冠軍(大家最熟悉的羅禮士也僅僅只是半接觸式傳武搏擊賽事的世界冠軍),喬正是因為1970年開始,將李小龍截拳道全接觸踢拳模式搬上職業搏擊擂臺
  • 關於李小龍「對傳武失去信心,包括詠春」言論,武術教練這樣解讀
    這可引起了江湖的軒然大波,因為李小龍本身就是學習傳武出身,他的老師葉問就是詠春大師,李小龍反過來炮轟傳武,包括詠春,這不是很大的諷刺嗎?也是對葉問大師狠狠打臉。對此,來自福建的武術專家徐教練給出了自己的解讀,讓我們來看看。徐教練說:「李小龍說對中國傳統武術失去了信心,包括詠春,李小龍是對的。
  • 神獸玄武談及傳統武術與現代搏擊優劣:各有好處,不分伯仲
    玄武先生表示,傳統武術與現代搏擊其實都是一家子,沒有誰比誰強或是誰不如誰的說法。二者各有春秋,只是擅長的領域不同。現代搏擊擅長的是站立格鬥,太極拳擅長的是推手,這是各有各的優點,不存在高低之分。筆者也向玄武先生詢問了他與王佔海推手比試的事情。
  • 馬保國:傳武先健身再防身,網友:想學你這臉皮怎麼練的
    參加專業運動員的打擂臺賽,可以在學習傳武的功夫打基礎之外,再增加專門系統的現代搏擊的規則和技法的訓練和實戰,否則沒有實戰訓練,很難適應現代搏擊規則下的擂臺比賽(當然更改規則是另外一回事)平時生活中的防身自衛的實戰是傳武的範疇(和擂臺實戰有區別),即使打不過也可以創造更多的逃生機會、挽救生命,這應該是傳武新時代的定位。
  • 傳武不能實戰?武術東方邏輯,與西方邏輯的現代搏擊,截然不同!
    底層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西方邏輯體系的現代搏擊,根植於動力鏈發力,形成獨特的:重心,距離,組合,節奏而武術,根植於丹田發力,或者叫做拋放體重發力,因此東方邏輯下的傳統武術,與西方邏輯思維下的現代搏擊,表現形式的完全不同如同中醫與西醫,中文與英文,最底層的邏輯不同,表現形式完全不同
  • 古惑仔也撐不起香港搏擊文化,泰拳第二興盛地是如何衰落的?
    這些騎樓武館仍以傳統武術館居多,不過在繁華區域,現代的泰拳館、搏擊館要多過傳武拳館。不管是武館拳館還是功夫用品店,都會用顯眼的招牌和字樣掛在牆外,看上去頗有味道。很多武館隨著80年代經濟飛起、物價高升而中斷,現在經常看到年紀很大還在學武的香港人,其實都是當年有基礎的,這幾年又回來練習,也因此,香港至今保留了尚武遺風。
  • 郭晨冬點評傳統武術:詠春拳能打普通人,但打不過職業搏擊運動員
    最近兩年,中國搏擊界掀起了一陣傳統武術熱潮,各路「大師」不斷走入拳迷視野,給這一行業增添了許多看點。他們接二連三地登上實戰擂臺與現代搏擊運動員交戰,意圖為傳統武術的實戰性正名,但絕大多數都以慘敗告終,全社會對於傳統武術的質疑聲音空前高漲。
  • 知名搏擊作者:武術圈看似最火的田野和雷雷,並不代表武術沒價值
    知名的搏擊博主「平常心1217」在1月27日的社交媒體上寫道:「我從沒罵過中醫,儘管看過很多方子確實很傻,但這就跟武術圈最火的是田野和雷雷這樣的傻一樣,不代表中醫本身沒有價值」。「在十多年前,我發了一次很重的成人水痘。當時的情況非常嚴重,連續發燒。
  • 老梁揭曉傳武不能打原因:師傅怕教會徒弟丟飯碗,把本事帶進棺材
    在中國體育賽事尚未正式恢復之際,國內搏擊圈的消息卻屢屢上熱搜,一龍聯合網紅直播賺錢、馬保國上擂臺被KO、李景亮與西熱力江「約戰」掰腕賣貨等等,在網友批評這些炒作之風盛行之際,也提出一個疑問:為啥傳統武術已經不能打了呢?是金庸古龍在書中胡編亂造,還是另有他因呢?
  • 傳武真有高手!八極拳大師不愧傳武實戰第一人!一招輕鬆秒殺壯漢
    搏擊江湖文章——要說中國傳統武術,可能刨去影視作品當中的飛簷走壁、隔山打牛之外,剩下的都是現實當中的不堪一擊,雷雷、呂剛、李楓等人都慘敗給搏擊拳手,傳武實戰已經被打上了深深的問號。如果說98%的傳武大師都是假的,那麼剩下的2%還有沒有真正能打的傳武高手?
  • 大師傳人被按地摩擦,傳武愛好者與專業格鬥人士實戰差距有多大?
    傳武到底能不能打?傳武在當代還有沒有價值?傳武未來的路在何方?知名作家、評論家、媒體人,同時也是傳統武術練習者的吾非羊老師,以親身經歷,圍繞多年來接觸的武術家、江湖門派、不同拳種、武術打假,以及武術江湖中的人和事,寫成一部紀實小說——《武林揭秘》,講述當代中國武術和江湖的發展現狀。
  • 青城派掌門稱:馬保國不能代表傳武,拳怕少壯,我也打不過年輕人
    68歲的馬保國VS48歲的王慶民,兩人年齡差距20歲,但因為馬大師之前講了太多大話,拳迷們都覺得馬大師不該輸得如此慘烈,如今馬保國的真面目已經全部被揭開,馬保國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江湖騙子,他的這場比賽讓傳統武術蒙羞,很多傳武大師都不得不發聲來為傳武辯解。
  • 海燈等「傳武大師」都栽了,又出來個「詠春高手」,網友:傳武騙了我...
    「海燈武校」、「少林武校」等傳武學校乘勢而起,大舉斂財。 隨著科技的發展,視訊傳播的加強,捕鳥捉魚這種小事都能進入公眾視野,但傳說中的傳武高手卻音訊皆無。傳武高手在哪裡?城市裡沒有,鄉村裡也沒有,大山裡更沒有。有心人這才發現:所謂傳統武術其實就是傳說武術,在現實中是跟舞蹈一樣的花架子,僅僅是在傳說中厲害而已。前些年出了個個子比較高大,學了幾手自由搏擊的徐曉冬,弄出一出「傳武打假」,各路「大師」在這大個子手下吃盡苦頭,引來驚呼不斷。
  • 真的比不上自由搏擊嗎?
    真的比不上自由搏擊嗎?太極拳創立之初是健身為主,應對常見進攻招式以防禦為主的拳法,古人比武常因派別不同相互試探見招拆招。而現代的拳擊進攻單一,拳在前身在後破綻不容易暴露給對方。通過晃動影響對方反應,加上重複的應激練習,使反應速度,動作銜接頻率都快於傳統太極拳。太極拳有小架、中架、大架之分。小架一招可致殘或廢命。
  • 能將傳武用於實戰的有哪些人?WBC拳王列出7位,蔡龍雲李建文在列
    再加上前段時間渾元形意太極門掌門人馬保國在擂臺上僅僅40秒就被業餘選手KO,導致「傳武大師」一詞成了人人唾棄的對象,見面喊人「大師」那就是在罵人呢。難道說老祖宗上千年歷史流傳下來的傳統武術就真的不能運用於實戰麼?就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嗎?不是這樣的,前幾天「飛龍」李建文老師也是通過社交媒體力挺傳統武術,聲稱並不是傳統武術不行,主要是由於練習傳統武術的人不行。
  • 十位傳武大師四場巔峰對決,江湖高手齊聚北京,拳迷期待一龍閆芳
    近日,搏擊江湖當中迎來了血雨腥風,由國內著名的賽事直播媒體格鬥世界發起了一場絕對人氣火爆、值得期待的傳武盛宴,該盛宴網羅了當今武林界最為炙手可熱的十大傳武大師,總共六大門派,將齊聚北京。北京時間明天下午兩點,這十位傳武大師將集體亮相傳武峰會,坐在一起共商武林發展大計。
  • 盤點下說「馬保國代表不了傳武」的,有霍元甲後人,有掌門人
    5月17日,69歲的「渾元形意太極門」掌門人馬保國,對陣49歲的民間搏擊愛好者王慶民。30秒3次被KO,馬保國最後直挺挺地暈在擂臺上。馬保國被KO了,按慣例,一定會有一批神秘莫測、型號齊全「系出名門」的傳武高人出來發聲,主題是——「馬保國代表不了傳統武術」。好熟悉的路數啊。
  • 搏擊專家:武俠動作片好看,是因為真實的打鬥從來不是那樣
    9月6日,中國搏擊資深媒體人、武術格鬥分析師「平常心」就武術的方方面面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平常心雖然是行業媒體人,但他也是一位地道的練家子,十多年前就隨一些專業教練習練過武術搏擊,因此他對這項運動的看法更加深刻,更加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