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你很高興。真的很難相信我和你只相處了幾個月,感覺我像認識了你一輩子。」——《如晴天似雨天》
靈魂與靈魂之間的相遇,是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緣分。
有些人可能終其一生都難以遇到這樣的緣分,而有些人足夠幸運能夠在有限的生命裡遇見一個懂你、愛你,又與你默契十足的人。
電影《如晴天似雨天》中男女主角的相遇相知就跨越了年齡的界限,兩顆本該孤獨寂寞的心,在一次命運的相遇中碰撞出了不一樣的火花。這是一部非常文藝的音樂電影。整部片子的情感基調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既如陽光般美好又如雨天般憂傷。
故事中一個心懷音樂夢的女孩埃蓮諾迫於生計不得不在一戶富人家庭給12歲的音樂神童雷吉當保姆。這讓兩個原本在不同世界的人開始邁入彼此的生活。他們看似截然不同,卻又默契十足。而雷吉對埃蓮諾也逐漸產生了一種非同尋常的感情。在這場短暫的相識中,兩人最終通過靈魂的交流完成了對自我的審視和理解。
你時常感到孤獨嗎?
你的靈魂是不是也曾寂寞?
你又是否渴望在街頭遇到另一個自己?
我想這部治癒心靈的電影能讓城市中失意的人們在這裡找到一份慰藉。
孤獨
什麼是孤獨?
「孤獨指的是個體的一種探索自我的狀態,也指個體的孤獨感。和諧的社會關係給予我們安全感,當我們從世界「脫穎」而出,我們會產生一種分離的感覺,即會產生一種不安、危險、焦慮的感覺。」
一個人的孤獨是寂寞,兩個人的孤獨有時候就是一種默契。
埃蓮諾和雷吉是兩個生活在不同世界中的人。他們擁有截然不同的家庭背景,但在生活中都有著與世界脫離的某種孤獨感。如果說雷吉是屬於天才式的孤獨,那麼埃蓮諾就是屬於落魄式的孤獨。
雷吉雖然成長在一個富裕的商人家庭,但生父早亡,母親對他漠不關心,家僕也和他並不親近。天資聰穎、過於早慧的雷吉除了一個能和他一起下棋的男孩,幾乎沒有朋友。顯然,雷吉超越常人的思考和感悟能力,讓他很難擁有一段交心的友情。他甚至不願參加夏令營,認為這是很無趣的活動。你完全不能在他身上找到一絲屬於兒童的天真和單純。在他幼小的身體裡顯然住著一個成熟的靈魂。內在和外在的極度不匹配,也讓他主動脫離這個社會,甘願獨自在家思考和娛樂。
而另一邊的埃蓮諾就是一個出生貧窮的普通女人。她的家庭充滿自私和冷漠,令人不堪回首。母親和叔叔因偷情在一起,親生父親又生病住院,哥哥還在外當兵,妹妹的生活也是一團糟亂。而她自己更是被空有理想卻毫無鬥志的前男友糾纏不清,甚至丟了工作。在她身上我們看到的就是無數個在城市奮鬥的底層人士來自家庭和現實的雙重打擊。她的落魄和無奈是每一個草根人身上洗不去的烙印。與雷吉不同的是,埃蓮諾顯然是被動脫離社會的。她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和命運,心懷音樂夢想卻抑鬱而不得志,只能做著服務員或保姆一類的工作維持生活開銷。
這個世界有多少人在孤獨中死去,但缺乏溫暖的兩個人還能相互依靠取暖。埃蓮諾和雷吉雖然從小成長在不同的環境中,但因為相同的孤獨感和音樂感悟力,反而為兩人之後的相識相知埋下了伏筆。
相遇
「人生有那麼多的一見如故,遇到你已夠幸運,愛護了我的童年,儘管我那麼聰明。」
一次靈魂的相遇,一場關於兩個孤獨者的相互慰藉。
在電影唯美浪漫的設定下,即使是兩條孤獨的平行線也終有相交的一天。埃蓮諾在朋友的幫助下到雷吉家成為了照顧他生活的保姆。這份保姆工作其實一點兒也不辛苦。雷吉很獨立,幾乎不需要別人操心。但也正是因為他過於獨立自主的思想,讓他不習慣聽從大人的意見,堅持吃素,喜歡一個人背著大提琴走路上下學,更是拒絕參加所有兒童活動。對於雷吉的特立獨行,埃蓮諾慢慢地也學會了接受。她沒有被初時雷吉表面的冷漠所擊敗,主動向他伸手示好,像對待成人一樣,以平等的心態接受他、認可他。雷吉也和她聊起了音樂,兩人逐漸打開了心扉。
埃蓮諾完全不像雷吉之前的幾任保姆,她雖然出身貧困,但擁有一定的藝術審美,兩人的交流毫無障礙。他們在美術館賞畫,在餐廳享受美食,在旅館交流音樂,還能一起在電影中尋找樂子……雷吉這顆成熟的心終於在埃蓮諾身上找到了共鳴,他們的感情迅速升溫。在埃蓮諾面前,雷吉不再是那個看似高高在上,冷淡自持的貴族男孩了。他可以在埃蓮諾和前男友吵架後為她貼心地做食物,在得知她父親病危後陪她回老家看望父親,總是希望自己能為她做些什麼。埃蓮諾的到來就像一場甜蜜的錯誤,打亂了雷吉的生活節奏,但也釋放了他孤獨已久的靈魂,讓他更像一個正常人一樣有喜怒哀樂的情感變化。
對於埃蓮諾而言,雷吉帶給她的就是一場關於音樂的思想和碰撞。從埃蓮諾第一次在學校看到雷吉的演奏而被他的音樂深深吸引時,兩人的靈魂就已在無形之中有了一次觸探。音樂可以說貫穿了整部電影。而男女主角也正是因音樂逐漸敞開心扉,熟悉彼此。可以說,音樂就是連接兩個人物之間的一座橋梁。當雷吉得知埃蓮諾因付不起學費而錯失茱莉亞音樂學院的故事後,鼓勵她繼續堅持自己的音樂夢想,並在最後寄了科爾內管送給埃蓮諾作為離別的禮物。
在電影中一個女人和一個男孩的感情顯得如此的與眾不同。兩人之間的情感摻雜了友情、親情,甚至還有一點雷吉對埃蓮諾的愛慕之情。我想沒有人是真正的孤獨症患者,只是沒有遇到那個讓自己不再孤單的人罷了。
分離
「你要走了是嗎?所以我會再見到你嗎?」「如果你想的話。」
埃蓮諾和雷吉就像兩條不同方向的火車軌道,在短暫相交後,卻要面臨不斷遠離的局面。這兩條火車軌道就像代表他們兩人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相識相知的情感故事雖然動人,但仍然需要面臨現實的困擾。橫跨在埃蓮諾和雷吉之間的年齡和階級差距,讓埃蓮諾十分清醒的認識到兩人之間的不同。雖然雷吉的內心有著遠超成人的智慧,但受限於他男孩的身體,還很難讓埃蓮諾產生真正的情感。她也許會被雷吉的溫柔細心打動,產生瞬間的心動,但那並不是愛情。兩人的感情發展始終受到現實因素的制約。
相遇又分離本就是人生的常態。沒有誰可以陪伴你一輩子。當埃蓮諾決定離開,分離的那一刻,雷吉終於控制不住情感,讓淚水宣洩而出。此時的他才像一個真正的孩子,對埃蓮諾充滿了依戀和愛慕之情,極度渴望她能繼續陪伴在自己身邊。電影的最後,埃蓮諾用科爾內管吹奏了雷吉譜曲的《如晴天似雨天》,而同一時刻雷吉又恢復成了那個寡言少語的天才男孩,獨自一人用大提琴拉著同樣一首歌。兩人在不同環境中演奏著同一首樂曲,他們仿佛超越了空間,用音樂拉近了彼此的心靈距離。
「生命中總有一些人喚醒你心靈深處某個渴望的地方。」
有些人雖然只是短暫的相識,卻足以影響人的一生。
「嗨,認識你很高興!」
「我也很高興認識你!」
我想這樣的相遇將是一次最動人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