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得更早數量更多,天津怎樣招待「鳥類大熊貓」?

2020-11-21 澎湃新聞

來得更早數量更多,天津怎樣招待「鳥類大熊貓」?

2020-11-04 0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津雲新聞記者 彭俊勇 侯沐偉

隨著氣候逐漸轉冷,東方白鸛在南向遷徙途中再次「歇腳」天津。記者了解,為使這一有著「鳥類大熊貓」之稱的世界瀕危物種在停留我市期間「吃得飽」「歇得好」,相關部門正在推進「保育放流」「生態補償」等措施。

候鳥回家 今年來的早 數量多

作為候鳥遷徙過程中的重要落腳點,十月底、十一月初,東方白鸛以及其他候鳥開始再次「回家」,陸續到達天津界內,目前主要停留在寧河區。

津雲記者了解,東方白鸛今年10月25日初次被觀測到進入天津行政區劃內,隨後逐日增多,截至11月3日上午,共觀測到有1389隻東方白鸛,預計將於12月底,河水持續封凍後離開天津繼續南遷。

從近年觀測情況來看,今年東方白鸛來津日期明顯早於往年,數量也大幅高於往年同期。

志願者告訴記者,東方白鸛在天津過境停留規模超過往年的情況是可以預見的,其原因之一是天津以外往年東方白鸛棲息停留的溼地公園「退養還溼」後魚塘減少,東方白鸛缺乏進食所必需的魚類,而天津擁有相對更好地棲息環境,導致東方白鸛大規模集中向天津遷徙,來此做向南過冬的儲備。

記者了解,針對東方白鸛停留期間可能遇到食物及相關的問題,天津有關部門一直保持著密切關注,並制定了相關預案。

11月3日,東方白鸛在天津主要停留地的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陳力表示,溼地範圍內的東方白鸛目前數量正在逐日增長中,從往年經驗來看,東方白鸛遷徙而來的高峰期還沒有到。為解決珍稀鳥類特別是東方白鸛的覓食問題,七裏海管委會已於11月2日下午邀請了專家、志願者召開了專家諮詢會,提出了「保育放流」的解決方案。

「經過論證後,我們決定實施保育放流方案。將適當投放一定數量的魚類到七裏海水域中,供前來栖息的東方白鸛食用。」陳力介紹。

由於七裏海溼地水域面積廣闊且各個部分基本連通,所以較難判斷未來一段時間裡東方白鸛會選取七裏海哪些區域覓食,只能先儘可能做好準備。為此,七裏海管委會已經在尋找適合投放的魚類,並準備購買、投放。

「七裏海溼地是古海岸與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因此我們要對投放魚類進行監測,要兼顧環境保護和鳥類棲息。這項工作需要一定時間,我們會爭取在11月底前完成。」陳力介紹。

各項措施跟進 確保無憂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珍稀鳥類,責無旁貸。針對東方白鸛歇腳天津時可能因為捕捉魚塘中的魚蝦而造成的人鳥矛盾,記者了解,相關部門正抓緊研究實施生態補償制度。

「在10月28日座談會中,我們建議根據東方白鸛進食量和實際在各魚塘的分布數量估算出對魚類的具體消耗,儘快落實補償,共同護衛珍稀候鳥南遷。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的領導對我們說,會儘快落實生態補償制度,對部分魚塘進行補償。」志願者介紹。

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森林野保處副處長教效同告訴記者,在10月28日座談會中,相關部門已充分聽取了志願者以及各方意見,並現場進行了下一步的任務部署。其介紹,自今年首次觀測到東方白鸛進入天津以來,已加強了對東方白鸛棲息地周邊養殖戶的宣傳,重申不能因養殖活動影響東方白鸛棲息生活,更不能對東方白鸛造成傷害。

針對相關生態補償制度的建立,教效同表示,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目前正在積極研討細節,努力護衛珍稀候鳥南遷,同時兼顧好魚塘經營者的權益。「相對於當前全國已出臺生態補償方案的8個省份來說,天津的生態補償有一定特殊性。天津是沿海城市,需要生態補償的地方主要由鳥類造成,相對於獸類對耕地、家畜、家禽等造成的破壞來講,鳥類種類、數量龐大,習性不一,日常活動和覓食的魚塘範圍都很廣,這些都客觀上加大了生態補償測算的難度。」

「針對上述難點,我們將重點考慮補償如東方白鸛等珍稀瀕危鳥類造成的損失,11月4日還將邀請多個區以及農業農村委的負責人召開會議,進一步商討如何向魚類養殖戶宣傳教育,以及如何更好地建立起生態補償機制。」教效同介紹,「除東方白鸛外,還有一些非珍稀瀕危候鳥也在魚塘啄食魚類,相對於數量稀少的東方白鸛來說,這些候鳥的數量要多得多,制定生態補償方案時,也應充分考慮進來。」

同時,業內人士也表示,東方白鸛歇腳天津逐漸增多,是生態環境得到提高的表現,同時也需要全社會繼續共同關心包括東方白鸛在內的遷徙鳥類,確保使其能在天津期間「吃得飽」「歇得好」,順利實現南遷。

原標題:《來得更早數量更多,天津怎樣招待「鳥類大熊貓」?》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天津成為鳥類「五星級驛站」
    數量超過全球總量的50%,是歷年同期的3倍多。」  監測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天津市共觀測記錄鳥類已達452種,較2014年增加了36種,很多消失多年的近危鳥類也重返天津,甚至一些旅鳥選擇在天津長期停留,有利於鳥類種群的繁育。  天津「驛站」環境好 旅鳥也都留下長居  天津流傳一句經典的話:「環境好不好,候鳥用翅膀來投票。」
  • 天津優化生態環境效果顯現 野生動物種類數量大幅增加
    特別是天津作為全球8大重要鳥類遷徙通道之一——東亞至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通道的重要中途停歇地,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態資源優勢,使得天津市鳥類資源逐年恢復,每年春秋兩季經天津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野生鳥類種類和數量大幅增加據2014年《天津市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天津市共記錄野生動物種類485種,其中鳥類416種。隨著天津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候鳥經天津遷徙、停歇。據天津師範大學專業團隊監測數據,截至目前,天津市共觀測記錄鳥類已達452種,較2014年記錄種類增加了36種。
  • 「鳥中大熊貓」飛抵雲南香格裡拉 數量突破400隻 創下保護區紀錄
    隨著近年來納帕海溼地生態環境日益向好,來此越冬的候鳥數量持續增長,目前,已監測記錄到鳥類179種,越冬候鳥數量達5萬餘只。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鸛種群數量達到416隻,創下保護區成立以來最高紀錄。黑鸛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因其數量稀少,又被稱為「鳥中大熊貓」。
  • 「鳥中大熊貓」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
    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 周勇 攝中新網西安12月23日電 (阿琳娜 楊柳)記者23日從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了解到,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華陽管護站近日發現2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鸛,分別是1隻成鳥和1隻亞成鳥。
  • 「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全國數量已超1500隻,湖北最多!
    楚天都市報8月6日訊(見習記者張建林)世界極度瀕危鳥類、「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在中國的數量已超1500隻,其中湖北省最多,為672隻!近日,2020年全國青頭潛鴨越冬期同步調查結果出爐,這種比大熊貓數量還少的鴨子此前被廣泛認為全球數量不足1000隻。
  • 旅美大熊貓「美香」過得不好?大熊貓保護中心官方回應,有圖有真相!
    每天提供60-100磅的黃槽竹和箭竹蔬果冰棍不會影響身體健康說明表示,華盛頓動物園所有提供給大熊貓的食竹和零食都由動物飼養員稱重以後,再提供給大熊貓,並在動物飼養員日誌中詳細記載供給的時間和份量,「食物的質量和數量是有保證的。」
  • 武漢三環線內的鳥類棲息地:吸引珍稀鳥類黑鸛
    根據武漢市觀鳥協會的長期跟蹤記錄,在天興洲共分布野生鳥類229種,佔武漢市分布鳥類的53%,不僅有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黑鸛,還包括小天鵝、灰鶴、白琵鷺、遊隼等國家Ⅱ級以上重點保護野生鳥類27種,湖北省重點保護野生鳥類49種。【解說】從2014年12月開始,武漢市觀鳥協會首次在天興洲觀測到6隻黑鸛。此後每年冬春季,都記錄到黑鸛在此越冬。
  • 野生的大熊貓只在中國有嗎,為什麼數量這麼稀少?
    我們都知道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於我們而言有著非凡的意義,又因為大熊貓數量稀少,所以很多人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大熊貓是不是只有我國獨有的呢? 答案是:「沒錯的!!!」
  • 來成都大熊貓基地,跟大熊貓來一次親密接觸
    成都熊貓基地作為一項大熊貓遷地保護示範工程,不僅致力於對大熊貓本身的保護,也將自然和人造景觀有機結合,為大熊貓、小熊貓和其它瀕危動物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下面我們將從成都大熊貓基地概況、展館、發展等幾個方面為大家詳細介紹成都熊貓基地。
  • 外表蠢萌的它是鱷魚的天敵,全世界數量不到一萬,一種神奇的鳥類
    外表蠢萌的它是鱷魚的天敵,全世界數量不到一萬,一種神奇的鳥類人類通過旅遊可以了解到更多未知的新奇事物,如果只是一味的「閉門造車」,時間一長的話便會和這個世界脫節。可能這也是我們常說的,為什麼和年紀大的人會有一些代溝吧。
  • 鳥中「大熊貓」大濱鷸現身武漢沉湖
    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記者從蔡甸沉湖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全球瀕危物種、鳥中的「大熊貓」大濱鷸,首次出現在沉湖,這是近十年來武漢首次觀測到。大濱鷸是鴴形目鷸科濱鷸屬的鳥類,屬全球瀕危物種,和大熊貓是同一個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每年發布的《瀕危物種紅皮書》。這是近十年來,武漢首次發現大濱鷸,據相關資料顯示,武漢市民前一次看到它還是2010年,地點在湯遜湖。
  • 廣州鳥類數量趨增:黑臉琵鷺棲息量創新高,白尾海雕現身
    廣州鳥類數量趨增:黑臉琵鷺棲息量創新高,白尾海雕現身 南沙溼地鳥類成群出現。中新網 圖廣州日報訊  5大觀鳥勝地鳥類齊聚,黑臉琵鷺棲息廣州數量創新高,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尾海雕首現廣州……廣東省林業廳、國家林業局駐廣州專員辦、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廣東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3月17日在南沙溼地啟動廣東省暨廣州市第三十七屆 「愛鳥周」活動。
  • 野生鳥類398種,佔全國鳥類種類數量的28%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陳璐 青島報導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野生動植物保護越來越受到全社會關注,近年來,青島市加大了對溼地的保護力度,先後建立了唐島灣國家級溼地公園、少海國家級溼地公園、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等一批自然保護地,環境的改善使得野生鳥類資源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和增長
  • 陸水湖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開展溼地鳥類種類和數量調查
    12月15日,陸水湖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組織工作人員對西涼湖溼地鳥類種類和數量開展調查,了解赤壁市越冬候鳥種群數量等情況。為確保數據的準確性,調查組深入湖區沼澤等地帶,仔細辨認鳥種、清點數量,拍攝記錄溼地鳥類生存情況。據統計,此次西涼湖調查記錄鳥類39種3955隻,西涼湖西涼村老湯屋調查記錄到28種1234隻,西涼湖衙門咀調查記錄到22種2721隻。
  • 第五屆天津鳥類全國攝影大賽舉行 獲獎作品進入公示階段-新聞中心...
    天津北方網訊:昨天,「中塘杯」第五屆天津鳥類全國攝影大賽作品終評會在華僑城美亞創意文化園舉行。經過技術鑑定和評委會多輪投票、討論、審核,最終,28幅作品分獲金質、銀質、銅質及優秀獎。所有獲獎作品將在「昊攝影」微信公眾號公示一周。
  • 四川野生鳥類資源豐富 這些稀有鳥兒你見過嗎?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楊濤 攝影報導)  可能是小區裡跳躍的斑鳩,可能是公園裡站立的白鷺,也可能是城市上空飛過的猛禽,在四川更廣袤的山野之中,至少有757種野生鳥類和我們生活在同一藍天下,並且23年間新增135種鳥類。  這是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成都觀鳥會等機構共同推出的最新研究論文《四川省鳥類名錄的修訂與更新》裡發布的數據。
  • 小熊貓:我可不是大熊貓的崽子
    關注貓叔將會為您帶來更多有趣的內容。一說到熊貓大家腦海中首先出現的一定會是圓滾滾的胖達,不過今天貓叔給大家介紹的不是大熊貓而是同樣萌翻天的小熊貓。這個小熊貓可不是大熊貓的寶寶哦!小熊貓,也叫紅熊貓、紅貓熊,是一種小型的樹棲哺乳動物,原產於喜馬拉雅山脈東部和中國的西南部。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鳥中大熊貓」過境福建
    廈門網訊 (廈門晚報 記者 顏梅麗)有著「鳥中大熊貓」美譽的勺嘴鷸來閩做客了。近日,我市觀鳥愛好者在泉州晉江圍頭灣記錄到兩隻極度瀕危的珍稀鳥種——勺嘴鷸。據介紹,該種鳥類目前全球數量僅有600隻左右。
  • 11地聯手當「保鏢」 邛崍山系野生大熊貓數量增至528隻
    36年來,護林聯防,讓十縣(市)一區無較大以上森林草原火災,為野生大熊貓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邛崍山系野生大熊貓數量從200多隻增加到528隻。崇州市融媒體中心供圖邛崍山系包含阿壩州、成都市、雅安市等地局部區域,橫跨11個縣(市、區),是大熊貓野生種群的集中分布區。
  • 陝西這座城全縣僅有3.5萬人,大熊貓數量卻全國第一!
    一說起看大熊貓,中國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四川,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陝西的大熊貓數量其實比四川還要多。而且陝西的大熊貓比四川的要更好看,顏色更加黑白分明,四川的大熊貓顏色偏棕色。陝西的野生大熊貓數量比四川多,很多人可能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