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4 0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津雲新聞記者 彭俊勇 侯沐偉
隨著氣候逐漸轉冷,東方白鸛在南向遷徙途中再次「歇腳」天津。記者了解,為使這一有著「鳥類大熊貓」之稱的世界瀕危物種在停留我市期間「吃得飽」「歇得好」,相關部門正在推進「保育放流」「生態補償」等措施。
候鳥回家 今年來的早 數量多
作為候鳥遷徙過程中的重要落腳點,十月底、十一月初,東方白鸛以及其他候鳥開始再次「回家」,陸續到達天津界內,目前主要停留在寧河區。
津雲記者了解,東方白鸛今年10月25日初次被觀測到進入天津行政區劃內,隨後逐日增多,截至11月3日上午,共觀測到有1389隻東方白鸛,預計將於12月底,河水持續封凍後離開天津繼續南遷。
從近年觀測情況來看,今年東方白鸛來津日期明顯早於往年,數量也大幅高於往年同期。
志願者告訴記者,東方白鸛在天津過境停留規模超過往年的情況是可以預見的,其原因之一是天津以外往年東方白鸛棲息停留的溼地公園「退養還溼」後魚塘減少,東方白鸛缺乏進食所必需的魚類,而天津擁有相對更好地棲息環境,導致東方白鸛大規模集中向天津遷徙,來此做向南過冬的儲備。
記者了解,針對東方白鸛停留期間可能遇到食物及相關的問題,天津有關部門一直保持著密切關注,並制定了相關預案。
11月3日,東方白鸛在天津主要停留地的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陳力表示,溼地範圍內的東方白鸛目前數量正在逐日增長中,從往年經驗來看,東方白鸛遷徙而來的高峰期還沒有到。為解決珍稀鳥類特別是東方白鸛的覓食問題,七裏海管委會已於11月2日下午邀請了專家、志願者召開了專家諮詢會,提出了「保育放流」的解決方案。
「經過論證後,我們決定實施保育放流方案。將適當投放一定數量的魚類到七裏海水域中,供前來栖息的東方白鸛食用。」陳力介紹。
由於七裏海溼地水域面積廣闊且各個部分基本連通,所以較難判斷未來一段時間裡東方白鸛會選取七裏海哪些區域覓食,只能先儘可能做好準備。為此,七裏海管委會已經在尋找適合投放的魚類,並準備購買、投放。
「七裏海溼地是古海岸與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因此我們要對投放魚類進行監測,要兼顧環境保護和鳥類棲息。這項工作需要一定時間,我們會爭取在11月底前完成。」陳力介紹。
各項措施跟進 確保無憂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珍稀鳥類,責無旁貸。針對東方白鸛歇腳天津時可能因為捕捉魚塘中的魚蝦而造成的人鳥矛盾,記者了解,相關部門正抓緊研究實施生態補償制度。
「在10月28日座談會中,我們建議根據東方白鸛進食量和實際在各魚塘的分布數量估算出對魚類的具體消耗,儘快落實補償,共同護衛珍稀候鳥南遷。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的領導對我們說,會儘快落實生態補償制度,對部分魚塘進行補償。」志願者介紹。
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森林野保處副處長教效同告訴記者,在10月28日座談會中,相關部門已充分聽取了志願者以及各方意見,並現場進行了下一步的任務部署。其介紹,自今年首次觀測到東方白鸛進入天津以來,已加強了對東方白鸛棲息地周邊養殖戶的宣傳,重申不能因養殖活動影響東方白鸛棲息生活,更不能對東方白鸛造成傷害。
針對相關生態補償制度的建立,教效同表示,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目前正在積極研討細節,努力護衛珍稀候鳥南遷,同時兼顧好魚塘經營者的權益。「相對於當前全國已出臺生態補償方案的8個省份來說,天津的生態補償有一定特殊性。天津是沿海城市,需要生態補償的地方主要由鳥類造成,相對於獸類對耕地、家畜、家禽等造成的破壞來講,鳥類種類、數量龐大,習性不一,日常活動和覓食的魚塘範圍都很廣,這些都客觀上加大了生態補償測算的難度。」
「針對上述難點,我們將重點考慮補償如東方白鸛等珍稀瀕危鳥類造成的損失,11月4日還將邀請多個區以及農業農村委的負責人召開會議,進一步商討如何向魚類養殖戶宣傳教育,以及如何更好地建立起生態補償機制。」教效同介紹,「除東方白鸛外,還有一些非珍稀瀕危候鳥也在魚塘啄食魚類,相對於數量稀少的東方白鸛來說,這些候鳥的數量要多得多,制定生態補償方案時,也應充分考慮進來。」
同時,業內人士也表示,東方白鸛歇腳天津逐漸增多,是生態環境得到提高的表現,同時也需要全社會繼續共同關心包括東方白鸛在內的遷徙鳥類,確保使其能在天津期間「吃得飽」「歇得好」,順利實現南遷。
原標題:《來得更早數量更多,天津怎樣招待「鳥類大熊貓」?》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