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電影《大鬧天宮》:讓有限的舞臺變成為無限的舞臺

2021-01-15 騰訊網

梁漢森,出身梨園世家,京劇餘派老生,中國戲曲電影產業聯盟執行主席,作品有《齊天大聖-前傳》《猴王出世》《悟空大戰二郎神》等,擁有豐富的戲曲電影執導經驗,在京劇電影《大鬧天宮》的研討會上,他肯定了電影在拍攝手法上的守正創新。

這部電影它好在什麼地方呢?它嚴格遵守了京劇舞臺上的規範,但又用電影化的手段往前進行了改造和推進。

這部電影將虛和實結合得挺好。天宮用了很多虛擬和特效,但視角是舞臺的視角。雖然用了很多特寫和一些中近景,但它始終有一個全景給大家看,告訴大家這是一個舞臺上的京劇電影,這特別讓我感動,既有創新的精神,也有守正的態度。

你看打鬥段落,一開始孫悟空和二郎神打,然後還有和青龍白虎、風雨雷電……完完全全都是京劇舞臺上的打法。但是拍攝的角度不同,它用電影的拍攝角度來推進,給大家一種面目一新的感覺。

這部電影還很謹慎地運用了特效。比如玉帝主持朝會、託塔李天王調兵遣將,下面的仙官們是臺階式的排列,這就是電影的排列。

過場設計也是乾淨利落,省去了舞臺表演過場環節的拖拉,節奏更明快,但舞臺上的主體內容沒有剪,這就使得我們感覺既熟悉又新鮮。

譚政,《電影藝術》主編。《電影藝術》是進入影視界必讀的專業雜誌,在電影領域深耕多年的譚政,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觀點鮮明、研究深厚。在京劇電影《大鬧天宮》的研討會上,他贊同梁漢森所提到的該部電影在守正創新上的表現,同時強調這部電影通過數位技術的運用,取得了敘事形態上的創新,為同類電影創作提供了新思路。

這部影片我覺得在敘事形態上也做了創新。剛開始看的時候,我還以為跟普通的戲曲片一樣是舞臺記錄;到了孫悟空從耳朵裡調出金箍棒,表演以及畫面設計上做了很大膽的突破,這是在戲曲舞臺上沒看過的。

整個觀影結束後我發現,這是導演有意識創新的一個表現,是影片非常亮眼的特色:京劇程式動作得到形象化的呈現。比如從花果山到天宮一個特效就實現了鏡頭的轉場,再加上雲霧和音效的配合,非常符合神話級敘事的需求,讓有限舞臺的變成了一個無限的舞臺。這種程式化和真實場景的結合,數位化的影像呈現,我覺得是這部影片突出的貢獻。這是戲曲藝術在新時代進步的產物,為以後的戲曲片發展提供了一種非常重要的思路。

另外,戲曲片的敘事美感上的呈現我覺得也是大有可為的。再以《大鬧天宮》作比,從影片中我們能明顯感覺到,在花果山呈現的影像美感跟後面天宮中的影像美感不一樣,天宮中影像美感上虛實就特別融合。現在數位技術很強大,但關鍵的問題是要怎麼表現傳統戲曲片的一個虛的本體上美的東西。不妨沿著《大鬧天宮》的實踐放大一些思路,繼續往前推進。

以上文字根據現場發言整理

京劇電影《大鬧天宮》

劇情簡介

悟空龍宮借寶得金箍棒,龍王天宮告狀。李長庚獻計誘悟空到御馬監養馬,悟空大鬧御馬監返回花果山。李長庚二次騙悟空到天宮,欲伏兵擒拿。悟空鬧瑤池,盜金丹,八卦爐內練就火眼金睛,大戰天兵天將,得勝奏凱。

出品單位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

福建電影製片廠

福建京劇院

首都京胡藝術研究會

攝製單位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

福建電影製片廠

放映信息

18日起,京劇電影《大鬧天宮》在北京、天津的保利院線,福建的中興院線率先放映,全國其它地區的放映陸續開展,期待共賞國粹風華。

END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

相關焦點

  • 京劇電影《大鬧天宮》在京首映 打造京劇武戲電影的集大成之作
    作為京劇武戲的代表作之一, 《大鬧天宮》登陸大銀幕,備受全國京劇界和戲迷觀眾期待。著名導演王小帥在看過影片後表示,「大鬧天宮」這4個字就十分吸引人,是自己童年難以忘懷的記憶。在他看來,這部電影對兒童觀眾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尤其武戲特別精彩,幾位青年武戲演員的表現非常出色。 」資深「票友」賈洪剛看完影片後難掩激動,他認為《大鬧天宮》充分將京劇這門傳統國粹藝術中的「唱、念、做、打」表現了出來,特別是電腦特技的恰當應用,為影片增添了不少亮點。
  • 京劇電影《大鬧天宮》:「小筋鬥」何以翻出「大世界」
    同時,相關部門設立了前所未有高規格的組織架構與領導班子,為《大鬧天宮》的創排工作保駕護航,體現了各級領導對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視和深思遠慮。《大鬧天宮》的創排組織了十餘場的大型研討會。除了「京劇電影工程」領導小組組長龔學平、副組長劉曉晨外,藝術指導小組召集人趙書成,專家指導小組吳江、李幼斌、楊少春、張四全、滕俊傑、馬崇傑及二十幾位京劇界著名表演藝術家、理論評論家、劇作家就《大鬧天宮》劇本創作、舞臺呈現、表演風格等展開了充分論證。每個人的發言都閃爍著智慧、體現著責任、充滿著學識。
  • 京劇電影《大鬧天宮》:在克制的基礎上完全打開自己的想像力
    龔應恬,劇作家、電影導演、策劃,代表作有崑曲電影《紅樓夢》、電影《瘋狂的石頭》、話劇《問蒼茫》等,第三十一屆、三十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在京劇電影《大鬧天宮》的研討會上,龔應恬從戲曲電影的特殊性出發,提出了攝製的方法論,認為《大鬧天宮》是可供借鑑的範本。
  • 舞臺演出也拍電影:京劇《天下歸心》剛結束拍攝
    王小京 攝  坐在劇院看電影已不是新鮮事了:去年,國家大劇院公眾開放日藝術節放映了自己製作的歌劇電影《納布科》和《假面舞會》片段。如今,坐在影院也可以看歌劇。  昨日,國家大劇院製作的歌劇電影《圖蘭朵》舉行了首映禮。這部中國首部西洋歌劇電影由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發行,將於4月16日登陸全國院線。此外,該片還將在北京國際電影節和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展映。
  • 李哲:《大鬧天宮》,我演的是孫悟空可愛的一面
    截自李少春《大鬧天宮》電影資料 這一次京劇電影《大鬧天宮》的舞臺的流派和風格參考的就是李少春上世紀50年代《大鬧天宮》的舞臺呈現。
  • 蟒袍:京劇舞臺上最耀眼的「角」
    而京劇服飾是伴隨著京劇的形成,從戲曲服飾中逐步演進,並發展成具有固定制式的表演服飾,是京劇表演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京劇服裝以明朝的生活化服裝為基礎,參考借鑑宋、明、清幾個朝代的服裝樣式,經過概括、提煉、加工,最終形成自身獨特的服飾體系。京劇服裝的設計原則是能讓舞臺動作複雜化,加大動作的幅度,延伸動作的內涵意義,是為京劇表演藝術服務的程式性服裝。
  • 張光宇:「大鬧天宮」造夢者
    上世紀60年代,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彩色動畫長片《大鬧天宮》影響了數代人,即便擱在全世界也聞名遐邇。不過,卻鮮少人知曉這些動畫人物的設計者正是張光宇。京劇臉譜、民間泥人、年畫、剪紙給了他無窮靈感,讓他設計出的「美猴王」等角色造型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動畫史上的經典。
  • 當京劇舞臺響起西皮圓舞曲
    小劇場京劇《鑑證》劇照攝影/劉昂 ◎水滿則溢當光緒和夢中的珍妃跳起華爾茲,舞臺上響起圓舞曲,只不過這是一首用胡琴伴奏的圓舞曲。字幕一出,觀眾哈哈大笑,隨即一陣掌聲,「西皮圓舞曲」。這是11月14日北京繁星戲劇村上演小劇場京劇《鑑證》時的一幕,臺下坐的大部分是年輕觀眾。演出結束,很多觀眾離場時說「這戲不錯」「這戲還成」,在今天的京劇演出市場,特別是對新編京劇來說,實屬不易。《鑑證》講的是戊戌變法十年後,光緒帝臨死前發生的故事。
  • 舞臺新星 | 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單瑩
    舞臺新星 | 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單瑩 2020-04-28 20: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鑑賞|張光宇:「大鬧天宮」造夢者
    上世紀60年代,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彩色動畫長片《大鬧天宮》影響了數代人,即便擱在全世界也聞名遐邇。不過,卻鮮少人知曉這些動畫人物的設計者正是張光宇。京劇臉譜、民間泥人、年畫、剪紙給了他無窮靈感,讓他設計出的「美猴王」等角色造型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動畫史上的經典。
  • 封面歌曲《大鬧天宮》
    (歌曲封面由zaimusic音樂設計工作室原創出品)由潘藝翔和吳劍中作詞,潘藝翔作曲,李袁傑演唱的新單曲《大鬧天宮》已正式上線。歌曲《大鬧天宮》中講述了齊天大聖孫悟空叱吒天地間大鬧天宮,欲與天公試比高的英雄霸氣。「棍棒下 一身咒很痛,仙界都為我驚鴻,滔天浪起風雲湧,就算一生無愛也無寵,奈何我七十二變 化身後,追溯蒼天的巨龍。」如意金箍棒握手中,這天下惡念盡除,無人入我眼。火眼金睛,七十二變,縱使本領通天也心中純然無畏。
  • 京歌《禮讚大聖》作為京劇電影《大鬧天宮》賀禮大曲在福建順昌首發
    中工網訊 11月26日,在「京劇電影工程」武戲《大鬧天宮》喜獲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獎提名之際,京歌《禮讚大聖》作為該劇賀禮大曲,在齊天大聖文化發源地福建順昌首發,成為第六屆海峽兩岸齊天大聖文化交流活動最為吸睛的一首歌曲,受到了「大聖」粉絲們的交口讚譽及廣大聽眾的一致好評
  • 時隔36年《真假美猴王》將重現京劇舞臺
    京劇《真假美猴王》劇照(資料圖)。福州新聞網1月6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顧偉)福建京劇院的猴戲曾在全國有名,《真假美猴王》作為福建京劇院的看家劇目,曾經轟動全國,據此拍攝的戲曲電影也是一個時代的經典回憶。
  • 服飾裝扮是中國戲曲舞臺美術的組成部分,京劇的服裝是怎麼來的?
    京劇服飾這些舞臺美術使戲曲舞臺呈現出氣勢雄偉、絢麗奪目的景象。再加上在一些戲中的火彩和演員噴火等特技表演,更加烘託了舞臺氣氛。戲曲的服飾裝扮、化妝臉譜、守舊帷幕、一物多用的砌末、火彩特技等,是中國傳統戲曲舞臺美術的主要組成部分。今天我們了解一下京劇的服裝。京劇服裝是怎麼來的?
  • 誰不曾愛《大鬧天宮》?是他讓我入坑國產動畫
    信中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廠長特偉邀請張光宇南下上海,擔任中國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大鬧天宮》的美術設計。特偉與張光宇是相識幾十年的朋友。兩人抗戰勝利後在香港共同參與創建了進步畫家組織「人間畫會」兩人一起在電影廠試製過動畫片,解決了不少技術問題。後來特偉組織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也就是後來《大鬧天宮》和一系列「中國學派」美術電影的誕生地。
  • 92名教師舞臺上唱起京劇有板有眼
    匯報演出現場左繼明 攝 本報記者  楊  競 《賣水》《三家店》《花為媒》……92名教師在舞臺上有板有眼地唱起京劇和評劇, 匯報演出從水袖功開始,教師們在舞臺上有模有樣地表演著抖袖、擲袖、揮袖、拂袖、拋袖。水袖功是中國戲曲的基本功之一,是演員在舞臺上表達人物感情時放大、延長的手法,水袖的姿勢有數百種,要求神韻合一,對技法神韻都有很高的要求。 接著是摺扇表演,只見教師們通過手中的摺扇演化出各種舞姿來表現人物情緒,刻畫人物性格。
  • 京劇電影《貞觀盛事》靠什麼捧得金雞獎?
    11月28日,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出,由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京劇院、上海廣播電視臺及首都京胡藝術研究會共同出品的3D全景聲京劇電影《貞觀盛事》摘得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獎」。該片是國家重點文化工程——「京劇電影工程」的第二批影片之一。圖為京劇電影《貞觀盛事》劇照。
  • 京劇電影《貞觀盛事》靠什麼捧得金雞獎
    圖為京劇電影《貞觀盛事》劇照。資料圖片11月28日,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出,由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京劇院、上海廣播電視臺及首都京胡藝術研究會共同出品的3D全景聲京劇電影《貞觀盛事》摘得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獎」。該片是國家重點文化工程——「京劇電影工程」的第二批影片之一。
  • 《大鬧天宮》——不滅的經典動畫電影
    《大鬧天宮》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於1961年至1964年製作的彩色長篇動畫電影,該片以神話的形式,通過孫悟空鬧龍宮,反天庭的故事,集中而突出地表現了主角孫悟空的傳奇經歷。1925年與弟古蟾攝製的動畫廣告《舒振東華文打字機》, 為中國動畫片之雛形。1926年參加長城畫片公司,兄弟合作攝製成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1949年去香港,1954年回上海,任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動畫片導演。是中國影協第三、四屆理事。曾導演《野外的遭遇》、《大紅花》等彩色動畫短片。1961-1964年創作大型彩色動畫片《大鬧天宮》(上下集)。
  • 96歲「鼓王」王玉璞,曾為京劇「玩命」
    「我和各大京劇流派、各路名角都合作過,但與梅派的緣分特別深。除了梅葆玖外,我為顧正秋、白玉薇、李勝素等梅派演員都打過鼓。」王玉璞告訴記者,「不懂梅派的人,可能會覺得梅派藝術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其實它內在的東西很深。」不當演員,就學「場面」王玉璞在上海生活了70餘年,但一開口依舊是地道的北方話。他出生於遼寧丹東的一個梨園世家,父親是京劇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