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社
記者:張子揚
25日,農曆二月初三。北京這些日子延續著初春微冷的天氣。無風,空氣尚可。去便利店購一些生活必需品,途經一家小藥店,「口罩無貨」的字樣依然貼在玻璃門上。藥店裡沒什麼人,一首《只要平凡》播放著。穿白大褂的女孩安靜地聽著,手託著臉頰,若有所思。
「在心碎中認清遺憾,生命漫長也短暫,跳動心臟長出藤蔓,願為險而戰,沒有神的光環,握緊手中的平凡……」記者不知道這首歌對她意味著什麼,只是歌聲傳遞出的思念之情,配上這幅畫面,難免令人有些傷感。新冠肺炎疫情侵襲中國一個多月來,每天手機客戶端推送的各種消息,幾乎都與疫情相關,有讓人揪心的,亦有積極的、令人懷念的。
資料圖:2月24日,山西太原,街頭大屏幕滾動播放防範新冠肺炎疫情宣傳口號。中新社記者 武俊傑 攝
近兩天的微博熱搜,關於「治癒患者致謝白衣戰士」的話題已被置頂。一些已治癒患者將一張張小紙條留給了醫院。紙條的內容,情真意切。
「如果有一日,我能有幸再次見到防護服下的你們,我定要給你們深深地鞠上一躬。」「若干年前的今天,是我的出生日期,沒想到,因為遇到你們,今天,我得以重生。」有網友留言稱:
「待到疫情退去,當這些『白衣戰士』脫下厚重的防護服時,請接受我們一個擁抱吧。2020年,所有人都應該記住英雄的樣子。」
資料圖:台州醫院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五名隊員 恩澤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供圖
一位仍在前線的北京醫生幾天前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談及他的一點思考:「平凡的日子,人們難以會將醫務人員稱之為英雄。救人於水火,本是職責所在。
可到了危難關頭,面對一個傳染性極強的疫情,每個醫護人員都爭先恐後跑到武漢,他們也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不怕嗎?怕!可擔心過後,又無怨無悔上了『戰場』,沒人給他的身份丟臉。」在他看來,這些年中國發生的重大突發事件,無論地震、泥石流、抑或是此次疫情,他們無需組織動員,唯有一往無前。這一次,全國4萬多名「白衣戰士」相繼出徵武漢。他們在江城每一個日日夜夜,都可為最終戰勝疫情留下最珍貴的鏡頭,記錄下多難興邦的歷史畫面。
資料圖:2月1日,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百名醫護人員在該院舉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宣誓活動。中新社記者 康平 攝
不幸的是,疫情發生至今,已有3千多名醫務人員被感染,甚至不斷出現一個又一個醫生護士離世的消息。他們同病魔搶病人,有些搶「贏了」,有些卻輸給了命運。病倒在抗疫一線的劉智明院長,幾天前還在緊急改造武昌醫院,為患者騰出504個床位,自己的生命卻定格在51歲。彼時,他的護士妻子還在等著丈夫康復,女兒等他回家。
資料圖:劉智明
我們從劉智明女兒寫給父親的信中,可以感受到家屬悲痛的內心世界。
「或許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你們醫務人員應盡的責任,是你們的義務。他們稱讚你們為白衣天使,但醫生護士從來不是什麼天使和神明。白大褂之下也和所有人一樣普普通通,有著逃不過生老病死的血肉之軀。」
「我最親愛的老爸,我不知道你是否還有多餘的精力看到這句話,但我真的真的很想你,想見你一面,你一定要好好回來,讓我能夠在你面前親口說一句:爸,我愛你。」那一天,劉智明女兒在給父母的家書中寫下最後兩句話:
「抱薪赴雪,義無反顧!健康所系,性命相託……」在這些因疫情犧牲的「戰士」中,有的是孩子父母,也有父母的孩子。兩天前,武漢協和江北醫院消化內科年輕女醫生夏思思因感染新冠肺炎,經搶救無效,於23日清晨殉職,年僅29歲。
夏思思的丈夫至今記得,他與妻子的約定:
「剛開始病情比較平穩,我們還商量,等她好了,我倆一起上一線。」「親愛的女兒思思,今天凌晨六點五十分,你的年齡永遠定格在29歲9個月零20天,永遠離開你2歲多的可愛的兒子、你心愛的丈夫、永遠愛你父母和你的親人,還有你熱愛的醫學事業和信賴你的病人。寶貝女兒,你一路走好,在天堂裡快快樂樂的。」「爸爸當兵20年,你小的時候沒有照顧好你,是爸爸心中最大的缺憾!爸爸永遠愛你!」這段文字裡,記錄下的是父親對女兒的悲痛,一個男人永遠的遺憾。我們不願意這樣理解,但於這些失去親人的家庭來說,一位英雄的倒下,亦意味著一個家庭的崩塌。他們,從來不需要自己的親人多麼偉大。就像歌詞裡所敘述的,「無論在人群在天邊,讓我再看清你的臉,任淚水鋪滿了雙眼,雖無言淚滿面,不要神的光環,只要你的平凡。」
明天,或者明年,當每個人的生活重回正軌,當大人們為生計奔波、孩子們不得不要上各種補習班時,我們不應該忘記,這個充滿記憶與悲痛的2020年春,有這樣一個群體,還有他們的家人。
提醒!給自己戴好口罩也給這些謠言貼上封條!
疫情後報復性消費?網友:我還是先報復性掙錢吧
點擊閱讀原文,
查看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消息匯總
原標題:《2020,我們該如何懷念逝去的「白衣戰士」?》
編輯:梁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