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省錢君來科普一下單機遊戲圈中出現頻率極高的一個詞:3A大作。
3A大作是什麼意思?
3A大作,是一個外來遊戲詞彙,一般指高投入,高銷量的遊戲大作。
關於這個詞的來歷,國內有解釋為,是高品質(A grade quality)、高層次(A level in)、高銷量(A grade sales)遊戲的縮寫簡稱(也有稱作高成本高體量高質量的),3A大作這個詞的具體來歷眾說紛紜,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
3A一詞最早出現於90年代後期,那時,歐美遊戲產業飛速發展,廠商在遊戲中的投入也不斷增加,其中1997年的最終幻想VII開發成本甚至達到了45萬美元,銷售額達到了145萬美元,通常來說最終幻想VII被認為是第一個3A大作。
解釋了這麼多可能大家多半還是難以理解3A大作的判斷標準是什麼,其實高投入高銷量的高質量遊戲都可以稱之為3A大作,就像美國大片一樣,我們沒有什麼明確的標準能說明什麼樣的美國電影是美國大片。
國內為什麼沒有3A大作
國內遊戲大廠很多,照理說不缺實力開發3A大作,但是為什麼到現在為止並沒有一個能拿得出手的3A大作呢?
這遊戲現在也沒信了
因為沒必要,不合算。
上面解釋3A這個概念的時候已經說過,3A的兩個重要特性是高投入,高銷量,開發一個3A大作需要大量的時間金錢人力(巫師三開發成本約8100萬美元,耗時三年,團隊接近千人)當前國內遊戲認同度網遊遠比單機遊戲高,且盜版遊戲也是隨處可下,這種情況下大廠肯定是要考慮投產的。
對比一下手遊網遊的收入,不做3A遊戲,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