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樂壇大姐大,有網友首推那英。
也有人認為,那英之所以能成為大姐大,是因為她的師姐毛阿敏離開了。
不管你對毛阿敏這個人是否熟悉,但都聽過一些歌曲的大名:《綠葉對根的情意》、《渴望》、《燭光裡的媽媽》、《同一首歌》、《渴望》……
從某種程度上講,毛阿敏代表的是一代觀眾心中回不去的那個黃金年代。
毛阿敏用一副好嗓子,把自己的飯碗端穩了。
但也有人認為,這個飯碗,是毛阿敏「搶」來的。
事實果真如此嗎?
1987年,在南斯拉夫國際音樂節上,毛阿敏演唱了一首《綠葉對根的情意》,獲得了演唱表演三等獎。
這是首位在國際流行歌曲大賽中獲獎的中國流行歌手,直到如今,提起毛阿敏,還不可避免地會提起這次獲獎。
這本是一件歡喜之事,但是有個人的心裡卻不是滋味,甚至對這個名次也有幾多不屑一顧。
在她看來,如果去參加比賽的是自己,她的成績應該會比毛阿敏要好。
她就是金煒玲。
當時的金煒玲能這麼想,也有足夠的底氣和能力。因為,不久之前的南斯拉夫國際音樂節中國賽區的比賽,金煒玲成功打敗一起參賽的韋唯、毛阿敏,奪得了此次比賽的冠軍。
當時的金煒玲,沒有受過專業的指導與訓練,由業餘歌手起家,事業紅紅火火。
當時的毛阿敏,拜在谷建芬名下,受過專業指導,被老師看重。
這次比賽,金煒玲能打敗毛阿敏,確實出乎很多人意料。
按照當時比賽的規矩,拿下冠軍就意味著有了出國參賽的資格。金煒玲也在興奮地等待著。
但是,卻等來了一封從北京發出的信。
這封信講到,由於歌曲作者本人的要求,希望她的學生毛阿敏代表中國參賽。
而當時的毛阿敏是第三名,金煒玲才是第一名。
金煒玲覺得不公平,後來在節目中,她說道:「應該是我去的,變成了她去,我覺得是她搶了我的飯碗。」
但是針對這件事情,網上也有完全不同的觀點。
有的人認為:谷建芬老師是作者,完全有權利決定讓哪個人演唱自己的曲目。金阿姨不應該把自己的失敗完全歸結到別人的身上。
也有網友認為:比賽有比賽的規則。那時,樂壇上很少能有歌手代表國家外出參賽,一個人一生像這樣的機會能有幾次?況且,每個人都有權利說出自己的經歷,只要這經歷不是捏造的,都不應該被批評。
這次事件對金煒玲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恐怕無法精準測量。
可能錯失這次機會,她依舊有無數重新來過的機會;也可能機會難尋,一旦錯過便是不同的人生。
影響無法測量,但是谷建芬卻真實想過補救。
一天,谷建芬找到金煒玲,說:「過去的就過去吧。」
隨後,他雙手給金煒玲遞上了名片,並對金煒玲說:「你來北京找我吧。」
金煒玲並沒有接受谷建芬的示好,而是選擇了果斷拒絕。
有的人的果斷拒絕是因為又颯又瀟灑,而有的人的果斷拒絕是因為年輕氣盛又衝動。
後來金煒玲在談起這件事的時候,無不透露出自己的後悔:「現在想想當時太年輕了,不肯原諒別人。」
在她看來,沒有去找谷建芬,是她這輩子最後悔的事情。當然,在金煒玲的生活裡,值得後悔的並不只有這一件事。
即使沒能去南斯拉夫參加比賽,金煒玲當時也是紅的發紫。
在八十年代,上海電視熒幕上每周都會播放她的演出;她的盒帶專輯賣了八十多萬。
梁宏達在節目上曾經說過,按照當時正版和盜版的比例,正版銷量八十萬的盒帶,盜版應該在一二百萬左右的銷量,加起來應該有二三百萬左右的銷量。
大紅大紫之際,她卻選擇離開舞臺,尋找其他出口,於是便結識了比自己小15歲的心上人。
年齡差沒有打敗兩個人,他們很快結婚,並且生下了一個女兒。
但是,事業並沒有跟著愛情一起好轉。夫妻二人輾轉去了東南亞,並最終選擇在夜總會唱歌謀生。
好在,老天爺賞了一副好嗓子,二人在夜總會也能深受客人喜愛。
可壞在,老天爺並沒有同時賞他們應對排擠的能力,所以在其他駐唱歌手製造事端的時候,他們無能為力,導致二人只得離開夜總會。
痛定思痛之後,他們很快做出了讓後來的他們痛心疾首的決定。
他們放棄音樂,開始進軍商業了。
二人仔細商議之後,一間茶酒樓便出現在了蘇州的街頭。
一開始生意很好,但是好勢頭並沒有保持很久,很快酒樓就出現了經營問題。
更糟的是,不僅酒樓經營出了問題,金煒玲的婚姻也出現了問題。他們跨過了十五歲的年齡差走進婚姻的殿堂,但是卻沒有跨過日常無休無止的爭吵。
最後,蘇州的房子歸丈夫,女兒歸金煒玲。一頓收拾之後,金煒玲選擇拎著行李回到了上海老家。
而這,又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上海是她的老家,那裡有爸爸媽媽和弟弟,一片副避風港的模樣。
回到上海的金煒玲,沒有工作,沒有收入,只有心底的無數傷痕。
原以為家人會幫她療傷,卻沒想,家人非但沒有伸出手拉她,反而狠狠地刺了她一劍。
父母年事已高,家中弟弟做主。弟媳以為,金煒玲回到上海就是為了爭奪家裡的財產。
弟弟也看到了空手而歸的歌星姐姐, 滿心的鄙視和冷漠都化成了家人嘴裡誅心的言論:「你紅的時候不去嫁一個有錢人,你自作自受。」
除了口出軟刀子傷人,弟弟的硬拳頭還經常向自己的親姐姐砸過去。
嚴重的時候,她的耳朵被弟弟打的完全聽不到任何聲音,甚至還造成了輕微的腦震蕩。
金煒玲絕望了。
她每天都坐在床上,望著天花板發呆,時間久了,床上被她坐了一個洞。她也經常借酒澆愁,白酒居多,黃酒一喝就是三四瓶。
有一天,萬念俱灰的她爬上了頂樓,一隻腳已經伸出了樓外。
那個時候,她的女兒洋洋只有十一歲,小胳膊很細,卻死死拽住了媽媽。
小小力氣,自然拽不動媽媽。女兒便跪在地上哭求道:「媽媽,你別扔下洋洋,你別跳。」
看著哭成淚人的女兒,金煒玲心軟了。
去看了醫生之後,她被診斷為抑鬱症,七顆藥兩百多塊。然而,除了昂貴的藥錢,她心裡還明白,單靠藥物不行。
她想到了幹活。
於是,這個昔日的歌星,裹著一身大衣,選擇了去做鐘點工。每個小時五塊錢,她把自己累的手也腫了,臉也腫了。
幸運的是,繁重的勞動,加上女兒懂事的陪伴和寬慰,慢慢解救了金煒玲。
走出陰霾的金煒玲,想回到曾經那個熟悉的舞臺了。
這並不順利。
在最初的幾年裡,金煒玲幾乎報名參加了所有她知道的歌唱比賽。
可樂壇日新月異,一直活躍在樂壇中的人還時刻擔心著自己會被樂壇淘汰,更別說金煒玲這種離開舞臺十多年的人了。
在《媽媽咪呀》節目上,她唱了《綠葉對根的情誼》。當年便是因為這首由谷建芬寫的歌,她沒有去南斯拉夫音樂節參加比賽。如今再次唱起,她生出很多感慨:
「這首歌曾經那麼輝煌過,曾經在萬體館演出,有很多觀眾獻花,伸出那麼多雙手,我一一去握手。心裡落差還是很大。」
在《中國達人秀》上,曾經的好友周立波談起她時,幾度落淚。
但是,對於觀眾來說,她依舊是一個陌生的面孔,甚至還有網友在斥責她炒作。
這麼多年的風吹雨打,她也早已把生活盤出了一層包漿。當年的年輕氣盛已不復存在,只有一個拼命讓女兒知道自己輝煌歷史的金阿姨。
在她的紀錄片上,每一個記得她的人對她的評價,她都會很開心地讀給女兒聽。然後順手再放幾首當年她曾唱過的歌,給女兒講曾經她在萬體館演出的盛況。
這些年,她和女兒也頻繁搬家。但是無論搬去哪裡,家中最顯眼的位置擺放的都是她曾經獲得的榮譽獎盃。
在她看來,女兒沒有經歷過其樂融融、爸媽都在的家庭生活,也沒有見證過自己萬體館滿場跑的輝煌時刻,見證的,只有媽媽這麼多年的辛酸與無奈。
金煒玲想做回歌星,更想做一個好媽媽。
網上總會有一句話:「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命運仿佛早已註定, 每一個摸爬滾打的人生,似乎都是三分忙,七分瞎忙,如此便把生活湊滿了人生。
但是,所謂的命運,不過是一個個細小的選擇共同堆砌的結果。
該走的彎路,該撞的南牆,每個人都不會少。
可南牆已撞,我們要做的,便是不斷糾正自己的錯誤,在剩下的日子裡,努力做到閃閃發亮。
. END .
【文| 羅螞蚱】
【編輯| 紫墨】
【排版 | 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