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2021年遊戲行業能否延續今年高增長趨勢?行業給出了相當樂觀的預測。伽馬數據發布的《2021年中國遊戲產業潛力分析報告》預測,2021年,中國遊戲市場將持續增長,明年上半年預計將超過1500億元,而2020年1~6月這一數據不到1400億元。
2020年對於遊戲行業而言喜憂參半,「宅經濟」帶動遊戲公司業績整體向好,但與此同時行業也普遍面臨增收不增利問題。遊戲大廠下場,使得今年買量市場格外活躍,買量難、買量貴成為行業難題。資本市場對於買量模式的質疑,也致使A股遊戲板塊表現震蕩。
2021年遊戲行業增長機會何在?遊戲公司又該如何練好內功,迎接技術變革帶來的新增長紅利,成為行業熱議話題。
買量貴如何破局
「今年國內流量市場規模接近8000億,其中遊戲產業的流量採買佔到15%,網際網路流量成本十年上升了近10倍。」在2020年遊戲產業年會「2020產業潛力發展分論壇」上天神娛樂副總經理賀晗說。
所謂買量模式,是指遊戲公司通過購買流量的方式在社交媒體、新聞資訊、短視頻等平臺上進行推廣一種手段。今年以來包括騰訊、網易、三七互娛在內的遊戲公司都加大了買量投入。以三七互娛為例,前三季度銷售費用達66.88億元,同比上升15.84%,主要用於遊戲推廣買量。買量成本激增,致使不少中小公司迫於壓力選擇退出。
遊戲企業流量經營成本是否會逐年升高?推廣費用是否會壓縮利潤率?這些都成為市場的擔憂點。針對買量價格攀升問題,ironSource大中華區商業化負責人紀秀美認為,疫情特殊背景之下,國內沒有太多創意產品出海,導致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從而使得廣告主投放成本逐漸提高,出現增收不增利的問題。
如何化解買量貴、買量難問題?盛趣遊戲副總裁譚雁峰認為,當下的遊戲環境其實更加考驗遊戲廠商在研發、運營、市場、廣告投放等方面的綜合實力,而不局限於廣告採買能力,綜合實力的提升將有助於用戶成本的降低,提高產品的吸量能力。
除此之外開闢新的流量渠道也成為降低買量成本的有效舉措。今年以來抖音、快手、B站等短視頻、直播內容渠道興起,流量入口變得越發多元化。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買量精度和效率在提升,加之線下廣告的恢復,買量成本增速有望放緩。
增長機會何在
面對「人口紅利」消退和市場監管趨嚴,細分市場成為遊戲行業新的成長機會,其中二次元遊戲、出海、IP遊戲改編等被普遍視為下一個行業增長點。
伴隨《原神》出圈,二次元遊戲頗受市場關注。中國遊戲企業持續布局二次元領域,除布局較早的網易遊戲、盛趣遊戲、中手遊等遊戲企業外,英雄互娛、四三九九等遊戲企業通過代理發行,將二次元產品推向海外市場並獲得了不錯的成績,樂元素更是直接在日本這一市場打造二次元遊戲原生IP。
伽馬數據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分析師王旭表示,今年共有46款二次元移動遊戲流水過億,數量遠超往年。這一方面源自二次元文化及社區在國內影響力持續提升。另一方面二次元動漫IP在國內具備較高的影響力,特別是國產漫畫的快速發展使得二次元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未來隨著開發者對產品的創新,也有望持續獲取用戶。伽馬數據預計,2021年二次元移動遊戲將得到較快增長,預計超過270億元人民幣。
其次海外市場遠未到飽和期。2020年我國自主研發的遊戲產品出海規模逐年攀升,海外影響力、海外市場份額、全球用戶規模不斷擴大。「走出去」的範圍從中國港澳臺地區、東南亞地區為主逐步轉向全球,在發力美國、日本、韓國以及歐洲等成熟市場的同時,遊戲公司在中東、印度、俄羅斯、巴西等新興市場也高歌猛進。
《2020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自主研發遊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154.50億美元,比2019年增加了38.55億美元,同比增長33.25%,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美日韓仍是中國自主研發遊戲的主打市場,營收合計佔海外總收入的60.27%。
王旭認為,未來出海遊戲類型與題材將逐漸豐富,除了常見的移動遊戲品類外,中國企業在超休閒遊戲領域也在發力,例如Ohayoo發行的遊戲已在海外地區獲得了上億次的下載量。
工業化精品產出能力待挖掘
由於遊戲產業項目制屬性所致,國內遊戲公司創新化、規模化的產品產出能力有所欠缺,還未形成類似好萊塢一樣成熟的工業化體系,這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行業未來發展,也導致遊戲企業存在的定價和估值不高問題。
是否具備完善的工業化體系,已經成為衡量一個企業未來發展潛力和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工業化代表的是一個產業的全面成熟,它不是流水線,也不是模塊化。」完美世界CEO蕭泓認為遊戲工業化包含兩部分內容,它的內核還是文化屬性,是創意、創新,這是遊戲作為文化產品的根本,是不可替代的價值體現;它的外延是指整個產業流程是現代工業化的製作、設計,包裝和輸出。所以工業化需要整個產業從內容、技術,到結構、模式的整體提升。
中國遊戲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實現優質產品的穩定輸出,持續拓展國內國際市場,必須要形成強大的工業化能力。蕭泓認為當下正迎來遊戲工業化發展機遇期,新基建提供了遊戲工業化發展的新動能,未來不管是5G、人工智慧,還是物聯網都會逐漸成為一種通用技術,像水電一樣的基礎設施,通過技術上的牽引,為遊戲帶來內容升級、結構優化、效率提升的機會。
對於如何實現工業化突破,找到更適合中國遊戲產業的創新發展之路,蕭泓認為:「以遊戲領先引擎提升產業整體效率、以雲遊戲升級產品結構、以人才提升產品文化產出實力,將是實現遊戲工業化的三駕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