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漫《姜子牙》在國慶節終於上檔,前有《哪吒》如此高的票房,那麼《姜子牙》到底有沒有能力可以突出重圍,並且超越《哪吒》呢?小編鬥膽在這裡猜測一下:應該不會!為何?且看以下幾點:
第一,主旨方面。可以噴我才疏學淺,但恕我直言,沒看太懂,或者說,它的深層內核,即想表達的東西仍處於朦朧中。目前為止可以有這麼兩個點:電車難題和家國情懷。可以看出製作組很努力地想表現這兩個點,但很遺憾,塑造並不夠飽滿。
第二:劇情方面。劇情轉折生硬,總的來說,《姜子牙》給我的感覺並不像一部電影,反而像一個個獨立的單元劇。為什麼?從表面來看,它的劇情並不零碎,反而很完整。從斬妲己被貶、遇小九、去幽都山再到再遇妲己,去歸墟直到最後與師尊了斷,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完整的劇情。但是從深層次分析,整個劇情讓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NPC,告訴我一個場景然後直接去那裡完成任務就得了,但是中間的前因後果呢?作為重要場景之一的歸墟僅僅只是由師尊一句話引出的,缺乏鋪陳。三界也僅僅只是停留在表面,對於戰後人界的描述基本沒有,要知道對觀眾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虛幻世界,同時也應當有一個完整的世界觀,但《姜子牙》在這方面的塑造明顯缺乏力度。回到劇情,類似於單元劇的結構最大缺失便是沒有類似於一波接一波,一波高於一波的連續情感湧動,往往是出現一個讓我「wow」的點,我剛希望這個點持續下去之時,它卻結束了,又開始餵白開水。這一缺失十分影響觀感。
第三:作畫方面。我知道一旦說到作畫,肯定會有很多人說:作畫無可挑剔,代表了當今國漫作畫的最高水平。我對這一點深以為然。優秀的作畫簡直讓我嘆為觀止,也讓我在觀看時深深地感嘆經費在燃燒,國漫之光。但恰恰正是這一點,為了一個敗筆。可以看出製作組真的非常非常用心的去做一個每一個畫面,摳每一個細節。但是這樣所帶來的直接後果是,每一個場景的水平都非常高,以至於沒有一個特定的場景水平特別高,或者說觀感差異沒有那麼大。電影藝術所需要的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重點的把握與突出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一直處於巔峰狀態,反而會造成體驗的下降。當處於一些並不重要的場景時,畫面需要精簡就必須精簡,才能營造出曲折感,增加高潮的衝擊力與震撼力。
第四:人物塑造方面。人物塑造有的部分不足,有的部分過度。例如關於本作核心姜子牙,在電影中是一個既要拯救天下蒼生,又想不失一人的「我全都要」形象,製作組特意為其套上了一個聖母的人設,其幫助獵狐人便是一個非常集中的突出表現。然而,僅僅為其套上一個聖母人設遠遠不夠,這又與之前所述的世界觀密切相關:都沒有一個完整的世界,又何來愛天下蒼生一說?
第二個核心,小九,人設是一個元氣少女,加上一點對父親的思念,這就有點本末倒置之感。本來電影所突出的應是「讓怨魂回家」這一中國人喜聞樂見的家土情懷,但是小九從頭至尾對阿爸的描述也僅僅只有幾句臺詞加一段幾分鐘的回憶殺(裡面的阿爸還莫得感情),如此一來又怎能讓人產生共鳴?恰恰相反,其元氣少女的形象反而過於突出以致不適。不管怎樣,對於一個剛醒來就遭全世界歧視和追殺的小女孩來說,用這麼歡快的語調實在詭異,自閉倒還比較正常。妲己,最後為拯救狐族蒼生的劇情,或者是洗白太過突兀,畢竟電影前段所塑造的僅僅是一個妖媚紂王導致天下大亂,生靈塗炭的罪婦人罷了。角色形象的刻板化也是一個大問題,正如我多次提到「人設」,本作的人物角色設定可以在業界其他作品中找到,且十分典型,這也是當下動漫的一個經典難題。一個模板,添加不同性格要素,這樣子所塑造的角色只能是一個空殼,缺乏應有的靈魂。當然塑造一個典型新角色的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希望人人都像《哪吒》一般塑造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新角色也不可能。從以上四個方面分析,總而言之,這是一部優秀但仍有許多瑕疵的國漫電影。但無論如何,我依舊從這部電影上看到了國漫的希望。起碼在硬實力上,比如說畫面的製作等方面,我們已經有了不輸於日漫的實力。在製作人員方面,我們也擁有了一批願意去摳細節,願意認認真真用用心心做動漫,真正熱愛著,而不是將其作為牟利工具,把動漫作為混飯吃的良心動漫人。剩下的,僅僅只是把握與表達方面。只要把握得足夠優秀,我們已經具備了將國漫做得和日漫相當,甚至更好的能力。
近些年來國漫的崛起是一個非常好的局面,《哪吒》更是將國漫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也正式因為有了《哪吒》這麼高的標準,我才能夠在這裡指手畫腳,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不如說對國漫有要求本身就是一件好事。道路曲折,前途光明,任重而道遠矣。國漫需要面對的,將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