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臺北士林夜市,跟咱們大陸比到底怎麼樣?

2020-12-24 七大洲旅行家牟鵬

今天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吃,其實臺灣美食我已經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但總覺著有一個地方必須單獨寫一下,那就是臺北的士林夜市,仿佛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沒有人不知道這個夜市。除了在國內,我個人的真實經歷是在新加坡和吉隆坡都和當地的華人聊起過這個夜市,好似大家不約而同地對這個臺北的夜市極為推崇。別看我和人家聊得挺歡,其實那時我還沒來過臺灣,真有點狗掀門帘子——全憑這張嘴的意思,只能肆意發揮想像來暢想這個所有華人都認同的美食天堂。我個人還真從事過餐飲業,那是在25年前的1994年,階段性地一直坐到2006年,雖然中間有幾年的空檔,但自認為對餐飲行業還是有那麼點了解的。當然了,體會最深的還是做餐飲業的艱辛,如果不是大規模連鎖型的餐廳,老闆所付出的心血外人真是難以體會。

臺北士林夜市

咱們華人對美食的研究如果說排在世界第二,我真想像不出來誰有膽量敢去佔第一的位置。西方國家,就像我去英國的時候,想去品嘗一下這個曾被譽為日不落帝國的大英帝國聞名於世的美食,結果得到的答案就三個:第一是薯條,第二是魚,第三是薯條魚。好像全英國就這三樣拿得出手的「美食」,我也是閒的,還真買了薯條魚嘗嘗到底是啥味兒,正好趕上那天下雨,在溫德米爾湖畔餓了多半天的我估計吃什麼都特香。但真把薯條魚放進嘴裡,今天的回憶中只記得那是又油又膩,油膩到連薯條魚到底是什麼味道都忘了。再說東方國家,日本美食不錯,但味道太單一,全憑食材的新鮮和菜品的碼放吸引眼球。韓國是一個依仗泡菜來支撐國家餐飲文化的地方,印度是只要沒了咖喱這一種調料整個國家餐飲業就會癱瘓的地方。

士林夜市的小吃

要說咱們華人靠人數多才創造出中華美食,印度人數也不少啊?要說民族特色對美食的支撐,中國才56個民族,俄羅斯可是193個民族,紐約這一個市就有一千多個民族,在這方面都比中國多啊!歷史悠久、地大物博、食材豐富的原因?也不會啊,從主食的玉米、小麥,到調料的辣椒、蔥、蒜,到蔬菜西紅柿、菠菜、扁豆、茄子、黃瓜都不是中國本土的原產地,只要是帶「胡」字的,也都是外來物種,胡蘿蔔、胡麻這些沒有一樣是原產於中國,先天條件並不優越。但中國人在製作美食方面好像獨具天賦,把簡單的食材在灶臺上萬化變千。我記得在中餐裡好廚師的標準並不是你能做出一百道菜,而是一個菜能不能變換出一百種做法。西餐的菜譜好像得玩命添加菜品,才能做出來,但中餐館的菜譜一定要精簡精簡再精簡菜品才能做出來。

士林夜市裡的焗烤大扇貝

沒辦法,咱們華人就是這麼聰明,加上喜吃、會吃、敢吃,烹調的技藝真是達到了出神入化的水平。記得當年卓別林與周總理共進晚餐後,臨別的時候實在是沒能忍住地問了一句:「總理先生,您是否能告訴我那甜甜的液體是怎麼進入圓滾滾的麵團裡的?」總理和翻譯都沒明白什麼意思,想了半天才知道他問的是湯圓。卓別林實在搞不明白,用一團面是怎麼把液體包起來的,而且這一團圓滾滾的面怎麼還找不到接縫?在中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湯圓在外國人眼裡卻是不可思議的食品。跟美國人聊美食的話不外乎是這個Berg好吃一點還是那個Berg好吃一點,正規一點的BBQ、牛排就算是熱菜了,蔬菜索性就是沙拉,美其名曰不損失營養。現在一個藥片就能包含人體所需一切礦物質、維生素,直接吃藥片不是更高效?

士林夜市的美食

全世界的食材到了華人手裡那才算找對了地兒,製作的方式無所不用其極,太複雜咱們就不說了,就拿最基本最簡單的麵條說吧,四川擔擔麵、山西刀削麵、陝西蘭州拉麵、福建龍鬚麵、江蘇空心面、武漢熱乾麵、北京炸醬麵、河南燴麵、延吉冷麵、宜賓燃面、新疆拉條子。。。太多太多了。我居然還聽到一種說法,說什麼義大利麵和中國麵條的歷史不分伯仲,簡直太離奇了,發源於周朝的岐山臊子麵已經有3000年的歷史了,怎麼比?不行的話在青海出土的4000多年前的麵條實物都擺在那兒的,想和我們搶麵條的創始人?義大利麵的發音已經給出了答案:「死不該地」!再說了,義大利麵條大多數在我看來就是揪片兒,這在中餐裡完全就是另外一個領域了,如果這都算麵條的話,那中國的面可就更數不完了。

士林夜市的香炸臭豆腐極受歡迎

我個人最有意思的一次吃麵經歷是在洛杉磯,由於在美國已經呆了很長時間,突然想吃中國的美食,沒想到洛杉磯還真開了一家拉州拉麵,立馬兒一腳油門就奔著那家店開去。一進門和國內的店沒什麼區別,前廳和後廚之間就隔著通透的大玻璃,是為了讓顧客放心,甭管誰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拉麵的製作過程。我這一看不要緊,當即樂出了豬叫聲,一個墨西哥人穿著白色的廚師服帶著白色廚師帽,在那兒一板一眼地抻著面,黝黑的膚色和白色的服裝、麵粉動態地融合在一個畫面中,雙手間的麵條抻得是有模有樣,還時不時抖動雙臂把拉麵砸向案板的薄面之上發出清脆的「咣咣」聲,四肢短小脖子粗的墨西哥人怎麼進了馬蘭拉麵的後廚了?最可樂的是他居然還能聽懂中文「二細、大寬」這樣的專業詞彙,熟練地控制著手中拉麵的粗細。

士林夜市的花枝燒

好吧,說回咱們臺灣的美食,說回咱們臺灣美食的標誌性品牌——士林夜市。夜市,自然得晚上去才會熱鬧。我在臺北那天正好趕上個大熱天,白天出來的,搭乘捷運去了不少地方,一直玩到天黑才開始準備去士林夜市。不得不說,在高溫下的臺北,背著兩臺全畫幅的單眼相機,而且除了短暫地在捷運上的時間以外都是靠雙腿丈量著臺北的大街小巷。汗水溼透了衣服,下到捷運站裡空調一吹,舒服一會兒後又再次衝進蒸騰著溼熱的臺北鬧市,尤其在西門町遊走,還順道去了淡水河邊,在高溫下持續走了將近三個小時。反覆幾次這樣的行程讓體力消耗有點透支,自己再進捷運站都不好意思了,身上的T恤讓汗水浸透得溼了幹、幹了溼,一條條白色的彎彎曲曲的汗鹼印記鋪滿了T恤,一顆顆冒著熱氣的汗珠兒順著頭髮尖兒滴落在脖頸。

出了捷運站立馬兒買了這麼一杯冰柳橙檸檬

還好的是士林夜市是我今天的最後一站,逛完這裡就可以安心回酒店洗澡了。乘坐捷運淡水線至劍潭站下車,出了出口再步行向前幾十米就到了。士林夜市是以陽明戲院為中心所圍成的夜市,由幾條小巷道構成,穿梭其間格外有一種市井滋味。讓我沒想到的是士林夜市是一個綜合的市場,根本不是我想像中的小吃街模式,以至於我嚴重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地方,還問了巷口第一家的店主以確定這裡絕對是士林夜市不會錯。認清這裡就是馳名華人世界的士林夜市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來了一杯冰柳橙檸檬,出汗都讓我有點虛脫了,這一杯飲料我都沒用吸管,掀開杯蓋直接連飲料帶冰渣一氣兒灌進身體,身體的燥熱頓時被鎮住了,太陽穴上方開始疼痛,冰涼的飲料一氣兒灌下讓胃部實在承受不住,通過胃經發出的疼痛向我抗議。

小巷裡各式店鋪及地攤挨家緊臨,小吃攤、服飾店、精品店、鞋店、唱片行、運動用品等,簡直就是個綜合性的大mall,很多商家都在店門口立起微信支付寶收款的招牌,歡迎大陸來的遊客消費。臺灣的飲料有點像日本,便利店裡很多飲料都特別好喝。但讓我沒想到的是鮮榨的飲料依然這麼好喝,這裡最有名的一家冰品店叫辛發亭,臺灣雪花冰、綿綿冰的開創者,已經有四十幾年的歷史。我以前吃的這種在大陸叫刨冰的冰飲都是把冰塊刨成冰沫,然後澆上各種味道的水果原漿,再放上櫻桃、香蕉片、檸檬片之類的點綴。但這裡最有名的咖啡或抹茶冰飲,則是直接讓冰塊就是咖啡冰塊或抹茶冰塊,刨下來的冰沫都是味道十足,再配上軟糯的紅豆,這一盤冰飲上來還沒吃就讓人兩眼放光了。

夜市的食品都是那麼地誘人

來士林夜市吃冰飲肯定不是目的,士林夜市可是積聚了全臺灣各種美味小吃的天堂,市場內囊括大江南北綜合小吃、從牛排、鐵板燒到蚵仔煎、廣東粥、大腸包小腸、炸大雞排、生炒花枝等等琳琅滿目。每到夜晚,逛夜市的人潮總將狹窄的通道擠得水洩不通,尤其到了有名的小吃攤位前,排隊的人絕對能把窄小的街道堵死,我就路過一個小攤位,把一個小丁字路口徹底堵了個瓷瓷實實。這個小攤具體賣什麼的我給忘了,但清晰地記住旁邊鋪位的招牌引起了我的好奇:「青蛙下蛋」,像一種甜品,就是煮熟放入碗中之後中心會呈現白白的一點,看起來像是青蛙卵而得名。如果有密恐的人端起一碗青蛙下蛋不知道是不是得嚇得把碗扔出去。其實,青蛙下蛋跟粉圓是一樣的,拌著檸檬愛玉果凍,吃起來彈牙又滑嫩。

士林夜市有一款名吃很有爭議,吃過的遊客對它的評價毀譽參半,喜歡吃的描述起來簡直是眉飛色舞,不喜歡吃的索性告訴你都不要去嘗試。這種小吃的名字叫:大腸包小腸。其實就是把糯米腸煎至金黃,中間切口夾入小香腸,介紹說是口感香酥飽滿,反正我看著是多少有點油膩的嫌疑,讓我想起在歐美國家烤的那種大香腸。味道有什麼區別?別看我這兒說得天花亂墜,士林夜市的美食也是鋪天蓋地,但我是過午不食,晚上這個時間根本就不吃東西,剛才要不是因為一整天高溫下的暴走,流汗過多險些讓我脫水,我連那杯冰柳橙檸檬都不會買的,甭管去哪兒都是一瓶礦泉水隨身,今天已經嚴重破例了。至於整個士林夜市的美味佳餚,我只能保證挨個聞一遍,但到底是什麼味道我可一句都講不出來了。

臺灣著名美食大腸包小腸

很多朋友也都說我,你也不吃去士林夜市幹嘛?看啊!聞啊!看著各種新鮮的食材被各種烹飪手法料理著,聞著各種美味在夜市裡竄來竄去,看著每個遊客都在山珍海味前大快朵頤,聞著鮮美的食物在各種調料的佐味中發出的陌生味道。迎面走來的人群一個個的就嘴裡最忙,不但胡吃海塞著各種美食,同時還在探討著美食的口味以及下一個美食目標,中間偶爾還往嘴裡繼續灌下帶有果香的冰飲或者正在炸裂著豐富泡沫的啤酒。不得不說,在經年累月的高競爭工作環境中疲於奔命的精英白領們,偶爾來士林夜市過一晚這種無憂無慮醉生夢死的生活絕對是對自己的犒賞,讓舌尖和味蕾在陌生的美味中充分釋放,讓壓力和疲憊在炸裂的啤酒泡沫中煙消雲散,讓身體和精神在士林夜市裡徹底放鬆。減肥!肯定不是今晚的主題。

也可能是我對美食不太在行,最起碼士林夜市裡的美味對我來說都比較陌生。像臺灣名吃生炒花枝,就是用花枝、筍片和紅蘿蔔放在一起快炒,勾芡成羹,加醋和糖調味,看著盤子裡鮮嫩爽口的炒菜和酸甜味道的湯汁,不得不承認是很絕妙的搭配。還有在很遠處就能聞到的炸大雞排的味道,臺灣最著名的豪大大雞排的起源就在士林夜市的這一家,炸好後的雞排比臉還大,店招牌上「豪大大雞排創始店」幾個字非常醒目,同樣醒目的還有「本店雞排一律不切」字樣。要的就是「大」!對了,還有海鮮!臺灣島四面環海絕對是少不了海鮮,但臺灣美食中對食材又不孤芳自賞,美國大生蠔、波士頓龍蝦,深海大魷魚,都堂而皇之地擺在來來往往的遊客面前,讓它們以臺灣烹調方式的料理後裹著香濃的味道展現在每個垂涎欲滴的遊客面前。

拍攝時機好巧,燈頭正好把老闆娘的腦袋擋住

對了,說了半天怎麼把臺灣小吃最有名的一道美食忘了呢?這道美食就三個字,說到這兒我估計所有人都能猜出來了,那就是「蚵仔煎」,但念出來一定不能按照普通話,不然別說臺灣人,就連只會說普通話的北京人也得如入五裡霧中。這三個字一定要用閩南話念出來:「藕啊煎」,如果念的音是「科子煎」,我估計所有的攤販都得暈頭轉向。蚵仔煎其實就是牡蠣,廣東人稱牡蠣為「蠔」,而在閩南潮汕及臺灣一帶稱之為「蚵仔」。閩南有句俗諺叫「肥蚵仔肥韭菜」,意思是農曆二月,韭菜的生長最為旺盛的時候,也是蚵仔最為肥碩的季節。蚵仔煎則是把兩種這個季節中最為肥美的食材搭配出奇妙的黃金組合,不但在味道上,就是在功效上也絕對是黃金組合,真不是我在這裡聳人聽聞。

首先,咱們看牡蠣,從中醫角度來說它可以滋腎陰,對耳鳴、盜汗、遺精等病症都有很好的輔助療效。再來看韭菜,俗名是「起陽草」,能壯腎陽。這道美食可謂是陰陽雙補,對您身體的「先天之本」——腎臟來說可是難得的補品。蚵仔煎用牡蠣加韭菜放番薯粉摻水煎成餅,如此簡單的料理竟然好吃到流傳後世,大範圍風靡,可不僅僅是味道的原因,它的功效肯定是得到了大眾的認可。在閩南東三角,蚵仔煎還是一道考驗婦女廚藝的必備菜之一,新娘子入門後,第一次給公婆做的家常菜中最好要有它。做得好的,會讓公婆另眼相看的。這道家常菜是家家戶戶辦桌時的首選必備菜,有了這樣的「群眾基礎」,來臺灣不吃這道小吃那可是要終生遺憾的!得!我這兒是罵自己啊!這一晚上光看了,一口蚵仔煎都沒吃。

離開士林夜市

好了,天色已晚,準備離開夜市回酒店了。所有的人都是帶著一身美食的香味離開士林夜市,唯有我一個人是帶著一身的汗臭離開。走向捷運的這一段路真是熱鬧非凡,這麼晚了從捷運站口出來的人比進去的人都多。看來士林夜市有點拉斯維加斯的意思,不過是個美食的不夜城。士林夜市的大名讓來自世界各地遊客對它趨之若鶩,其實臺北還有幾家不錯的夜市,不過可惜的是被士林夜市的光芒所掩蓋,如果在臺北旅遊的時間充裕的話,其他幾個夜市也值得逛一逛的,這幾家夜市分別是饒河街夜市、寧夏夜市,希望您不會像我一樣在夜市裡只能瞎轉悠,完全是暴殄天物的行為,但願您能大快朵頤,徹底放開脾胃,歇斯底裡地在每個美食攤位前「附羶逐腥」,這才是沒有白來一次士林夜市。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臺北士林夜市,跟您想的還真有點不一樣
    臺北士林夜市咱們華人對美食的研究如果說排在世界第二,我真想像不出來誰有膽量敢去佔第一的位置。西方國家,就像我去英國的時候,想去品嘗一下這個曾被譽為日不落帝國的大英帝國聞名於世的美食,結果得到的答案就三個:第一是薯條,第二是魚,第三是薯條魚。
  • 臺北市美食:士林夜市
    士林夜市士林夜市是臺北市範圍最大的夜市,也是觀光客造訪臺北必到之地。佔地十分寬廣,可分為兩個主要範圍,一個是傳統陽明戲院周邊的街道,包括大南路慈誠宮一帶;另一邊則是配合夜市改建,集中管理的小吃攤位區域,屬於士林市場範圍,位於劍潭捷運站出口正對面。
  • 大陸遊客團沒了 臺北士林夜市80家店面空置待租
    臺北市指標市集、士林夜市受疫情嚴重衝擊,捷運劍潭站附近的文林路短短700米就有超過30家待租店面。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表示,過去陸客來臺一定會去士林商圈,但這幾年團客個人遊都沒了,因此商家受到影響。
  • 臺灣名片——臺北士林夜市美食一條街
    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個美食家,可不能錯過臺北士林夜市這個吃貨的天堂,雖然窄窄的街巷只有幾塊破鐵皮覆蓋的頂端,但囊括了大江南北味道正宗的小吃,曾經士林夜市與附近的媽祖廟相通,但當時的媽祖廟周邊集中了農貿交易集市都快擠到廟裡了,於是當地管理就一聲令下,在媽祖廟的周邊建起了一堵圍牆,那些攤販就集中在圍牆外面的窄小巷子裡直接擺攤
  • 臺北夜市文化探秘,士林夜市品種繁多的各類知名小吃你知道哪些?
    到臺北旅遊,最具吸引力的莫過於臺北五光十色的夜生活,其中令人津津樂道的即是販售生活用品、服飾、美食的夜市,其中最著名的有士林夜市、基隆廟口夜市、板橋南雅夜市等,而華西街夜市、饒河街夜市、樂華夜市也都是許多老饕指定前往的夜市,想體驗在地臺北夜生活,選幾個夜市逛遊就對了。
  • 臺灣士林夜市二闖上海,能贏嗎?
    臺北人周俊佑住進上海遠郊奉賢區的一座公寓。那裡既不靠地鐵,他也沒有代步車,要走路15分鐘,才能到周邊一處更為幽僻的產業園區。周俊佑看重這裡的大片空地,計劃今年底把早已撤出上海的臺北士林夜市重新開起來,但種種外部條件卻對他頗為不利。
  • 逛吃臺灣:臺北士林夜市小吃推薦
    毫無疑問,士林夜市是臺北最繁華的夜市。它巨大,忙碌,人滿為患,每個晚上都擠滿了人,而街邊小吃的味道和體驗也同樣令人滿意。 1.炸魚丸 魚丸質地很好,海綿狀,帶有鹹味,並且魚丸很新鮮,食客可以選擇辣的或者不辣的魚丸,炸魚丸完成後,還可以讓老闆再撒上少許胡椒粉。
  • 盤點臺北10大必吃夜市,品嘗臺灣美味,臺北夜市吃透透!
    美食推薦(亞龍私信推薦:臺南碗粿,擔仔麵,愛玉冰,燒酒蝦)士林夜市必逛指數:★★★★★臺北赫赫有名的士林夜市是範圍最大的臺北夜市,同時也是國外觀光客造訪必訪的臺北夜市,位於陽明戲院周邊的街道及大南路慈宮一帶,而基河路101號重新營運的士林市場也很熱鬧。
  • 疫情即將過去,吃貨們趕緊做攻略,臺北士林小吃街不同錯過
    世界各地都有著名的小吃街,每逢節假日各地的小吃街上都會聚集著全國各地的吃貨們,今天我們來看一下我們臺北的美食!原先的士林夜市攤位現在已經搬到了地下室營業,在B1的美食區,大家不要找錯啊。現在小吃街以攤販範圍界於東邊基河路為界、西邊文林路為界、北邊小北街與文林路交叉路口為界、小北街延伸至小西街和大南路,大南路與基河路交叉路口為界,此範圍內的三角地帶內的巷子攤販,是臺北市內最大、是最為人所知的夜市之一。
  • 一個人吃吃喝喝遊寶島——第一天的臺北夜市與鳳梨酥
    peiyih幫忙定了西門町的國軍英雄館,國軍英雄館是臺灣軍方開設的,主要供軍人或軍眷住宿,一天1400臺幣,很便宜,交通非常便利,距離西門捷運只有兩三百米。雖然房間設施陳舊了一點,我也很滿足了。從國軍英雄館出來,便來了微熱山丘。微熱山丘如今已是鳳梨酥名店,大陸自由行觀光客必到之處,但在三年前卻是新興品牌。那時候我曾在微博上發了環境圖讓人猜這是什麼地方,幾十條回復沒有一個人猜的出來。
  • 夜上海③|臺北夜市:非正規經濟規劃的「正規化」
    從結果來看,臺北對夜市發展的支持起到了保護城市非正規經濟生存空間的作用,緩解了大都市城市化進程中非正式就業人口的就業難題。在城鎮化的快速進程中,大陸的大型城市也面臨著類似的處境。2014年11月,商販在臺北士林夜市售賣炸物。IC Photo 圖夜市作為非正規經濟的在地價值夜市可以被看作是在夜間共同出攤的流動攤販經濟,是聚集型非正規經濟中的一種類型。
  • 臭豆腐列臺北夜市十大美食網絡票選之首
    新華社臺北8月6日電(記者何自力潘麗君)在臺北夜市,一塊油炸酥脆、外臭裡也臭的臺灣臭豆腐,配上圓白菜醃製而成的泡菜,淋上蒜末汁或醬油、麻油、辣椒醬等,吃起來滿嘴爽脆,酸酸甜甜,令人久久不忘。  日前揭曉的「2017臺北夜市打牙祭」網絡票選臺北夜市十大美食結果中,臭豆腐最受饕客青睞,蚵仔煎、雞排緊隨其後,入選三甲。
  • 去臺北旅遊,必須逛的四大夜市,每個都藏著寶藏,敞開肚子去飽餐
    文/不二姑娘說到夜市,在每個繁華的城市,都有一條熱鬧的夜市街,夜市街的小攤上售賣著各種各樣的商品以及全國各地的特色小吃,最重要的是價格還非常的實惠,很多人都喜歡逛夜市攤,在夜幕降臨的時候,走在喧鬧的人群當中,體驗一下生活的樂趣
  • 趙麗穎逛臺北夜市 瘋玩射氣球「掃蕩皮卡丘」
    趙麗穎逛臺北夜市  內地女星趙麗穎因為《花千骨》在兩岸三地走紅,戲約一部接一部,近日首度來臺拍戲,預計停留1個月,更被拍到17日晚上出現在臺北士林夜市,戴著黑色帽子和口罩,對於射擊遊戲的攤販相當有興趣,化身成
  • 不用去臺北士林夜市,大陸這6個夜市攤位絕對滿足你的所有好奇!
    寶華路隱藏著實力滿滿的老字號,是廣東人舌尖上記憶的味道。寶華麵館,從來座無虛席,30年只為堅守那一碗雲吞麵。招牌鮮蝦雲吞麵,雲吞皮薄餡滿、湯水鮮美濃鬱、蛋面彈牙清香,混合的口感讓人慾罷不能。陳家祠後面的宵夜街,叫上一份牛雜,能坐一晚上;文明路上的大排檔,加完班的白領能量補給站。
  • 吃貨看過來,臺灣士林夜市來遵義這個地方啦!
    寶(飽)島臺灣,美食數不甚數,當夜幕降臨,一條長街燈火通明,食物的香氣遠遠就能聞到,風格各異的攤位上熱氣騰騰,老闆一邊叫著號碼牌,一邊麻利地烹飪食物……熱鬧、美味、快樂,所有美好的感情都包裹在食物中,夾雜著關於「吃」的認真。
  • 臺北西門町飄揚五星旗 臺民眾看傻眼狂拍照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每年大陸
  • 一條夜市藏著3家米其林,臺北饒河夜市去年還很熱鬧
    臺灣人對於美食的熱愛程度舉世皆知,無論何種階層與年紀的人都能透過品味美食得到滿足,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跟氣候造就了臺灣豐饒的物產,北中南各地都有其特色與風味,真正在地好料在夜市裡全部找得到。同時臺灣餐飲業的嚴謹態度也成就了臺灣美食的蓬勃生機,比如一碗牛肉麵的故事都被每一個臺灣人娓娓道來、講上好久。
  • 遊臺北士林官邸花園
    ,目前士林官邸已成為臺北市一座生態公園。來臺北觀光,許多人都會來士林官邸看看,感受這不一樣的花園景觀和風景。官邸的花園中栽種著許多蔣介石與宋美齡喜愛的花草樹木,每當花草盛開時,這裡便散發著玫瑰的花香。士林官邸雖已不是過去意義上的官邸,但是它的精巧布局,它的悠逸情致,令人流連忘返,烙下了深刻印象。士林官邸,其實就是一處有樹有花的美麗花園,雖然臺北的冬天寒冷,但園內仍不乏有花卉可賞。
  • 臺北必去四大夜市,人均不到50讓你吃到扶牆出
    說起臺灣,繞不開的總是它千變萬化的夜市,從東街吃到西街,從北門吃到南門,豐富的夜市美食讓人流連忘返,你就不要想著是來減肥啦。上個月,小薯時隔三年又去了次臺灣,掃蕩各地夜市美食,率先整理出臺北四大夜市,用親身經驗告訴你哪些美食非吃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