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演員就琢磨演技,是歌手,就好好唱歌,別一天天吃著碗裡惦記著鍋裡,一個不小心,碗打了,鍋翻了,得不償失。
——遇言姐
上一次,遇言姐寫到英國王室成員到中國做廣告,終於在中國廣告中過上了紅衣衛士、皇家馬車版田樸珺夢想中的貴族的生活。
留言有不少小夥伴讓我繼續聊聊,還有多少國外的明星是中國廣告界的寵兒,遇言姐今天也來說說明星廣告史。
品牌喜歡勾搭明星,原因不外乎三點——
第一,希望明星的走紅帶動產品的走紅,利用明星效應,擴大自身的知名度和影響;
第二,希望將明星的類別特徵融入到產品品牌中,促使其品牌人格化;
第三,希望消費者將對明星的喜愛甚至仰慕轉移到品牌上,這在心理學上稱之為「移情」。
而明星需要持續的曝光以及與自身位置對等的認證,於是兩者一見面,眉來眼去,天雷地火就成了定局。
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廣告開始於1880年,從以招貼畫和路牌廣告為主逐步發展,到20世紀初,代言成為此時廣告的一大特色,越來越注重選用身材樣貌皆出眾的女明星作為廣告的基本主題。
在那一時期,報紙、雜誌是明星們廣告代言的主戰場,而最主要的內容,也不外乎是香菸、飲料和化妝品。
和好萊塢隔著半個地球的中國,彼時,也出現了自己的明星代言。
讓遇言姐沒想到的是,當年的明星代言範圍之廣、涉及面之寬,絲毫不亞於今天的營銷大Case。
時間來到今天,品牌和明星的合作早已爐火純青,代言的產品也不僅僅局限在香菸飲料,並且代言費用動輒千萬計價。
比如,「北美意難平」的主角賈斯汀·比伯曾經為指甲油OPI代言,當時的產品線以他的一首歌為名:One Less Lonely Girl。
那會兒只有16歲的比伯拿到的是一筆1,200萬美元的廣告費。
名人的影響力可以直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形象,且相比較國內純靠「流量」炒起來的明星們,品牌商們發現,歐美的體育巨星和好萊塢明星們事兒少、名氣硬,物美又價廉,且只要搭上海外名人這條線,哪怕再被人diss的品牌也能有機會「翻身把歌唱」,玩得好了,直接收割一把熱搜,順利晉級高級市場。
著名市場研究公司Millward Brown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企業使用明星代言比例僅次於日本和韓國,列全球第三位。
國內市場開始試水海外明星,對於明星們本身也是好事。
如今越來越多好萊塢明星到中國出席商業活動賺快錢。
國內明星參與房地產商業活動很常見,但好萊塢明星在美國基本不做商業代言,一般只在海外有部分商業廣告。
一位在國外經紀公司駐華辦事處工作過的知情人曾跟遇言姐透
好萊塢巨星雲集,要爭得一份廣告代言合同非常難,所以好萊塢的明星們在海外市場更容易找到商機。
另外,美國的地產公司不像國內那樣運營,請明星撐場面的事情不太符合美國人的消費習慣。
但請海外明星代言是把雙刃劍,成敗案例比比皆是。
2011年,小李子李奧納多·迪卡普裡奧跑到了巴黎第八區,為國產手機OPPO拍攝了一則堪比大片的廣告,我相信,很多小夥伴對這個廣告都記憶猶新,畢竟那個時候,「國產」和「好萊塢明星」這兩個詞組,怎麼看都是平行線。
小李子剛出道那會兒拍《鐵達尼號》的片酬差不多是100萬美元,當年大賣的電影《盜夢空間》算上票房分紅賺了5,900萬美元,而這一個國產品牌手機的代言費號稱破了他的代言記錄,500萬美元接拍一個廣告,雖然有淋雨的戲但也賺翻了。
一般一部電影要拍至少兩三個月,而一個廣告片撐死了拍3天,這種「快錢」不香麼?
克裡斯蒂安·貝爾憑藉《鬥士》拿到了2011年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片方得知這一消息更是激動,這相當於為他當年的新片《金陵十三釵》做了一個大廣告。
出品方新畫面影業公司也大手筆在好萊塢最有影響力的娛樂刊物《綜藝》上花了26,000美金(約17萬人民幣)為貝爾做了祝賀廣告。
除了手機、電影,國潮品牌也不會放過這一波的熱潮。
2008年,美特斯邦威的高端副牌,Me&City風頭正勁,也開創了「國潮」品牌邀請好萊塢明星拍攝廣告的先河。
首先被選中的,就是當年憑藉短命爽片《越獄》在國內大紅大紫的溫特沃斯·米勒,米帥。
也許是嘗到了「好萊塢明星」代言的甜頭,第二年,Me&City直接將當年稱霸時尚雜誌封面內頁的話題超模——Agyness Deyn阿格尼斯·迪恩,Cole Mohr柯爾摩、裴蓓等人一網打盡。
2011年,Me&City更是讓阿格尼斯·迪恩和「開花」奧蘭多·布魯姆組CP,直接撒了把狗糧,也讓自己的品牌閃亮了一把。
還記得遇言姐放在開頭當鎮樓的羅納爾多和卡卡的金嗓子喉寶雙人組麼?
其實南美足球巨星和中國的淵源還不僅限於以上兩位,阿根廷帥哥梅西也代言過中國汽車品牌奇瑞旗下的麒麟汽車。
除了汽車,梅西還曾經為我們的華為打Call。
梅西個人的魅力鮮有人能抵擋,於是騰訊的手遊還乾脆推出了一款「梅西主題」皮膚,讓不少玩家心甘情願掏了腰包。
再比如出演了電影《賈伯斯》的阿仕頓·庫徹,在2013年10月便開始為聯想公司做推廣。
聯想公司稱,庫徹將成為一名「產品工程師」,與該公司Yoga平板電腦生產線上的工程師一起,「為設計、規格、軟體和使用情景提供建議和決策」。
2019年,因為《速度與激情》系列而成為「肌肉與智慧」並重代言人的範·迪賽爾,直接跑到中國來,騎上了兩輪電動車到處耍帥……
能讓硬漢不開四驅改玩電動車的就是國產網紅,雅迪。
而這款能和「範」爺一起出鏡的車正是號稱「新一代的高端兩輪電動車」的雅迪G5,國內定價7,999元。
據說,雅迪G5還將作為範·迪塞爾的座駕出現在人氣系列電影《極限特工4》中。
除此之外,還有歐時力的超模天團。
2017年直接請出頂流熱搜肯豆和貝拉雙雙出鏡。
在稍早前,歐時力還請來了維密當家超模,米蘭達·可兒當代言,一舉把小清新抬成了高級Fashion。
其實說一千道一萬,明星代言不過是品牌的營銷手段,扒開花裡胡哨的外皮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品牌自身的內涵與質量。
明星再花哨,產品質量不過關,到最後呈現出的也不過是電視臺點名批評的尷尬畫面。
再者,花大價格邀請巨星代言真的能達到雙贏的局面麼?
遇言姐覺得未必。
利用明星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大前提是明星的「人氣」要足夠旺,還要持久。
但是明星與「流行、時尚」伴隨,人氣如潮水,有潮漲必有潮跌。
同時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粉絲們追求簡單,本能抗拒混亂,如果只記住了明星而記不住產品,廠家花了巨資卻成了明星的「嫁衣」,如果明星本身出了「差池」,品牌也會連帶受影響。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