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學新動向|英國黑人作家協會成立:呼籲出版公平

2020-12-04 澎湃新聞

黑人作家協會

因美國非裔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對種族問題的關注,使得相關圖書銷量大漲。但在批判別人的同時,出版業內部是否同樣存在對待黑人作家不公平的現象?

英國黑人作家坎迪絲·卡蒂-威廉斯在出版行業工作了七年,她現在決定站出來發聲。在她看來,這個行業本身就有一定的「封閉性」,對於沒有出版經驗的新手作家來說,甚至都不知道「出版申請」由哪些部分構成,或是應該寄送到何處。整個環節中至關重要的出版經紀人在進行選擇時,往往帶著自己的偏好,有時甚至是局限,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是傾向於選擇那些已經在這個圈子裡的作者。雖然過去也有黑人作家的作品出版,但畢竟只佔非常少的一部分,而且根本不可能一次性推出很多黑人作家。

同時,黑人作家還會被要求在作品中增加白人或種族主義者的角色。

近日,100多位黑人作家在英國成立「黑人作家協會」(Black Writers』 Guild [BWG]),其中包括布克獎的獲得者伯納德·埃瓦裡斯託(Bernardine Evaristo)、班傑明·澤凡尼亞(Benjamin Zephaniah)和瑪洛麗·布萊克曼(Malorie Blackman)。他們向包括企鵝蘭登書屋和麥克米倫在內的五家大型出版公司發表了公開信。

伯納德·埃瓦裡斯託、班傑明·澤凡尼亞和瑪洛麗·布萊克曼

在這封公開信中,他們要求出版商公布關於黑人作家的相關數據,比如有多少黑人作家進行申請,而最終獲得出版的又有多少。他們還建議出版商僱傭更多的黑人員工,包括編委會、市場營銷、發行等部門,以便能夠發現更多非裔新人作家。同時這還因為黑人作家的作品往往會被編輯和營銷部門誤讀。

「小說的衰落」時代

約翰·沃特斯在今年3月份發表了對於約瑟夫·博圖姆的《小說的衰落》的書評。小說的興起被認為是新教靈魂救贖的文本形式,在很多意義上看,新教和小說的敘述都共享著相似的東西,比如主體,又比如追尋。但是在越來越相信理性和自我的時代,靈魂的救贖反倒成了一個並不主流的形式。但小說的不同在於,它並沒有像宗教那樣完全地被壓制或者被取代。小說的敘事形式分散在諸多的形態中:傳記、劇本、類型小說等,它們至今也只能作為小說的子集而存在。或許改變的還有更多,我們的「福克納們」和「村上春樹們」似乎再也無法與「狄更斯們」一較高下,前者和後者代表了不同的東西。曾經和文學結合的很好的教育已經和文學決裂了,沒有人在飯桌上談論大衛福斯特·華萊士的作品,文學的根須已經從公共生活中拔起。在今天,文學已經變成一個一旦完成就已作古的東西了。正如博圖姆所說,當前文化缺少一種對自身的必要的確信,時間的存在被瞬間的存在替代了,沉思被膚淺替代了。雖然小說沒有死亡,但是沒有人知道結局究竟是什麼?或許作家們早已經有屬於自己的答案。喬納森·弗蘭岑在答覆唐·德裡羅的信中提到,「作家領路,而非屈從……背景縮小了,但強度反而提升了……作家寫作不是為了成為某種次文化的亡命英雄,而主要是為了拯救自己,以獨立個體的身份存活下去。」

《小說的衰落》

在疫情之後,旅居倫敦的挪威作家卡爾·奧韋·克瑙斯高在封鎖期間,完成了《我的奮鬥》之後的首部小說《晨星》()的收尾工作。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卑爾根,教授阿爾內、藝術家託弗、司機埃伊爾、祭司卡特琳、記者約斯泰因和助理護士蒂麗德同時發現了天上的一顆巨星,而他們又各自面對彼此間錯綜的關係和自己的生活困境。「慢慢地,對新聞的興趣平息了,生活重又繼續,但畢竟不同以往,因為不尋常的現象,開始在人類生存的邊緣發生。」克瑙斯高告訴《世界之路報》,「在疫情期間,我的工作時間已大大縮短,可是專注的程度反而增強了,所以進展順利……倫敦疫情的死亡數字、空寂的街道、商店裡的口罩和手套,創造出了一種奇異的氣氛,也許已經以某種方式滲入了我的小說。」

Morgenstjernen

另一本新作《耶穌之死》來自定居澳洲的作家庫切。這本書的出版標誌著耶穌三部曲的完結,前兩部為《耶穌的童年》(2013)、《耶穌的學生時代》(2016)。在一個貧瘠的、社會主義的、世俗的、西班牙語烏託邦,來歷不明的大衛帶著一封信抵達了這裡,同為難民的西蒙領養了他,他們都是沒有名字的,「我們用的名字都是那兒的人給我們取的,但是我們就算叫數字也沒關係。數字,名字——這些都是任意的,隨便取,一樣無足輕重。」他們來到「諾維亞」,一個提供優越的社會主義福利和良好生活的地方,後來因為大衛被學校拒收,他們偷偷溜了出去。就像歐茨所說,這部小說是一部提供意義和尋找意義的寓言,但它真的並不卡夫卡,它是通往勝利的。伴隨著耶穌三部曲,庫切走向了他自己的晚期風格,在各個方面都極盡簡約,這或許也是因為他曾經做過程式設計師。在《耶穌之死》的一段對話中,庫切為我們展現了何謂希望。「西蒙說:『……閱讀……意味著要了解世界——了解世界的本來面目,而不是你希望的樣子。』……『為什麼?』大衛說……『事情不一定是真實的,』大衛後來說,『這就是你不喜歡唐吉訶德的原因。你認為他不是真的。』」

詩歌的兩種形態:Ins詩歌、非裔音樂詩學

在當下的詩歌形態中,Ins詩歌是最引人注目的,儘管它似乎已經逾越了詩歌的範疇。Ins詩歌問題一直是懸而未決的:Ins詩歌幾乎是非詩歌的,但它又為當下的日常提供了一種頗有活力的敘述。《倫敦書評》 Vol.42 No.10刊發有克萊爾·巴克內爾的《Ins詩歌》()一文。Ins詩歌是極簡主義世界的一員,它的詩行沒有大寫,幾乎沒有標點,幾乎沒有韻律,很難說這種形式繼承了e.e.卡明斯的某些智性詩歌。Ins詩歌是全媒體時代的產物,露比·考爾、伊莎·戴利-沃德、克裡奧·韋德、朗·利維、阿曼達·洛夫萊斯、查理·考克斯、阿提庫斯賺取了大量的粉絲,但讀者主要的態度並非褒揚,而是隔著屏幕的窺私式的把玩。最著名的是露比·考爾,她的《牛奶與蜂蜜》和《太陽和她的花朵》都是暢銷榜的寵兒,她最著名的詩歌是「如果你於自己並不完滿/你將永遠不完滿/於他人」。Ins詩歌是即時的、一次性的、對撞性質的,它充滿星星和女性身體,它被川普、MeToo運動的幽靈籠罩著。歸根結底,Ins詩歌是不自由的,它是破碎的時代之甕,離我們的世界和我們的文學相去甚遠。

Instapoetry

另一個主要的詩歌形態很難被定義,它是富有音樂性的,具有生命感的,其中大部分詩人都是非裔。這次選擇傑裡科·布朗、納撒尼爾·麥克基先做介紹。今年普利茲詩歌獎頒給了傑裡科·布朗的《傳統》(),這是一份黑人和死亡的目錄。在這本詩集中,他寫道「所以聖經一開始就說,黑暗。我還活著。」布朗在21歲快上研究生的時候,愛上了詩歌,成為詩人,他的處女作獲得了美國國家圖書獎。卡明斯基稱他的詩歌不是書生氣的,而是鮮活的,氣勢磅礴的,帶有諷刺意味的。關於這一點,蘭金表示了認同,她稱其有著「毀滅性的天才」。他創造了被他稱作對體(duplex)的詩歌形式,這是十四行詩、加扎勒和布魯斯的結合。目前他在一所大學負責創意寫作項目。

The Tradition

《巴黎書評》「詩歌的藝術」系列第107期刊發了國家圖書獎獲得者納撒尼爾·麥克基的訪談。麥克基將自己看作是爵士詩人,或許也是迄今為止最接近爵士樂的詩人,「語言的音樂,而非聲音的,它是意味與暗示,是微妙的,顫動的」。當他說「爵士樂有著巨大的耳朵」的時候,他說的是他可以寫出爵士樂。在大學畢業後,麥克基做了很多年的DJ,做了Tanganyika Strut節目,該節目傳播爵士樂和世界音樂。在詩作「Mu」系列中,麥克基吹奏了一種被取消的黑人的呼吸,以更具體而深入的方式,堅持了黑色的呼吸,「雖然我們無法呼吸,但是我們吹奏了」。在這裡,他延續了奧爾森、克裡利、巴拉卡、金斯伯格以及黑人音樂的詩學,並抵達了當代的黑人境況和不確定的生活處境。這就是麥克基的詩歌,它總是音樂的,總是無目的地的。在這篇訪談中,他提到現代主義尤其是先鋒派是一種小圈子的行徑,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了這個事實。

八十天,八十本書環遊地球(Around the World in 80 Books)

2020年美國疫情爆發後,哈佛大學在學期中停了課,這是其建校後第一次在學期中停課。大衛·丹穆若什 (David Damrosch)從馬斯喀特返回紐約布魯克林,隨即取消了飛往東京、芝加哥、貝爾格勒、哥本哈根、海德堡的行程。他萌生了環球旅行的想法,做一個儒勒·凡爾納、澤維亞·德·梅斯的想像中的旅行的閱讀版,只不過沒有熱氣球、也沒有情慾故事。丹穆若什是哈佛比較文學系教授,他的研究領域是世界文學,他的研究方法無疑是遠觀而非細察的。在《什麼是世界文學?》中,他將世界文學想像成一種「閱讀模式」,「一種以超然的態度進入與我們自身時空不同的世界的形式」。1968年他在接觸《項狄傳》之後,進入世界文學的世界——在通俗層面,它有哈利波特和埃萊娜·費蘭特 ;在經典層面,它有福克納和但丁;在超經典層面,它有《詩經》《波波兒烏》——它幾乎是當下唯一一個超出當下人文研究範式的學科領域,儘管它從未真正釋放自己的美與能量。

「八十天,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從5月10日開始,到8月31日為止,以

伍爾夫的《達洛維夫人》

(5月11日)開篇,以託爾金的《指環王》(8月28日)終篇,每周五篇為一個城市/主題。丹穆若什預定的路線是:倫敦、巴黎、克拉科夫、威尼斯—佛羅倫斯、開羅、剛果、耶路撒冷、設拉子、加爾各答、東京—京都、上海—北京、裡約熱內盧、墨西哥—瓜地馬拉、瓜德羅普島、紐約、巴爾港。這份世界文學研究項目有阿拉伯語、土耳其語、羅馬尼亞語、德語、中文同步翻譯。

然而,這個項目很難令讀者產生「傾心吧,讀者,你將心生喜悅」的感覺。總體說來,它更像是一個個人實驗作品,它為我們提供了思考世界文學的簡易方程:任何文學都必然是世界文學,文學也必然在世界文學之上生長。我從中選擇幾個主題作為補敘之用。在「開羅:無盡的故事」的主題下有《新王國的戀曲》《一千零一夜》、馬哈福茲、帕慕克、約哈·阿爾哈西;在「耶路撒冷:陌生之地的陌生者」的主題下有《摩西五經》、大衛·格羅斯曼、D. A. 米夏尼、埃米爾·哈比比、阿多尼斯;在「設拉子:沙漠裡的玫瑰」的主題下有哈菲茲、迦利布、瑪嘉·莎塔碧、沙哈裡亞爾·曼達尼布爾、阿哈·沙希德·阿里;在「東京—京都:東方裡的西方」的主題下有樋口一葉、紫式部、松尾芭蕉、詹姆士·梅利爾、村上春樹;在「上海—北京:通向西方」的主題下有吳承恩、杜甫、魯迅、張愛玲、莫言;在「裡約熱內盧:烏託邦、反烏託邦、異託邦」的主題下有莫爾、伏爾泰、博爾赫斯、李斯佩克朵、皮扎尼克;在「瓜德羅普:島嶼詩歌」的主題下有沃爾科特、喬伊斯、荷馬、阿特伍德、尤迪特·沙朗斯基。這些寫作方案和研究主題並沒有突破現有的世界文學研究框架。它穿過時間,但沒有捕獲時間,這或許是所有文字所需要面對的問題。美妙之處在於丹穆若什總是能找到一種互文的、光譜式的方式來解讀或者曲解一位作家,而這是我們理解文學或者世界文學的一個入口。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世界文學新動向|小說在衰落?這次「殺死」它的是女性?
    「沒人希望男性白人作家滅亡,只希望他們能給其他性別或少數族裔作家留出些發展餘地。」LGBT文學石牆暴動(The Stonewall Riots)已經過去51周年。在這51年間,LGBT群體為我們創造了更為民主和包容的世界。時至今日,LGBT文學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文學一個主要而耀眼的門類。
  • 埃爾德雷德·瓊斯去世,《非洲文學批評史稿》出版
    在1953年,就讀於著名的牛津基督聖體學院(Corpus Christi College,創立於1517年)學習英國語言文學專業。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後的當年,埃爾德雷德·瓊斯回到福拉灣學院,在那裡教授英國文學。1964年,當選為英文系教授和主任。福拉灣學院隸屬於達勒姆大學,他在1962年憑藉對伊莉莎白和雅各布戲劇中的黑人研究而獲得博士學位。
  • 2018年將有哪些作家進入公版領域?
    1967年的世界動蕩、掙扎又蘊含著人類繁榮。美國深陷於越南戰爭,受到國內反戰力量強烈的阻撓,馬丁·路德·金髮表了人生最後的民權演說。歐洲大陸,面對消費社會與物質主義的蓬勃發展,存在主義、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激發著學生群體對於政治解放與個人自由的渴求。世界範圍內的民族解放運動此消彼長。同時,加拿大蒙特婁舉辦的世博會獲得了空前成功,呼籲著對守護同一個人類地球使命。
  • 縉雲縣網絡作家協會成立,隨侯珠當選主席
    大會開幕式青年網絡作家陳青李(隨侯珠)當選為縉雲縣網絡作家協會第一屆主席,夏玲(紫伊281)為名譽主席,耳東兔子、錦夏末為副主席。縉雲縣網協首屆理事會縉雲網絡文學發展繁榮,湧現出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都頗有影響的網絡作家,如紫伊281、隨侯珠、顧惜之、耳東兔子、錦夏末、雁無痕、不知春將老等等。「縉雲縣有非常多位優秀的網絡作者,在網絡上,已經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 世界文學新動向|新加坡文學獎與打工詩人
    有人視之為「尋根文學」。謝裕民祖籍廣東揭陽,1959年生於新加坡,1995年受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他曾任《新明日報》文藝副刊編輯,現為《聯合早報》副刊組資深高級編輯。此前,《秋》《冬》《春》分別出版於2017年、2018年、2019年。《夏》從2020年2月開始,其時新冠新聞正在洶湧,到2020年5月結束,世界各地都在不同程度的封鎖中。另外,史密斯還帶我們回到了二戰時期,像其他三部那樣,一段相得益彰的歷史時期和現在當下構成了一個平行世界。
  • 世界文學新動向|雨果獎的線上頒獎典禮
    雨果獎和科幻文學像很多頒獎典禮一樣,雨果獎頒獎典禮暨世界科幻大會從紐西蘭惠靈頓挪到了線上。自2016至2018連續三屆摘得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的N.K.傑米辛(Nora K.2020年雨果獎獎盃1953年至今,雨果獎都是由世界科幻協會主持。
  • 風聖大鵬:當選陝西省網絡作家協會主席,深感肩負重大文學責任
    8月7日,陝西省網絡作家協會成立大會在西安舉行。中國作協黨組成員胡邦勝,中國作協副主席、陝西省作協主席賈平凹,陝西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賀晉東,陝西省委統戰部副部長崔亦國,陝西省作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錢遠剛,全國各大文學平臺相關領導和網絡大神出席活動。
  • 文學在於創造美好世界
    浙江在線10月24日訊 帶著微笑,帶著思考,更帶著重任——10月21日,浙江省作協主席、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從法蘭克福書展回到杭州,「麥旋風」正徐徐吹拂著浙江作家的心。亦如麥家海外代理譚光磊所言:「我對麥家作品的文學質量非常有信心。現在的問題並非麥家是否做好走向世界的準備,而是世界是否準備好了讀懂麥家。」
  • 江津區又有2位作家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江津網9月8日訊(記者 張渝)近日,中國作家協會官網發布《中國作家協會2020年新會員名單》,我區作家龐國翔、楊平名列其中。據中國作家協會發布的公報顯示,中國作家協會2020年發展會員663人,重慶市佔12人,江津作家龐國翔、楊平在列。
  • 「新時代的中國」第二屆全國網絡文學現實題材主題徵文大賽啟動
    大賽由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江蘇省委統戰部、江蘇省作家協會、南京市委統戰部、南京市委網信辦和南京市新聞出版局指導,江蘇省網絡作家協會、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南京市建鄴區委宣傳部、連尚文學聯合主辦,南京市作家協會和逐浪網承辦,最高獎項獎金達10萬元。
  • 英國文學的獨特氣質: 「烏託邦文學」與「反面烏託邦文學」
    這種被稱為「光榮革命」的革命達成了議會與王權的妥協,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君主立憲的國家制度,一勞永逸地解決了長期困擾英國的政治難題。從此以後,英國再沒有發生政治革命,也沒有出現政治獨裁者。合理的先進的國家政治制度為英國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為現代世界的民主制度作出了表率。可以說,英國是世界現代政治制度的主要設計者和實踐者。換言之,現代世界政治制度起源於英國。
  • 清華大學出版社攜手中國南極北極科考專家位夢華成立科普文學工作室
    清華大學出版社攜手中國南極北極科考專家位夢華,成立「位夢華科普文學工作室」,旨在發揮清華大學出版社的出版優勢,整合優質科普作者資源,為少年兒童出版優秀的科普文學作品,激發少年兒童對科學的興趣,培養少年兒童的科學素養。位夢華首部少兒科幻巨著「位夢華少兒科幻系列·暗物質探索者」首批5冊也將同步出版發行。
  • 1843年英國作家狄更斯創作的中篇小說《聖誕頌歌》首次出版
    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12月18日,1843年12月18日,英國作家狄更斯創作的中篇小說《聖誕頌歌》首次出版。狄更斯,英國作家。主要作品有《大衛·科波菲爾》《匹克威克外傳》《霧都孤兒》 《老古玩店》《艱難時世》《我們共同的朋友》《雙城記》等。該小說主要講的是一個吝嗇鬼的故事。
  •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吳巖榮獲2020年託馬斯D克拉裡森獎
    南方科技大學人文科學中心教授、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吳巖榮獲美國科幻研究協會頒發的託馬斯·D·克拉裡森獎(Thomas D. Clareson Award,全稱The Thomas D. Clareson Award for Distinguished Service)。
  • 世界文學新動向|2020圖書盤點開始了
    榜單涉及五種翻譯類書籍,其中有義大利匿名作家埃琳娜·費蘭特(Elena Ferrante)、巴西已逝文豪馬查多·德·阿西斯(Machado de Assis)、泰米爾語作家佩魯馬爾·穆魯根(Perumal Murugan)的作品。
  • 信陽作家俠客飛鷹籤約海外出版,新書《探險風暴》即將出版上市!
    信陽作家籤約海外出版,新書《探險風暴》即將出版上市! 2020年6月,我市青年兒童文學作家俠客飛鷹的新作《探險風暴》系列原創少年奇幻冒險小說,籤約香港華人書局,預計8月出版上市。屆時,其作品也將會在亞馬遜及國內各大網商平臺上架銷售。
  • 他曾兩次超越J.K.羅琳,成為英國最受歡迎的文學作家
    《哈裡·波特》的作者J.K.羅琳成為英國最受歡迎的兒童文學作家這還不夠再來看看2000年英國《衛報》這驚悚的描述「他昨天從墳墓中伸出手來擊敗了《哈裡·波特》的作者J.K.羅琳」(引自原文第一段)他在「世界圖書日
  • 文學作品的光亮——紀念英國作家狄更斯逝世150周年
    2020年6月9日是英國著名作家查爾斯·狄更斯逝世150周年。時至今日,《霧都孤兒》《雙城記》《遠大前程》等作品仍被列入書單,人們依然在閱讀狄更斯。在狄更斯生活的年代,他的作品受眾已十分廣泛,上至女王,下至窮人,都被深深吸引。狄更斯富有智慧和同情心,對當時的社會問題理解深刻。
  • 663名中國作家協會新會員中的4張「石化面孔」
    9月4日,中國作家協會發布[2020年第1號] 公報:經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會議審議批准,2020年發展中國作家協會會員663人。入會日期為2020年8月20日。中國石化的中國作協會員已達到45名。先後出版個人文學集《人在旅途》《瀟湘何處》和理論文集《篤思微瀾》50多萬字。她的散文《寂靜的家園》《鄰居胡伯》《家鄉一家人》《想家的感覺》《康老師》《香妃墓》《生活韻味》《流動的油城》《南泥灣之歌》《鑽塔有約》《老家的夢裡水鄉》等作品,先後在《長江文藝》《芳草》《散文百家》《歲月》《青海湖》《地火》及《湖北日報》《中國石化報》等報刊雜誌發表。
  • 2020好書推薦第三期|作家|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民文學出版社...
    貳《生命拍賣》推薦作者簡介:安傑拉·馬森斯,英國懸疑小說作家,來自英格蘭中部衰落破敗的老工業區黑鄉,少女時期因家庭原因在學校長期遭受霸凌,孤獨成長。她在購物中心當了19年保安。在長達25年的時間裡,她堅持寫作,卻屢屢被出版商拒之門外,直到 「金·斯通警探系列」第一本《無聲尖叫》被數字出版商BOOKOUTURE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