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民營經濟「穩神競進」大氣場

2021-01-09 中國網財經

  編者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國之路離不開非公經濟的健康發展,各地工商聯組織圍繞"兩個健康"的主題,紛紛推出新舉措,力爭形成逆勢而進、實虛並進、紮實推進、激情奮進的民企發展新高潮。近日,湖北省委統戰部、工商聯通過大規模地走基層,走訪企業,大力開展調查研究,大力度提供服務,在"抓大扶小"引導服務民營企業發展中的實踐創新,帶動了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關注、關心、服務民企,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營造了民營經濟"穩神競進"的良好氛圍。

  今年以來,湖北省各級黨委統戰部、工商聯開展了"進萬家民企、促跨越發展"活動。湖北省委常委、副省長、省委統戰部部長張岱梨指出:"這既是服務民營企業健康發展、促進湖北民營經濟再上新臺階的一項重大舉措,又是貫徹同心思想、促進'兩個健康'的一次創新實踐。"各級黨委統戰部、工商聯大規模走進基層,大範圍走訪企業,大樣本調查研究,大力度提供服務,帶動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關注民企、關心民企、服務民企,共同營造了湖北民營經濟"穩神競進"的大氣場。

  據介紹,"進萬家民企、促跨越發展"活動是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下行壓力增大、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較大的背景下開展的,活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紮實有效。從總體上看,一是堅定不移地發展民營經濟的氣場更大、氛圍更濃、信心更足;二是湖北省民營經濟總量進一步壯大,上半年私營企業總數達33.22萬戶,增長7.9%,個體工商戶達185.28萬戶,增長8.6%,民間投資成為投資主導,上半年佔全省投資的比重達65.3%,民營工業產值快於工業產值增幅;三是民營經濟發展的環境得到優化,民營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逐步得到破解,並形成了有利於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的工作機制。

  逆勢而進,紮實推進,湖北民營經濟交出了亮麗的答卷:《人民日報》頭版頭條聚焦全國十大非公經濟典型百步亭集團的黨建工作法,稻花香集團衝刺500億元產業集群,卓爾在漢正街加速外遷過程中加快漢口北建設,勁牌公司實現利稅大幅增長,武漢智能電梯產品營銷11個國家和地區,凱迪電力成為新能源領軍企業……在2012年公布的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湖北17家企業上榜,上榜企業數量居全國第六位。

  大調研:深化對民營經濟省情認識

  在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複雜嚴峻的情況下,湖北各級黨委統戰部、工商聯堅持面向基層、重心下移,深入民企、了解民企,掌握翔實的第一手材料,找準問題,把脈問診。

  把"兩個全覆蓋"作為"進萬家民企、促跨越發展"活動的首要任務,走進民企覆蓋到統戰部和工商聯的所有專職幹部,結對聯繫覆蓋到各級工商聯常委企業。各地普遍成立領導專班,召開動員大會,對活動進行部署,推行"四必工作法"(結對企業負責人必訪、企業生產經營一線必進、企業員工代表必談、企業基本數據必採集),讓幹部接地氣、企業鼓士氣、發展增底氣。

  把深入調研作為"進萬家民企、促跨越發展"活動的基本要求,一是對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進行摸底調查和分析研究,全面掌握全省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的基本情況;二是開展小微企業"保生存、謀發展"專題調研,發放調查問卷30000多份,與1800名小微企業主面對面座談,深入了解小微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困難,提出對策,提振信心;三是開展千億元產業發展調研。圍繞雷射、醫藥物流、服裝、家具等產業,創新調研方式,發揮龍頭企業、商會協會作用,向省委、省政府和有關部門提交調研成果、提出對策建議;四是各地結合實際,圍繞民營企業發展環境、融資服務、文化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調研,積極建言獻策,形成了一批有價值的調研成果。

  把"四個一"作為"進萬家民企、促跨越發展"活動的重要載體,即出臺一個文件(黨委、政府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文件)、建立一項制度(領導掛點聯繫重點民企制度)、新建一批非公企業黨組織、辦好一批實事,使活動有形化、持久化。

  把中小微企業作為"進萬家民企、促跨越發展"活動的重中之重,通過整合社會資源、搭建溝通平臺、創新融資渠道等舉措,"抱團取暖",靈活求變,達到服務小微企業、服務社會、促進轉型升級的目標。

  活動開展以來,共深入走訪15000多家民營企業,形成調研報告360多篇,確定了一批重點跟蹤、監測、服務的企業。對民營企業普遍反映的"三高兩難"(高門檻、高稅負、高成本,用工難、融資難)、技術落後、人才缺乏、抗風險能力低以及社會發展環境有待改善等問題,提出各類對策建議10000餘條。在黨委統戰部、工商聯的帶動下,各級政府職能部門把關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民營企業,擴大了活動的覆蓋面,形成了聲勢和影響。

  大服務:傾情"四送"促民企發展

  通過調研,湖北省各地圍繞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融資服務、結構調整、項目落實等方面,積極協調、加大力度,共同做好服務文章。

  一是送政策。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有關政策規定、扶持措施編印成冊,送政策、文件到企業34509套,並廣泛開展政策宣講,對各項政策的落實情況進行跟蹤調查,及時向有關方面反映。

  二是送信心。"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各地邀請黨政主要領導為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作報告,組織專家學者開展講座,幫助企業家樹立加快轉型發展的信心和決心。與湖北日報等聯合開設《天下楚商》欄目,與湖北電視臺攝製《穩中有進百企行》節目,選擇200個非公有制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先進典型進行重點宣傳,營造濃厚社會氛圍。

  三是送信息。發揮組織聯絡優勢,利用各類信息平臺,向民營企業提供各類信息18829條,幫助招工142180人,引進各類人才11859人。省委統戰部、省工商聯組織專家院士服務團分赴各地,幫助企業解決技術、科技、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困難與問題。

  四是送服務。各級統戰部、工商聯領導班子成員和機關幹部深入企業一線,傾聽企業意見建議。各地黨政機關和相關部門踴躍參與到這次活動中來,通過實施"骨幹企業提升工程"、"中小成長工程"、共創"信用安全區"、舉辦對接會等方式,共收集整理、幫助民營企業解決各種問題5051個,融資283億多元,掀起了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新熱潮。

  大平臺:提升服務民企能力水平

  為了鞏固和拓展活動成果,湖北省各級黨委統戰部、工商聯在搭建服務平臺、建立長效機制上下工夫,著力提升引導服務能力。

  一是搭建黨建工作平臺。對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建設情況進行調查摸底和分析排隊,幫助企業建立建全黨組織2599個,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面不斷擴大。引導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加強"五個基本"、"七個體系"建設,切實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圍繞促進生產經營開展"五亮五比五創"活動,為企業健康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和強大動力。

  二是搭建溝通協調平臺。各地開展了"我為民營企業發展獻一策"等主題活動,形成了民營企業"直通車"、民營企業高層座談會等服務機制,做到直通骨幹企業、直通黨政領導,推進服務民營企業工作的制度化、常態化。

  三是搭建信息調研平臺。初步建立湖北民營企業基本資料資料庫,逐步建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統計監測制度,加強與統計、經信、工商、商務、稅務等有關職能部門的合作,及時、準確地掌握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情況,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實現轉型發展提供有效參考。

  四是搭建融資服務平臺。推進省工商聯與銀行、擔保公司的深層次合作,推廣"銀行-商會-擔保"三位一體的融資服務平臺模式,建立徵信、評估、擔保、貸款工作平臺,為工商聯推薦的商會及會員提供融資擔保、銀行貸款等金融服務。

  五是搭建教育培訓平臺。以非公有制經濟人士、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負責人為主要對象,面向企業家和員工開展各種形式的培訓87888人次,服務非公有制企業科學發展。

  六是搭建權益維護平臺。針對民營企業經濟糾紛和涉法案件的逐步增多,省工商聯成立了非公有制企業服務中心,各地通過組建律師服務團等方式,建立民營企業法律風險防範、法律知識宣教、法律訴求徵詢等制度,提供諮詢服務,受理投訴和辯護,幫助協調民營企業和政府部門之間的有關維權事宜。

  大轉變:切實擔當服務民營經濟發展責任

  在活動中,湖北省各級黨委統戰部、工商聯幹部在聯繫和服務非公有制企業中,真正深入基層、深入企業、深入一線,企業不嫌其小,員工不嫌其少,車間不嫌其簡,場地不嫌其遠,真正做到了聯繫廣、工作深、服務實,把活動辦成錘鍊作風、增強感情的實踐課堂。

  各級黨委統戰部、工商聯幹部按照"實現一次面對面結對、辦一件實事好事、寫一篇調研報告、發一至三次書信(微博)聯繫和宣傳"的"四個一"要求,沉到基層,身下心入,與民營企業結對子、交朋友、送服務,並及時總結、推廣活動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和好典型,探索建立統戰幹部、工商聯幹部聯繫非公有制企業的長效機制,形成全員參與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工作新格局。

  通過此次活動,湖北工商聯總結活動啟示,提出五個堅持,希望為民企砥礪奮進做更有力的支撐。

  首先,堅持把握正確導向,宣傳同心思想,促進"兩個健康"。突出主題,找準定位,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和黨的方針政策的宣傳教育,引導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同心、同向、同行。大力宣傳"產業第一、企業家'老大'","寧願政府麻煩,不讓企業費事"的理念,爭做優化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環境的先行者、推動者。

  其次,堅持優化發展環境,形成整體合力,助推企業發展。拓展服務民營企業的廣度、深度和內容,改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社會環境。借臺唱戲、借梯上樓,聯合各個部門搭建服務平臺,健全服務體系,形成聯繫、關心、幫助民營企業的制度。

  第三,堅持企業主體地位,保護好、發揮好民營企業的積極性創造性。對民營企業的發展,"少處罰、多指導,少設路障、多設路標",幫助不包辦、幫忙不添亂、幫扶不索取。加快商會組織、行業協會發展,推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旗幟鮮明地維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合法權益,切實保障民營企業合法經營不受幹擾。

  第四,堅持做好頂層設計,深入調查研究,推進重點工作。在"進"字上拓展範圍,在"促"字上加大力度,一方面,當好"參謀部"、"思想庫",謀劃和提出更多富有前瞻性、針對性的民營經濟發展指導思想和政策措施;另一方面,當好"指揮部"、"作戰部",一手抓小微企業,一手抓骨幹企業,不斷壯大民營經濟總量,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

  第五,堅持提升能力素質,加強作風建設,鍛鍊幹部隊伍。把"進萬家民企、促跨越發展"活動作為幹部服務意識、工作作風的一次大轉變,加強對幹部的培訓,培養出一批熟悉企業、熱愛企業、善做經濟統戰工作和工商聯工作的新時代幹部,給民營企業送去好的環境、好的作風、好的服務。

相關焦點

  • 穩神競進 昂然奮進——湖北省當前經濟形勢綜述
    全球經濟,風雲激蕩。    衝破危機陰霾,應對下行壓力,湖北穩神競進、穩中求進,今年前4個月全省經濟畫出一道平穩增長的軌跡。    逆勢而進,以湖北之快服務全國之穩。    2012年的春天,少了往年「一路快跑」的暢意,多了幾分減速回調的審慎。
  • 穩神競進 昂然奮進
    全球經濟,風雲激蕩。     衝破危機陰霾,應對下行壓力,湖北穩神競進、穩中求進,今年前4個月全省經濟畫出一道平穩增長的軌跡。         逆勢而進,以湖北之快服務全國之穩         2012年的春天,少了往年「一路快跑」的暢意,多了幾分減速回調的審慎。
  • 新常態下的湖北經濟新作為 咬定「競進」不放鬆
    大項目如基石,壘起經濟新高地。  縱覽全局,振奮精神,我們做出了勇於擔當的湖北貢獻。前三季度,我省固定資產投資、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等主要指標增速均居全國前十、中部第一,戰略支點功能增強,服務全國穩中求進經濟大局的能力增強。  以「競」求「進」破兩難  是什麼驅動湖北迎難而上?
  • 【治國理政新實踐·湖北篇(3)】競進提質求「升位」
    用「彎道超越」、「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的追求,用穩神競進、逆勢而進、實虛並進、紮實推進、激情奮進的「五進」作為,堅持「競進提質、升級增效,以質為帥、量質兼取」的工作方針,書寫波瀾壯闊的時代答卷。  百年夢想的實現,距離我們從未如此之近。  2012年11月29日,國家博物館。
  • 河北民營經濟發展勢頭穩成色足
    規模總量擴大 結構調整深化 總體效益提高河北民營經濟發展勢頭穩成色足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米彥澤)近日,一組長城汽車銷量數據頗為引人注目:11月份,長城汽車實現銷量14.52萬輛,同比增長26.12%;1-11月累計銷量96.15
  • 為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營造更好環境
    原標題:為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營造更好環境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幫助、扶持民營企業克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恢復正常生產和經營,對於穩定就業,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無疑有著重要作用。
  • 助推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鶴壁市創建全省新時代民營經濟...
    為實現創建目標,鶴壁市成立高規格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第一副組長,下設1個辦公室和10個專項工作組,明確「113556」工作思路——明確1個目標,即在全省率先創成新時代民營經濟「兩個健康」示範市;營造1個家園,即「鶴商家園」,籌資建設5000平方米的商會大廈;建立政策支持、綜合服務、教育培訓3套機制;在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 溫州金融如何助推民營經濟
    記者:為什麼要舉辦2020甌江金融論壇暨金融服務民營經濟系列活動?組委會: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在全面落實中央提出的「六穩」、「六保」任務過程中,民營經濟應該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金融應該如何更好地提供服務和支持,這是當前亟待深入研究和切實落實的課題。
  • 陝西民營經濟與中小企業發展研究院在西京學院揭牌成立
    9月29日,陝西產業園區與西京學院戰略合作協議籤訂暨陝西民營經濟與中小企業發展研究院成立大會在西京學院舉行。西京學院常務副校長蘇明主持會議。任鈞恩、王紫貴、任芳、陝西民營經濟與中小企業發展研究院院長秦效宏共同為研究院揭牌。任鈞恩指出,中小企業、非公經濟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穩增長、穩就業、促創新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今年以來,面對疫情衝擊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雙重影響,陝西省上下狠抓「六穩」「六保」工作部署,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 從「零」到「五六七八九」:中國民營經濟的「量」與「質」
    中新社記者 楊可佳 攝事實上,除了外貿領域,民營企業還在經濟增長、市場主體數量、稅收貢獻、城鎮就業等方面都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輿論普遍認為,民營經濟是如今中國經濟中最具活力的組成部分之一。僅在40年之前,民營經濟這一經濟類型在中國並不存在。新中國建立後的一段時期,受制於主客觀因素,單一公有制經濟成為絕對主流,社會發展活力得不到充分釋放。
  • 菏澤市成武縣: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全力穩生產保就業
    請刷新試試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5日訊 民生穩,人心就穩,社會就穩。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六穩」工作、「六保」任務,就業都擺在首位。菏澤市成武縣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千方百計保障民營企業穩定發展,增強創造就業崗位的能力,讓群眾穩定就業。
  • 穩神競進 逆勢而進 實虛並進 紮實推進 激情奮進圍繞構建戰略支點...
    「一是提高抓經濟工作的能力。適應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在投資、產業、本地區經濟發展上尊重規律、幹出特色,推動科學發展上水平。全省各級領導班子和主要領導作為各地投資環境的第一責任人,要下大力氣抓投資環境的改善,加強和改進對市場主體、基層群眾的服務。「二是提高維穩和社會管理創新的能力。
  • 瞪羚獨角獸「小巨人」拉動民營經濟「大塊頭」
    ,而佔經濟總量近「半壁江山」的民營經濟無疑是青島不斷進擊的強勁動力,為城市不斷注入創新升級的源頭活水。一個個朝氣蓬勃的瞪羚、獨角獸企業,正成為青島經濟中最有活力、最有創新力和最有競爭力的中堅力量。   民營經濟已佔「半壁江山」   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局長、青島市中小企業局局長高善武表示,獨角獸企業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創新能力與創新生態的重要風向標,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新經濟崛起的重要力量。
  • 《2020南京市民營經濟發展報告》發布
    他們,就是活躍在我市經濟發展各條戰線上的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們。近日,市工商聯發布《2020南京市民營經濟發展報告》。報告中的一個個數據,見證了他們的不停奔跑;報告中的一張張圖表,是他們在為「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建設加油助力。跑得更快:2019年實現增加值增速高於GDP157.75%!
  • 上海民營企業家熱議:加強民營經濟統戰工作,「自己人」備受鼓舞(二)
    李永傑上海市人大代表、市工商聯副主席、上海弘基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前,在國際格局的深刻調整變動中,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穩中向好,但是各種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和風險挑戰也顯著增多,作為我們民營企業家也面臨企業轉型升級的巨大挑戰。
  • 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湖南信心」,聽聽他們怎麼說
    紅網時刻 記者王義正 廖潔 攝影 李長宏 長沙報導12月27日下午,湖南省發展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工作暨表彰大會在長沙召開。會議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要求,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工作、表彰先進,部署推動全省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省委書記杜家毫出席會議並講話,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主持,省政協主席李微微出席。省領導烏蘭、傅奎、黃蘭香、胡衡華、謝建輝、張劍飛、李殿勳、劉蓮玉等出席會議。
  • 上海民營企業家熱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增信心、方向明、幹勁足(二)
    即將到來的2021年,是奮進「十四五」、逐夢新徵程的開局之年,相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的經濟一定能穩中向前,向著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一步一個腳印,闊步前行。2020年,儘管面對著新冠疫情和國內外複雜多變的形勢,中國經濟發展動力依舊強勁,全面展現世人共睹的發展成果,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極大提振了我們民營企業家的底氣和信心。會議強調的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必將推動我們廣大民營經濟人士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
  • 2019年度廊坊市民營經濟發展考核河北省第二
    連續8次進入考核前三2019年度廊坊市民營經濟發展考核全省第二香河三河大廠進入省縣(市)考核前十強近日,河北省民營經濟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2019年度市、縣(市)民營經濟發展考核結果,廊坊市全省考核排名第二,再次榮獲「2019年度全省民營經濟發展先進市」稱號,成為全省唯一連續8次進入全省民營經濟考核前三名的設區市。
  • 江蘇印發《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全面激發民營企業發展活力和創造力,更好發揮民營經濟在推動發展、聚力創新、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促進江蘇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 宣城檢察:強化檢察服務,用優質的法治環境為企業「穩心定神」
    一個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是招商引資的守正之道,更是為企業「穩心定神」的題中之意。宣城,作為新晉長三角城市群成員之一,用心用情用力服務企業發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對此,宣城市檢察機關從未「缺席」,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營商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