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認為商業保險就是一個坑。
但是2020年的魔幻開端卻讓大家對於商業保險的意義和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商業保險作為社保的補充,其實還是十分必要的。大家之所以對商業保險沒有信心,主要還是因為近些年來商業保險負面消息不斷,客戶對於保單的失去信心,覺得買保險就是在交"智商稅"。
人生難免會遇到一些意外,等到能夠用到的時候,有沒有保險的差距就出來了。保險本身就是為風險消費,沒有風險買平安,有風險就是在減少風險的發生。目前來看,保險主要分為醫療險、重疾險、壽險以及普通的儲蓄保險,要怎麼選擇還是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看的。
不過,保險就絕對安全嗎?大家都知道,銀行存錢還要承擔銀行破產的風險,而保險公司,也是存在破產的可能的。
據悉,目前為止,我國已經有4家銀行出現了破產的情況,而保險公司也已經有3家宣布破產。銀行破產的話,儲戶最高能夠拿到50萬元的賠償,但是如果自己所在的保險公司宣布破產的話,自己的保單怎麼辦,會不會作廢呢?
中國14億人口,保險市場巨大,截止到2019年,我國的保險市場已經超過640萬億元,並且持續保持增長態勢。保險公司中我們最為熟悉的就是中國平安和中國人壽了,但是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保險公司的業務能力也是比較強的,所以大家在買保險的時候,還是應該提前做好功課,避免出現"踩雷而不自知"的情況。
我們先來說一下之前宣布破產的兩家保險公司,它們分別是東方人壽和國信人壽。兩家公司破產的原因也很相似,都是因為基於擴張導致經營不善最終破產了。但是大家所關心的保單問題,也並沒有就此被淹沒。面對巨大的虧損,保險保障基金接手管理之下,公司依舊正常運營,也就是說,客戶的保單是沒有受到影響的。
而就在今年9月份的時候,我國第3家保險集團破產了,它巔峰時期規模曾高達2萬億,它就是安邦保險。想必大家對於安邦保險還是比較熟悉的,它也曾一度成為我國保險公司的巨頭,不少消費者都在這裡購買過保單。但是好好的一家企業,怎麼就宣布破產了呢?
安邦保險起步於2004年,一切的轉折還要從其老闆吳小暉"買買買"說起。吳小暉喜歡收購,他想做什麼,就會選擇收購行業內一家比較不錯的公司。一系列海內外大手筆收購之後,安邦集團的險境來了。吳小暉甚至利用一些不正當的非法手段謀取自己想要的利益,之後的吳小暉因涉嫌詐騙被判刑,還被沒收了105億元的資產。
老闆被抓後,安邦集團很快陷入困境,於今年9月份宣布破產,但是安邦保險的客戶還是比較多的,大家的保單都怎麼處理了呢?
其實保險公司的破產審批是很嚴格的,不滿足條件是很難申請破產的。而保險公司的破產申請條件有兩個,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保險公司要為所有依舊有效益的保單找到接手的下家。
如果找不到接手的"下家",那麼銀監會就會出手幫忙,指定相應的保險公司接手。而安邦保險就是由"大家保險集團"接手的。
也就是說,之前在安邦保險買過保單的朋友們其實也不用太過擔憂,即便是公司破產了,你的保單也是有效益的,不會平白無故就作廢了。
大家覺得購買商業保險是否有必要呢?歡迎大家留言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