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法國的迅速滅亡是一件震驚世界的奇聞,一個號稱擁有300百萬軍人的歐洲第一陸軍強國,居然在短短幾周內就被德國軍隊擊敗。1940年5月10日德軍在歐洲西線發動進攻,5月14日,德軍進入法國境內,6月14日德軍佔領巴黎,6月22日法國政府在貢比涅森林向納粹德國投降,存在70年之久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滅亡,新成立的法國維希政府只是被德國控制的傀儡政權,至此西歐大陸被德國統治。
二戰法軍的消極避戰
1939年10月2日,波蘭最後一個城市還在抵抗德軍的格丁尼亞市宣布投降,至此波蘭戰役結束,波蘭亡國。而作為波蘭盟友的法國和英國在西線戰場沒有發動對於德國的進攻,反而無事可做,盟軍指揮部甚至給前線不打仗的軍人組織體育和娛樂活動,以免英法聯軍軍心渙散。在1939年11月21日,法軍在軍隊中設立「娛樂服務處」,專門給前線工人提供娛樂活動,1940年法國總理達拉第籤署了一個供作戰部隊用的紙牌免稅指令,要給軍隊買一萬個足球供給軍隊消遣娛樂。
法軍這麼做並不是說他們沒有準備,而是法軍軍隊高級軍官的思維還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法國一戰時期的三大優秀軍事將領分別是霞飛、福煦、貝當。霞飛和福煦在二戰之前就已經去世,唯一碩果僅存是貝當元帥,貝當在二戰後說過:「當我看到使用新的工具,新的器械,新的方法時,我必定說,我對它們不感興趣。」,而另一個法軍總司令魏剛甚至還對中下級軍官說騎兵依舊有戰場優勢。所以法國人認為下一場世界大戰依舊是塹壕戰,只要碉堡修的足夠堅固、配置的火力足夠強大,任何軍事進攻都是無力的,由此法國修建了馬奇諾防線。
當然我們後來人看馬奇諾防線覺得十分愚蠢,因為它在二戰之中毫無作用。馬奇諾防線是1930年法國陸軍部長馬奇諾主持修建的,主要在法德邊境,在1935年正式完工,馬奇諾防線並不是一條簡單的防線,而是一個系統工程,整條防線的道路總長450公裡,地下隧道總長100公裡,防線裡共有要塞142個、炮塔352個、各類永備工事約5800個、78個軍營、17個觀察所。馬奇諾防線的主要部分埋藏在地下,裡面有指揮所、人員休息室、食品儲藏室、彈藥庫、救護所、電站等,此外馬奇諾防線的生活條件很好,士兵甚至可以看電影,還有牙醫檢查口腔問題。
馬奇諾防線沒有包含的地區是法國和比利時的邊境線以及阿登森林,法軍認為阿登森林崎嶇無比,而且屬於無人區,並不會有德軍從這裡進攻。即使德軍想要翻越阿登森林,那到達法國時也是一支疲憊之師,不足為慮。法比邊境更加不用擔心,因為比利時修建了埃本埃馬爾要塞,完全可以支撐到英法救援比利時。所以法軍完全不用擔心德軍的猛烈進攻,因為在法國高層看來,德軍進攻法國,一定會陷入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的情況:德國和英法陷入慘烈的消耗戰,最後憑藉英國對於德國的海上貿易封鎖,導致德國崩潰戰敗。
所以在德法戰爭一觸即發之際,整個法國軍隊和英國遠徵軍沉浸於娛樂活動之中,試問這樣的英法軍隊如何對戰整軍備戰的德軍?英法的答案是坐等德國進攻,所以在波戰役爆發時,英法聯軍坐在防禦工事裡面打哈欠,等著波蘭滅亡,希望德國就此和蘇聯展開大戰,但是希特勒在波蘭戰役結束後,決意發動對於法國的戰爭。1939年10月19日,陸軍總參謀部提出了代號為「黃色方案」的對法作戰計劃,標誌著德國和英法聯軍的戰爭很快就要開始。
德軍的作戰策略的變化
德軍的「黃色方案」和一戰時期的德軍制定的施裡芬計劃有點相同,那就是從比利時切入法國佔領比利時和法國北部,切斷法國和英國的聯繫,不過施裡芬計劃是在剩下的時間裡繼續推進軍隊,做一個大規模的迂迴運動,使德國的右翼軍隊通過比利時和法國北部,越過塞納河,在巴黎以南折向東方,形成一個包圍圈,殲滅法國的殘餘部隊,使得法國投降。但是「黃色方案」落入了比利時的手中,被比利時透露給英法聯軍,英法聯軍於是在布魯塞爾以東代勒和默茲兩河沿岸的比利時主要防線上部署兵力,準備像一戰一樣抗擊德軍。
只是這個時候,德軍的計劃出現了改變,因為一個叫做曼斯坦因的德國將軍改變了德軍的部署,曼斯坦因此前對「黃色方案」表示不滿,曾經多次向德國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和總參謀長哈爾德表示不滿,提出自己的計劃,甚至還試圖直接把自己的計劃上報給希特勒,曼斯坦因的行為最終惹怒了德軍的上層軍官,於是他被調到第38軍去做軍長。按照慣例,新任軍長是要見希特勒一面的,就這樣在見面的時候,曼斯坦因把自己的計劃講訴給希特勒聽,希特勒對於曼斯坦因的計劃十分欣賞,決定採用他的計劃,這就是著名的「曼斯坦因計劃」。
「曼斯坦因計劃」是這樣的,德軍投入西線作戰的總兵力為136個師,包括10個裝甲師、4個摩託化師、2439輛坦克、3700架飛機、600架運輸機。曼斯坦因把德國軍隊劃分為三個集團軍:右翼的B集團軍群28個師,包括3個裝甲師、1個摩託化師負責攻打聚集在比利時的英法聯軍主力;左翼的C集團軍群17個師負責攻打馬奇諾防線,吸引駐紮在馬奇諾防線的法軍注意力;中路的A集團軍群64個師為德軍主力,包括7個裝甲師、3個摩託化師,從阿登森林突入法國境內,聯合B集團軍直接包夾位於比利時和法國北部的英法聯軍主力。曼斯坦因計劃的一個重要點在於德軍的裝甲部隊是否能夠穿越阿登森林?
希特勒也很關心這個問題,不過德國裝甲兵之父古德裡安作出保證,德國的裝甲部隊一定可以順利通過阿登森林,於是曼斯坦因計劃被希特勒採納,當然曼斯坦因計劃也是一個十分冒險的計劃,因為德軍的A集團軍相當於是孤軍深入法國境內作戰,一旦法國軍隊從國內包夾A集團軍,德軍可能一敗塗地,但是希特勒喜歡冒險,而且德國也不可能實施如同一戰時期一樣的塹壕戰,對於德國來說一場消耗戰並不值得。而且此時德國裝甲部隊已經在波蘭經歷過戰役考驗,在法國戰場足以對付戰術落後的英法聯軍。
法國亡國
1940年5月10日,德軍越過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的邊境,開始了西線戰爭。德軍用了5天時間就突破了荷蘭的水上防線,佔領了荷蘭。比利時軍隊駐守在埃本埃馬爾要塞內,這也是一個現代化堡壘群,仿照馬奇諾防線模式修建的防禦體系,對付地面部隊十分有力,但是卻不能對空火力奇缺,德軍採用空降兵戰術,在30個小時以內就徵服了埃本埃馬爾要塞,5月11日駐守埃本埃馬爾要塞的比利時軍隊投降,此時英法聯軍的注意力在救援比利時身上。但在1940年5月12日,古德裡安將軍指揮的3個裝甲師終於成功穿過了阿登森林來到了馬斯河北岸,擊潰了法國軍隊。
德國裝甲部隊的不斷推進切割,英法聯軍察覺到有被包餃子的危險,當時英法聯軍的主力在法國北部,這裡是一片平原,有利於德國的裝甲部隊衝鋒,而阻擋德軍進攻的障礙是法國的馬斯河,德軍在馬斯河架設了浮橋便於裝甲部隊通過,英法聯軍動用空軍進行轟炸,結果是慘敗,德軍順利通過馬斯河,在德軍的進攻趨勢下,英法聯軍被不斷後撤,5月24日英法聯軍主力被德軍包圍在法國城市敦刻爾克,但是希特勒突然下令德軍停止進攻,這使得英國抓住機會把英法聯軍撤到英國,到了6月4日共有338226名英法士兵成功逃脫,不過希特勒這個舉動至今還是一個迷題。
在英法聯軍後撤的時候,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三世於5月28日清晨投降德國,西歐只剩下法國獨自面對德軍的進攻。1948年6月5日,德軍在清理完敦刻爾克剩下的英法聯軍後,開始向法國本土發動進攻,從阿布維爾到萊茵河上遊這整條400英裡寬的橫貫法國的戰線上,德軍橫衝直撞,法軍當時只有65個師的兵力,大部分還是二流部隊,根本無力抵抗德軍的進攻,而此時法國政府亂作一團,84歲的貝當和72歲的魏剛成為政府首腦,兩人決定向德國投降。
6月10日,義大利趁火打劫向法國宣戰,法國政府在德軍即將到來之際,匆忙離開巴黎,6月14日德國馮·屈希勒將軍率領的第十八軍團佔領了巴黎,6月16日貝當擔任法國總理,6月17日貝當就向德國求和,最終在1940年6月21日德國和法國開始展開停戰談判,希特勒選定的地點是貢比涅森林,籤字的會議場所是福煦專列的車廂,一戰時德國戰敗就是在福煦元帥的專列車廂籤訂的,德國人為了報仇,特意在博物館把這節車廂拖出來。6月22日下午6點法國正式投降,維希政府建立,法國亡國。
結語:法國亡國的影響
法國敗亡之後,德國的勢力得到極大的膨脹,法國的工業企業全都完好無損地被納入德國的生產體系,再加上工業發達的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德國的軍工生產體系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德國由此生產了大量的技術裝備,由此義大利把自己綁上了德國的戰車,日本和德國建立聯盟,法西斯軸心國家正式建立。此外法國的滅亡也使得蘇聯和美國十分驚恐,美國、英國、蘇聯逐漸有聯合的趨勢,共同對付法西斯國家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