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邊緣計算之會話及業務連續性(SSC)介紹

2020-12-17 九州雲99Cloud

關鍵詞:5G、邊緣計算、邊緣技術會話及業務連續性

一、4G場景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4G場景下,移動通信系統網絡架構如下圖所示:

當用戶通過終端設備(UE)連接網際網路,在PDU會話創建流程中,UE與APN(網際網路或其它OTT應用)之間會建立起一個PDN連接,這個PDN連接的用戶面路徑是一條包括UE與eNB(4G基站)之間的Uu口(空中接口)、eNB與SGW之間的GTP-U隧道、SGW與PGW之間的GTP-U隧道在內的端到端用戶數據傳輸通道。隨著用戶設備(UE)的大範圍移動,eNB與SGW都有可能發生切換,但作為業務錨點的PGW始終保持不變,直至本次PDU會話結束,如下圖所示:

在這種情況下,該PGW覆蓋範圍內的所有用戶都通過此PGW訪問APN,此PGW設備很容易成為性能瓶頸,無法滿足高帶寬場景下的業務需求(如高清視頻、VR/AR直播等)。

同時,PGW設備通常為中心化部署,部署於區域級中心,用戶設備必須通過它訪問到APN。這種情況下,處於網絡邊緣的用戶設備到APN的承載網傳輸路徑特別長,數據包在傳輸路徑上經過的設備跳數特別多,必然導致處理時延增加,無法滿足低時延、高可靠場景下的業務需求(如自動駕駛、車聯網、高精度工業控制等)。

二、5G場景的改進及SSC的定義

針對4G場景下存在的上述問題,5G網絡從最初定義的總體網絡架構開始就決定要解決這個問題。5G移動通信系統網絡架構如下圖所示:

5G網絡相對於4G網絡最大的改進是徹底地實現了用戶面與控制面的分離,UPF作為唯一的用戶面網元,可根據業務需求靈活部署。如上圖中的UPF PSA1可以作為區域中心部署的業務錨點,用來滿足廣覆蓋的基本網際網路需求;UPF PSA2可以作為邊緣部署的本地業務錨點,用來滿足本地低時延、高可靠場景下的業務需求。

針對5G UPF分布式下沉部署以及業務應用本地化帶來的會話及業務連續性(Session and Service Continuity)問題,3GPP給出了3種會話及業務連續性管理模式。

1. SSC模式一

PDU會話建立時選擇的PDU會話錨點UPF,不會因為終端用戶的移動而發生改變,即用戶的IP位址保持不變。

2. SSC模式二

當終端用戶採用SSC模式二時,用戶離開原UPF區域,網絡會觸發釋放原有PDU會話及錨點UPF,並指示終端用戶選擇新的UPF與同一DN建立新的PDU會話。

3. SSC模式三

在SSC模式三下,網絡允許在新的PDU會話(新的PDU會話錨點接入同一DN)建立完成前依然保持用戶與原有PDU會話錨點間的PDU會話,此時用戶同時擁有兩個UPF會話錨點和PDU會話,最後釋放掉原有的PDU會話。

可見,SSC模式一與4G場景類似,隨著終端用戶的移動,PDU會話錨點保持不變。SSC模式二,隨著終端用戶的移動,首先斷開原有的PDU會話錨點,再與新的PDU會話錨點建立連接。SSC模式三,隨著終端用戶的移動,首先建立與新的PDU會話錨點的連接,再與原有的PDU會話錨點斷開連接。

三、5G場景下SSC的靈活使用

5G場景下,用戶訪問不同類型的應用時,可以根據業務需求靈活定義不同類型的SSC模式,用戶在發起訪問應用而觸發的PDU會話建立流程時會攜帶SSC模式這個參數。

對於普通的網際網路需求,應用伺服器通常部署在區域中心,可採用SSC模式一,即隨著終端用戶的移動,UPF始終保持不變。此類應用對帶寬與時延都沒有特別高的要求,應用伺服器中心化即可滿足要求。場景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對於高帶寬業務場景需求(如高清視頻、VR/AR直播等),應用伺服器通常部署在邊緣DC,可採用SSC模式二,即隨著終端用戶的移動,先斷開與原有UPF的連接,再建立與具有相同應用伺服器出口(N6)的UPF的連接。此類應用雖然對帶寬有較高要求,但短暫的業務中斷所導致的視頻播放緩衝或卡頓不會造成對整體內容的理解。場景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對於低時延、高可靠業務場景需求(如自動駕駛、車聯網、高精度工業控制等),應用伺服器通常部署在本地DC,推薦採用SSC模式三,即隨著終端用戶的移動,先建立與具有相同應用伺服器出口(N6)的UPF的連接,再斷開與原有UPF的連接。此類應用對時延、可靠性具有極高要求,不允許有任何業務中斷。場景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對於SSC模式二與SSC模式三,隨著用戶設備的移動,涉及到不同邊緣UPF、MEP及邊緣應用的切換,為了保持用戶會話及業務連續性,需要考慮該用戶專有數據及邊緣應用在不同邊緣節點之間的同步。

可通過路徑「OSS->源MEPM->源MEP->源邊緣應用」獲取該用戶專有數據及邊緣應用等相關信息,再通過路徑「OSS->目的MEPM->目的MEP->目的邊緣應用」遷移用戶專有數據及邊緣應用等相關信息,在切換之前(SSC模式三)或切換之後(SSC模式二)進行用戶數據及邊緣應用的同步,這樣就能實現用戶會話及業務的連續性。

參考資料:

1.3GPP TS 23.401

2.3GPP TS 23.501

3.3GPP TS 23.502

相關焦點

  • 合眾之力,打造邊緣計算新時代
    飛象網訊 (計育青/文)為促進邊緣計算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華為、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中國信通院、英特爾、ARM和軟通動力在2016年11月聯合發起成立了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在隨後四年間,國內外邊緣計算產業一直呈現快速發展趨勢,ECC為此做出了巨大貢獻。
  • 法國IT巨頭Atos進入邊緣計算業務
    法國IT巨頭Atos是最新一家名為BullSequana Edge的小型設備進軍邊緣計算業務的公司。與競爭對手的設備不同,包括來自Vapor IO和Schneider Electronics的運輸容器,Atos的邊緣設備可以放在壁櫥中。
  • 邊緣計算體驗之四:ZStack Mini3.0 FT如何提升企業可用性?
    比如在工業製造業、交通、能源電力等傳統行業的業務場景中,可用性永遠是高頻詞彙,如何讓應用主機在不同物理節點之間實現秒級切換?如何獲得可靠、高效的FT/HA技術讓用戶服務「永不宕機」?       在前一篇文章《邊緣計算體驗之二:簡單高可用 ZStack Mini的巧妙設計》中,介紹了ZStack如何在2U機箱設計的ZStack Mini中實現了高可用(HA)。
  • 行業數位化邊緣計算專題論壇:深耕邊緣計算應用創新 加速行業數字...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數據通信產品線物聯網關領域總監卜德雲在主題演講《華為邊緣計算物聯解決方案,助力行業數位化轉型》中介紹,華為邊緣計算物聯解決方案採用開放平臺架構,提供豐富的物聯網接口,支持IP化PLC通信和5G上行等創新技術。
  • 一體化交付 ZStack邊緣計算智能體驗
    與此同時,邊緣數據也迎來了爆發性增長,工業、農業、能源、運輸、安防等傳統行業開始探索在靠近數據生產者的邊緣提供數據處理的功能,解決大量異構設備和網絡帶來的複雜性問題,以及生產數據的實時性和可靠性問題。雲計算作為物聯網的「大腦」,會將大量邊緣計算無法處理的數據進行存儲和處理,整理和分析,並反饋到邊緣設備,增強局部邊緣計算能力。
  • 邊緣計算或將孕育獨角獸企業
    作為橋接5G、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的邊緣計算,是2020年新興技術趨勢的佼佼者。據IDC分析,未來超過50%的數據依賴於邊緣計算的成熟做分析、計算,預計在2024年全球邊緣計算市場將達到2506億美元。被賦以厚望邊緣計算,也經過了初期的探索後,逐漸看到未來的發展路徑。
  • 華為垂天5G邊緣計算實驗室在鶴壁揭牌
    他說,華為垂天5G邊緣計算實驗室的成立,標誌著華為雲項目即將落地鶴壁,華為將運用領先的5G技術和開放平臺,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鶴壁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為鶴壁智慧城市建設和企業數位化轉型作出更多貢獻。河南垂天科技公司總經理朱明甫介紹了5G邊緣計算實驗室建設情況、發展願景,並發布了垂天科技網關產品。
  • 邊緣計算領域必將誕生獨角獸企業
    作為橋接5G、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的邊緣計算,是2020年新興技術趨勢的佼佼者。據IDC分析,未來超過50%的數據依賴於邊緣計算的成熟做分析、計算,預計在2024年全球邊緣計算市場將達到2506億美元。被賦以厚望邊緣計算,也經過了初期的探索後,逐漸看到未來的發展路徑。
  • ECC黃還青:邊緣計算或將孕育獨角獸企業
    作為橋接5G、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的邊緣計算,是2020年新興技術趨勢的佼佼者。據IDC分析,未來超過50%的數據依賴於邊緣計算的成熟做分析、計算,預計在2024年全球邊緣計算市場將達到2506億美元。被賦以厚望邊緣計算,也經過了初期的探索後,逐漸看到未來的發展路徑。
  • 浪潮集團邊緣計算事業部總經理孫波:快速崛起的邊緣計算市場與應用
    會上,浪潮集團邊緣計算事業部總經理孫波做《快速崛起的邊緣計算市場與應用》主題分享,以下為演講實錄,由暢享網整理髮布。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也是圍繞邊緣計算在未來市場下的發展方向和機會點,以及未來的合作期望。
  • 一文了解邊緣計算和邊緣AI
    邊緣計算是雲計算的一種補充和優化。如果說雲計算是集中式、在「雲端」進行的大數據處理,那麼,邊緣計算則可以理解為邊緣側、靠近終端(例如手機、智能語音交互設備等)的大數據處理。在很多情況下,邊緣計算和雲計算是共生關係。有個形象的解釋,把雲計算和邊緣計算比喻成章魚的各器官,似乎更容易理解。作為自然界中智商最高的無脊椎動物,章魚擁有「概念思維」能力,與兩個強大的記憶系統分不開。
  • 青雲QingCloud 物聯網平臺新增邊緣 AI,軟體定義邊緣計算
    青雲QingCloud 旗下物聯網平臺全新上線邊緣 AI,通過在邊緣側硬體設備加入本地數據處理的 AI 算法,實現本地數據就近採集、分析、處理,有效提升用戶本地業務處理效率,滿足用戶實時業務敏捷聯接、應用智能等方面需求。
  • 邊緣計算體驗之三:ZStack Mini 3.0及 FT功能體驗之旅
    對於邊緣站點的對外業務服務,使用千兆網絡作為業務網絡,這樣就可以很簡單地建立一個邊緣站點。 全新的ZStack Mini在接入電源後,需要對其進行環境預配置和初始化,這兩個過程比較簡單,只需輸入相應的配置信息就開始自動配置,兩個過程加起來大約需要10分鐘。
  • 邊緣計算:是流行詞還是未來?
    隨著5G商用化進程的推進,邊緣計算正式站上了市場的風口,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技術趨勢。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邊緣計算的高增長,有可能會在計算領域上演「中心走向邊緣,邊緣走向中心」的一幕。誠然,這樣的論斷並非「空穴來風」。
  • 邊緣計算和5G幫助計算本地流量,應對不斷變化的生產需求
    隨著供應鏈變得越來越短、越來越智能,邊緣計算和工業物聯網(IIoT)設備的結合將通過提高安全性、優化和態勢感知來幫助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這一切在大流行之前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在危機中至關重要。 邊緣計算市場 儘管邊緣計算市場已經存在了數十年,但預計將出現大幅增長,到2030年將以每年30%的速度從32億美元猛增至440億美元。
  • 邊緣計算點燃新風暴,IT與OT之戰一觸即發!
    OT之戰一觸即發!邊緣計算和物聯網的出現模糊了兩種文化之間的界限。物聯網設備提高了監控水平,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還可以控制OT系統。為了處理OT設備產生的大量數據,這些物聯網設備使用的邊緣計算設備還將引入全新的分析功能。儘管如此,許多OT部門還是將邊緣計算視為多餘且重複的東西,甚至認為邊緣計算可能存在危害。
  • Rancher加入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軟體定義邊緣時代崛起
    雖然,邊緣計算只是在網絡邊緣結點來處理、分析數據,但卻橫跨OT、IT、CT多個領域,且涉及網絡聯接、數據聚合、晶片、傳感、行業應用多個產業鏈角色。作為一家持續創新的開源廠商,Rancher的戰略是,以『軟體定義邊緣』為關鍵產品,打造邊緣計算標準計算單元,為國內企業提供邊緣場景一站式解決方案。
  • 韓國運營商KT攜手中國聯通開展5G邊緣計算技術驗證
    本次技術驗證中,運營商將用戶創建的內容數據傳送至全球各地的5G邊緣雲,實現了5G MEC國際聯動,未來將進一步開發人工智慧、車聯網、雲遊戲、智慧工廠等技術在全世界範圍內聯動的解決方案。除了驗證國家間MEC的聯動性之外,本次還實驗了用戶終端在四個國家主動尋找位置最佳邊緣雲的功能。
  • 優傲機器人:主動應對市場挑戰 保持業務連續性
    作者:優傲機器人產品和應用管理副總裁Jim Lawton 現在全球經濟仍然面臨巨大挑戰,各個行業正在積極尋求自動化方案提升以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協作機器人在其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企業保持業務連續性的強勁助力。
  • 了解邊緣人工智慧及邊緣計算
    其目的是讓用戶運行人工智慧流程而不必擔心隱私或數據傳輸較慢帶來的影響……而想要真正理解邊緣人工智慧,首先就得先了解邊緣計算……邊緣人工智慧及邊緣計算邊緣人工智慧(EdgeAI)是人工智慧領域引人注目的新領域之一,其目的是讓用戶運行人工智慧流程而不必擔心隱私或數據傳輸較慢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