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閣文化便利店:假期後焦慮症候群:是什麼讓人們變得不再快樂

2020-12-15 秘閣書店

每逢周末,總有那麼一些人一想到假期即將結束,馬上又要開啟上班或上學模式,全身上下的每個細胞都開始叫囂:不想上班!不想動!

如果你對工作具有強烈的牴觸心理,覺得身體又累又困又不想動,那麼你很有可能得了假期後焦慮症候群!

假期後焦慮綜合症,是人們在長假之後(特別是春節和國慶黃金周之後)出現的各種生理或心理反應。如:在節後的兩三天裡感覺厭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噁心、眩暈、腸道反應、神經性厭食、焦慮、神經衰弱等。

假期後焦慮綜合症是一種病嗎?

是的!

如果你符合以下症狀,那麼你很有可能已經得了假期後焦慮症候群。

1、睡眠紊亂,起床困難

晚上睡不著,早上起床困難,上班沒精神,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常態。

2、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炸雞、啤酒、小燒烤,一天三頓少不了。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讓很多人過早地出現肥胖等問題。

3、容易犯困,精神不振

一上班就困,一工作就沒有精神,常常被領導批判,自己還滿心怨氣,長此以往下去,精神狀態更是一日不如一日。

4、還沒玩夠,不想上班

怎麼這麼快就又是周一了啊,我還沒玩夠,我不想上班……

看到這,你不禁會疑惑:是人們變懶了,還是快樂變少了?

成年人的世界,到底有多少壓力?

從結婚的那一刻開始,便正式進入了成年人的生活,再也沒有人時刻為你遮風擋雨,往後的餘生,需要自己面對這個殘酷而又現實的社會。

沒有人想從年輕漂亮的小姑娘變成油膩的中年女人,嘗盡市儈與世俗的味道,但現實卻是,人們終究逃脫不了柴米油鹽的瑣碎,需要考慮衣食住行,需要賺錢維持生計。

活在溫飽線上,為生活奔波,是大多成年人的常態。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的做飯水平還滿足不了自己對於味覺的追求,那無疑是痛苦的。

想要擺脫這種世俗裡的快樂,獲得更高層次的精神滿足,但是能力有限,強求只會更加痛苦。於是,當理性與感性,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的時候,痛苦就相伴而生。

這無疑就暴露了一個現代人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沒有追求,又何來快樂?

小時候可能會因為得到一根棒棒糖而開心好久,長大後卻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些什麼。

小時候想長大,覺得大人的世界不會再有太多的約束,長大後,卻想回到童年無憂無慮的時光。

的確,成年人的世界並不快樂,你很少會看見成年人,開心大笑。有時候寧願做十幾歲那個傻傻的中二青年,也不願意做一個不快樂的中年大叔。

為什麼中年人的笑容越來越少?

或許是因為實用主義吧。當吃飯是為了填飽肚子,工作是為了賺錢,結婚是為了滿足生理需求。沒有儀式感,沒有浪漫,沒有自己,又怎麼笑得出來?

要知道,生活裡從不缺讓人崩潰的真相。

11月末的北京街頭。

加班了半個月的姑娘在計程車上崩潰大哭。會哭,不是因為加班半個月,而是因為這天是她的生日,好不容易能早一些下班,卻又在半路被叫了回去,而祝她生日快樂的,只有手機銀行的簡訊提醒。

司機師傅說:「別傷心了,我祝你生日快樂。」

同樣在過生日當天忙於工作的,還有最近熱播的綜藝劇集《令人心動的offer》中的丁輝,被微博網友調侃為「丁輝是打工人的真實寫照」。丁輝參加完工作聚會回到家,發現家門口放著一個生日蛋糕,原來是他忙到忘記自己生日,女朋友給他送來的禮物。

他說:「都沒人記得我的生日,只有你記得。」

再早一些,程式設計師在餐廳裡無聲痛哭的視頻也令無數打工人唏噓不已。

湖北武漢,深夜11點,一男子獨自到餐廳點了一份炒飯和一瓶啤酒,在和家人通電話時突然情緒崩潰淚流不止,但又怕電話那頭的家人發現,不敢哭出聲。該男子是名95後程式設計師,連續半個月每天加班到夜裡2點才睡,5點就要再起來上班。

廚師彭師傅得知後,用兩個雞蛋和一根火腿腸做了一份「100分造型」的愛心餐,鼓勵他「生活總是先苦後甜的」。

去年深夜的南京新街口地鐵站,一位西裝革履的男子趴在地上,身邊到處都是嘔吐物,路過的人幫忙叫了警察。警察過來後,雖然男子醉酒但依舊保持著清醒,他告訴警察自己已經通知了女友,還不斷向警察道歉:「對不起,打擾你們了。」

25歲的他,在南京打拼。作為一名銷售,不愛應酬的他,為了能成功籤單,只能陪客戶喝酒。喝了這麼多,能不能籤成還不知道,身體先是支撐不住了。

是啊,成年人的生活裡從來就沒有容易二字。

我們總是要經歷各種困難,但幸運的是,撐不下去的時候,還有人陪在我們身邊。那個人可能是我們的親人,也可能是我們的朋友,甚至是偶然遇見的陌生人。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有時候我們連僅剩的「一二」,都難以把握。

生活從來不會對我們招手說,年輕人,別哭,過來我們好好聊聊。

生活只會一巴掌把你打在地上之後說,傻子,學著點。

溫暖與快樂,要自己爭取,那些不如意,既然是我們自己的選擇,那麼不管多難,都要一直走下去。

又是一個周一,加油!

相關焦點

  • 三招教你解決加強版「假期症候群」
    這突如其來的「束縛」開始讓小何變得煩躁不安,經常夜不能寐。小何的表現便是典型的「假期症候群」。「假期症候群」又稱「節後症候群」,是指人們在長假之後出現的各種生理或心理的表現。人們重新進入常規生活學習狀態時,難以適應和調整,導致對工作、學習厭倦,提不起精神,學習效率低,注意力難以集中,出現焦慮、失眠、頭痛等症狀。
  • 解構秘閣書店,秘閣書店的出現有什麼意義
    越來越多的讀者、消費者開始選擇去書店體驗閱讀氛圍,感受沉浸在精神文化世界的愉悅感。書店作為傳播思想、普及文化的精神文明角落,就如同復興的國潮文化一樣,重新開始被大眾追捧起來。秘閣書店的名字,取自晉朝開始的藏書機構。秘閣,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藏書館。
  • 秘閣文化便利店:90後成為保健品消費主力軍:原來我們已不再年輕
    而如今還出現一種新的現象,購買保健品的主力軍不再是中老年人,而是90後——佔比超過25%。長期伏案、熬夜、視力下降、失眠已成為越來越多90後的家常便飯,在快節奏的生活和與日俱增的工作壓力下,年輕人對健康的關注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另有數據顯示,90後保健品的用戶數量同比增長126%,已逐漸成為保健品消費的主力軍。
  • 假期結束,如何擺脫「假期症候群」?做到這4點,輕鬆上班
    國慶的假期餘額不足,馬上就要迎來上班的日子,休息了七天,是不是感覺過得很快,怎麼感覺才過一兩天就要上班了。這個時候,就開始食睡不安、疲憊倦怠、情緒不高、不想上班,這就是假期綜合症。節後症候群是人們在大假之後出現的(特別是春節黃金周和國慶黃金周)的各種生理或心理的表現。如在節後的兩三天裡感覺厭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噁心、眩暈、腸道反應、神經性厭食、焦慮、神經衰弱等。
  • 上班第一天無心工作,節後症候群怎麼破?
    假期過後,你是不是晚上不想睡,早晨起不來,又困又累?身體已在工作,心卻還在外面「浪」?沒什麼胃口,對工作學習提不起興趣?一心只想給祖國母親再過個農曆生日?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很可能是得了節後症候群(after holiday/post holiday syndrome)。
  • 這個方法專治你的節後症候群!
    你是得了節後症候群啊!節後症候群,又名假期症候群或假期後症候群,是人們在大假之後出現的(特別是春節黃金周和十一黃金周)的各種生理或心理的表現。如在節後的兩三天裡感覺厭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噁心、眩暈、腸道反應、神經性厭食、焦慮、神經衰弱等。
  • 探索日本便利店文化
    在中國有一個詞叫「逛超市」,生活用品什麼的都會去超市集中採購。但是,在日本就很少有這種說法,因為他們日常生活的大部分需求,一個便利店就可以搞定了!可別看是小便利店,產品非常豐富。要啥有啥,應有盡有,今天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日本神奇的便利店都有哪些服務吧~
  • 秘閣文化便利店:山頂洞人冬天生火取暖,我們的冬天又在做些什麼
    服飾不再只用於取暖和遮羞,還有美觀與舒適的考量。相比那時沒有時間和等級觀念,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現在的我們有了安穩的社會秩序和嶄新的生活環境。科技進步帶給人們的深刻影響。我們不再像山頂洞人那樣每日為填補肚子而勞作,但卻減少了出門的頻次。冬天將至,仔細看朋友圈的微信運動便會發現,每日步數超過一萬的人越來越少。
  • 村田沙耶香《人間便利店》:人生苦短,你要快樂,不必「正常」
    這就是我們生活著的人間,人們似乎最擅長用自己的思想左右別人的人生。因而出現了一些人,為了讓自己與這世界「合群」,為了證明自己並非「異類」,在生活中,漸漸迷失自我,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令自己也煩惱無比。為了不再做出那些讓人不可理解的事情,惠子在小學和初中都儘可能不多說一句話。高中到大學也是儘可能一個人度過,幾乎沒有什麼人私下交談。直到「微笑便利」月色町站前店開業,那一年,惠子讀大一,她成為便利店的一員。
  • 不為假期而活!
    為假期而活?假期快要到來的時候,內心開始快樂,手頭的事情都想往後推,心心念念只等放假,元旦節假結束,我們已經看到春節,寒假在向我們招手。周末以及一年中各個假期在我們的歲月長河中成為最大的期待,無論成人還是學生,而鑲嵌在其中的上學,上班時光似乎是多餘的,希望是越短越好的。
  • 女性更年期症候群是什麼,該如何治療?
    女性更年期症候群是指女性在絕經前後,由於性激素含量的減少導致的一系列精神及軀體表現,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生殖系統萎縮等,還可能出現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變化,如焦慮、抑鬱和睡眠障礙等。女性更年期症候群多見於46~50歲的女性,近年來有發病年齡提早、發病率上升的趨勢。
  • 聚焦疫後症候群,守護湖北人民精神心理健康,陸林院士工作室落戶...
    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黃國付與陸林院士籤約陸林院士疫後症候群工作室揭牌現場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曼英 通訊員 崔毅 周綺書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王永勝一項對5萬餘名居民進行的線上調查發現,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眾精神心理問題突出,而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觸者、喪親家屬及醫務人員等重點人群出現焦慮、抑鬱、失眠等精神心理健康問題更為普遍,加強新冠肺炎疫情後精神心理康復工作刻不容緩
  • 數地板、室內一日遊,延長春節假期後,被憋瘋的人們都做了些什麼
    1月19日開始,微博和今日頭條上開始越來越多出現關於武漢肺炎的新聞,公司也發了通知,口罩和消毒酒精也越來越難買,唱唱感覺到事情正變得比預想更嚴重。1月24日,春節法定假期的第一天,江蘇省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唱唱所在的南京也在26日啟動了一級響應。「小區已經封門了,門口有專人測量體溫,進出都要登記,外地車輛也不允許進入了。」
  • 假期最後一天,收心方法交給你!
    什麼?假期只剩最後一天了?不能接受吧?趁現在還來得及,再檢查一次作業的完成情況,錯漏及時補,這樣也相當於在開學之前複習了一遍之前學習的知識點,回到學校後能更快進入狀態。四、回顧假期生活假期期間無論做了什麼,有值得記錄的事情就很棒,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回顧假期裡做的有意義的事情,做一個簡單總結,互相表達彼此的想法。總結和分析也是學習中很重要的方法,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慢慢養成這樣的習慣。
  • 五一假期,為遭受疫情的人們禱告
    2020年的五一假期今天開始。這可能是我們度過的最特殊的一個假期:中國的疫情雖然有所緩解,但新冠病毒仍在許多國家肆虐,無數人仍面對著病毒威脅。 在這樣的情況下,微讀聖經推出一組讀經計劃,希望幫助大家在疫情中透過聖經認識神的心意,戰勝恐懼與焦慮,並為一同「抗疫」的人們獻上代禱。這些計劃,你可以自己閱讀、禱告、默想;也可以與幾位弟兄姐妹一起閱讀,彼此分享,共同尋求神。
  • 經前煩躁不安、失眠,多吃這5種食物,助於緩解經前症候群
    這是女性多見的經前症候群,在來月經前幾天總是免不了情緒出現異常,所以在有點不如意時就會出現脾氣暴躁,過度緊張、焦慮的情況,而且有的人還會失眠,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多吃這5種食物,有助於緩解經前症候群1.
  • 抑鬱症與更年期症候群的區別
    更年期症候群多見於更年期女性,臨床多表現為激越、焦慮,同時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抑鬱情緒等症狀。雖有情緒抑鬱的表現,但主要是焦慮、緊張、情緒不穩、易激惹等症狀。主要表現為坐立不安、來回踱步、搓手頓足、扯頭髮、抓皮膚、咬手指等激越症狀。
  • 來大姨媽前易怒,注意經前症候群!
    這是經前症候群的症狀之一,讓我們一起了解經前症候群吧。什麼叫經前症候群?經前期症候群(PMS)是指女性來月經前出現的一系列生理和情緒方面的不適症狀,與疾病無關,月經結束後會自行恢復正常,但症狀嚴重時會影響正常生活。經前期症候群有隨年齡增長逐漸加重的趨勢,常在40歲左右或在圍絕經期開始變得嚴重。
  • 得了梅傑症候群,好治嗎?哪些問題是關鍵?
    梅傑症候群患者年齡大部分在壯、中、老年的階段患者居多(30歲—70歲),醫學上認為梅傑症候群屬於一種繼發性神經損傷的疾病,在修復上面存在一些無法逆轉的病症,因此,不要把治癒梅傑症候群的希望寄託於現代醫學上。
  • 日本全家便利店被收購!疫情對日本便利店的衝擊有多大?
    但在都市居民區等地的便利店受影響其實並不大,因為疫情期間,很多大型超市會有限購、缺貨、縮短營業時間等情況,人們還是習慣選擇在隨處可見的便利店購買生活用品和食物,不僅方便快捷,而且便利店人更少、外出停留時間更短,可以避免感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