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又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從70萬年前北京猿人在這裡生息、繁衍以來,歷經新洞人、山頂洞人、東胡林人、雪山村人等舊、新石器時代,這裡是中華民族祖先活動的重要地區,也是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帝堯之後封於薊,召公奭封於燕,北京始成方國之都。公元938年,遼以北京(時稱燕京)為陪都。以後,金、元、明、清各代以至民國初期,北京在絕大多數時期作為首都,在華夏文明的發展中,佔有特殊的地位。近代史上,北京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如百日維新、義和團運動、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等,均對整個中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由於自然、歷史和社會原因而形成的一個地域人群帶有規律性的價值觀念、審美取向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叫城市性格。城市性格的形成和表現往往和當地的自然景觀和歷史名勝緊密聯繫,北京的形勝是:三山五水一平原。其中「三山」:西山、軍都山、燕山。「五水」:拒馬河、永定河、溫榆河、潮白河、泃河。「一平原」:北京灣小平原,是華北大平原的一部分。這樣就形成了以自然山水而形成的拒馬河西山房山文化圈;永定河西山門頭溝、豐臺、石景山、大興文化圈;溫榆河、軍都山、延慶、昌平文化圈;潮白河、燕山、密雲、懷柔、順義、朝陽文化圈和泃河燕山文化圈。
大運河上的遊船和兩岸的風景(央廣網發 白志海 攝)
一河四道南北穿。「一河」是京杭大運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縱貫京津二市與冀、魯、蘇、浙四省,溝通錢塘江、長江和淮、黃、海三河,全長1774公裡,堪稱當時全球運河之冠。京劇的形成就是各路地方戲劇集在一起,沿運河北上沿路演出中相互觀摩、相互借鑑而發展的。「四道」:太行山腳通道、門頭溝通道、居庸關通道、古北口通道。北京城的發展與這一條運河和四條進京的道路形成的交通網密切相連的。北京在琉璃河的古城薊城,這是太行山山腳通道與拒馬河交匯處,後來向東北方向發展到遼南京,這是居庸關通道與永定河的交匯處的盧溝橋,因永定河經常泛濫,所以金代向東北方向移至目前廣安門外蓮地情風物花池一帶建城。元代又再向東北方發展建了大都城。內城外城跨長城。北京城有宮城、衛城、紫禁城、皇城、內城、外城,在山區有長城,域內還有許多小的城池,如北海公園的團城、香山腳下的團城、豐臺區宛平城、昌平區鞏華城等。
兩線三安套六環。「兩線」:指北京城南北向中軸線和長安街東西向延長線。明代中軸線以皇城南門永定門至皇城後門北面的鐘鼓樓,全長7800米。自1993年後中軸線向南延伸至南環路,向北移至北四環路,全長25千米。「三安」:是指廣安大街、長安大街、平安大街三條橫貫北京舊城東西三條大街,均有企求平安之意。
北京城的最大特點是先有設計再建築的城市,所以「城」是北京的特點。北京規劃的特點是「辨方正位、講求對稱、突出中心、講究風水。」「辨方正位」,舊城的宮殿和居民房均是坐北朝南,街道是正南正北,主要道路是正東正西,全城東西南北方向非常明確。北京歷史上繁華的前門大街是正南正北,位於北京的中軸線位置上。「講求對稱」,北京有東單、西單;東四、西四。天安門東邊有太廟、西邊有社稷壇。正陽門東邊是崇文門、西邊是宣武門。老北京城的北牆有兩座城門,東邊叫安定門,西邊叫德勝門,左右對稱。「突出中心」,歷史上北京城的建築是以皇帝辦公和居住的紫禁城為中心而建築,為它服務。原東城區、西城區、崇文區、宣武區(今東城區、西城區)是核心區,中央和北京的主要行政機關均集中在這裡。目前北京建設的平面是「兩軸輛帶多中心」,這裡講的「中心」,是不同城市功能的分工。「講究風水」,風水又可稱環境心理學,是建設宜居城市的重要內容。四合院是別墅建在城內,是人和自然的產物。所謂風水,就是人文建築與自然山水呼應,也是我們在建設綠色北京中的中的重要內容。風水說到底是屬於追求幸福、平安的吉祥文化。
北京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古都,又是一個移民城市,它的居民來自四面八方,融合了南北東西的文化,吸收了國際上最新的建設理念,它融合了南方人的智慧和北方人的勇氣,也有許多東西方文化相結合的建築傑作。北京是個大熔爐,無論你來自哪裡,都會融化在它深厚的文化底蘊裡。北京有三大城市性格:融合性、地域性、創新性。正因為如此,北京總是在和時代一起前進,永不停步。城市文化是由人創造的。北京人的個性有什麼特點呢?
俠肝義膽的正義心。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這種傳統來源於「精神貴族」的責任感。《北京的性格》一書中說:「什麼是『貴族精神』」?依照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說法有「獨立心而勇敢者曰貴族道德。」該書說「所謂『貴族精神』,指的是一種高尚的人格理想、高貴的精神氣質和高貴的審美情趣。」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北京人愛管與己無關的「閒事」,主要表現在他們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他們關心國家大事,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中國成為戰勝國之一,北京人歡喜若狂,政府宣布放假3天,11月17日大批學生、教師和市民從故宮內的太和殿出發,進行慶祝勝利大遊行。巴黎和會在帝國主義的操縱下,否決了中國代表的要求,悍然決定將德國原在山東的一切特權全部交給日本人接管。徐世昌的北京政府準備在巴黎和約上簽字,消息傳來群情激奮。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了青年學生的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民主運動,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6月28日參加和會的中國代表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反對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舉行愛國民主運動大遊行。1976年1月11日,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遺體從北京醫院送往八寶山火化時,北京市民不顧陰冷的寒風早早肅立在街道兩旁,與周總理作最後道別。那種悲痛場面,震天動地。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辦奧運會成功,人民又一次自發湧向天安門廣場,發自內心的喜悅之情,充分表達了北京各族人民的愛國之心。許多生活在外地的人不理解北京人的這種性格,所以有時北京發生一些事情時,許多人說北京人沒事找事。正是北京人民這種以天下大事為己任的責任心、正義感,一次又一次地表達了中國人民不可欺、不可辱的民族精神,贏得了世界人民對中華民族的尊敬。
樂知天命的從容心。寵辱不驚,順應天意的安排,安於自己處境的從容心來源於對自己城市生活的穩定感。老北京人認為,北京是「天子腳下」,是福地、寶地、能因禍得福,遇難呈祥,是不為風浪所侵襲的安全港灣。北京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城市,又是一個優雅安逸的浪漫的城市。「北京人無論幹什麼,都表現得從容,好像心裡有十成把握。」生長在這片古都土地上的人群,那長城、那天壇、那故宮、那頤和園、那十三陵和周口店北京猿人,這些世界級的文化遺產存在,就讓北京人心底踏實。這些文化遺產是北京人腳下的根基,是擁有財富的表現,是充滿自信心的氣質來源。如果說不可移動的文物是老百姓在銀行的存款,活態的、無形的、非物質的文化就老百姓每天用來消費的現金。在北京街頭,公園均可以看到大量自發地傳承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人群,他們的真摯、頑強,不管社會風雲如何變化,均摧毀不了深入到血液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因。以北京地壇公園為例,這裡從早到晚均可以見到放風箏的、打太極拳的、唱京戲、評戲的、下圍棋象棋的、抖空竹踢毽子的……這些內容有的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的是市級或區縣一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人堅守自己的精神家園,使北京的傳統文化得以代代相傳。
海納百川的主人心。包融心來源於自視中心的優越感。北京人非常寬容、豁達、很少有地方觀念。京劇中的人物凡有身份的人均說湖廣音,而小花臉和少數民族則講北京話,這種氣魄是其他劇種中少見的,這又與歷史上在北京掌權的人大多有口音有關。北京是個移民城市,誰有能力誰當家,從沒有北京地方狹隘的地域觀念。北京人有京劇,也有搖滾樂;有中國美術館,也有798廠等現代藝術長廊;有春節廟會,也有海外傳來的情人節……各種文化在這裡相互衝撞,又在這裡相互影響。無論是幾百年的老字號,還是最時尚的各種酒吧,北京人均能接受。北京是個古老的城市,又是十分開放的城市,因為北京人對自己的文化有信心。
首善之區的上進心。北京是首善之區,一遇什麼具體事,北京人總愛和外國、外地比,找到自己位置,才好決定自己策略。這種敢為天下的上進心來源於《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也來自於對文化遺產的擁有感,從而形成傳統文化自覺實踐的責任感。北京的文物古蹟眾多,每天去故宮的人外地人要比北京人多。天安門在長安街上,三天兩頭就能見到。外地人夢寐以求想見到的天安門廣場,北京人隨時都可以見到,名勝古蹟的光榮已滲透到每一個住在北京的人的血液中,成為每一個北京人自豪感、自信心從而激發出上進心的來源。誰要破壞了這些可以讓北京人引為自豪的事,就要永遠受埋怨的。如果乘計程車,不管司機是多麼年輕都會對你說:「這二環是原來的北京城牆。若是當年不拆會有多好!」圓明園已被燒一百多年了,對於英法聯軍的罪行會世世代代記恨下去。北京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的結晶,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最高文明成就。因此,北京不論怎樣發展,千萬注意要保護古都風貌,否則就會世世代代挨罵,不管你當時出自多麼好的願望。北京人不是躺在歷史文物上洋洋得意的人,而是勇於創新的人。哪一代人均想創造新的奇蹟,為北京續寫新的輝煌。(作者單位:北京文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