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異次元通訊》背後看到御宅族和「寂寞經濟學」

2021-01-09 遊戲對長
文 | 手遊那點事 | 凍魚

如果有一天,突然有一個陌生少女在手機聊天軟體上加你好友,說自己遇到了危險需要你的幫助,你會怎麼辦?

這種有點類似於古天樂主演的電影《保持通話》中一樣的劇情被做成了手機遊戲,名字叫做《異次元通訊》。這不是一款新遊,但卻比較特別。它玩法可謂新穎,至今也已更新到第五個章節,也曾在小範圍內引起風潮,但評論卻兩級分化嚴重。

基於文字冒險遊戲的創新玩法,曾收穫不俗成績

《異次元通訊》的玩法類似於AVG或Galgame(雖然遊戲中沒有明顯的戀愛元素)。故事起因就像文章開頭說的一樣,玩家突然在手機聊天軟體上接到陌生少女MIKO的求助,然後玩家通過這種「軟體聊天」的方式,根據MIKO向玩家提出的問題或求助需求,去選擇開發者設計好的回覆選項與MIKO進行文字聊天,幫她出謀劃策,解決問題或脫離險境。

作為一款單機遊戲,《異次元通訊》TapTap評分為9.0分,關注人數高達96萬之多,並曾獲「2017 TapTap 年度最佳劇情提名」。而作為遊戲線索關鍵詞的「《美的歷史》」這本書,其詞彙熱度也隨著當年遊戲的發布被抬到了最高點。可見《異次元通訊》這款遊戲,也曾帶來不小的影響力。

真實性和代入感,是《異次元通訊》的一大亮點

《異次元通訊》不同於傳統AVG或Galgame,首先它作為手機遊戲,將遊戲界面設計成類似於手機QQ或微信聊天氣泡的形式,加強了遊戲真實感。

另一點與AVG或Galgame最大的不同是,《異次元通訊》中玩家與MIKO的手機聊天,每段聊天只有幾分鐘時間,之後MIKO就會因要去處理「她那邊的事情」而下線,處理好後會上線繼續與玩家聊天,這期間的「下線」時長完全因情況而定,譬如MIKO也要睡覺,可能玩家就要等待五六個小時左右。

如此碎片化的文字冒險遊戲完全顛覆了傳統AVG的模式。深度AVG或Galgame玩家應該知道,在這兩類遊戲中,玩家與遊戲角色的對話往往是冗長、成段落的,且遊戲流程很連貫,中不存在「等待」的設定。但《異次元通訊》這樣的設計完美的利用了手遊玩家的碎片時間,且真實的等待刺激了玩家對MIKO的牽掛,遊戲真實感進一步增強。這個設計是非常棒的。

在增強遊戲真實感方面,還有一些細節值得稱道。在與MIKO的對話過程中,MIKO給予玩家的每條回復間隔因句子長短而異,即假如一條消息字數少,那這條消息發過來的速度就會很快;如若一條消息字數較長,則這條消息發過來的速度就會較慢。這很大程度上再次增強了遊戲的真實性,以上三點結合在一起,仿佛感覺真的有人在和你聊天一樣。

二次元元素的注入是《異次元通訊》成功的最大原因

其實在《異次元通訊》之前,已有過數款同類的「即時文字對話」遊戲,其中比較著名的當屬2015年Minute Games推出的手遊《生命線》。

2015年手遊《生命線》,《異次元通訊》的遊戲模式與它非常相似

相較《異次元通訊》,《生命線》更注重解謎。而《異次元通訊》中解謎元素很少,那它是靠什麼虜獲玩家芳心的呢?手遊那點事認為,除了細心營造的真實感外,二次元元素的注入才是本作成功的最大原因。

在遊戲的熱門標籤中,「二次元」這一標籤排位靠前。

首先該遊戲採用了動漫畫風,在遊戲中設計有一個圖鑑系統,玩家與MIKO「攜手闖關」到一定進度,會觸發劇情:MIKO會將自拍發送給玩家或發布到社交軟體上(類似朋友圈),這些圖鑑清一色日漫風格,且包含有過膝襪、水手服、洛麗塔、女僕裝、死庫水等二次元元素,很討喜二次元玩家。

《異次元通訊》中的圖鑑

其次人物性格塑造方面,製作者為主角MIKO設計了明顯的二次元屬性:美少女、天然呆、吃貨、又有點傲嬌;這種性格塑造很容易引發二次元玩家的共鳴。

MIKO的社交主頁

畢竟作為一款類AVG或Galgame的遊戲,二次元玩家群體應該是《異次元通信》這類遊戲最大的受眾。《異次元通訊》在模仿《生命線》遊戲模式的同時,將二次元元素注入遊戲,是其能夠迅速虜獲玩家芳心的原因。

評論的兩級分化,差評主要來自深度二次元玩家

但文章開頭也有提到,雖然在TapTap上擁有9.0的不錯評分,但從全網來看,《異次元通訊》這款遊戲評價兩級分化比較嚴重。而遊戲的大多數差評依舊來自於二次元用戶,且多為深度AVG或Galgame玩家。

原因主要有二點。雖然製作者有意為MIKO設計二次元屬性,但在一些玩家看來,這些屬性的填充過於刻意,並不能有力支撐起MIKO的角色形象。並且遊戲的對話為了突出MIKO的性格,有些地方會脫離遊戲實際環境。在人物刻畫和遊戲文案方面,還需要繼續加強。

另外,除了一些通向Bad ending的分支,遊戲中絕大多數選項都是不會對遊戲結果造成影響的。好感度等Galgame中的必要系統在這裡一概沒有,甚至很多時候不同的選項MIKO所給出的回答都是相同的。所以遊戲劇本還有很大的打磨空間。

一條被點讚很高的玩家差評

《異次元通訊》背後的思考

在玩《異次元通訊》這類遊戲時,我們玩的是什麼?每次和遊戲人物聊幾分鐘,給出一些建議,然後她下線,在玩家心中留下些許牽掛,等待她再次上線,周而復始......

其實不難得出結論——玩家玩的是寂寞。

「寂寞經濟學」已不是一個新詞彙,直播平臺、短視頻、交友社區,都是在消費用戶的寂寞。而這樣的消費同樣適用於《異次元通訊》這類文字冒險遊戲。相比傳統Galgame,這些遊戲可以通過UI設計營造出一種使用聊天軟體對話的真實感;而瞄準了受御宅文化影響至深的二次元群體,則是其能夠快速吸收用戶的原因。

而《異次元通訊》為什麼選擇二次元群體作為它的目標用戶,手遊那點事認為這與二次元用戶的「宅」屬性、習慣網絡社交等生活習慣有關。

36氪的數據報告顯示,「宅」是超過一半二次元用戶認為自己所具有的屬性;而「單身」、「從不參與社交」等則是大部分二次元用戶的標籤。

數據來源:36氪

不論是歪打正著還是有意設計,「即時聊天」的真實感與二次元元素的融合完美的滿足了當下二次元用戶的心理需求,或許這才是《異次元通訊》能夠討喜二次元用戶的原因。

但遊戲所存在的缺點還是不能忽視的,作為類AVG或Galgame的創新玩法,如何提高遊戲劇本質量、如何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是開發者需要思考的問題。二次元遊戲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它的用戶群既是最寬容的也是最挑剔的,遊戲品質是他們最看重一個方面。

結語:

其實可能不止是二次元用戶。大概,在這個喧囂的時代,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像MIKO一樣的聊天對象。

相關焦點

  • 日本宅男宅女大調查:42.8%有異次元戀人【2】
    原標題:日本宅男宅女大調查:42.8%有異次元戀人   ●約40%的用戶稱:在異次元的話有戀人   其次,當問到「是否有戀人」時,42.8%的用戶稱有異次元戀人。異次元戀人指的是「動畫片、遊戲、漫畫等2次元戀人」以及「2.5次元的偶像演員」。
  • 評測| 《異次元通訊2》:盤點遊戲中最令人討厭的角色
    要說《最終幻想》系列最有魅力的反派,非薩菲羅斯和傑夫卡莫屬。厲害到什麼程度呢?後來的FF新作塑造反派的奮鬥目標就奔這倆去的~他也是第一個在遊戲中,能夠令本來的主角勢力和反派(敵對)勢力,以及第三勢力合力對應的「反•主角」。更是能夠將這些原本傳統RPG遊戲中的頂點勢力們耍的團團轉,完全實力懸殊的「反•英雄」。
  • 《動森》背後的經濟學
    在沉迷了兩周之後,我發現不少《動森》社交行為的背後,都隱藏著一種「虛擬實境經濟學」。說現實,是因為它們往往符合經濟學常識;說虛擬,是因為其規律又有所調整,展現出了相當魔性的一面。繁多家具的背後,是辛苦的付出因此,許多玩家會在社群中分享自己的道具和配方信息,而且一些稀缺的福利還可以共享。一天我的羚羊朋友森森在做金箔日式拉門,消息一經傳出,我的朋友們蜂擁而至,排成長隊,把他的豪宅擠得水洩不通——我只是付出了一點點社交的時間,再加上運氣,就體會到了強烈的被人需要的感覺。
  • 日本宅男宅女大調查:42.8%有異次元戀人
    你是「御宅族」嗎?   ●23%的人隱瞞自己的宅屬性   首先,對「otamart」的用戶情況,按性別和年齡階層進行調查:   性別:男生(24.3%)、女生(75.7%)   年齡:15歲以下(12.7%)、15-19歲(49.9%)、20-24歲(22.8%)、24歲以上(15.1%)   結果表明用戶多為學生
  • MIKO又上線了,這次變身卡牌陪在你身邊《異次元契約》公布全新玩法
    《異次元通訊》作為這類遊戲的翹楚,在發售初期就在國內獲得了眾多玩家的擁躉,讓他一夜爆火。相對《生命線》的太空題材,《異次元通訊》的戀愛題材更為接地氣,所以在國內的認知程度更高。目前遊戲已經發售了6部,遊戲也從時間線上跳出,慢慢以系列的形式出現,慢慢豐滿全劇情和拓展開更大的世界觀。目前遊戲拓展的趨勢大有將遊戲做成「異次元宇宙」的方向。
  • 日本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的宅男,日本御宅族!越來越缺乏活力
    ,你得到的很有可能是別人一個充滿鄙夷的眼神,而這似乎和我們印象中日本政府對御宅族的承認有很大的出入。事實上,御宅族起源於上世紀70年代日本科幻愛好者群體當中,而御宅族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則是「府上」。當時,其更多的被用來表達「(我們科幻愛好者)不用正常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即這群科幻愛好者並非是現實生活中的組織,但由於對科幻的熱愛,使得這群人被聯結在了一起。
  •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異同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異同,既體現在經濟理論上,也體現在經濟政策上。先看經濟理論。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都是研究市場經濟中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及其後果的,而市場經濟中所有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都是一定意義上的供給和需求行為,因此,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主要相同之處就在於都是通過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決定價格和產量,並且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需求曲線一般說來都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即價格下降,需求量會增加,而它們的供給曲線都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即價格上升,供給量會增加。
  • 日本「保守御宅族」是怎樣煉成的?
    「御宅族」特指與日本動漫文化相關的亞文化趣緣群體。自民黨認為,日本近年的政治選舉和社會言論氛圍中「御宅族支持自民黨」的現象,說明它的「革新」政策能夠代表年輕人的民意。其實這僅是亞文化本身特性、自民黨政治家的行動策略和御宅族「精英」的特殊認同交互作用的結果。而政治家捕捉到了這一點,將御宅族中的保守成分轉化為新的「劇場政治」陣地。
  • 日本,始祖御宅族街「秋葉原」
    導語:日本,始祖御宅族街「秋葉原」!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秋葉原」全球數一數二、遠近馳名的電器街。在過去,秋葉原能以便宜的價格買到各式各樣的家電產品,是旅行日本時必去的景點。
  • 盤點動漫裡的那些御宅族
    御宅族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御宅族指熱衷於亞文化,並對該文化有極度深入的了解的人。比如「體育宅」、「音樂宅」、「汽車宅」等等,狹義的御宅族指沉溺、熱衷或精於動畫、漫畫以及電子遊戲的人,所以本次盤點的是狹義的御宅族泉此方《幸運星》熱愛動畫及遊戲,是個徹頭徹尾的御宅族,當今有名的御宅族代表,為萌的定義增添了無身材、貧乳、純kuso三大要義,成功將純愛萌演變為御宅莔桐谷和人《刀劍神域》名副其實的重度網路遊戲玩家,遊戲界大佬,擁有超群的反射神經和洞察力
  • 作為一個御宅族,你必須知道動漫術語
    大家好,我是小柒,有沒有和御宅族進行過激烈的對話,卻發現自己被他們所說的動漫術語難住了?好吧,你再也不用在網絡上搜索御宅行話的意思了,因為你的動漫字典就在這裡。在這裡,你會發現動漫術語和常見的詞彙,你會聽到在每一個單一的詞彙,所以一定要注意的御宅族術語,你需要知道,以便生存在書呆子的世界。
  • 小島經濟學:魚、美元和經濟的故事
    打造財商思維,擁有幸福人生很早之前就看到過一本關於管道的故事書,講的是兩個好朋友得到了提水的工作,一個人是賺了點錢就開始炫耀和享受生活;另一個人呢,勤於思考,不安於現狀,修挖管道,通過堅強的意志力與困難做鬥爭,最後終獲成功。這個故事和《小島經濟學》如出一轍。
  • 御宅族現在隨便都能碰到一大幫,他們真的像表面一樣「廢柴」嗎
    目前的御宅族基本上是二對一的在線工作者(或大學生)。除了上班(上課),不要聯繫外界,上班(上課)馬上回家(回宿舍)。假期也不會在家裡出去。只有小電影和左右手陪伴你。找到女朋友是合理的。但這真的是你的意志嗎?第一種強迫御宅族被迫成為御宅族,大多是環境影響。很多時候因為你的圈子太窄,基本上沒有社交圈。
  • 因為這個男人,動漫迷背上了「御宅族」的罵名
    對於御宅族的歧視對於御宅族的歧視,筆者剛才說了,80年代,專欄作者中森明夫對於所謂「動漫迷」給出了犀利的批判,並且用「お宅」這個詞特指了動漫愛好者們,但是這些都不至於讓御宅族受到社會的另類眼色的看待。真正的問題是在於80年代末期發生的宮崎勤事件,這位變態的連環殺手奪走了數個幼小的女孩子的生命,這個惡性事件的發生,讓社會和媒體把目光聚集在動漫迷的身上,實際上,宮崎勤被警方搜查出的幾千盤錄像帶中,只有極少數的內容是和成人動畫有關的,結果卻被媒體過度放大,最終一下子引發了輿論對於御宅族的聲討,整個動漫行業都深受打擊。
  • 動畫考古系,御宅族動畫的開山之作
    對這個有著高甜戀情的御宅番,有一定閱番經驗的嗚喵,不僅感嘆,如今御宅族已不再像從前那樣矮窮,個個都是那麼小清新,談情說愛也是滿腹牢騷。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動畫文化的普及,人們對御宅的看法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都可以從歷年來的御宅動畫作品中窺探到。
  • 三個細節讓你分清一名御宅族,不僅僅看電腦硬碟
    御宅族一詞本就發源於日本,指的是沉溺於漫畫、動畫和遊戲的人,有時或許也可以加上小說,當然不是指的出版物或者網文,這裡的小說單單指的日本輕小說更貼切一些。有時候一個御宅族想要在同學、同事中靦腆地找尋自己的同類,卻又因為種種原因不能直接向對方發問。
  • 創造與魔法異次元漩渦怎麼獲得 異次元漩渦玩法分享
    創造與魔法異次元漩渦怎麼獲得 異次元漩渦玩法分享時間:2020-10-29 22:5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創造與魔法異次元漩渦怎麼獲得 異次元漩渦玩法分享 創造與魔法異次元漩渦怎麼獲得?
  • 攻佔世界的御宅族文化究竟是什麼?
    御宅族文化隨之興起。「扁平」既是年輕人的一種狀態,也是御宅族文化在整個日本社會文化中的位置——邊緣、被壓制。除此之外,「扁平」還代表著村上隆對於藝術與大眾、淺薄與深度的看法。在他看來,一流的藝術與大眾之間並不存在鴻溝,看上去感覺幼稚的東西背後藏著真實的生活。御宅族、二次元文化在傳入中國之初,也經歷了一段邊緣時期,但現在儼然成為了大眾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薩金特和西姆斯獲得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網易財經10月訊 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把2011年的瑞士銀行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紐約大學的託馬斯·薩金特和普林斯頓大學的克里斯多福·A·西姆斯,以表彰「他們在宏觀經濟學中對成因及其影響的實證研究」。
  • 彭文生:「口罩經濟學」的人文主義——反思主流經濟學
    但供給彈性低的假設只適合短期,隨著時間的增加,供給對價格上升的反應會體現出來,實際上我們已經看到口罩的生產在提速。不管怎樣,從消費者/生產者剩餘的角度來看口罩的合理價格還是在主流的微觀經濟學的框架之下,背後的邏輯是個人願意支付的價格(willingness to pay)反映了其需求口罩的急迫性(口罩帶來的效用),口罩的貨幣價格引導資源的有效配置,也就是全社會的效用的最大化。另一個質疑自由市場價格合理性的視角是公平問題,這也可能是人們最能直觀感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