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統一戰線】 《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

2020-12-17 中國西藏網

  背景導讀

  開啟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的

  愛國統一戰線

  (1978年12月—1992年)

  改革開放開啟了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這一時期的統一戰線已經成為工人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廣泛聯盟。適應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成為統一戰線的兩大任務。

  《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的形成

  1980年12月8日,中央書記處聽取了中央統戰部和國務院宗教事務局黨組關於落實宗教政策的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的匯報,10日對宗教工作進行了討論。會議決定,起草一個闡述黨關於宗教問題的方針政策的文件,由中央下發。1981年6月27日黨中央《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關於宗教工作的方針政策,為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宗教工作指明了方向。

  根據中央書記處的決定,中央統戰部和國務院宗教事務局組織力量,對全國宗教的情況和問題進行了大量調查研究,做了不少起草文件的前期工作。中央統戰部、國務院宗教事務局、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為起草文件提供了有關宗教政策、宗教情況和宗教理論等方面的材料。中央書記處直接組織力量起草,先後徵求了黨內外許多人士的意見,形成了《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1982年3月31日,以中央19號文件下發。《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從12個方面論述了黨對宗教問題特別是關於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

  (一)宗教有其發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在社會主義社會中還會長期存在,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滅宗教。指出,「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一定階段的歷史現象,有它發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宗教信仰,宗教感情,以及同這種信仰和感情相適應的宗教儀式和宗教組織,都是社會的歷史的產物」。「宗教在社會主義社會一部分人中的影響,也就不可避免地還會長期存在」。強調:那種認為依靠行政命令或其他強制手段,可以一舉消滅宗教的想法和做法,更是背離馬克思主義關於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的,是完全錯誤和非常有害的。

  (二)宗教信仰問題是公民個人的私事,宗教信仰自由受國家憲法的保護,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指出:宗教信仰自由,就是說:每個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裡面,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強調「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的實質,就是要使宗教信仰問題成為公民個人自由選擇的問題,成為公民個人的私事」。

  (三)無神論者和宗教信仰者在政治上、經濟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思想信仰上差異是次要的,要堅持政治上團結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在現階段,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在思想信仰上的這種差異,是比較次要的差異」,不能忽視和抹殺「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在政治上、經濟上根本利益的一致」,要「團結全體人民(包括廣大信教和不信教的群眾)為建設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共同奮鬥」,「鞏固和擴大各民族宗教界的愛國政治聯盟」。

  (四)共產黨人是無神論者,應當堅持不懈地宣傳無神論。「共產黨員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參加宗教活動,長期堅持不改的要勸其退黨」。在基本上全民信教的少數民族當中,生活在基層的共產黨員,「既要在思想上同宗教信仰劃清界限,又要在生活中適當尊重和隨順民族的風俗習慣」。

  (五)我國宗教方面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內部矛盾,但在一定條件和一定情況下也可能出現對抗性的問題。在我國,「宗教問題上的矛盾已經主要是屬於人民內部的矛盾;但是宗教問題仍將在一定範圍內長期存在,有一定的群眾性,在許多地方同民族問題交織在一起,還受到某些階級鬥爭和國際複雜因素的影響」。

  (六)宗教活動必須在法律和政策範圍內進行,國家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宗教活動的開展要按照國家的法律程序,「一切宗教活動場所,都在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的行政領導之下,由宗教組織和宗教職業人員負責管理」。「任何人都不應當到宗教場所進行無神論的宣傳,或者在信教群眾中發動有神還是無神的辯論;但是任何宗教組織和教徒也不應當在宗教活動場所以外布道、傳教,宣傳有神論,或者散發宗教傳單和其他未經政府主管部門批准出版發行的宗教書刊」。

  (七)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原則,反對境外宗教團體和個人幹預我國宗教事務,抵制境外敵對勢力利用宗教進行滲透。對於一切宗教界人士,「必須堅持不懈地和耐心地對他們進行愛國守法、擁護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在天主教和基督教中還要加強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教育」。明確提出:既要積極組織開展宗教方面的國際友好往來,又要堅決抵制外國宗教中的一切敵對勢力的滲透。

  (八)爭取、團結和教育宗教界人士。「爭取、團結和教育宗教界人士首先是各種宗教職業人員,是黨對宗教的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貫徹執行黨的宗教政策的極其重要的前提條件」。「必須在各種宗教中培養一大批熱愛祖國,接受黨和政府的領導,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又有宗教學識,並能聯繫信教群眾的代表人物」。「在世界觀上,馬克思主義同任何有神論都是對立的;但是在政治行動上,馬克思主義者和愛國的宗教信徒卻完全可以而且必須結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共同奮鬥的統一戰線。這種統一戰線,應當成為黨在社會主義時期所領導的規模廣大的愛國統一戰線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九)充分發揮愛國宗教團體的作用。各級愛國宗教組織,要「協助黨和政府貫徹執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幫助廣大信教群眾和宗教界人士不斷提高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覺悟,代表宗教界的合法權益,組織正常的宗教活動,辦好教務」。

  (十)有計劃地培養年輕一代的愛國宗教職業人員。「應當幫助各種宗教組織辦好宗教學院,培養好新的宗教職業人員」。「一切年輕的宗教職業人員,都要不斷提高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覺悟,努力提高文化水平和宗教學識,忠實地執行黨的宗教政策。他們應當尊重一切正直的愛國的年老宗教職業人員,認真學習這些老年宗教職業人員的長處」,「年輕的愛國宗教職業人員,同原有的宗教界愛國進步分子相結合,將成為在我們黨領導下,保證我國宗教組織按照正確方向活動的骨幹力量」。

  (十一)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制止和打擊利用宗教進行違法犯罪活動。「堅決打擊一切在宗教外衣掩蓋下的違法犯罪活動和反革命破壞活動,以及各種不屬於宗教範圍的、危害國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財產的迷信活動」。「注意劃清正常宗教活動同違法犯罪活動的界限」,恰恰就是「堅決保障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動」。

  (十二)加強黨的領導,是處理好宗教問題的根本保證。「黨對宗教的工作是黨的統戰工作和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在社會主義條件下,解決宗教問題的唯一正確的根本途徑,只能是在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通過社會主義的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事業的逐步發展,通過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逐步發展,逐步地消除宗教得以存在的社會根源和認識根源」。

  這一文件,是黨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宗教問題上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的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是把馬克思主義關於宗教問題的基本理論同中國宗教問題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典範,對於如何認識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和做好宗教工作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黨中央在下發這一文件的通知中,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中央有關部委、國家機關有關部委的黨組,在接到這個文件後,應對宗教問題進行一次認真的調查研究和討論,並對有關各項政策的落實工作加以督促和檢查。


1982年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李先念、彭真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出席會議的代表

  1982年4月2日至8日,第九次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認真學習和深入討論《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結合各地區各宗教的具體情況,提出了貫徹落實的意見和建議,推進了宗教工作的撥亂反正。

  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

  1990年12月,國務院召開了全國宗教工作會議,江澤民、李鵬作重要講話,強調指出,正確對待和處理宗教問題,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內容。

  199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宗教工作若干問題的通知》。文件在要求全面正確地貫徹執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基礎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的概念,並對這一概念的涵義、內容、目標和方式方法做出界定,指出: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是指政府對有關宗教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貫徹實施進行行政管理和監督。政府依法保護宗教團體和寺、觀、教堂的合法權益,保護宗教教職人員履行正常的教務活動,保護信教群眾正常的宗教活動,防止和制止不法分子利用宗教和宗教活動製造混亂、違法犯罪,抵制境外敵對勢力利用宗教進行滲透。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是為了使宗教活動納入法律、法規和政策的範圍,不是去幹預正常的宗教活動和宗教團體的內部事務。

  文件同時對充分發揮愛國宗教團體的作用,堅決打擊利用宗教進行的犯罪活動,健全宗教工作機構、加強宗教工作幹部隊伍建設和加強黨對宗教工作的領導提出了明確要求。

  按照依法治國的要求,依據國務院《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為保障宗教團體的合法權益,1991年5月6日,國務院宗教事務局和民政部制發《宗教社會團體登記管理實施辦法》,對全國地區性宗教社會團體和全國性宗教社會團體進行了登記、換證工作。

  確立黨同宗教界人士關係的原則

  1991年春節前夕,江澤民邀請全國性宗教團體領導人到中南海作客談心,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充分肯定他們在為國家建設、祖國統一和世界和平服務中所作出的成績,並闡釋黨的大政方針和宗教政策。指出,廣大宗教界愛國人士在與中國共產黨長期合作共事中經受了考驗,是完全可以信賴的真誠朋友。我們合作的政治基礎是愛國主義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特別是明確提出處理同宗教界朋友之間的關係的原則:政治上團結合作,思想信仰上互相尊重。

  這是黨處理同宗教界人士關係的政策和實踐的精闢總結和高度概括。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振興中華,完成祖國統一,是中國共產黨與宗教界人士的共同目標和共同利益。這既是政治上實現團結合作的基礎,也是信仰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基礎。實踐證明,只有在政治上真誠團結合作,才能真正做到在信仰上互相尊重;而只有在信仰上互相尊重,才能有效鞏固和加強政治上的團結合作。這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要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地執行這個原則,就一定能夠團結宗教界愛國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不斷鞏固和擴大新時期的愛國統一戰線。從此,「政治上團結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被確定為黨處理同宗教界人士關係的原則。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一年一度的春節邀請宗教界人士到中南海作客座談也成為慣例。

  推動宗教政策貫徹落實

  (1)在全党進行了一次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的教育,廣大幹部明確了宗教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任務,對宗教問題的認識有了較大的提高,使宗教工作逐步走上了正確的軌道。

  (2)各地落實宗教政策取得了顯著成績,宗教界人士中的冤假錯案絕大多數得到平反糾正,逐步恢復和建立了各級愛國宗教組織,恢復開放了一批宗教活動場所,使宗教活動基本恢復正常,改善了黨和政府同宗教界人士及信教群眾的關係,鞏固和擴大了宗教界的愛國政治聯盟,促進了安定團結。

  (3)宗教組織和寺觀教堂在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和實現自養方面,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由於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實,激發了廣大信教群眾和宗教界人士的愛國熱忱和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一批寺、觀、教堂從各自的具體條件出發,興辦了生產、社會服務和公益事業,有的不僅實現了自養,而且還為社會作出了貢獻。

  (4)宗教方面的國際友好往來出現了新的局面,中國各宗教組織和宗教界人士組團出訪了五大洲許多國家和地區,參加了一些國際會議,也接待了不少來我國訪問的國外宗教組織和宗教人士,增進了相互的了解和友誼,對發展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都產生了良好的作用。

相關焦點

  • 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的基本遵循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 題: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的基本遵循——中央統戰部負責人就《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答記者問  新華社記者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公開發布之際,中央統戰部負責人就《條例》修訂和貫徹落實等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 「聚焦」研討「我國社會結構變化對新時代統一戰線的影響」,統戰...
    (重慶)、民族宗教理論(甘肅)、基層統戰工作理論(本溪)等11個研究基地,推動形成了開放式、社會化、專業性的統戰理論研究格局。我們黨在準確分析各階級屬性和特點基礎上,確立了以工農聯盟為階級基礎、團結爭取廣大中間階級的統一戰線策略,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社會主要矛盾和時代任務的變化,建立起民主聯合戰線、工農民主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為爭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新中國匯聚了強大力量。
  • 新型國家形態的獨特道路——以統一戰線為視角
    以統一戰線為視角,學界關於當代中國國家建構問題形成了兩個主要議題。一是統一戰線政權問題。林尚立等學者經由對人民概念的重構,把統一戰線與國家建設結合起來,認為統一戰線是黨建國家內在維繫的基本政治框架[8],統一戰線政權是理解國家建設的一種視角[9]。
  • ...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下)
    新中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  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1949年10月—1956年9月)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成為掌握全國政權、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迅速恢復國民經濟,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歷史性轉變。在這一偉大進程中,人民民主統一戰線自覺服從服務於人民民主專政的鞏固、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貫徹執行,成功地完成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宗教工作重要論述
    本報訊(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鹿道銘)4月10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舉行專題學習會,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紮實做好新時代大連宗教工作。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譚作鈞主持並發言。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陳紹旺,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肖盛峰,市政協主席王啟堯出席。
  • 陳潤兒:堅持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不動搖 團結教育廣大信教群眾...
    原標題:堅持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不動搖團結教育廣大信教群眾始終跟黨走 本報訊 (記者 馬曉芳 凌 雁)4月26日,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潤兒主持召開全區宗教人士代表座談會,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和2016年視察寧夏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不動搖,團結教育廣大信教群眾始終跟黨走,維護宗教和順平靜
  • 引導宗教適應社會主義社會
    筵黃豔紅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一個重要觀點。在2016年 4月召開的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並用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團結進步、和平寬容等觀念引導信教群眾。引導宗教活動適應社會主義治理體系宗教信仰也體現在信教群眾的行為和活動中,因此也要引導他們的宗教行為和活動適應社會主義社會的治理體系。
  • 米廣弘: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的重要意義
    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深刻揭示了宗教生存發展的客觀規律,豐富了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的內涵,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為做好新時代宗教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使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有了清晰的實現途徑和具體抓手。一、尊重宗教規律的需要宗教的生存和發展取決於是否適應所處的社會。
  •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 做好宗教教義教規闡釋這篇大文章
    視頻中,五大宗教的教職人員和信教群眾齊聲唱響《我和我的祖國》,表達愛國情懷。此次座談會的主題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各宗教對教義教規作出符合時代進步要求的闡釋。」正式發言之前播放的短視頻讓座談會別開生面,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 開創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新局面
    《條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和加強黨對統一戰線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推動構建大統戰工作格局,堅持面向新時代全面規劃統一戰線發展,著力提高統一戰線工作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水平,是做好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的基本遵循。統一戰線是我們黨的一大法寶,歷來是黨的總路線總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 王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以往有一種觀點片面認為,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以後,發展主要是經濟方面的任務,只要把經濟搞上去了,其他方面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了。這既不符合馬克思主義關於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原理,也不符合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際。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需要並且能夠實現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
  • 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模擬題及答案9
    A.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B.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C.槍桿子裡面出政權D.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11、新民主主義革命最基本的動力是()A.工人階級B.農民階級C.城市小資產階級D.民族資產階級12、我們講一切從實際出發建設社會主義,我國最大的實際是 ()
  • 朱德關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思考與實踐
    [關鍵詞 ]朱德;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國際統一戰線 [中圖分類號 ] D613 [文獻標識碼 ] A 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著眼世界,深入思考中國抗日戰爭與東方反法西斯戰爭、東方反法西斯陣線與西方反法西斯陣線的關係等問題,倡導並推動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
  • 論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必然性和歷史意義
    這可以從以下五個層面作出分析和批駁: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落實中國共產黨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就確定並一直堅持的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社會主義的「兩步走」戰略構想的具體舉措;是在新中國成立後新民主主義革命遺留任務已經完成、國民經濟迅速恢復以及國民經濟成分中社會主義因素顯著增加等改造所需要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和達到的情況下開始的;是應對和解決我國國民經濟中積累和出現的新的矛盾和問題,為實現工業化開闢正確道路的必然要求
  • 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奮鬥歷程及啟示
    在國家工業化起步的同時,社會主義改造也順利進行。在農業方面,早在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開第一次全國互助合作會議,毛澤東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草案)》。隨著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我國互助合作進入大規模發展階段。1953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通過了《關於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
  •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本質特徵
    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建立以延安為中心、以陝甘寧邊區為代表的抗日民主政權,成為其他根據地民主政權的範例。陝甘寧邊區區域的人民,年滿16歲的,無男女、宗教、民族、財產、文化的區別,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陝甘寧邊區參議會為最高權力機關,建立各級立法、行政、司法機關。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員的分配上實行「三三制」原則,充分體現了人民的民主權利。
  •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納入基本經濟制度的深刻意蘊
    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納入基本經濟制度,進一步拓展了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內涵,使之成為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大廈的支柱性制度,此舉標誌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日臻成熟,對於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對於更好地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 曲靖宣威市委常委會議專題研究統一戰線和民族宗教工作
    日前,曲靖宣威市委常委會議專題聽取全市統一戰線和民族宗教工作情況匯報。在聽取工作情況匯報後,會議對2020年宣威市統一戰線和民族宗教工作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對下步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要進一步深化對統一戰線和民族宗教工作的認識,加強黨對統一戰線工作和民族宗教工作的領導,創新工作方法,廣泛深入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切實加強宗教場所管理,規範宗教活動,團結動員社會各階層人士共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共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 自治區科協黨組專題學習黨的統戰、民族團結及宗教理論政策法律法規
    ,學習《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等。自治區科協黨組專題學習黨的統戰、民族團結及宗教理論政策法律法規會議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深刻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