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秋沙鴨 宋世和 攝
近日,有愛鳥志願者在松陽松陰溪發現2隻越冬的中華秋沙鴨。這是從2008年秋冬季首次在松陰溪發現中華秋沙鴨以來,連續第13年的記錄。十多年來,每年的冬季,中華秋沙鴨都會如約而至來到松陽越冬,已累計觀測記錄到96隻,這裡已然成為中華秋沙鴨的生存家園。
近年來,隨著我省持續開展極小種群野生動植物保護,實施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等,使浙江的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高,野生動物棲息地環境得到改善,野生動物種類、數量也持續增加。如為了對中華秋沙鴨進行生活習性研究和種群動態監測,有效地保護中華秋沙鴨及其越冬棲息地,松陽縣設立了中華秋沙鴨棲息保護地,籌資建設保護觀察站。「十四五」期間,省林業局將啟動全省的中華秋沙鴨保護工程,由浙江自然博物院提供技術支撐,開展種群調查監測、保護修復棲息地等工作。
中華秋沙鴨(Mergus squamatus,Chinese Merganser)是雁形目鴨科秋沙鴨屬的鳥類,又稱鱗脅秋沙鴨、唐秋沙,是第三紀冰川末期遺留下來的古老物種,距今有1000多萬年的歷史,是中國特產稀有鳥類,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和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均列為瀕危物種。據最新估計,中華秋沙鴨全球僅存不足5000隻,被譽為「水中活化石」和「鳥中大熊貓」,又因帶有「中華」之名,人稱「國鴨」。中華秋沙鴨以清澈的河流、水庫為棲息地,是直接反映水環境質量的「指示物種」,素有「生態環境風向標」和「水域生態環境的生態試紙」之稱。
目前,除松陽以外,我省臨安、桐廬、永嘉、安吉、衢江、江山、黃巖、蓮都等地都陸續記錄到有中華秋沙鴨棲息越冬。
供稿: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總站、浙江自然博物院、松陽縣林業局
編輯:希元
歸屬: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