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發現一中華秋沙鴨,系鳥中「大熊貓」,可能遷徙時「掉隊了」

2021-01-20 河北青年報

新京報訊(記者 汪暢 實習生 謝婧雯)一隻外形似鴨的大鳥在河裡遊來遊去,它伸長了頭,向前方的水中一躍,白色的身體翻動著,打了個滾,水面蕩漾著,形成圈圈波浪。河的一邊圍著一排人,他們扛著相機,對著河裡的大鳥。

這是1月2日,貴州貴陽南明河水東路段出現了一隻中華秋沙鴨,吸引了大量攝影愛好者趕來拍攝。這隻中華秋沙鴨嘴巴尖長,頭頂羽毛呈鳳冠狀,身體呈白色,腳掌則是紅色的。

1月4日,貴州省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研究員冉景丞告訴新京報記者,中華秋沙鴨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數量稀少,被稱之為鳥中「大熊貓」。

根據以往記載,中華秋沙鴨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龍江一帶,冬天會成群結隊飛往南方過冬。冉景丞猜測,「這隻中華秋沙鴨可能是遷徙時在這裡掉隊了。」

一隻中華秋沙鴨出現在貴陽南明河。我們視頻截圖

中華秋沙鴨遷徙「掉隊」

1月2日,貴陽南明河水東路段出現了一隻中華秋沙鴨,吸引了大量攝影愛好者。這隻中華秋沙鴨嘴巴尖長,頭頂的黑色羽毛呈鳳冠狀,身體呈白色,腳掌則是紅色的。

貴州省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研究員冉景丞介紹,中華秋沙鴨屬於夏候鳥,是遷徙類動物。根據以往記載,中華秋沙鴨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龍江一帶。「前幾年的冬天,貴州都出現了中華秋沙鴨,它們冬天從北方飛來,在此越冬。」

冉景丞表示,貴州已連續多年冬天出現中華秋沙鴨,「我們發現中華秋沙鴨最多一次是在2018年,約有15隻。這隻中華秋沙鴨可能是遷徙到此時掉隊了。」

和往年冬天一樣,貴州當地並沒有特意將中華秋沙鴨保護起來。冉景丞提到,中華秋沙鴨在繁殖季要吃肉,比如小蟲子、魚蝦等,越冬季則也會吃玉米、土豆這些。當地每次發現中華秋沙鴨,不會特意為它準備食物,也沒有特意營造保護環境。

冉景丞認為,應該尊重大自然,對於任何物種,都不能過度保護,也不能放任傷害。新京報此前報導,1月3日,有攝影愛好者表示,這隻鳥捕食後已經飛離南明河水東路段。

一隻中華秋沙鴨出現在貴陽南明河。我們視頻截圖

被稱之為鳥中「大熊貓」

資料顯示,中華秋沙鴨是第三紀冰川期後殘存下來的物種,距今已有一千多萬年。

東北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黨委書記趙新勇介紹,中華秋沙鴨是鴨科秋沙鴨屬的鳥類,與普通鴨科類動物扁平狀的嘴巴不同,它的嘴巴以尖嘴型為主,築巢選址一般是枯樹或者大樹洞。

趙新勇表示,這是全球特別稀有的一種鳥類,被國家列為一級保護動物。在我國,中華秋沙鴨主要分布在長白山地區以及黑龍江省的河流地區,比較難被發現。「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才零星發現了秋沙鴨的蹤跡。」

冉景丞也提到,全國範圍內的中華秋沙鴨應該在1500到2000隻,被稱為鳥中「大熊貓」。

中華秋沙鴨的生活習性與其他鴨科類動物大多相似。趙新勇稱,最大的不同是,中華秋沙鴨需要在淨水區生活,河流的水源不能有汙染。由於中華秋沙鴨對棲息地要求十分高,它們也可以作為環境是否汙染的指示鳥類。

一隻中華秋沙鴨出現在貴陽南明河。我們視頻截圖

保護中華秋沙鴨繁殖地

趙新勇提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活動對環境的破壞程度加劇,中華秋沙鴨的原生性繁殖地越來越稀少。全球氣候變化、第三季冰期的到來,使得中華秋沙鴨的生存狀況日益嚴峻。

中華秋沙鴨的繁殖必須依靠河岸,且需要有較大的樹洞,在繁殖時要一個個跳出樹洞。比起對越冬地的保護,趙新勇認為,中華秋沙鴨繁殖地的保護工作更為重要,繁殖地的水源、食物和保護區的各項保護工作,都有嚴格的要求。

「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趙新勇表示,過去人類保護動物的科學意識不夠強,但現在國家相應出臺野生動物保護法,越來越多的青年人也把愛鳥類當作一種時尚。

「這次在貴陽出現中華秋沙鴨,可能也說明一個新的越冬地被發現了,一些珍稀鳥類在擴大,原有的繁殖地和越冬地在恢復。」 趙新勇說。

來源:新京報

相關焦點

  • 中華秋沙鴨、鴛鴦齊聚貴州北盤江大峽谷
    在貴州北盤江大峽谷國家溼地公園監測到的三隻中華秋沙鴨(左邊兩隻為雄性、右邊一隻為雌性)監測過程中,發現並記錄了中華秋沙鴨、鴛鴦、白胸翡翠、白鷺、蒼鷺、大山雀、大擬啄木鳥、白頰噪鶥、小鷿鷈、鳳頭鸊鷉、白腹錦雞、白鶺鴒、普通鸕鷀、紅嘴鷗、珠頸斑鳩、紅耳鵯、白喉紅臀鵯等17種150餘只鳥類。
  • 鳥中大熊貓現身貴陽,全國不超2000隻
    鳥中大熊貓現身貴陽,全國不超2000隻 2021-01-04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國鴨」新天堂——中華秋沙鴨連續13年在松陽縣越冬
    中華秋沙鴨 宋世和 攝 近日,有愛鳥志願者在松陽松陰溪發現2隻越冬的中華秋沙鴨。這是從2008年秋冬季首次在松陰溪發現中華秋沙鴨以來,連續第13年的記錄。十多年來,每年的冬季,中華秋沙鴨都會如約而至來到松陽越冬,已累計觀測記錄到96隻,這裡已然成為中華秋沙鴨的生存家園。
  • 世界自然基金會為長白山中華秋沙鴨造「婚房」
    該辦公室主任劉培琦表示,此次推廣應用人工巢箱只是中華秋沙鴨保護項目的開始。中華秋沙鴨是中國特產稀有鳥類,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全球瀕危(EN)物種,距今已有一千多萬年歷史,有鳥類「活化石」之稱。
  • 野生大熊貓可能自己遷徙到國外,成為其他國家的動物嗎?為什麼?
    曾經的大熊貓並非是我國獨有的物種從大熊貓如今的分布看,它不僅是我國獨有的動物,而且野生種群僅在四川、陝西、甘肅等地的山林中有分布。但是,你可能沒有想到,曾經的大熊貓並非偏安一隅,它們除了在我國許多地方有分布外,甚至還「出過國」。
  • 野生大熊貓有無可能自行遷徙到鄰國,成為非中國獨有物種?
    地球上數量少瀕臨滅絕的物種有很多,但沒有一種有大熊貓這樣地位,我們習慣於稱它為國寶,主要還是因為它的特殊性,是中國獨有的物種。但是動物和植物不同,它們會遷徙移動,那麼是否存在一種可能性,大熊貓自行遷徙穿過國境線進入鄰國,那麼大熊貓豈不就成為非中國獨有物種?
  • 大運河發現一隻瀕危動物,為躲避黃鼠狼不上岸,在河裡過夜被凍住
    只要見到,你一眼就能認出那是中華秋沙鴨。中華秋沙鴨是中國特有的鳥類,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據央視新聞報導,中華秋沙鴨在地球上生存已有1000多萬年了,目前僅存約2000隻。珍稀程度堪比大熊貓,被譽為「鳥中大熊貓」!
  • 國寶大熊貓,會不會因為遷徙跑到鄰國,變成其他國家的國寶?
    並且大熊貓也在進行野化訓練並放歸野外,這讓很多朋友都很揪心,這國寶級別的大熊貓可是活物,要是跑到國外去了被人家逮住,到底算誰的?大熊貓到底有沒有可能跑到國外?要討論大熊貓有沒有可能跑到國外,必須先就大熊貓的生活習性做個簡單的了解。
  • 「鳥中大熊貓」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
    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 周勇 攝中新網西安12月23日電 (阿琳娜 楊柳)記者23日從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了解到,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華陽管護站近日發現2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鸛,分別是1隻成鳥和1隻亞成鳥。
  • 「鳥中大熊貓」提前回陝西過冬
    「鳥中大熊貓」提前回陝西過冬 中華秋沙鴨。漢中西鄉首次發現中華秋沙鴨的畫面。10月4日,漢中西鄉縣 10月4日,漢中西鄉縣牧馬河峽口鎮轄區段又見中華秋沙鴨的「身影」;比去年首次發現時間提前一周回來越冬。
  • 黔靈山公園大熊貓海浜、星寶迎來在貴陽的第三...
    這是兩隻大熊貓在貴陽的第三個生日。香港、日本、西班牙等國內國際「熊貓粉」,特意製作了VCR祝福它們身體健康。海浜、星寶過生日了據介紹,大熊貓海浜今年10歲,星寶7歲,它們來到貴陽已經3年了。在這3年裡,經過黔靈山公園大熊貓館全體工作人員的精心照料和貴陽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兩隻大熊貓的生活怡然自得。8月30日上午9點,記者在熊貓館內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忙著給大熊貓布置場館和準備生日大餐。玫紅色的英文字母拼出「Happy Birthday」,以顏色鮮豔的氣球進行全場點綴,烘託生日氛圍。
  • 貴陽一小區門口有條20米「破爛路」!多位居民摔傷,呼籲趕緊修好
    路面坑窪不平1月5日,記者現場探訪發現,除了道路破損嚴重外,很多小區居民都在這段20來米的路上摔倒過,治理上也面臨著重重困難,最後幾十米回家路誰來修?居民經過小區入口前的坑窪路段小區門前有條破爛路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位於貴陽市雲巖區金波路120號相寶新村。說起小區入口這條「破爛」路,居民怨聲不少。
  • 「鳥中大熊貓」過境福建
    廈門網訊 (廈門晚報 記者 顏梅麗)有著「鳥中大熊貓」美譽的勺嘴鷸來閩做客了。近日,我市觀鳥愛好者在泉州晉江圍頭灣記錄到兩隻極度瀕危的珍稀鳥種——勺嘴鷸。據介紹,該種鳥類目前全球數量僅有600隻左右。
  • 綺麗沙湖風景美如畫 遷徙飛鳥春日再歸來
    【點睛】千山在翼下,萬裡一春秋,文明有國界,遷徙無疆圖。沙湖便致力於更科學的保護好這片豐沃溼地,讓更多的候鳥留在這裡棲息繁衍,也能讓每年數百萬慕名而來的遊客,有機會感懷天人合一的美景。千山在翼下,萬裡一春秋,文明有國界,遷徙無疆圖。追逐食物,追逐愛情,率性而為,這就是鳥的遷徙。每年的特定時節,成千上萬的鳥沿著有規律的、相對固定的路線,定時地在繁殖區和越冬區之間進行長距離的往返。目前,全球9條候鳥遷徙路線中有3條路過中國,而其中有兩條遷徙路線在寧夏重疊。
  • 驚人發現!遠古時代,十堰曾是國寶大熊貓的家園
    考古專家曾在「鄖縣人」生活的學堂梁子遺址附近發現了兩件較為完整的武陵山大熊貓下頜骨化石。大熊貓武陵山亞種是大熊貓演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在世界上少有發現。1990年,考古專家在發現「鄖縣人」過程中還發掘出武陵山大熊貓下頜骨化石,這對研究大熊貓的演化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我市志願者助「掉隊」候鳥抵達南方!
    吳劍鋒小心翼翼地將裝有「掉隊」野生候鳥的籠子拿出車外。得知自己的這一想法可以實現,杜克非常高興。民警宋永濱是野保志願者,作為警察在全程也能起到監督的作用,還能在必要時保證他們一行人的安全。12月5日,這輛載著錯過遷徙候鳥的房車來到吉林市常春島野生動物保護站,將吉林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和吉林市鳥類環志站救護的包括樹鷚、北紅尾鴝、黃雀、金翅雀和普通朱雀5種共計45隻「掉隊」野生候鳥帶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