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種生物有的時候,在不同的國家會呈現出完全不一樣的狀態,在有些國家這個生物可能是令人調討厭的存在,恨不得分分鐘消滅了他,但是在有些國家可能就非常的受歡迎,甚至還會大量的進行養殖。
美國姑娘:看不懂中國人,為何明明是「鳥中惡霸」還大量養殖。這個美國姑娘所講的其實就是歐洲椋鳥,這種鳥類其實在美國數量是非常龐大的,而對於美國來說,椋鳥最大的危害就在於它們對於作物的侵害。
我們都知道美國其實是一個農業大國,所以在美國其實有著大片的農場,而作物自然就不少,因此椋鳥對於美國是造成了很大影響的,但是因為椋鳥的繁殖能力特別的強,所以其實也很難有一個有效的控制,因此椋鳥在當地顯然是招人討厭的。
而椋鳥在中國那就是另外一個樣子了,我們都知道雞鴨是可以吃蝗蟲的,而椋鳥也可以,而且椋鳥繁殖得快,對於蝗蟲來說,顯然是一個不小的勁敵,而且相對於雞鴨來說,椋鳥可以在空中直接吃掉蝗蟲,顯然是更加的容易的。
而雞鴨只能吃靠近地面的那一批,所以其實能解決的蝗蟲數量是更多的,所以在我國一直都有大量養殖的習慣,而其實從雙方的角度來看,想法都是沒有錯的,畢竟在美國椋鳥確實糟蹋糧食了,而在中國確實是吃了蝗蟲的。
而對於我國的作物影響不大,畢竟作物成熟的時候,也是蝗蟲生長的季節,吃飽了的椋鳥自然不會去吃作物,所以其實是沒有任何毛病的,這其實就是因為地緣環境差異,而造成的出現南轅北轍的名聲差異,其實不僅僅是椋鳥,還有像是虎杖對於英國,兔子對於澳大利亞,這些都是很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