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世界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得用戶者得天下。
如何贏得用戶青睞呢,拼的是能否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
如何提高用戶體驗是一門系統的學問,體現在貫徹始終的交易過程的每個細節。
今天想分享幾個用價格巧妙提升用戶體驗的案例。
第一個提升用戶體驗的案例是麥當勞早餐咖啡的定價,麥當勞早餐時段的鮮煮咖啡是可以免費續杯的。
但麥當勞設置了小杯9元和大杯10.5元兩個價格。
剛看到這個價格可能覺得有些奇怪,既然能續杯,為什麼還設置大杯價格。
其實這兩個價格是為兩種人群準備的。
第一種人時間充裕,肯定選小杯的合適,價格便宜,喝完再續杯。
第二種人時間緊,沒時間續杯,但他只多花1.5元,就能買到一杯比小杯多不少的咖啡。
通過兩種價格,兩種人都覺得非常划算。
麥當勞用一個看似多餘的設置,既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還讓兩撥人都感覺自己賺了,獲得了非常好的用戶體驗。
第二個提升用戶體驗的案例是《怪誕行為學》這本書裡的一個例子。
《經濟學人》雜誌社有三種訂閱雜誌的方式。
分別是電子版59元,紙質版125元,電子版+紙質版125元。
這種定價非常奇怪,第二種紙質版和第三種電子版+紙質版的價格都是125元。
那怎麼會有人只買紙質版呢?
是定價失誤嗎,作者對這種定價方式感到奇怪。
後來對一大批參與者做了一個調查,發現大部分人會選擇電子版+紙質版套餐。
而這恰好是《經濟學人》希望的,紙質版利潤更高他們傾向於讀者購買這種。
但如果只給出前兩種選擇方式,很多人不好判斷該買便宜的電子版還是更貴但閱讀體驗更好的紙質版。
這時列出第三種選擇,紙質版加電子版,而且價格和紙質版相同。
這時人們馬上就會覺得同樣的價格肯定是選這種更合適。
作者對讀者的這種行為給出的解釋是,人們一般沒有絕對價值的概念,只有在與其他商品進行優劣比較時才判斷出商品的價值。
作者後來在上課時,給100個MBA學生做了一個實驗,重新驗證了一下該結論。
在有三種套餐可選擇的情況下,16人選了電子版,0人選了紙質版,84人選了電子+紙質版。
在只有電子版和電子版+紙質版兩種套餐可選擇的情況下,68人選了電子版,只有32人選了紙質+電子版。
《經濟學人》通過參考價格的巧妙設置,不但獲得更高的利潤,還提升了人們的滿意度。
所有人都覺得花了同樣的價格能買到紙質+電子版,比只有紙質版合適的多。
第三個提升用戶體驗的案例是宜家一元錢的甜筒冰激凌。
宜家為了提升用戶逗留時間,從而提升銷量,有一些讓用戶體驗不太好的地方。
比如「地形」複雜,哪怕只買一件家具也需要走完整個商場。
比如店員很少,找不到幫助。
比如要自己從貨架上搬貨物,要排長隊結帳等等。
如果用戶因此留下了不好的體驗,對宜家來說很不利。
宜家用一個巧妙的低價產品,改善了這種情況。
在結帳的時候,宜家有1 元錢的甜筒冰激凌。
這個價格看似賠本,但給人們的宜家購物之旅的結尾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人們覺得佔了便宜,這樣就容易忽視購物過程中不好的體驗。
當人們再回憶起宜家的購物之旅時,會覺得整體行程都非常棒。
每個商家都離不開給產品或服務定價,這看似簡單,背後卻有著很大的學問,也許只是價格設置的不同,就會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