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產學研資深度融合,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2020-12-05 中國經濟導報網
2020-12-03 第05版:城市社會法治專刊 大 | 中 | 小 

深圳:產學研資深度融合,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作者:劉麗 呂沁蘭 劉寶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字數:3438

劉麗  呂沁蘭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劉寶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報,對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發現的43項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深圳市推進產學研資深度融合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入選。日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採訪了深圳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曾堅朋。
    中國經濟導報:請介紹一下深圳市發展改革委在推進產學研資融合上有哪些做法?
    曾堅朋:深圳經驗入選國務院辦公廳的通報表揚,對深圳市來說是一個極大的鼓舞,是對深圳在產學研資推進工作中真抓實幹的肯定。
    由深圳市發展改革委、深圳市科技創新委、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協同配合,深圳市成立了產學研資聯盟,並把聯盟建設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多措並舉,不斷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全過程創新生態鏈,逐步構建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資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速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
    2019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26277.98億元,是2012年的2倍(12931.82億元),年均增長10.7%;實現增加值9230.85億元,是2012年的2.2倍(4135.24億元),年均增長12.2%。目前,深圳新經濟佔GDP比重已超過60%,戰略性新興產業佔GDP比重接近40%。全市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7萬家,是2012年的5.9倍(2867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連續16年位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國家級高新區綜合實力連續3年位居全國第二。
    中國經濟導報: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已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請問深圳市發展改革委在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有哪些布局和思考?
    曾堅朋:一是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規劃及專項規劃。深圳市發展改革委牽頭編制《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十四五」規劃》,瞄準深圳市產業痛點難點,明確未來五年產業發展重點領域,搶抓戰略性機遇;制定8K超高清視頻、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專項規劃,通過聚焦關鍵領域、加大資金支持、創新管理機制,帶動相關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是牽頭推動產業鏈「鏈長制」改革。深圳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建立全市「鏈長制」工作機制。按照「一鏈一圖、一鏈一制、一鏈一策、全鏈聯網」的工作要求,實現重點產業鏈式發展、鏈式服務,研究梳理深圳市重點產業鏈現狀及突破建議。圍繞集成電路、8K超高清顯示、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鏈,理清產業鏈短板痛點並針對性提出突破建議,促進深圳市產業扶持方式由財政直接補貼向產業服務生態構建轉變,為深圳市產業鏈鞏固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三是統籌推進重大產業項目引進落地。建立重大產業項目引進機制,為破解深圳市高新技術重大項目引進決策支撐不足、落地機制不完善等難題,創造性建立重大產業項目前期工作實施機制,保障優質產業項目落戶深圳;加快引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面向產業共性需求,構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做好重大產業項目落地服務。
    四是保障優質企業產業發展空間。開展重點產業項目用地遴選工作。充分發揮市重點產業項目遴選小組辦公室牽頭作用,會同市規自局等相關部門,積極推動解決我市重點產業項目用地需求;完善創新型產業用房建設與管理,結合創新型產業用房建設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牽頭開展創新型產業用房管理辦法修訂工作,提出產業用房無償移交政府、強化監督管理、強化對招商引資促進作用等舉措。
    中國經濟導報:深圳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創新創業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曾堅朋:一是建立聯合攻關與成果轉化機制。鼓勵企業、科研機構、高校建立產業技術聯盟,將企業對技術的需求快速傳遞到科研機構和高校,利用科研團隊展開聯合技術攻關、協同創新,最終實現成果快速轉化。
    同時,鼓勵高校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需求,積極與業內龍頭企業合作舉辦集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與實踐運用於一體的特色學院,直接參與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學研用發展。
    二是打造科技創新支撐體系。建設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夯實創新創業根基。圍繞創新創業主體對源頭創新、原始創新的核心需求,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為抓手,加強與港澳創新資源協同配合,建設國際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創新平臺體系。
    探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沿途下蛋」,培育引領未來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聚焦大灣區產業發展需求,構建支撐研發、中試、測試驗證、產業化的公共服務體系,加速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三是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支持國際知名創客機構、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建設高水平創客空間和創新創業基地,為創業者提供創業輔導、工業設計、制模打樣、小批量生產、市場推廣、投融資對接等孵化培育全過程服務。
    加快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雙創示範基地」的創業孵化鏈條,推動眾創集聚區建設。累計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193家、眾創空間294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30家、國家備案眾創空間94家;國家雙創示範基地5家,省市級雙創示範基地19家,其中,南山區、福田區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分別於2017年、2018年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
    四是落實創新創業鬆綁賦能舉措。充分落實競爭中性原則,提升市場主體競爭力,推進開辦企業便利化改革,全面開展妨礙公平競爭的文件清理,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工程建設,加快市場主體合法有序退出。切實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提升市場主體發展韌力。
    實施精準化幫扶企業舉措,降低企業社保負擔、工商企業用電用氣價格,保障企業發展空間需求。利用科技賦能智慧政務,提升市場主體辦事創業便利度。全面推進政務服務便利化,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優化水電氣報裝流程,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優化納稅服務。
    五是大力舉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周活動。自2015年以來,深圳市發展改革委累計支持舉辦各類創客交流活動超過180項。
    今年雙創周期間,深圳推薦的南科新材消毒防霧溼巾入選重點項目,作為唯一的大學生創業項目,在全國活動周啟動儀式上與國家領導連線交流;「中國科學院創客之夜」被納入國家雲上活動周重點活動,集中展示了200餘個優秀科技雙創成果,獲得廣泛好評。深圳各區舉辦的分會場活動匯聚了500多位國內外企業家、行業專家,吸引超過2萬人次到場參加活動、參觀雙創展區,線上展廳瀏覽量更是突破20萬次。
    中國經濟導報:深圳在為創新創業提供資金支持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曾堅朋:深圳市設立專項基金支持初創期科技項目。設立國內規模最大的天使母基金,100%投資種子期、初創期企業孵化發展項目。明確以高於30%但不超過40%的出資比例,撬動不低於60%的社會資本。
    對符合條件的項目,優先按比例承擔損失,若獲盈利則將所得收益100%讓利給子基金管理機構及其他出資人。目前,已基本完成50億元承諾出資,撬動約70億元社會資本參與早期投資。搭建科技金融聯盟促進科技金融資源對接。成立全國首個科技金融聯盟,目前已有銀行、證券、創投、高科技企業等成員單位300餘家,有力促進資源對接。加強智慧財產權與金融結合,將智慧財產權作為資產進行運營和管理,創新智慧財產權證券化產品模式。
    支持轄內銀行建立科技金融差異化信貸管理模式,提高科技型企業信貸可得性。目前,已有23家銀行推出科技金融專屬信貸產品,14家銀行推出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業務。完善雙創金融支持體系,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放大作用,建立銀政企合作項目庫,對入庫企業並獲得合作銀行貸款的入庫項目予以貼息資助,有效緩解了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加大資本市場對科技企業支持力度。大力促進創業投資發展,配合相關部門加快研究完善創業板發行上市、再融資和併購重組制度,優化首發上市條件,提高創業板包容性和覆蓋面,適度放寬再融資條件,支持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
    疫情期間,深圳市發展改革委與國家開發銀行和市屬擔保機構(高新投、中小擔)、進出口銀行分別籤訂了《深圳市高技術中小微製造業企業貸款專項機制合作協議》《關於「穩定實體經濟發展促高質量增長」合作協議》,構建創新型政銀企合作模式,通過低息貸款以及「貸款+擔保+貼息」等多種方式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及中小微企業發展。截至10月底,累計發放低息貸款超過250億元,在支持企業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相關焦點

  • 激發創新活力 第五屆中國創新挑戰賽(廣東)現場賽在江門...
    激發創新活力 第五屆中國創新挑戰賽(廣東)現場賽在江門高新區圓滿落幕 2020-11-03 21: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視頻|「『十三五』成就巡禮」 臨沂市激發科技創新活力,為經
    「十三五」以來,臨沂市科技工作始終堅持以助推新舊動能轉換、助力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為目標,以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為重點,以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和產學研協同創新為突破口,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持續優化科技創新環境,加速科技創新資源匯集,加快先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市科技創新活力得到有效激發,區域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圓滿完成了各項目標和任務,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 深圳口述史|李澤湘:推動產學研一體化 讓創意變成創業
    深圳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城市,它的文化多元性、包容性和創新性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才,而深圳也以它的實幹精神和優越的創業條件為有夢想的人提供逐夢的機會1999年8月,深圳市政府和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攜手,共同創建了深港產學研基地,以促成兩大高校的科研成果在深圳實現產業化。因為該項目的啟動需要雙方學校有公司籤署入駐,相關負責人找到了我,於是,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固高)應運而生,成為了「產學研」在深圳創業的起點。
  • 惠舒清:激發創新活力關鍵在於營造良好創新生態
    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我國擁有數量眾多的科技工作者、規模龐大的研發投入,初步具備了在一些領域同國際先進水平同臺競技的條件,關鍵是要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這些重要論述凸顯了營造良好創新生態,以改革促創新、以創新促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為我國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提供了科學指導。
  • 東方航天港將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中國科學院空天...
    9日下午,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齊魯研究院海陽分院項目籤約儀式在北京舉行,海陽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就建設空天院齊魯研究院海陽分院項目達成正式合作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資源優勢,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研究體系,為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設提供
  • ...項目雲路演啟動——全國多地聯動搭建政產學研金介線上合作平臺
    4月23日下午,中國科協創新創業項目雲路演—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專場活動舉行。15萬人次通過中國科協創新資源共享平臺(綠平臺)、科界等平臺在線觀看路演直播。中國科協創新創業項目雲路演活動旨在積極應對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勢,秉持合作、共建、創新、服務的理念,搭建政產學研金介線上合作平臺,助力創新創業企業戰疫情謀發展,引導技術要素與資本要素融通發展,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提升創新創業帶動就業能力,提振發展信心,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 深圳發展與個人成長深度融合 相互成就
    歡迎關注《中國青年》雜誌官方微信深圳發展與個人成長深度融合 相互成就——廣東青少年熱議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作為一名在深圳創業的「90後」青年,我會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理念,在無人駕駛技術領域精心耕耘,心無旁騖地推進更多智能移動機器人的自主核心技術攻關,為科技強國、創新強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創新
    答案就在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所提出的「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創新,充分激發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要求部署上。「十三五」時期,昆明全社會創新格局不斷深化,創新投入大幅增長,重點改革試驗任務全面啟動,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發展動能加快釋放,為昆明經濟社會的長足發展提供了有效保障,為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奠定了堅實基礎。實踐再一次證明,「增長動力從哪裡來?
  • 婁底職院「三創融合」推進創新創業孵化
    10月16日,湖南省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示範基地評審組來到婁底職業技術學院現場考察,對該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學校高度重視雙創工作,積極探索,著力推進了專創融合、師創融合、科創融合,與校企合作相結合,力求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搭建了較為完善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及服務體系,形成了全員參與創業的良好氛圍。」
  •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深度激發市場活力
    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聽取多項報告  蘇報訊(記者 薛卿)前昨兩天,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舉行第二十九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關於「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度激發市場活力」代表議案辦理情況等多項報告。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振一主持會議。
  • 南華大學:創新創業教育「三三三」生態系統的建構
    ,在實際應用中發揮了催生動力、激發活力、凝聚合力和提高效能的積極作用,具有示範性和推廣應用價值。自2007年以來,南華大學緊跟時代步伐,堅持解放思想、更新理念,致力於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激發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熱情,營造崇尚創新創業氛圍,努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與實踐:在省內高校率先成立創新創業學院,制定了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的人才培養方案,出臺了一系列制度和保障措施,並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 科技創新驅動深圳新經濟發展
    類似瑞聲科技、樂信這樣的一大批深圳新經濟企業,通過保持高速增長,共同推動深圳新經濟發展。今年9月,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發布的《新40年·新40企——深圳未來發展的新力量》預計,到2025年深圳GDP將達到4萬億元,直追瑞士等國家2019年的經濟規模,其中新經濟規模將突破2萬億元。
  • 「產學研」齊發力 走活人才培養這盤棋——聚焦南京工程學院校企...
    對於地方高校而言,應把定位轉到培養應用型人才上來,把人才培養著力點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增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上來,讓學生切實擁有搏擊未來、馳騁社會的技術技能。從何處著手,撬動高水平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大棋局?
  • 創業潮湧潮起 創新點石成金
    疫情防控期間,全區紮實開展「三送一強」「一聯三幫」活動,及時出臺為民服務若干意見和金水「自貿十條」政策,認真落實「六穩」「六保」惠企便民措施,金水的產業生態更加完善,市場活力更加澎湃,疫情之下逆勢而上,新增市場主體3.36萬家,僅轄區7家大學生創業園,就引入了優秀創業項目124個,帶動就業3000餘人。
  • 科技創新助推企業發展 爾康製藥打出產學研深度融合「組合拳」
    產學研政策是加強科技產業界和社會各界的協同創新,融合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專業優勢,讓科技發展為社會進步發揮更大作用的重要途徑。中國藥用輔料高新技術龍頭企業爾康製藥十分重視產學研合作,一直著眼於創新科研發展,打出深度融合「組合拳」。
  • 走讀強首府之強創新篇:產教融合雙鏈合璧激發原力
    廣西新聞網特邀知名評論員、網友代表、媒體記者組成採風團隊,走進南寧市全面貫徹落實強首府戰略的主戰場,深度解讀「強首府」!強首府之於心在於強創新,以源源不斷的澎湃動力為城市輸送最優質的血液。人才加營商環境 成長溫床引企業深度投資創新型企業發展之關鍵在於人才及營商環境。於人才,南寧市持續推動人才引進工作,將在南寧市工作的高層次創新創業型人才依其業績和貢獻、行業和社會認可的不同進行評定,並頒發相對應的英才卡。
  • 4億元獎金撬動超百億元融資,廣州創新雙創大賽機制激發科企活力
    一場雙創比賽,如何激發一座城市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如何創新大賽機制,使得4年4億元的市級財政獎勵撬動社會超100億元融資? 廣州日報記者昨日從市科技局獲悉,2020年第九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州共斬獲廣東省賽區12項一等獎中的7項以及全國總決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共52家企業晉級國賽(47家企業獲獎),獲獎率為90.4%,超過深圳、上海等城市,居全國主要城市第一。 過去4年來,廣州依託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州賽區)開展機制創新,大力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取得明顯成效。
  • 硬科技創業研討系列沙龍首戰告捷,童友之博士深度解析創新藥企的...
    (原標題:硬科技創業研討系列沙龍首戰告捷,童友之博士深度解析創新藥企的發展之路)
  • 為深圳「雙創」發展提供更強活力動力
    ■ 深圳特區報記者 聞 坤 實習生 陳婉瑩 李秀青 「好的作品能夠把握時代脈搏,順應時代大勢。『雙創』研究報告和《創新市場論》都是具有前瞻性、科學性、全局性的前沿理論,為深圳『雙創』發展提供更強的活力、動力,推動深圳更好更快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 讓創新活力不斷釋放
    長期以來,我省基礎科學研究優勢沒能充分發揮,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不夠。同時,基礎科學研究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經費投入、政策機制等方面都有繼續完善和提高的空間。2017年,省科技廳與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籤訂聯合設立省科技計劃項目合作協議,試點設立聯合科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