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個全新的市場——信創產業開始進入了大家的視野;進入2020年,各地信創項目開始大面積鋪開,信創產業也隨之出現了一個現象級的風口,成為了IT、投資等領域廣泛關注的社會焦點。
(圖片來源於網絡)
「信創」這個名詞,大部分從事網際網路的人都很陌生,腦子裡第一時間反應「什麼是信創」?
於是帶著疑問去百度,你會發現根本查不到有價值的資料,你去問別人,也得不到非常準確可靠的消息!根本原因在於這個市場還沒有完全浮出水面,現階段只露出冰山一角,多數人處在摸索階段。
所以,本文主要從3個方面介紹信創產業,即:信創簡介、自主安全、信創產業鏈。
信創簡介
信創二字來源於「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工作委員會」。2016年3月4日工委會成立,是由24家從事軟硬體關鍵技術研究、應用和服務的單位發起建立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信創理事會主要由四類單位:集成廠商、互利網廠商、第三方機構、高等院校,他們主要負責審核後續加入的信創成員單位資質,制定信創標準規範。
集成廠商(10家):中國軟體、太極股份(002368,股吧)、航天信息(600271,股吧)、浪潮軟體(600756,股吧)集團、東華軟體(002065,股吧)、神舟航天軟體、東軟集團(600718,股吧)、神州信息(000555,股吧)、同方股份(600100,股吧)、華宇軟體(300271,股吧)。
第三方機構(4家):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
網際網路廠商(3家):阿里雲、金山軟體、華為技術。
高等院校(2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
另外,會員單位共有14大類,共計180家成員單位。其中,晶片廠商12家,系統集成廠商17家,整機廠商24家,作業系統廠商15家,資料庫廠商12家,中間件廠商5家,流版籤廠商11家,外設固件廠商7家,安全廠商25家,網絡廠商4家,網際網路廠商6家,存儲廠商15家,應用軟體廠商21家,第三方機構6家。
信創問答
1
為什麼說信創是一個萬億級別的市場?
因為它涉及到一條龐大的產業鏈,主要涉及4部分:
IT基礎設置:cpu晶片、伺服器、存儲、交換機、路由器、各種雲等。
基礎軟體:作業系統、資料庫、中間件等。
應用軟體:OA、ERP、辦公軟體、政務應用、流版籤軟體等。
信息安全:邊界安全產品、終端安全產品等。
每個分類下,都包含著非常多的公司,把持著每個領域下的資源。其中集成廠商和整機廠商最為突出,集成廠商可以將所有的業務系統集成到一個平臺中,整機廠商可以將晶片、整機組裝集成到電腦當中。
2
為什麼信創是一個產業鏈呢?
這就是要說的第二個重要話題「國產化自主安全」。
沒有明確表述,但在對接政府工作中,確實有要求在2022年一些特殊企業實現國產化。國家在多個了領域也在積極扶持國產自主軟硬體的研發。尤其是各省級政府、重要市級政府、金融領域、軍隊領域,正在逐步國產化,加大國產設備及軟硬體採購力度,對有資質、有能力的廠家來說十分利好。
3
國產化主要包括什麼呢?
國產化的方向大體有三點:CPU替換、作業系統替換、高端資料庫。
圍繞這三點,相關的軟體、硬體需要進行兼容開發,確保自己的產品可以在國產化作業系統以及國產化資料庫中進行使用和存儲。
自主安全
國產化自主安全的背後是國家對信息安全和網絡安全的重視。
2013年,「稜鏡門」事件爆發,讓我們看見了掌握核心信息產業的重要性。網絡漏洞、代碼後門,可以成為國家之間的競爭利器。一旦被黑客入侵,可以對國家重要信息進行監聽和竊取,達到不為人知的秘密。
因此網絡信息安全防範刻不容緩。
國產化自主安全發展歷程
1
從無到有階段
1990~2010年,前後二十年的時間,是國產化產品的探索時期。
當年的「863」計劃,國家開始布局基礎產業,發展晶片和基礎軟體產品。後提出「核高基」產業發展,重點建設核心電子元件、高端晶片、基礎軟體。
這個期間,國產化產品從無到有,從硬體到軟體,走的非常艱辛。加上社會報導的有失偏頗,以及信息化產業的大力發展,導致這一代的產品沒能跟上時代的進程,但正是這一代的積累,為後續的研發工作提供了而有力的支撐。
2
核心產品突破
2015年前後,國家大力推進基礎半導體產業發展,作業系統和高端晶片的突破,使國產化邁進了的一大步。
以麒麟作業系統和龍芯cpu為代表,使底層能力真正從無到有,從不好用到可以用。在這個階段中CPU、GPU、作業系統、資料庫存儲等領域相繼得到突破,逐步適應國際主流產品架構。雖然當前依然落後國際水平,但在應用上,已經能滿足客戶的需求。
3
國產化百花齊放
2019年,安全可信這個概念已經逐步被廣大晶片廠商、集成商、軟體開發商所認同。一小部分企業已經走在前列,如:WPS金山辦公軟體,深耕國產化辦公軟體三十年,已經全面支持windows、Linux作業系統,並且可以集成到各個應用系統當中。
典型代表是阿里巴巴,在2019年雙十一時期,實現內部去IOE,核心數據存儲全部遷移至自建資料庫中,而且實現全業務上雲。部分政府單位、金融機構,內部已經逐步開始採購國產化資料庫和伺服器,實現業務和服務的替換。
硬體不斷迎來喜訊,軟體也不甘事後。「流版籤」產品被市場大力認可,形成一個個獨角獸。更有「安全軟體」制定國產化安全標準,實現軟體和硬體上的安全保護。
集成廠商和軟體開發商現已逐步開始兼容國產化系統,使用國產化軟體以及中間件。內部開始支撐國產化資料庫的存儲。
4
全面安全可信
國產化的未來很可能就是關鍵領域的全面安全可信,實現軟硬體的全部替換,從局部環境、單一領域,到整體環境、多種領域。
以電子公文業務系統為契機,全面實現以國產化作業系統(如麒麟系統)、國產化晶片(如龍芯)、國產化資料庫(如達夢)為核心的自主安全可信平臺。
不斷完善自主平臺上的業務拓展,並隨著雲計算、物聯網、AI、大數據等應用,持續促進底層能力的提升,將國產化信創做到極致。
雲與自主安全
雲計算是當前最熱門的技術之一,也是近年來發展最迅速的產業。自主可控+雲計算的架構是中國信息化建設超越國際水平的歷史性機遇。
市面上,雲計算廠家有阿里雲、騰訊雲、移動雲、浪潮雲等,他們正依託於雲計算技術架構,在自主可信CPU+國產化作業系統上的雲,也稱之為「政務雲」,部署在各級政府單位,實現國產化的雲架構。
政務雲市場是國產化自主可信一大重要領域。圍繞政務雲,國內廠商積極擁抱全新市場,例如:安全廠商提供雲+安全解決方案,在電子政務外網,實現自主安全可信環境,提高雲服務的安全屬性。
雲計算面臨的問題是集中建設還是拆分建設。舉個例子:阿里雲在全國各地都有存儲站點,但對於政府而言,他們更傾向於將數據保存在自己伺服器中,所以不能完全沿用阿里雲那一套,所以阿里雲也在建設政務雲,給政府單位單獨部署,不將能力接入到阿里雲平臺。
拆分建設是把雲技術分別應用在不同的單位,這樣滿足客戶需求,但又會導致成本的增加。需求越多越複雜,投入的成本也會大幅度增加。
所以各級政府都在建設一朵雲,浙江、海南的阿里雲,廣東的騰訊雲等,不同省份都有各自承建的雲廠商。在政府頂層設計中,各級政府發文推進網際網路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通過雲架構,實現政府服務效能的提升,建成省市縣多級連動、協同的「網際網路+政務」體系。
信創核心產業鏈
根據國家公務人員統計,政務機關人員1300萬、事業單位2600萬,因此預計國內自主化替換的電腦數量將在4000萬臺。按照2022年核心領域的國產化要求,預計到達2022年可以達到峰值1000萬的出貨量。
採購主要在於電腦、伺服器、軟體,若電腦單價按1萬、伺服器單價按5萬、軟體單價按0.3W。假設每年採購50萬臺電腦,會有5萬臺伺服器以及50萬份軟體,則市場預計在50億+25億+15億=90億。
1
系統集成商
集成商的日子非常舒服,上承硬體、下接軟體,他們的資源非常豐富,有權選擇軟硬體廠商來滿足客戶要求,因此無論何時他一直處在產業的核心地位。
現在市場上只認不到10家具有集成商資質的企業,比如浪潮軟體,在政務領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給各級政府建設IT信息平臺以及各類應用系統。
隨著安信創資質的開放,新進入不少具有集成商資質的企業,如南威軟體(603636,股吧)、電信集成,他們都曾是政府單位的軟體開發商,具有長期的合作關係。雲服務廠商如華為、阿里、移動雖然不在集成商的行列,但也有承接政府建設的能力。
2
整機廠商
整機廠商主要包含兩類:電腦+伺服器。比較出名的有:中科曙光(603019,股吧)、聯想、中國長城(000066,股吧)、浪潮等。
由於整機廠商對軟硬體的預裝有核心話語權,比如預裝哪家作業系統,使用哪家CPU,使用哪家基本預裝軟體,整機採購會大於定製化採購,減少政府單位的麻煩,這樣他們的地位會相繼提升,在國產化過程中,可以發揮虹吸作用。
3 晶片廠家
CPU是最底層、最重要的部件,所有的軟體生態都基於CPU架構,市面上主要有三個型號:MIPS(龍芯)、ARM(飛騰)、x86(兆芯)。還有一批並沒有進入安可名單的ARM(華為麒麟)、Alpha(申威)。
晶片市場已經進入白熱化競爭階段,各個廠商都在搶佔底層。對於上層業務生態,他們需要集成不同的cpu,所以當某個晶片市場化最高時,軟體廠商們也會爭相使用。
對於各個業務廠家來說,政府單位若指定一款CPU時,而你沒有集成會影響採購資質。穩妥的方式是集成主流的CPU,如飛騰和龍芯,並影響政府單位選擇已經集成的晶片。
4
作業系統
國產化作業系統是基於Linux開源作業系統上進行開發,雖然使用量不如windows,但安全性高於windows系統,而且中國開發廠商可以完全掌握代碼。市場上常見的有:中標麒麟、天津麒麟,這兩款產品都隸屬於中國軟體旗下。
市面上各大雲廠商也需要適配麒麟作業系統,並需要提供相互認證資質。以便雲廠商能夠在國產化作業系統上跑通。
5
流版籤軟體
流版籤軟體屬於基礎軟體行列,他們可集成在初始電腦中以office/wps、pdf/ofd、籤名軟體的方式,成為用戶的必備軟體。
流式軟體:wps、永中doc兩家為主要代表,可以編輯文件。
版式軟體:數科、福昕、航天國際為主要代表,以固定格式查看。
籤名軟體:e籤寶、書生電子、金格為主要代表,實現個人籤名、企業籤章。
6
信息安全軟硬體
安保行業潛力巨大,幾乎所有政府化項目都會引入安全軟體,統一部署於底層,實現對各個軟體、用戶行為的監控,防止出現洩密。目前360和中孚信息(300659,股吧)較為人所知。
7
網際網路企業
以阿里、華為、騰訊為代表的雲計算廠家,和以恒生電子(600570,股吧)、360位代表的老牌廠家,成為網際網路領域的領頭羊。
他們各自開展全新的業務,既能做集成商,也可成為某個領域的軟體廠商,但大多數還是以網際網路廠商為牽頭者,實現各個業務的聚合,運用雲計算、大數據、AI等技術,實現政務服務的統一管理、標準管理。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商業夥伴。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