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來,他一直在努力奔跑。「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的徵途中,他當青春的筆者、生活的記者,為學生成長書寫「奔跑日記」。
16年來,他一直在上好一堂課。「沐陽課堂」微信公眾號裡,他用千言萬語,千方百計為學生成長答疑解惑。沐語前行中,他讓學生成長有橋有光有窗還有海。
16年來,他一直努力建設育人工作室。從沐陽工作室、江西省教育系統勞模創新工作室,到江西省高校輔導員名師工作室,他用勞模精神和勞動精神培育時代新人。
他就是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提名獎、全國高校「十佳」博客獎、全國優秀博文獎獲得者,江西省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贛州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020年度江西省高校「最美輔導員」——贛南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輔導員黃暉老師。
在贛南紅土地上,他始終情系學生成長,恪守職業規範,做紅色青春「錘鍊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錘鍊品格,紅色引領傳承紅色基因
每一年暑期臨近,經濟管理學院學子都會集體期待一次紅色築夢之旅——身穿紅軍服重走長徵路,在紅色走讀中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傳承紅色基因。
「2000萬革命烈士獻身,僅有180萬人留名」「我們腳下的土地,有著太多厚重。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我輩更應飲水思源,接力奮鬥,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中國夢而奮勇前進」……2020年12月18日,2018級會計3班河北廊坊籍學生張博雅一直記著跟隨黃暉重走長徵路的一幕一幕,並在接收中共預備黨員支部黨員大會上向黨組織匯報所思所想所信所向,堅信千千萬萬青年努力奮鬥的力量匯聚在一起,小我融入大我,必將書寫更新更美的時代篇章。
近年來,在黃暉的帶領下,紅色班級「寧都班」的學生們,一屆接著一屆參加「知行」志願服務隊,走進江西瑞金、寧都、寧都,福建長汀等紅色舊址,通過「聽、記、編、演、唱、議」等方式,開展「紅色足跡尋訪、紅色故事徵集、紅色家書誦讀、紅色歌曲演唱、紅色課堂錄製」主題活動,用「紅色走讀」的方式學習「四史」,堅定理想信念。
而這些生動的歷史課、思政課,是黃暉發揚學校「立足紅土地辦學、用蘇區精神育人、為蘇區振興服務,做蘇區精神傳人」辦學傳統,引領學生學「四史」,知中國、愛中國、強中國的日常和經常。在新生入學教育、青馬工程,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上,黃暉也會通過講述紅色故事來激勵青年學生肩負強國使命,知行合一不負韶華,錘鍊品格,永久奮鬥,爭做紅色傳人。他所開設的《知行訪談》《致遠講堂》,已經成為大學生點讚的新時代思政課。
「知行」志願服務項目入選江西省大學生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項目,並連續多年獲評江西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實踐團隊」。活動內容獲評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在線2020年度優秀內容獎。學習強國、新華社、共產黨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國家、省市級媒體作專題報導,其中新華社報導瀏覽量達150萬餘,江西日報頭版頭條報導。所帶班級獲評「全國活力團支部」1個,「全國高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示範團支部」1個,江西省先進班集體3個,校級紅旗團支部(標兵)多個。
線上線下,搭建對話學生的「沐陽課堂」
「向陽生長,沐陽成長。『沐陽課堂』裡,有我喜歡的『話題·課』,有我喜歡的『奔跑日記』,給了我很多啟發和鼓勵」。該校2019級國際教育專業姜思羽同學現在是沐陽工作室微信平臺「沐陽課堂」「奔跑日記」欄目的責任編輯,因為「覺得有意義而且有意思」所以積極報名加入工作室學生團隊,一同奔跑。
多年來,黃暉始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的重要講話精神,通過多年建設「沐陽課堂」新媒體矩陣,設置青年話語議題,引領激勵學生「為了理想能堅持、不懈怠,才能創造無愧於時代的人生」,贏得學生信任,受到學生喜歡。
2020年12月13日,沐陽工作室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會通過線上線下進行。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來自8個高校的輔導員們正為育人新使命進行深入探討。
「我希望『沐陽課堂』能在大家的努力下,建設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養分貨櫃和解憂資料庫。」黃暉表示,學生在哪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到哪裡。通過關注學生所惑所需所求,實現「獨行到眾行」,「一員到全員」育人的改變,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當務之急,應有之義。
2020年9月,建設多年的沐陽工作室,通過初審答辯獲批江西省首屆高校輔導員名師工作室。根據工作室使命和願景,他已經連接江西中醫藥大學、江西農業大學、江西理工大學等8所高校輔導員老師,正一起共建共享對話學生成長的「沐陽課堂」。
課堂裡,有「觀察者」「悅讀者」欄目,有被譽為「教育敘事場」的『奔跑日記』欄目,通過「引航學生正向起跑、啟迪學生典型跟跑、滋養學生互動助跑、營造學生眾行群跑」,已經刊發71期。這個集00後、90後、80後、70後於一體的奮鬥故事匯,已經成為師生喜歡的「奮鬥鬧鐘」。作家胡寧華老師點讚「有意思也有意義」,學生稱之為「每天早起奮鬥的鬧鐘」。
圍繞「學業、專業、就業、職業、事業」的「乾貨研究所」欄目,也已經是「為學生找方法,為學生供乾貨」的「貼心夥伴」和「成長錦囊」,並且獲批2020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在萍鄉市氣象局工作的劉宇同學看完欄目推送,微信告訴黃暉老師,「大學能遇見您這樣指引我們夢想的老師,是學生之幸」。
網言網語,書寫青春之信踐行育人使命
「誰贏得網際網路、誰就能贏得青年、贏得未來」。
16年來,黃暉堅持依託《沐陽課堂》新媒體矩陣,建設「青雲班」「創享班」網絡班級,開設「沐陽問答」「沐陽觀察」「成長諮詢」「心靈方舟」「愛情花開」「戰疫專欄」等10餘個專欄撰寫專題文章,做青春的筆者、生活的記者,提升學生媒介素養,並用喜聞樂見的故事,用情真意切的「網言網語」書寫青春之信陪伴學生成長,踐行育人使命。
截至目前,「沐陽課堂」博客已撰寫博文429篇,微信公眾號發文402餘期,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在線校園號刊發40餘篇。為學生撰寫書信回信共計490餘封,沐陽郵箱回復學生各類問題1650餘,線上諮詢回復學生各類問題不計其數。
通過線上答疑、線下實踐總結,「沐陽課堂——高校輔導員團隊微信平臺建設」獲評江西省高校輔導員工作精品項目提名獎。「沐陽心語——大學生在線導航成長課堂」和「『寢』聽心聲——大學生寢室關係淨化行動」等獲批學校心理健康特色項目。所撰寫的博客獲評全國十佳博客獎、優秀博客獎,5篇博文獲評全國高校輔導員優秀博客獎,4篇獲評全省優秀博文獎。為了高質量解決問題和改進工作,黃暉還特別注重科學研究與實踐工作的有效融合對接,主持江西省人文社科、黨建專項、校輔導員專項等課題6項,參與其他各類課題10項,參編著書籍5部,發表論文10餘篇。
敢闖會創,弘揚勞模精神共育時代新人
「師者,人之模範也」,「不惰者,眾善之師也」。用「日夜兼程、早出晚歸」來形容黃暉的工作狀態毫不誇張。
辦公室最早來的是他,最晚走的也是他。他不是在線上與學生交流思想,就是在線下與學生談心談話,或者近1000個微信群、QQ群中,關注學生信息,回應學生關切。
被同事稱為「老黃牛」,被學生稱為「加班王子」的他,2016年因勤奮刻苦工作獲評贛州市五一勞動獎章。2017年3月,引領學生永久奮鬥的黃暉勞模創新工作室創立,2018年12月,工作室獲批江西省教育系統黃暉勞模創新工作室,也是全省首個以立德樹人為主題的勞模創新工作室。
從此,以「弘揚勞模精神、共育時代新人」為使命的黃暉勞模創新工作室,創新「陣地、平臺、項目、團隊」四維模式,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培養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勞動習慣成為工作內容與要求。
「加班加點工作」「大會小會交流」「談心談話日常」……面對「5+2、白加黑」的工作狀態,他說,「與學生打成一片,了解並能及時解決學生所需所求所盼是本分,也是榮光」。「『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 「『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不能只是說說而已,輔導員老師更言傳身教,引領示範。
在他的帶領下,工作室成員也用實際行動書寫「言傳身教」「知行合一」「敬業愛生」的「奮進之筆」,用高質量的教育勞動精神和勞動成果,來做奉獻祖國的引路人,做教育報國的先行者。
立足新時代,肩負新使命。談及新時代如何高質量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黃暉用「四個一」闡述了他對於教育管理服務育人的理解與踐行,並在筆記本扉頁這樣寫道:
教育要有陣地,為學生建設一座「知行致遠」橋。
服務要有平臺,為學生打開一扇「陽光示範」窗。
工作要有項目,為學生點亮一束「溫度亮度」光。
育人要有團隊,為學生匯聚一片「調節淨化」海。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此刻,黃暉老師正大力弘揚偉大的蘇區精神和長徵精神,用實實在在的行動,久久為功的韌勁,為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找尋「有橋有窗有光有海」的教育管理服務「陣地、平臺、項目、團隊」,做紅色青春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書寫著「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的歷史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