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 題:綻放奮鬥光芒,激蕩青春力量——記2020年「最美高校輔導員」「最美大學生」(下)
新華社記者
無懼風雨、勇挑重擔,用不懈拼搏奏響青春之歌,以奮鬥姿態擁抱青春夢想。
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近日聯合發布2020年「最美高校輔導員」「最美大學生」先進事跡,展現了當代高校輔導員和大學生立足本崗敬業奉獻、矢志拼搏不斷奮鬥的良好風貌。
為救同學,身中8刀——千鈞一髮,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學生崔譯文做出的選擇,感動著千千萬萬的陌生人。這個平時連打耳洞都會喊疼的瘦弱姑娘,毫不猶豫地推開同學小梁、以身體阻擋歹徒行兇。
當人們驚嘆她的勇敢時,崔譯文只簡單地回答:「我只知道,我不衝上去,她可能會死。」
危難時刻,青春的選擇總是令人動容——
當疫情襲來,武漢大學第一臨床學院博士研究生趙東主動留守、參與臨床一線診治,累計參與接診並成功治癒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30餘例;南京醫科大學博士研究生倪傑第一時間加入江蘇援湖北醫療隊,剪短頭髮,在武漢抗疫一線奮戰60餘天;2015年進入清華大學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的單思思,日夜不眠、爭分奪秒,只為早一點拿出「硬核」的科研成果維護人民的生命安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學院學生餘漢明報名成為一名防疫志願者,為武漢市100多戶家庭提供買菜跑腿、上門送藥服務……
生活磨礪,青春在逆境中迸發奪目光彩。
照顧患病養父、假期打工掙錢、帶著養父一起踏上求學之路……自幼被親生父母遺棄的於婷婷,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擔。
難題一道道襲來,她卻沒有向命運低頭。考入重慶財經職業學院後,她在學校、出租屋、醫院「三點一線」的生活中,依然保持著優異的成績。
「越是痛苦的東西才會讓人更快地成長,堅韌是我最驕傲的品格。」這是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9屆本科畢業生、第21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李莎生前對自己的評價。
這是一個靠勤奮讀書從大巴山走出來的川妹子。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勝小學支教期間,李莎的自立自強、樂觀向上,讓她很快成為學生們心愛的「莎姐姐」。
2020年5月,李莎在回支教學校途中遭遇意外事故,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支教路上。
當青春夢與中國夢同頻共振,年輕的生命會譜寫出怎樣激昂的旋律?
2014年考入武漢科技大學,2015年響應國家號召、積極報名參軍的聞健,主動申請去往西藏為祖國守邊疆、護國旗;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專業2017級博士研究生李海超,自幼嚮往海洋世界,圍繞國家高端裝備及國防建設需求開展科研工作,將個人夢想與助力海洋強國建設緊密結合;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劉智卓,深入甘肅治沙一線,用所學知識守護祖國綠水青山……
「每個人都是一滴水,來自大地,匯聚於大海。」劉智卓的感受,正是所有青年一代的心聲——「去往祖國需要的地方,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