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神秘女作家:張國榮、陳凱歌背後的女人,是真正的「文妖」

2020-12-18 世界華人周刊

人們總說她的作品又烈又毒,她本人究竟是什麼樣的?

1993年5月24日,在風光旖旎的坎城,電影《霸王別姬》獲得了第46屆坎城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獎。

上臺領獎的導演陳凱歌,捧著金色的棕櫚葉,面帶志得意滿的笑容,衝著鏡頭比了一個「V」字。

他有理由向世人展示他那一刻笑傲群儕、無與爭鋒的自豪:《霸王別姬》先後斬獲了38個國際大獎,併入選了美國《時代周刊》評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電影」。

英國BBC評論道:「《霸王別姬》令人熱血沸騰,是取得世界性成功的藝術電影。」

迄今為止,《霸王別姬》的豆瓣評分仍然是令人咋舌不已的9.6高分。

這部電影成為陳凱歌導演生涯中無法逾越的巔峰,《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更是哥哥張國榮令人「念茲在茲,永難或忘」的經典形象。

1979年,香港作家李碧華根據京劇《霸王別姬》的故事創作出了同名小說,卻賦予了小說以遠超原故事更悲愴的時代意義。

兩年後,此書被改編成電視劇時,因為超級欣賞張國榮,李碧華遂竭力嚮導演推薦張國榮:「程蝶衣一角非張國榮莫屬。」

但這個推薦被張國榮的經紀人予以堅拒:「我怕程蝶衣這個同性戀角色,會影響哥哥在香港的偶像形象。」

張國榮就這樣與《霸王別姬》失之交臂,李碧華為此抱憾良久。

1988年4月,一個朋友向當時著名的製片人徐楓推薦了《霸王別姬》,言稱:「這是本很有意思的小說。」

徐楓找來一讀,果然為之傾倒。

她立馬就去見了李碧華:「我和她談了三天三夜,買下了這本小說的版權。」

李碧華將電影版權賣給徐楓時,附加了一個特別的要求:「我要擁有挑選演員的權利。」

由原著作者去欽定演員,並非沒有先例。亦舒的《玫瑰的故事》被導演楊凡買下電影版權時,他曾問亦舒誰是玫瑰的最佳扮演者,亦舒說:「當然就是張曼玉。我不管她會不會演戲,只要她走出來,我就要看。」

這也許並非苛求,因為小說的原創者太知道哪個演員最能準確生動地傳達出她筆下主人公的神韻和靈魂。

亦舒對於張曼玉的選擇如此篤定,李碧華對張國榮的認定也一樣堅決。

因此她在與徐楓的溝通中毫不妥協:「程蝶衣必須得是張國榮。」

徐楓後嚮導演陳凱歌推薦了張國榮,儘管期間因為張國榮檔期的問題,也曾有意讓當時更具國際聲望的尊龍來演,但最後還是定了張國榮。

劇本改編尚未完成時,陳凱歌便迫不及待地約張國榮在香港文華酒店見面,向他繪聲繪色地講起這個故事。

陳凱歌不知道張國榮能明白多少,只是興奮地說著。聽罷,張國榮激動地站起來:「謝謝你給我講的故事,我就是程蝶衣。」

「不瘋魔,不成活。」張國榮果然演活了悽美豔絕的程蝶衣,他對段小樓說的那句「說好是一輩子就是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行。」在張國榮去世多年後,仍在悼念他的文章裡被屢屢提起。

電影《霸王別姬》大獲全勝後,陳凱歌將李碧華視為這部電影的第二大功臣,憶及去香港初見李碧華的印象,陳凱歌盛讚其「才高八鬥,異想奇思,非常有創作上的活力,是很有趣的一個人。不管是她的《胭脂扣》,還是其後拍的《青蛇》,我都覺得非常好。李碧華女士其實是《霸王別姬》的母親,她為影片的拍攝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礎。」

連自視甚高的陳凱歌都對李碧華佩服得很,可見李碧華的才情委實了得。

1959年,李碧華出生於香港的一個大家庭,祖父以前在鄉下,富甲一方,有四個老婆,一名侍妾;父親做中藥材生意,李碧華從小就住在古色古香的有木樓梯的舊式樓宇之中。

聽慣了這個舊式家族紛紛擾擾的人情世故,也目睹了一出出折子戲般的悲歡離合,這為她日後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靈感來源。

▲ 李碧華(右)與香港導演陳燭昭(左),兩人合作過《歲月河山之阿花別哭》

李碧華在中學時代就已經才思敏捷,文筆卓然,其超乎同齡人之上的犀利觀點和獨特視角常常讓老師們驚詫不已。

那時的她就經常向《幸福家庭》和《中國學生周報》投稿。

直到1976年,她的才華有幸被伯樂賞識,成為了《文季月刊》的記者,主攻人物專訪。

期間,她一邊為《東方日報》撰寫專欄,一邊開始了小說創作,鋒芒漸露,相繼寫出了《霸王別姬》《青蛇》《胭脂扣》《生死橋》《餃子》《誘僧》等經典佳作,在上世紀的80、90年代,李碧華的大名響徹香港文壇。

李碧華原名叫李白,唐代詩人李白的豪邁飄逸、汪洋恣肆之風似乎也感染到了她。邁入文壇後,她的文風也天馬行空,瑰麗多姿。

相比其他作家,她目光所及的人物並非傳統中人,仁義道德也不是她作品的主題,她打通了陰陽二界、俗世與佛門,把舊事翻出新意,將角色的人性、妖性、邪性力透紙背地裸裎,細細看去,有情深似海,也有滿眼荒唐;看似匪夷所思,實則都是現實的隱喻,辛辣悽豔又蘊藉無窮的筆法令人叫絕。

上個世紀90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一位來自美國的香港電影超級影迷大衛·波德萊爾曾評價那個時期異彩紛呈的電影:「盡皆過火,儘是癲狂。」

腸熱,愛熾,恨長,義重,沒有那種溫吞吞的、尺寸合度的中庸,濃墨重彩的筆端,恩怨叢生的衝突,愛恨交纏的糾葛,慾海沉浮的起落.....而根據李碧華的小說改編的電影更是如此。

有人說,「李碧華和李碧華的電影,記錄了一個時代的美顏。」其實也寫盡了愛的冷暖與人性和命運的虛妄。

她的《胭脂扣》1988年由關錦鵬執導,主角分別是張國榮與梅豔芳,這部電影不僅幫助李碧華打開了情詭類小說的電影市場,也使得李碧華與張國榮結下了惺惺相惜的情誼。

她的《胭脂扣》,讓梅豔芳和張國榮都各自貢獻了他們頗為驚豔的表演。

那年梅豔芳25歲,孤清冷豔,憂鬱哀婉;張國榮32歲,眉目如畫,俊美不凡。

在電影裡,他們由於身份懸殊,戀情受阻,遂相約殉情,並定下陰世之盟,但如花死去,十二少被救下,如花的鬼魂苦等50年未果,便來陽間尋他,卻發現落魄潦倒的十二少對往事早已淡漠。

如花回陰間轉世前將胭脂匣交還:「十二少,謝謝你還記得我。這個胭脂盒我掛了53年,現在還給你,我不想再等了。」

終於,時光與世事將他對她的愛消耗殆盡;終於,她懂得盟誓難託,往事成空。就像她筆下寫的那樣:「舊日繁華,繾綣西塘,楚館秦樓,鶯梭織柳,不過是飄渺綺夢,只落得信誓荒唐,存歿參商。」

文筆綺麗鋪陳如繡錦,但人世多繁華,愛就有多蒼涼。

《胭脂扣》影片一舉拿下了金馬獎和金像獎的多個獎項,李碧華個人獲得了金像獎最佳編劇和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名滿天下。

張國榮在離世前一年的演講中,曾這樣評價她:「碧華的作品是成功的,有美而壯烈的內在,故事往往能抓住人生最光輝、最燦爛的剎那加以發揮。而我最欣賞碧華小說中那種坦坦蕩蕩、毫無保留的風格。」

他還表示,《胭脂扣》中的十二少是他演過的最喜歡的角色。

而根據她的小說改編的電影《青蛇》裡,白蛇與青蛇,王祖賢與張曼玉,搖曳而出,美豔萬端,魅惑眾生,卻是把一個「情」字演繹得有徹骨之殤。

作為言情作家,李碧華渴望人間那些美好的情愫能天長地久,卻也心明眼亮,堪破一些愛的殘酷真相:「她是真的,他也是真的,只不過不恆久罷了。」

但另一面,她筆下的一些情卻能義薄雲天,視死如歸。《誘僧》中的紅萼公主為心愛的人勇敢擋刀,直戳心窩而死;《古今大戰秦俑情》中,蒙天放對冬兒的愛至死不渝。

李碧華的文字風格簡潔明快、詭譎華麗,自成一體,難以模仿。

她寫亂世奇情也好,寫人鬼之情也好,其實也都是這紅塵俗世中剪不斷理還亂的諸般情愫的寫照。

有人說她是文妖,深以為然。她寫痴男怨女,寫生死悲歡,寫百態世情,對偽君子,假道學的嘲諷,仿佛什麼都欺瞞不了她的慧眼,有些時候只是寥寥數語,落筆似刀刻的鋒利,也有如同被子彈洞穿的透闢:

她寫成長的悲哀:

見過嬰兒心花怒放之笑,只覺成長格外悲涼。

她寫失望的等待:

什麼叫多餘?夏天的棉襖,冬天的蒲扇,還有等我已經心冷後你的殷勤。

她寫獨立的倔強:

小孩跌倒時,若左右一瞥,沒有大人在身邊,竟便不哭,乾脆自己爬起來算了。——有人呵護你的痛楚,就更疼。沒有人,你欠矜貴,但堅強爭氣。

她寫真相的實質:

真話最不好聽,真相最不好看。

她寫人間的本色:

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故事,諸位聽得不少。那些情情義義、恩恩愛愛、卿卿我我,都瑰麗莫名。根本不是人間顏色。人間,只是抹去了脂粉的臉。

有人說她是香港的張愛玲。想來想去,無非是內容殊異,卻風格都有幾分淡然,幾分涼薄,但張愛玲蒼涼的底色上赫然可見求而不得的哀怨,李碧華呢?則是完全跳脫超然的態度,冷眼看人世。

她的冷靜是參透後的冷靜,清醒是頓悟後的清醒,卻並不悲觀厭世,相反有一種看破紅塵愛紅塵的感覺。

▲ 從左至右依次為:葉錦添、李碧華、蘆葦(攝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北京)

她喜歡和討厭的動物均為「男人」;

關於願望:不勞而獲,財色兼收,醉生夢死;

至於遺憾:上述願望皆成泡影;

談及創作與人生的關係:毫不偉大,純粹因為沒有別的本事。

真實促狹得可愛,全無冠冕堂皇的偽巧。

她素來認為人生以快樂和自由最為重要,二者皆無價。在她眼裡,作品複雜、濃烈,做人卻很簡單,不卑不亢,寵辱不驚,便沒有太多不必要的負擔。

她說:「我為東道主,不作奴才文章」。筆落驚風雨,自出機杼,不面目可憎,讓自己展卷回看,骨凜氣傲,全無小人惺惺作態,遂欣慰不已。

作為香港文壇赫赫有名的才女,李碧華是一個極其低調的神秘女子。

所謂「神秘」,並非她刻意為之,只是性情使然。

有人喜歡用前呼後擁來彰顯自己的存在,有人安於一室,也自成心中的桃花源。

李碧華曾說過:「別那麼好奇我的面貌,我是那種擺到人群裡,不容易特別被認出來的樣子,沒什麼好描述的。和外界的人和事保持適當的距離,對我來說是好的,不老記掛著自己的影響力,不去想有多少人正在看你寫的文字,不至於動不動就把自己當成苦海明燈,方才真可以瀟瀟灑灑地寫。」

這妙人兒看得通透,活得瀟灑。

從不把自己當成「苦海明燈」,去照耀誰的航程。好為人師,動輒指點江山,未必能教化他人,也許徒留厭薄,何必!

在一些接觸過她的人眼中,她是女人中的大丈夫,背包藏剪刀以自衛,她從不上電視,極少接受訪問,甚至和導演洽談的會議,也是能推即推,就連照片都幾乎鮮見於世。

▲ 李碧華與陳凱歌、張國榮、張豐毅等人

她偶爾偷偷跑到活動宣傳現場,繞了一圈,發現沒有人認出她來,就竊喜著溜掉了,活像一個惡作劇得逞的孩子。

享有「天下言情第一人」美譽的李碧華,在作品中寫了那麼多恩恩怨怨,愛恨情仇,但在現實中,她卻有著平凡如常的婚姻。

任職於出版社的丈夫郭崇元,一直是她的仰慕者,曾借打碎花瓶欲以賠償,接近佳人。

看到特意來辦公室致歉,且滿臉羞赧的郭崇元,李碧華卻絲毫不知郭公子的「迂迴」之策,只是手一揮,豪氣幹云:「算在我帳上!」

郭公子見佳人手上未戴婚戒,大喜過望,於是揚塵逐之。

他們結婚後,他主動坦白當時的「伎倆」,李碧華方如夢初醒,遂大笑。寫了那麼多男女情事,她卻每每是後知後覺的愚鈍之人。

相傳,他們的婚禮很簡樸卻別出新意,見證才子才女百年之好的是他們各自出版的書籍,高高厚厚地摞了一桌子。

他去日本出差,聽說有一種叫做「星期」的筷子,在筷子的上端刻有「周一」到「周日」的字樣,他當即買下,回去叮囑阿嫂,適逢周幾就拿出周幾的筷子,讓吃飯的人一目了然。

李碧華接到別具匠心的禮物後,雀躍不已。

她愛書成痴,臥室因為到處是書,凌亂不堪,幾乎沒有了轉身之地,後來郭崇元將臥房和書房打通,他換了大床,弧形的床頭上是開闊的書架,6個綿軟舒服的抱枕都是溫暖的笑臉......

李碧華感嘆不已:「今生最懂我的莫過郭崇元!」

她的小說頗為奇崛出世,現實中的她卻喜歡凡俗生活中的一鼎一鑊,沒人相信她有一手好廚藝。他們也經常去各地品嘗特色小吃。多年前,他們去北京王府井小吃街,那天因為梁朝偉和劉嘉玲的到來而被圍得水洩不通。

眾人都追捧明星去了,他們只管在清靜之地穿梭點菜,嘗到美味,大快朵頤,嘖嘖稱奇。

《當你途經我的綻放》中有這樣一句:「找到那個讓你心懶下來的人,從此不再劍拔弩張,左右突擊。找到那個讓你靜下來的人,從此萬水千山,生生世世。」

她代表的那個時代早已「雨打風吹去」,成為絕版泛黃的記憶,如今的一出出光怪陸離而又真實的荒誕劇難再復她筆下美麗神奇的光暈。

2003年4月1日,張國榮跳樓離世;

同年12月30日, 梅豔芳因癌症病逝;

《古今大戰秦俑情》裡的張藝謀和鞏俐多年前即分道揚鑣,各覓良緣而去。

《青蛇》中的雙姝王祖賢遠遁加拿大,張曼玉已久不見芳蹤......

這萬丈紅塵,已換了人間。

幸好,有過那樣的傳奇,有過那樣的故事,讓時光的舊箋上點染了幾抹嫣紅色,以慰這春天姍姍來遲的世界。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薺麥青青

相關焦點

  • 張國榮背後的女人
    張國榮不止一次說:「我的背後,有一個對我事業有很大幫助的女人,她就是陳淑芬。」「新人」張國榮1977年,陳淑芬觀看麗的亞洲歌唱大賽時,發現一個叫作張國榮的新人。表演曲目《American pie》時,張國榮穿著紅色長靴連唱帶跳。有人批評他的形象太出格,陳淑芬卻被他迷住了:「這個年輕人的聲線好特別,應該得第一名的。
  • 92年,霸王別姬殺青宴,張國榮:你再打她,我叫香港的兄弟收拾你
    以前看許多人懷念張國榮還有些不解,但是真正看過他的作品,聽過他的歌曲,了解過他的為人之後,你會發現這個人很難不被喜歡。2003年張國榮從高樓墜下,這讓不少人都心碎了,怎麼也沒有想到,一代巨星會用這種極端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香港觀眾不懂得欣賞,張國榮鞏俐這部大尺度影片,只賣了236萬
    節目除了捧一些新人演員,也讓部分老演員翻紅,黃奕算是其中一位,在她幾次表演中,個人最喜歡的是《風月》,塑造的如意,在暖黃色燭火下的回眸,驚豔了眾人。不過我們今天不聊黃奕版如意,一起看看鞏俐版如意。《風月》由陳凱歌執導,鞏俐、張國榮、何賽飛聯合主演,豆瓣只有7.6分,個人覺得被低估了。
  • 陳凱歌:張國榮死後,我想起他在夢裡對我說的話,印證了生死因果
    要說陳凱歌這輩子拍過最成功的一部電影,應該就是張國榮主演的《霸王別姬》了,畢竟這部電影到底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小編說大家都清楚這是一部觀眾一致認為各方面都很好的影片,不管歲月如何流逝依舊是大家心目中的經典,而且會隨著時間和歲月的沉澱越來越經典
  • 張國榮坎城行珍貴舊照,《霸王別姬》坎城首映觀眾掌聲長達10分鐘
    張國榮帶了一條遊泳褲,但好萊塢雜誌、英國BBC等國際一流媒體要對他進行專訪,他無奈笑說「泳是遊不成了」。張國榮、鞏俐及張豐毅的到來,再加上早已在坎城等候的陳凱歌、徐楓、徐傑等人,宣告著《霸王別姬》的主創人員基本到齊,這個隊伍也更加壯大起來。其中最忙的要數導演陳凱歌,採訪他的記者排序進房,一天下來接待了近50個!
  • 無法重拍瞬間:鄧麗君10歲,成龍從背後抱住李小龍,陳冠希參加張國榮...
    無法重拍瞬間:鄧麗君10歲,成龍從背後抱住李小龍,陳冠希參加張國榮葬禮 被號稱中國電影的巔峰,陳凱歌跟「哥哥」張國榮在這兩張老照片裡也是十分有愛,甚至不免讓人覺得情義不一般。
  • 張國榮三部經典電影《流星語》、《阿飛正傳》,《霸王別姬》
    (1977年剛出道的張國榮。)(八十年代早期的張國榮鴛鴦舞王造型,風格相當前衛。)一,1999年是香港電影最蕭條的時期,人才外流,盜版泛濫,看電影的人越來越少。當年的票房冠軍是周星馳的經典之作《喜劇之王》,其票房僅有2984萬。
  • 張國榮《風月》,風花雪月的悲情故事折射出氤氳的上海和價值取向
    今天,我想聊的電影是《霸王別姬》之後,陳凱歌力邀張國榮出演的一部影片《風月》。由於《霸王別姬》坎城的載譽歸來,陳凱歌有了更多的底氣,《風月》的目光最初定位於再次衝擊坎城大獎,從香港金牌製片人徐楓和張國榮的加盟便能體會陳凱歌的「野心」,但陳凱歌心中又不僅僅是為了得獎,而想要全面展現辛亥革命之後舊上海十年間的發展變化和傳統文化,聚焦點就是張國榮飾演的鬱忠良和他身邊的女人們。
  • 張國榮拍《霸王別姬》時,一下飛機先去祭拜梅蘭芳,敬畏之心!
    一、《霸王別姬》程蝶衣選角《霸王別姬》裡程蝶衣戲份最重,選角也是一波三折。劇組最開始選定的就是張國榮,陳凱歌特意跑去香港找他談,去的時候劇本都沒修改好。在跟張國榮談合約的時候,張國榮的經理人談了很多條件,讓《霸王別姬》的製片人徐楓很為難。
  • 29年前,張國榮錯過《霸王別姬》,卻又在陰差陽錯下再遇程蝶衣!
    張國榮賦予了一個虛構的人物形象以生命,並讓他在觀眾心中留下了百轉千回的心腸,久久回味。《霸王別姬》上映後,獲得多項大獎,張國榮雖以一票之差錯別坎城影帝,但卻以絕對優勢拿到了「金棕櫚獎」。導演陳凱歌曾無數次說:「沒有張國榮,就沒有《霸王別姬》!」寥寥數語,表達了自己對張國榮的讚賞和肯定。
  • 張國榮一生最愛的女人之一「六姐」:被曝與其自殺有千絲萬縷關係
    張國榮是一位非常有實力的歌手,出道以後為大家帶來了不少作品,他扮演的程蝶衣給人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張國榮既是一位歌手也是一位演員,他在這兩個行業中發展的比較好,在香港也是備受大家矚目的明星,不過這位演員去世的非常早。他的人生相當傳奇,談起張國榮藝術成就的時候大家會提起他的過去。
  • 哥哥張國榮經典電影
    《霸王別姬》是陳凱歌導演生涯最重要的作品,也可以說是他藝術生涯無法超越的巔峰之作,《霸王別姬》中的程蝶衣仿佛是張國榮的代名詞,一提起這部電影,都少不了電影靈魂角色扮演者張國榮。是張國榮成就了角色,也是角色成就了張國榮!導演陳凱歌曾說:「沒有張國榮,就沒有《霸王別姬》。
  • 張國榮: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先是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量身訂衣」的生意逐漸走下坡路,香港本地諸如馬師龍等成衣服裝品牌擠壓傳統裁縫的生存空間,張活海的服裝鋪從「一間大鋪子縮小到半間」。繼而為了不花家裡的錢,離英返港的張國榮去跑馬地賣鞋和牛仔褲,還到專業不對口的律師行應聘過。直到報名參加麗的電視舉辦的歌唱大賽從而走上演藝道路,足跡所至,皆是最肆無忌憚的真實。
  • 張國榮在1993:為什麼我們再拍不出《霸王別姬》?他就是答案
    張國榮的故事太多了,我們就先從1993年的坎城說起好了。那一年,我們見識了中國電影真正的風華絕代。張國榮和鞏俐、陳凱歌一起走上了坎城紅毯,電影一舉拿下金棕櫚獎,而張國榮僅以一票錯失影帝,原因是有一位評委把他投了最佳女演員。
  • 香港曾兩次票選四大絕色;張國榮、林青霞、李嘉欣,關之琳等當選
    中國香港有很多精彩的地方,但得到公認的是:香港是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四」是一個吉利數字,香港人很喜歡用「四」來概括一些東西。香港有四大家族、四大天王、四大美女、四大才子,四大絕色。本文寫的香港「四大絕色」的故事。
  • 劇情片:陳凱歌最好的電影《霸王別姬》,是華語片難以超越的巔峰
    199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上映。在1988年的坎城電影節上,已經成為製片人的徐楓遇到了來參展的陳凱歌。就在去坎城電影節4天之前,徐楓剛從李碧華的手中買到了《霸王別姬》的版權,徐楓當時正要找一位導演,將這部作品在大銀幕上表現出來,而這個時候她剛巧遇到了陳凱歌。
  • 張國榮:一別17年,你若尚在場,春天該很好
    文 | 首席人物觀(ID:sxrenwuguan),作者 | 殷萬妮,編輯 | 江 嶽4月1日,《阿飛正傳》在臺灣重映;修復版《白髮魔女傳》、《夜半歌聲》在香港重映;修復版《霸王別姬》原定於同日在韓國重映,受疫情影響,或將延至5月公映。
  • 成龍和向華強都很尊敬他,張國榮在娛樂圈是什麼級別的大佬
    那麼我們聽聽跟他合作過或者有關係的人是怎麼評價他的,他們的評價應該能還原最真實的張國榮。《霸王別姬》堪稱是陳凱歌的巔峰之作,這部影片也是華語影壇的經典。曾經在一次採訪中,陳凱歌就說起了當時《霸王別姬》拍攝時期的一些小花絮,當時他提得最多的就是張國榮。
  • 28年前的霸王別姬殺青宴上,張國榮:再敢打她,我找香港的人砍你
    在人們的心中,張國榮是一個非常完美的人,你找不到他一點的瑕疵,不管是在生活當中,還是在工作當中,張國榮都是非常真誠的,正是因為這樣,張國榮在娛樂圈中的人緣很好,每當人們回憶起他總是會有著很多的褒獎,但是張國榮也有著狠戾的一面,只不過很少表現出罷了!
  • 10部張國榮經典電影,帶你回憶最好的張國榮
    《霸王別姬》是一部由陳凱歌執導,張國榮、鞏俐、張豐毅主演的文藝類電影,於1993年1月1日在中國香港上映。這部電影在22年後的今天依舊佔據了豆瓣電影第3位的寶座,豆瓣評分9.5分。《東成西就》是由劉鎮偉執導,張國榮、林青霞、張學友等主演的喜劇片,於1993年2月5日在中國香港上映。豆瓣評分8.7分。 該片主要講述了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周伯通等人在年輕時候發生的一系列荒誕故事。眾星雲集,奉上一部喜劇經典。《英雄本色》是由吳宇森執導,狄龍、張國榮、周潤發主演的動作片,於1986年8月2日在中國香港上映。豆瓣評分8.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