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學人:國民經濟已經走出疫情影響 預計2020全年經濟增速3.7%

2020-12-19 北京商報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12月1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期刊《China Economist》發布2020年四季度「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結果。本次調查發現,經濟學人預判四季度經濟增速有望繼續回升,外貿形勢總體持續改善,幾個主要數據都創近期新高。經濟學人預判2020年四季度經濟增速為5.4%左右,全年經濟增速為3.7%左右。

據介紹,此次調研共收集有效問卷109份,其中五成來自於高校教師。經濟學人預判,經濟增速有望繼續回升。本次調查顯示,有42.2%的經濟學人認為四季度經濟增速會同比下降,同時有75.2%的經濟學人認為四季度經濟增速會高於三季度。本期中國經濟學人經濟景氣指數為80,比上季度調查上升12個點,再創2018年二季度以來的新高,並有望延續回升。

在外貿形勢上,經濟學人預判外貿形勢總體持續改善。參與調查的經濟學人中有35.8%的認為四季度出口量會同比上升,68.8%的經濟學人認為四季度出口量會環比上升。本期中國經濟學人外貿景氣指數同樣創造2018年二季度以來的新高,或將保持高位增長。

經濟學人預判的物價指數則為近幾年來新低。通脹壓力或趨緩和,有51.4%的經濟學人認為四季度物價水平與去年同期相比會上升,認為會同比下降或基本持平的經濟學人大概都在兩成左右。

國家統計局近期公布11月數據,時隔11年,CPI、PPI再現雙負增長。對此,《China Economist》編輯部主任、工經所研究員李鋼認為:「目前物價指數上行壓力已經很小。造成通脹的形式和原因多樣,今年主要關注的是供給推動。一般來說,通脹和經濟增長往往是負相關,但今年的經濟表現為一方面經濟形勢趨穩、好轉,一方面通脹沒上去。這是很難得的。」

對於統計數據中表現的市民消費低於預期的問題,李鋼告訴記者,上半年疫情導致各地消費形式有所變化,例如地攤經濟等,一定程度上不容易統計。此外,部分商品價格下降,而價格因素並沒有在零售統計中剔除。另一方面,受我國文化傳統影響,居民「手中餘糧」較多,當期收入對於消費的影響並不會很大。

總體來看,經濟學人2020年四季度經濟增速為5.4%。在全年增速上,經濟學人預判結果為3.7%。

對於明年的經濟走勢研判,李鋼認為,明年我國將進一步走出疫情的衝擊,在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內的地位也會有明顯改變,尤其是在製造業上。不僅僅是成本的問題,還有安全。全球風險偏好將有明顯變化。

此外,經濟學人對北京霧霾治理情況做了特別調查。自2016年起,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已經6次就霧霾問題展開調查,最近的一次為今年年初。根據此次調研結果,滿意度和相信度較年初都有上升,略低於2018年高點水平。

經濟學人對於霧霾治理成效總體認可。經濟學人對霧霾治理情況打分為69.7分,以5分為滿分,88.1%的經濟學人認為霧霾治理效果可達3分及以上。中部地區經濟學人對霧霾治理成效認可度最高,達73.8分。

政府治霾公信力不斷提升。在北京霧霾治理方面,從2016年底到2020年底,對政府披露的霧霾治理信息,選擇相信的經濟學人比例從37.2%上升到71.6%,選擇不太相信的比例從54.0%下降到10.1%。

對於治理霧霾取得決定性成效的時限預判,86.2%的經濟學人認為可在15年內實現。伴隨環境改善,經濟學人的霧霾治理支付意願進一步下降。受訪者對霧霾治理的支付意願受到調查時天氣情況的影響明顯,支付意願與霧霾嚴重程度成正比。伴隨環境改善,經濟學人願意為霧霾治理支付的收入佔比不斷下降,由2016年四季度的6.2%逐步降到2020年四季度的3.6%。

相關焦點

  • 解讀前兩月國民經濟:經濟開局受疫情影響,中國經受住了衝擊
    新冠肺炎疫情快速擴散,中國2020年經濟開局受到衝擊。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商品和服務消費大幅下降。城鎮就業壓力加大,失業率明顯上升。儘管疫情對當前經濟運行造成較大衝擊,但疫情對當前中國經濟的影響還是短期的,也是外在的。
  • 「三駕馬車」增速轉正 8月經濟加速復甦
    面對疫情和汛情的雙重壓力,我國生產需求繼續回升,就業物價總體穩定,發展動力活力進一步增強,經濟運行持續穩定恢復。9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8月國民經濟運行數據顯示,前8個月我國工業生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貨物出口年內累計增速等多項指標實現由負轉正,房地產等方面投資強勁增長,「三駕馬車」正拉動我國國民經濟強力復甦。
  • 11月消費升級顯著 中國經濟加速增長
    付凌暉指出,前11月民間投資由增速-0.7%轉為0.2%,實現年內首度由負轉正。「前期在經濟受到疫情衝擊之下,中央出臺了一系列宏觀經濟政策,對穩定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來看,經濟運行逐步由政策帶動向市場內生增長轉變,民間投資累計增速由負轉正也反映了這樣的特點。」「民間投資加碼說明大家對國民經濟信心有所提振。」
  •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總體可控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前兩個月我國經濟運行主要指標增速有所回落,但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短期來看總體可控。當前,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向好,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內在向上的趨勢沒有改變。隨著中央加大宏觀政策的對衝力度,企業復工復產勢頭延續,二季度或下半年總體經濟可能加快復甦進程,下半年就業情況有望好轉,完成全年發展目標任務有比較好的基礎。
  • 疫情對我國經濟與電力需求的影響分析
    疫情對我國經濟與電力需求的影響分析今年以來,我國以及全球範圍內發生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運行和人民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全球經濟陷入深度衰退,我國經濟運行受到明顯短期衝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預計全年經濟增速將大幅下降。今天我想從電力需求的視角來分析疫情對我國經濟運行的影響,並對全年經濟和電力需求增長進行研判。
  • 中金:全年出口增速預計下滑,電子紡織等供應鏈受衝擊大
    我們認為在基準情形下(疫情二季度期間達到頂峰期,下半年緩解),海外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或類似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外需按下「暫停鍵」,具體來看:外需總量影響:中金宏觀組預計今年中國出口下滑18%1~2月中國出口增速下滑17%,主要受國內疫情防控影響,3月之後海外疫情對出口影響加大,並可能在二季度影響達到峰值。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
    隨著疫情進入下半場,常態化防控措施將伴隨疫苗逐步投入使用,繼續為我國經濟保駕護航,再次暴發大規模疫情的可能性非常小,我國經濟有望穩健步入後疫情時代。預計2021年全年我國經濟將呈現前高后低走勢。隨著2020年四季度我國經濟重回接近潛在增速「正常增長區間」,2021年我國經濟同比增速將主要受基數影響呈現前高后低。
  • 2021中國宏觀經濟形勢預測
    1、新冠疫情導致的大流行和大封鎖是超級黑天鵝事件,成為導致中國經濟急劇下滑的核心原因,中美貿易衝突並沒有按照年前預期的那樣成為影響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走勢的核心因素。2、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中國疫情管控方案+適度刺激的經濟紓困方案,是2020年中國經濟走出疫情困局的關鍵。
  • 「會議直擊」香港經濟因疫情衰退大幅加深 信銀國際料全年衰退6.7%
    他預計今年下半年香港經濟將大跌4.3%,2020年全年衰退達到6.7%,去年由於社會事件下跌1.2%,今年再疊加疫情,衰退程度將大幅加深。香港經濟方面,他說,今年香港經濟大幅衰退,抗疫措施解除非常緩慢,近期第三波疫情爆發,令抗疫措施再度收緊。由於香港社會高度開放,疫情膠著狀態仍會持續,香港經濟第二季度GDP大跌9%。
  • 光華思想力課題組:疫情對2020年經濟的影響及政策建議
    03年4月後銷售額、銷售面積同比大幅下降,為全年低點,5月疫情過後便回升至正常水平。(2)預計第二產業一季度GDP增速將比上季度放緩0.8個百分點節後開工時間延遲、交通受阻等將影響第二產業一季度正常生產。「非典」爆發後的第一季度對工業建築業影響顯著。03年二季度製造業企業景氣指數明顯下滑,工業、建築業同比下滑2%和1.7%。
  • 新聞縱深|國民經濟恢復態勢持續顯現
    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經濟指標繼續向好 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延續恢復態勢。 具體來看,一是三大產業生產形勢較好。糧食生產喜獲豐收,全年糧食產量達到1.34萬億斤,同比增長0.9%,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 全球經濟「弱復甦」 中國靠什麼「取勝」
    但是,今年世界經貿格局正在發生變化,2021年全球能否走出疫情陰霾,中國經濟是否能保持經濟快速復甦,成為關注焦點。隨著四季度疫情有所反彈,部分經濟體消費、出口已顯示出放緩跡象。據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預測,2020年三、四季度全球GDP增速將分別為29.5%和-5.3%,全年GDP增速或為-4.9%,同比下降7.4個百分點。
  • 工程機械行業:挖掘機全年銷量增速預計近40%
    2020年1-11月,共銷售挖掘機29.6萬臺,同比增長37%;國內26.55萬臺,同比增長38%;出口3.05萬臺,同比增長29%。11月同比增速為67%,10月份增速為61%,單月增速加快6個百分點;1-11月份同比增長為37%,1-10月份增長為35%,累計增速加快2個百分點。
  • 疫情對我國煤炭行業供需會產生什麼影響?
    疫情對煤炭需求的影響1 煤炭需求總量分析2019年我國煤炭消費量約39.4億t,在能源消費總量中佔比57.7%,同比下滑1.5個百分點,煤炭需求增速已連續多年低於供給增速,2011—2019年我國原煤消費量及增速如圖4所示。即使沒有疫情影響,預計2020年我國煤炭佔能源消費的比例也將持續下降,絕對消費量也不會大幅增長。
  • 2020年中國經濟數據出爐:或為全球唯一正增長主要經濟體
    1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發布會,介紹2020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0159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6.5%。
  • 同樣遭受疫情影響,為何中國經濟一枝獨秀?
    但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卻信心很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中國經濟將增長1.9%,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IMF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增幅有望達8.2%。
  • 世行發布報告:預測中國經濟今年增速2% 明年增速7.9%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昨天,世界銀行發布2020年12月期《中國經濟簡報》。相較世行今年7月份發布的報告,最新報告把中國經濟今年的增速,由此前的1.6%上調至2%。報告還預測,在2021年,隨著消費者和企業信心增強以及勞動力市場狀況改善,中國經濟的增速可能將回升至7.9%。 世界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艾卡思在解讀最新一期《中國經濟簡報》時表示,中國防控疫情取得成功,中國經濟實現V型反彈。上半年的復甦得益於工業率先復工復產,以及政府的刺激性宏觀政策和大規模公共投資,而下半年的復甦勢頭則更加均衡。
  • 機構預測:2020全年房價可控,房地產銷售回升
    全年基建投資增速有望達到10%至15%之間,帶動固定投資回到6%左右的增長水平。全球疫情爆發將抑制需求端增長,二季度產品去庫存或存在一定壓力,預計二季度工業增速將有限回升至-3%的水平。三四季度,國外疫情可能得到較好控制,外需開始緩慢恢復,而國內復工復產也已達到或者超過疫情之前的程度,預計工業增加值三季度回到4%以上的增速,四季度達到8%左右的增速。全年工業增速達到或略低於去年同期水平。
  • 由3.33%,修正至3.92%!三季度,中國臺灣GDP增速超過市場預期
    根據中國臺灣統計部門公開的信息,第三季度經濟增速比以前預想的要好。特別是第三季度出口比以前預想的高60億美元,這給第四季度和2020年年度經濟增長帶來了更加樂觀的心態。另一方面,臺灣統計部門也將今年第二季度經濟同比實際增長率調整為0.35%(以前公布的減少0.58%),第一季度同比增長率調整為2.51%(以前公布的增加2.2%)。經過多次修改,2020年前第三季度臺灣經濟同比實際增速轉變為「增長2.28%」。
  • 疫霾漸散,宏圖再展(上)——2021年度宏觀經濟形勢展望
    王軍 | 立方大家談專欄作者一、2020年全國與河南宏觀經濟形勢回顧(一)經濟增速逐漸走出疫霾,回歸潛在水平回顧2020年,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人民勠力同心,取得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重大戰略成果此外,河南省預計2020年全省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66萬,佔據全國畢業生人數的7.5%。上半年受經濟下行壓力和突發疫情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社會用工需求下滑,線下招聘活動停止,全省就業形勢比較嚴峻。三季度以來,隨著疫情形勢好轉及經濟恢復增長,全省就業市場正逐步復甦。